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钧窑始烧年代考 被引量:27
1
作者 秦大树 《华夏考古》 CSSCI 2004年第2期75-94,F002,F003,共22页
钧窑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 ,但考古工作中一直没有可信的材料证明其始烧于宋代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多撰文将钧窑的始烧年代定在金代以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2 0 0 1年发掘禹州神刘家门窑址最早地层的出土器物 ,总结了其器形、胎釉和工... 钧窑被称为宋代的五大名窑 ,但考古工作中一直没有可信的材料证明其始烧于宋代 ,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多撰文将钧窑的始烧年代定在金代以后。本文系统地介绍了 2 0 0 1年发掘禹州神刘家门窑址最早地层的出土器物 ,总结了其器形、胎釉和工艺特征。继之将其与考古发掘的窑址和墓葬材料进行对比 ,探讨了出土早期钧窑器物的窖藏、墓葬和遗址的年代 ,讨论了早期钧窑几项重要工艺的时代特征 ,结合窑址出土的纪年材料 ,证明刘家门窑第一期前段的时代为北宋徽、钦二宗时期 ,这也是钧窑的始烧时间。最后简论了钧窑是仿汝窑产生的 ,在北宋末期与汝窑同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窑 宋代 烧制年代 刘家门窑址 出土器物
原文传递
钧窑三问——论钧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5
2
作者 秦大树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6-26,共11页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对钧窑研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考证。第一,今人多将钧窑视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实际上钧窑在宋至明初大体默默无闻,明后期的文献中始对其记载,但直到民国时期仍未能列入“五大名窑”,20世纪后半叶钧窑才名列“五...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对钧窑研究中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考证。第一,今人多将钧窑视为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实际上钧窑在宋至明初大体默默无闻,明后期的文献中始对其记载,但直到民国时期仍未能列入“五大名窑”,20世纪后半叶钧窑才名列“五大名窑”,前提是“钧官窑”概念的确立,是建立在某些推论基础上的产物。第二,古代文献中所指的钧窑,除了指今之钧窑的一些特殊产品外,还可能指古钧州境内其他窑场的产品,现所称的钧釉瓷可能是某些文献所记之汝窑器。第三,《清波杂志》中关于窑变朱砂红瓷的记载,应指北宋末钧窑生产的红釉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窑 五大名窑 古代陶瓷文献 禹州市神垦镇 遗址 清波杂志 红釉瓷器
原文传递
青瓷之史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索宗剑 《陶瓷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221-227,共7页
论述了自商代中期以来二千六百年间中国青瓷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尤其对它的鼎盛期———北宋 ,提出并阐述了 :耀瓷与越窑的关系 ;北宋青瓷窑系的划分 ;钧窑的得名与烧造时间 ;宋瓷的意义及汴京官与仿官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 越窑 钧窑 青瓷 耀瓷 中国 陶瓷史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钧瓷中的应用及呈色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曲凯强 范天明 +3 位作者 李旭 张艳鸽 孔春生 法文君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1-13,共3页
纳米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及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关于纳米材料在钧瓷中的应用及其呈色机制的综述性文章尚未报道,关于钧瓷呈色机制的研究也众说纷纭。本文对纳米材料在钧瓷中的应用及作用进行综合性介绍... 纳米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能源、环保及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关于纳米材料在钧瓷中的应用及其呈色机制的综述性文章尚未报道,关于钧瓷呈色机制的研究也众说纷纭。本文对纳米材料在钧瓷中的应用及作用进行综合性介绍,阐述了化学色、结构色等钧瓷相关呈色机制,为研发新型钧瓷釉及弄清其呈色机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钧瓷 结构色 化学色 协同呈色
下载PDF
钧瓷的审美特征与创新性设计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商亚敏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5-248,共4页
