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3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Being a Teacher
1
作者 LIN SHANYING 《China Today》 1995年第2期16-18,共3页
TheJoysandSorrowsofBeingaTeacher¥//Awonmanwhohasbeenintheclassroomfor20yearsdoessomestraighttalkingaboutherp... TheJoysandSorrowsofBeingaTeacher¥//Awonmanwhohasbeenintheclassroomfor20yearsdoessomestraighttalkingaboutherprofession.Atyp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Being a Teacher
下载PDF
No Joys Of Spring
2
作者 LU LING 《Beijing Review》 2006年第5期14-15,共2页
City life casts a dark shadow over migrant workers as a business deal turns sour and they're left penniless before the most celebrated national festival On January 9, Qiu Suokun, together with a group of migrant w... City life casts a dark shadow over migrant workers as a business deal turns sour and they're left penniless before the most celebrated national festival On January 9, Qiu Suokun, together with a group of migrant workers, reported a fraud case worth more than 100,000 yuan ($12,500) to Beijing pol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 joys Of Spring
原文传递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Zhang Jinlai-Actor of Monkey King in Pilgrimage to the West
3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6年第3期4-6,共3页
关键词 ZHANG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Zhang Jinlai-Actor of Monkey King in Pilgrimage to the West
下载PDF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Educating Children
4
作者 XIAO WEN WAN LIN 《Women of China》 1994年第3期10-11,共2页
Different families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educating children. But teaching methods reflect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of society. As society develop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triarchal method to educate chi... Different families have different views about educating children. But teaching methods reflect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level of society. As society develop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triarchal method to educate children encounters many objections. However, when parents treat their children democratically, children are spoil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nd "Little Emperors" appear, which proves the patriarchal method still exists in disguised 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joys and Sorrows of Educating Children
原文传递
论“寓教于乐”——从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泛化说开去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茂华 欧阳宏生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47-152,共6页
从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来看,"中国娱乐精神"之本质离不开"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的内容与"乐"的形式随时代的变迁,会具有新的内涵。当前,"寓教于乐"... 从中国娱乐文化的发展来看,"中国娱乐精神"之本质离不开"寓教于乐"。"寓教于乐"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教"的内容与"乐"的形式随时代的变迁,会具有新的内涵。当前,"寓教于乐"之"教"的内容应是符合民族生存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助于新时代社会核心价值观确立的思想。"寓教于乐"是娱乐节目中"教""乐"比的平衡统一,偏"教化"或偏"娱乐"是对"教乐比"的失度把握。追求娱乐节目中"教"与"乐"的有机融合,使之处于适当的比例,当是我们把握并判定作品"寓教于乐"状况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寓教于乐 “教”的内容 “乐”的形式 教乐比