钧瓷独特的美学境界和浓郁的文化气息,为现代钧瓷设计带来诸多启迪。本文提出传承钧瓷文化,要结合当今时代特点进行设计和生产,并将钧瓷美学特性引进其它设计领域,探索钧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发展思路,从而实现钧瓷艺术的审美创造和升华。
关键词 钧瓷 艺术之美 创新设计
下载PDF
还原剂及工艺因素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其江 吴军明 +1 位作者 张茂林 吴隽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2-375,共4页
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制的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并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主要探讨了还原剂SnO2、Fe2O3及施釉厚度、还原起始温度等工艺... 采用现代制瓷工艺,选用景德镇附近所生产的陶瓷原料,在梭式窑中烧制的钧红分相窑变釉,基本达到了其深浅不同的青蓝色流纹与紫红色交相辉映的效果,并借助色度计、SEM等手段,主要探讨了还原剂SnO2、Fe2O3及施釉厚度、还原起始温度等工艺因素对钧红分相窑变釉呈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剂 工艺因素 钧窑 仿制 钧红窑变釉
下载PDF
浅析民国时期全国铁展会对禹州钧瓷的推介与传播 被引量:4
7
作者 郑辉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5年第2期34-39,共6页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业迅猛发展,促使中州平原成为全国交通中枢。清末才得以复烧的禹州钧瓷利用此契机得到有利发展。其中尤以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铁展会")对... 近代以来,随着铁路业迅猛发展,促使中州平原成为全国交通中枢。清末才得以复烧的禹州钧瓷利用此契机得到有利发展。其中尤以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举办的"全国铁路沿线出产货品展览会"(以下简称"铁展会")对禹州钧瓷的推介与传播功不可没。因该段历史鲜为人知晓,更少有学者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故笔者针对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爬梳,剖析"铁展会"对于民国时期禹州钧瓷发展的促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州 钧瓷 铁展会 铁路
下载PDF
氧化铁及分相结构对钧窑蓝色系釉的呈色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侯佳钰 Trinitat Pradell 苗建民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12,共7页
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之一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为了探讨釉层呈乳光蓝色及其深浅的原因,利用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配备ED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配备EDS)、穆斯堡尔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7片出土于河... 钧窑大部分产品的基本釉色之一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为了探讨釉层呈乳光蓝色及其深浅的原因,利用聚焦离子束、场发射扫描电镜(配备EDS)、高分辨率透射电镜(配备EDS)、穆斯堡尔谱仪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7片出土于河南禹县钧窑遗址的具有深浅不一蓝色釉层的残片样品进行科学分析。结果发现,钧窑蓝色系釉层的主要着色剂为Fe2+,其含量的增加能够使釉面蓝色饱和度增大;此外,釉层中存在着大小不一的分相液滴,小液滴尺寸增大,能够使蓝色釉面颜色偏绿、明度提高。即钧窑蓝色乳光釉的呈色是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的共同作用,也是对可见光散射和吸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窑 呈色机理 氧化铁 液相分离
下载PDF
再议钧台、钧州与钧窑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华烽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梳理文献与考古资料可知,钧窑之名来自钧州,钧州之名来自钧台,而钧窑之名的来历与钧台关系不大,更与"钧"字含义无关。春秋以来文献所记的"钧台"和清代以来所称"钧台"(实为新建"古钧台")是两个... 梳理文献与考古资料可知,钧窑之名来自钧州,钧州之名来自钧台,而钧窑之名的来历与钧台关系不大,更与"钧"字含义无关。春秋以来文献所记的"钧台"和清代以来所称"钧台"(实为新建"古钧台")是两个不同的遗迹。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钧州的建立,明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避讳改禹州,清康熙十九年(1679年)禹州城内新建"古钧台"等时间节点直接影响着各时期人们对钧窑概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窑 陶瓷考古 区域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钧瓷釉色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静 孙洪巍 +3 位作者 李国霞 杨高林 胡行 杨德林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08年第1期198-200,共3页
利用CIE标准色度学系统并以视觉心理为基础研究了钧窑蓝色釉系的分类,确定了在CIE标准色度学系统中钧瓷碧蓝、天蓝、淡天蓝、天青和月白的色度刺激值范围,并找到了它们的刺激值平均点,分析了不同钧瓷釉色之间的色饱和度和色调的变化。
关键词 钧窑 釉色 CIE色度系统 色度
下载PDF
论钧瓷造型与釉色美的表达形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建伟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5年第2期45-47,共3页
钧瓷的美感形式多样而富有内涵,本文通过创作体会,从两个方面阐释了造型和釉色对钧瓷美感的表达形式。一方面通过对钧瓷创作中独特的造型手法和艺术韵律的把握进行阐释;另一方面从创作的经验与釉色品相特点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钧瓷釉色... 钧瓷的美感形式多样而富有内涵,本文通过创作体会,从两个方面阐释了造型和釉色对钧瓷美感的表达形式。一方面通过对钧瓷创作中独特的造型手法和艺术韵律的把握进行阐释;另一方面从创作的经验与釉色品相特点相结合的角度,阐述了钧瓷釉色与造型创作中美感表达形式的一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造型 釉色美
下载PDF
基于米氏散射的钧瓷乳光模拟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高林 孙洪巍 +2 位作者 李国霞 赵维娟 李融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分别用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对钧瓷内小气泡和分相液滴的散射进行模拟计算,以对比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通过对比计算,解析了钧瓷乳光产生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个颗粒的散射,气泡的散射远远大于分相。气泡和分相的散射都是各向异性... 分别用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对钧瓷内小气泡和分相液滴的散射进行模拟计算,以对比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通过对比计算,解析了钧瓷乳光产生的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单个颗粒的散射,气泡的散射远远大于分相。气泡和分相的散射都是各向异性,并且波长越短,散射越强。但它们对短波选择的程度随粒子半径变化是不同的,小气泡是单调的,而分相液滴会有极值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散射 瑞利散射 钧瓷 分相 气泡
下载PDF
宜钧与钧窑的关系及其产生背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孔大强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45-48,共4页
根据谷泰《博物要览》卷五“钧窑”条、高濂《遵生八笺》卷十四《燕闲清赏笺》(上)“论诸品窑器”条、蓝浦《景德镇陶录》、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窑第二”等所记内容进行分析,参照考古发掘情况,宜钧当为仿钧之品,其出现时间应在明... 根据谷泰《博物要览》卷五“钧窑”条、高濂《遵生八笺》卷十四《燕闲清赏笺》(上)“论诸品窑器”条、蓝浦《景德镇陶录》、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窑第二”等所记内容进行分析,参照考古发掘情况,宜钧当为仿钧之品,其出现时间应在明代中期,钧窑和宜钧之间是先与后、源与流的关系。宜钧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是多种因素叠加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钧 钧窑 渊源关系 探析
下载PDF
浅析钧瓷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境遇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晓亚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作为宋五大名窑的钧窑,有着丰厚传统和独特的文化沉淀。面对这样一份文化遗产,区分其形态构成的"显性"传统和"隐性"传统,也即传统的形式与精神,有着特别的意义;它关乎着经典重新光大、复兴的可能。传统不仅仅呈现... 作为宋五大名窑的钧窑,有着丰厚传统和独特的文化沉淀。面对这样一份文化遗产,区分其形态构成的"显性"传统和"隐性"传统,也即传统的形式与精神,有着特别的意义;它关乎着经典重新光大、复兴的可能。传统不仅仅呈现在表层的"显性"结构上,而是更深层次的蕴涵在"隐性"的结构中。钧瓷在今日的发展目标和存在价值,应是创造出具有"中国精神"的现代意义造型形态。这是钧瓷发展的一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通过多元途径,也需经过艰难的探索和对待传统的正确认知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审美特征 传统与现代