下载PDF
鲁迅笔下的“堂吉诃德”与“庄子”——从译作《解放了的董吉诃德》谈起
6
作者 高闻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4-20,33,共8页
戏剧《解放了的董吉诃德》是苏联作家卢那察尔斯基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戏仿之作,1931年最先由鲁迅翻译了第一幕并发表于《北斗》,后由瞿秋白按照俄文本翻译全文,并由鲁迅写作后记。鲁迅在《后记》中对吉诃德的缺点与毒... 戏剧《解放了的董吉诃德》是苏联作家卢那察尔斯基对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戏仿之作,1931年最先由鲁迅翻译了第一幕并发表于《北斗》,后由瞿秋白按照俄文本翻译全文,并由鲁迅写作后记。鲁迅在《后记》中对吉诃德的缺点与毒害加以明白揭示的同时,也对嘲笑吉诃德的旁观者予以批评。于鲁迅而言,卢那察尔斯基笔下的董吉诃德具备多重象征意义,既是不辨是非、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同时也是怀有真诚信仰与实干精神的勇士。鲁迅对于前者自然持严肃的批评态度,对于后者却加以肯定。这一态度通过与《起死》中“庄子”及其影射的现代“伪士”形象作对比得以凸显,也可借由鲁迅杂文中对堂吉诃德的相关论述加以印证。以鲁迅对卢氏的董吉诃德的态度为切口,得以透视鲁迅重视远离伪诈之“心声”、强调现时行动的革命观与文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革命文学 董吉诃德 “第三种人”
下载PDF
试论晏几道《鹧鸪天》词的创作成就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尊明 陈晶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0-135,共6页
《鹧鸪天》在宋词词调排行榜上名列第3位,晏几道创作了19首《鹧鸪天》词,在北宋时期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并在两宋的创作中排名第4。在晏几道《小山词》所有的词调创作数量中,《鹧鸪天》排名第3。晏几道19首《鹧鸪天》中,表达悲欢离... 《鹧鸪天》在宋词词调排行榜上名列第3位,晏几道创作了19首《鹧鸪天》词,在北宋时期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并在两宋的创作中排名第4。在晏几道《小山词》所有的词调创作数量中,《鹧鸪天》排名第3。晏几道19首《鹧鸪天》中,表达悲欢离合主题的词作有11首,多在今昔、悲欢的对比中,抒发感怀旧事的凄凉心绪。词中常借梦、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迷离空幻的意境。词情婉丽,极具风流蕴藉之声情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晏几道 《鹧鸪天》 创作成就 悲欢离合 风流蕴藉
原文传递
论“孔颜乐处”:回到颜子去!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悦笛 Wang Keyou 《孔学堂》 2019年第2期4-18,10004-10018,共30页
本文致力于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孔颜乐处”思想做出全面解析。从分析颜渊其人入手,确定颜子具有“默然不愚”“好学笃思”的情性。解析出所谓“颜氏子之乐”何乐之有?所乐为何?进而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确定“孔颜之乐”并非西... 本文致力于对中国思想史上的“孔颜乐处”思想做出全面解析。从分析颜渊其人入手,确定颜子具有“默然不愚”“好学笃思”的情性。解析出所谓“颜氏子之乐”何乐之有?所乐为何?进而从外在特征和内在特质两个层面,确定“孔颜之乐”并非西方意义上的神秘主义。然而,“孔颜乐处”却可以归于“情理神秘”,它既非“理智的直觉”,也非“理性的神秘”。作为一种“高峰体验”,这种境界可以定位为一种“通巫史”“准宗教”“高道德”和“泛审美”的神秘圆融之境。孔颜之乐,作为一种“情理神秘”,既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悦乐与乐道为一),也是先天与后天的统一(未发与已发不分),实乃现实的“一个世界的神秘”。回到子思去,不如“复为颜子入道之门”,回到颜回那种切实笃实而又默静求乐的境界去,从而复兴孔门儒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颜乐处 颜氏子之乐 神秘主义 情理神秘 回到颜子
下载PDF
《喜溢秋庭图》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湜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81,共10页
本文以《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为主要文献,对故宫博物院库藏无年款的佚名《喜溢秋庭图》的作者、创作时间、画面内容及流传经过等进行考证,指出作者是如意馆画家贺世魁,创作时间是道光十三年。画面中带肖像写实画风的人物是... 本文以《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为主要文献,对故宫博物院库藏无年款的佚名《喜溢秋庭图》的作者、创作时间、画面内容及流传经过等进行考证,指出作者是如意馆画家贺世魁,创作时间是道光十三年。画面中带肖像写实画风的人物是五十二岁的道光皇帝、二十六岁的全皇贵妃及皇子奕詝、奕訢等人。该文同时指出,作品曾一度陈列于行宫,于同治二年前收存于京城寿皇殿。此文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道光皇帝及其皇室生活,以及当时的宫廷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光皇帝 贺世魁 《喜溢秋庭图》
原文传递
儒家生活美学之“本真”生存论
10
作者 李天道 魏春艳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1-9,18,共10页
儒家美学指向生活、贴近生活、主张“人”应该“本真”生存。就其审美旨趣看,儒家生活美学“重人”“贵人”“尚仁”“乐仁”,以“仁”为美,力图解决好“人”的生活方式,以优化“人”的生活,构建雍容圆润、和谐融洽的诗意化生活审美域... 儒家美学指向生活、贴近生活、主张“人”应该“本真”生存。就其审美旨趣看,儒家生活美学“重人”“贵人”“尚仁”“乐仁”,以“仁”为美,力图解决好“人”的生活方式,以优化“人”的生活,构建雍容圆润、和谐融洽的诗意化生活审美域。将本真化生活方式作为最高审美之维,重生、乐生、悦生、仁生,保持“人”与社会、自然间的和谐关系,以保障和还原自由任运的生活状态,仁爱生生,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感悟生活与审美活动。儒家“以和为美”,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基本内容的本真化、诗意化生活态度。儒家生活美学这种指向生活、美化生活的特点在“颜子之乐”“曾点之乐”“孔颜乐处”“曾点气象”为核心的“生活审美意趣”中体现得尤为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生活美学 颜子之乐 中和之美 以“仁”为美 本真化生存
下载PDF
如何看待和培养“80后”一代——从抗震救灾青年一代表现谈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建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5-139,共5页
我们曾经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80后"的青年。然而,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到四川抗震救灾,"80后"一代... 我们曾经有人用"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来描述"80后"的青年。然而,从抗击雨雪灾害,到反对"藏独"分裂,从护卫奥运圣火传递,到四川抗震救灾,"80后"一代在以他们的实际行动改变我们的看法。正确分析"80后"一代青年思想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应该把他们放到时代发展的背景坐标下观察评判。这一代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他们是改革开放压力的承受者,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亲历者,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他们是由个体本位走向社会本位,由独自享受走向同甘共苦,由自我中心走向自觉担当的一代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后”一代 个体本位 社会本位 独自享受 同甘共苦 自我中心 自觉担当
下载PDF
白骨丛中的愤世嫉俗 恍惚迷离的悲欢离合——《剪灯新话》思想略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时培根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1-35,共5页
《剪灯新话》在宋元传奇整体式微的趋势下,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继承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敢于刺世嫉邪,直面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敢于悲世不遇,流露士子的感伤与哀怨;敢于倾吐胸中块垒意,书写悲欢离合情。其思想深刻在文言小说史上... 《剪灯新话》在宋元传奇整体式微的趋势下,以元末明初的战乱为背景,继承了唐传奇的现实主义传统,敢于刺世嫉邪,直面现实的黑暗和不公;敢于悲世不遇,流露士子的感伤与哀怨;敢于倾吐胸中块垒意,书写悲欢离合情。其思想深刻在文言小说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灯新话》 刺世嫉邪 悲士不遇 爱情悲欢
下载PDF
王维《田园乐》的艺术化境与创作心迹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达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5,共3页
《田园乐》是王维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与其山水田园诗创作的心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最擅长于写静的境界,着重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而这种艺术表现是在道家&qu... 《田园乐》是王维一组六言绝句。该组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与其山水田园诗创作的心迹。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创作,最擅长于写静的境界,着重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而这种艺术表现是在道家"合乎天地而正"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也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的心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田园乐》 艺术化境 创作心迹
下载PDF
评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于培杰 《潍坊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9-93,共5页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嵇康形成了强烈的反叛意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与传统观念相对立,他反对对音乐社会功能作庸俗社会学的解释;对音乐的心理功能,他认为只限于躁静这一情绪层面;他高度肯定欣赏活动中欣赏者的主体价值;他的学说有其先声... 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嵇康形成了强烈的反叛意识,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与传统观念相对立,他反对对音乐社会功能作庸俗社会学的解释;对音乐的心理功能,他认为只限于躁静这一情绪层面;他高度肯定欣赏活动中欣赏者的主体价值;他的学说有其先声和响应。嵇康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卓然独立的杰出人物,但他的观点也存在着许多偏激和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嵇康 《声无哀乐论》 反叛意识 音乐美学思想 古代美学 欣赏者 主体价值 社会功能 音乐本质
下载PDF
八十七岁女红军的悲欢人生
15
作者 杜先福 《四川党史》 2000年第5期42-46,共5页