下载PDF
钧瓷探微
15
作者 张自军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6年第5期35-42,共8页
阐述了钧瓷的工艺时代特征、窑炉及烧造技术和钧瓷的造型、釉色、窑变,探索了钧瓷原料之秘。针对钧瓷文化发展的困境,提出了钧瓷文化发展未来的思考。
关键词 钧瓷 工艺 时代特征 禹州文化 艺术
下载PDF
浅谈当代钧瓷的传承与演变——以神垕镇为例
16
作者 王亚丽 高怡丹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18年第5期48-51,共4页
"峪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色彩斑斓的窑变、端庄大方的器形、自然流畅的线条而著名,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钧瓷强调自然之美,始烧于唐,历经朝代更替与社会变革至当代而... "峪谷飞瀑兔丝缕,夕阳紫翠忽成岚"。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色彩斑斓的窑变、端庄大方的器形、自然流畅的线条而著名,故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钧瓷强调自然之美,始烧于唐,历经朝代更替与社会变革至当代而展现出全新的风貌。通过对钧瓷演变历程的了解、钧瓷艺术家的采访和神垕镇钧瓷市场的实地考察,文章以神垕镇为例论述当代钧瓷的传承与演变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 神垕镇 传承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和泉 邓文华 +7 位作者 许华勇 张列琤 朱煜 杨亮 黄伟 王建 尹京苑 郭景康 《陶瓷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用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构建区分宋代汝瓷和民窑钧瓷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可以用于钧瓷的配方设计,判断实际生产中的钧瓷配方是否能产生分相。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古陶瓷 宋代汝瓷 民窑钧瓷
下载PDF
钧瓷窑变的艺术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丁建中 《陶瓷工程》 1998年第6期7-10,17,共5页
从钧釉的外观上,对古今钧瓷窑变的艺术特征进行描述,并结合现代钧瓷生产工艺的特点,讨论了影响钧瓷窑变的工艺因素。指出:钧瓷窑变的关键,是使用特定的原料、合理的釉料组成和独特的烧成方法。
关键词 钧瓷 陶瓷窑炉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传统钧瓷窑炉结构及装烧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阎飞 王双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1-53,共3页
通过对传统钧瓷窑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馒头窑和风箱炉钧窑的基本结构和装烧工艺的研究,分析了窑炉的不同结构和不同的装烧方式对烧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封性能好的窑炉以及相应的保温烧成制度与钧瓷釉面呈色、纹路和釉画的形成有重... 通过对传统钧瓷窑炉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馒头窑和风箱炉钧窑的基本结构和装烧工艺的研究,分析了窑炉的不同结构和不同的装烧方式对烧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封性能好的窑炉以及相应的保温烧成制度与钧瓷釉面呈色、纹路和釉画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窑炉结构 装烧工艺 钩釉 影响
下载PDF
仿钧瓷显微结构与呈色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龙龙 王芬 +2 位作者 安凯妮 朱建锋 施佩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以KzO-Al2O3-CaO-si02-Pzos生料石灰碱釉为基础组成,采用三角配料法,在还原气氛下于1280℃烧成,制备出釉面颜色分别为铜红、铜蓝、蓝紫和灰黑等样品。研究了仿钧瓷组成和显微结构与呈色的关系,分析了ca3(P04)2含量对釉面呈色的影... 以KzO-Al2O3-CaO-si02-Pzos生料石灰碱釉为基础组成,采用三角配料法,在还原气氛下于1280℃烧成,制备出釉面颜色分别为铜红、铜蓝、蓝紫和灰黑等样品。研究了仿钧瓷组成和显微结构与呈色的关系,分析了ca3(P04)2含量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Ca3(P04)2含量条件下,Sio2与CaO摩尔比对釉面呈色有显著影响,SiO2与CaO摩尔比在2.5~3.5范围易形成铜红、铜蓝和蓝紫釉面,Si02与caO摩尔比在4.5~10.5易形成灰棕、灰黑亚光釉面;基础组成固定时,Ca3(P04)2含量对釉面呈色和分相结构有显著影响,随Ca3(P04)2含量增加,釉层中分相尺寸明显增大,釉面颜色由红一蓝(紫)一灰红依次变化。组成是形成钧釉多种呈色的基础条件,分相结构则可能改变其釉的基本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钧瓷釉 基础组成 分相结构 釉面呈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