李自珍是红军长征时红四军失散的女班长 ,经过千难万险流落到资阳县临江寺定居 ,解放后全家搬迁到农村。她长期隐功埋名。“文革”中她因“来路不明”被列为清理阶级队伍的审查对象。儿子下跪再三恳求 ,她才说出了当红军的历史。儿子寻... 李自珍是红军长征时红四军失散的女班长 ,经过千难万险流落到资阳县临江寺定居 ,解放后全家搬迁到农村。她长期隐功埋名。“文革”中她因“来路不明”被列为清理阶级队伍的审查对象。儿子下跪再三恳求 ,她才说出了当红军的历史。儿子寻根到她出生、参加红军的故地 ,才知还活着的母亲早被追认为烈士 ,其亲属已享受了 2 0年“烈属”待遇。此后 ,她多方请求追认红军身份 ,经年未果。 1990年 3月 ,资阳县民政局终于发给了她优抚证 ,每月享受优抚补助金 2 5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自珍 女红军 悲欢人生
下载PDF
论战争背景下朝鲜“传奇小说”中的悲欢离合叙事
16
作者 王群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7-91,96,共6页
“传奇小说”是朝鲜汉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不仅作品数量较多,而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通过小说内容可知,作者对战争的书写占有相当比重并成为其中的重要关目。鉴于此,笔者主要梳理了小说中涉及到的战争描写,并结合小说文本对战乱... “传奇小说”是朝鲜汉文小说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不仅作品数量较多,而且具有鲜明的风格特色。通过小说内容可知,作者对战争的书写占有相当比重并成为其中的重要关目。鉴于此,笔者主要梳理了小说中涉及到的战争描写,并结合小说文本对战乱造成的“人鬼之恋”“家族离合”“男女殉情”为代表的悲欢离合进行了详细分析,它们同时也成为战争书写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在波澜起伏的悲欢离合式故事叙述中,战争的描写,除还原部分历史事实与揭露战争的残酷外,就文学功能而言,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促成故事发展的转折点、塑造人物形象、实现人物离合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小说” 朝鲜汉文小说 悲欢离合 战争
下载PDF
《为母之乐》:透视非洲女性的新视角
17
作者 沈玉如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1-35,共5页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非洲女性是受到了父权制社会残酷虐待的奴隶,是被父权制社会吞噬的"软食","生儿育女者"和"役畜"。然而,非洲女作家布奇·埃梅切特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为母之...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非洲女性是受到了父权制社会残酷虐待的奴隶,是被父权制社会吞噬的"软食","生儿育女者"和"役畜"。然而,非洲女作家布奇·埃梅切特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为母之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非洲女性的新视角。女主人公Nnu Ego一心想做母亲,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养育了八个子女,但却未从中得到任何乐趣,最后孤零零地死在路边。文章通过分析Nnu Ego的悲剧成因后指出,做母亲并不总能带来幸福,女人的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女人实际上有权力、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母之乐》 非洲女性 形象 新视角 悲剧
下载PDF
人性中生命直觉体验的本源之在
18
作者 宋抵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10,共4页
生命经过不断提升所伴随的体验,是人的性情以及人格乃至心性的本源。从物种层面追问人类先天意识本能,那是灵性DNA的传承。心灵哲学背后并不神秘,当灵性的实体主动体验真善美时,自然法则被人改成有目的性原则。人能动地走向更高层面的... 生命经过不断提升所伴随的体验,是人的性情以及人格乃至心性的本源。从物种层面追问人类先天意识本能,那是灵性DNA的传承。心灵哲学背后并不神秘,当灵性的实体主动体验真善美时,自然法则被人改成有目的性原则。人能动地走向更高层面的生命快乐,形成超越性的生命体验方向,它使人真正活出生命的意义。只有人才能达到心性上的体验水平,主体在灵魂深层觉醒时,才会在生命意义上实现真实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意识 生命快乐 直觉体验 灵性DNA
下载PDF
谈重庆武隆白马山旅游度假中心规划设计
19
作者 姜利勇 缪剑锋 《山西建筑》 2007年第34期45-46,共2页
通过对重庆白马山旅游度假中心设计的介绍,探讨"农家乐"休闲空间的现状和发展,研究创造特色近郊休闲度假空间模式的要点,提出规划合理、适度规模、地域建筑是创新和长远发展"农家乐"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农家乐 近郊休闲空间 合理规划 地域建筑 规模
下载PDF
一生多半在车船——李笠翁“苦游”四海
20
作者 杜书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34,共13页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 李笠翁一生不断搬家和出游,自谓"一生多半在车船",当是实录。单说长游,就有五次:最早的一次是康熙三四年间游粤;紧接着是康熙五至七年游京师连着游晋秦;回金陵住了一年多后,于康熙九年游闽;又隔一年,游楚;最后是康熙十二至十三年第二次游京师。此外,笠翁还在68岁高龄时,于贫病交加之中作了一次湖州之游。在别人,外出大都是"乐"游;而在笠翁,则是"苦"游。在别人,是衣食无忧,到外面长见识,增阅历,或观赏大自然的美景;而在笠翁,则是去"就食",即像牧民"逐水草而居"找饭吃。别人是"吃饱了饭"去游玩"消食";而笠翁却是"饿着肚子"出游"找食",自谓"为饥驱而走四方"。当然,"苦"中有乐,"饥驱四方,遍历名胜";同时也有收获——除"化缘"得"食"之外,还收获了诗文,也收获了友谊。但是,笠翁出游,"苦"是主打,"乐"是陪衬;"苦"是正业,"乐"是副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笠翁 出游 就食 苦游 苦中之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