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4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的临床初探 被引量:158
1
作者 党耕町 王超 +1 位作者 阎明 周海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 目的:初步报告后路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的近期疗效。方法:用特制螺钉经寰椎后弓根部沿寰椎侧块纵轴置入,固定枢椎的螺钉沿枢椎椎弓峡部进入椎弓根,用连接板将寰枢椎固定螺钉的尾端相连接,用螺母锁定,使寰枢椎得到稳定。在寰枢椎后弓间植入松质骨颗粒。结果:治疗10例因齿状突不连而寰枢不稳的患者,平均随访19.4个月,1例固定失败而改用枕颈固定,其余9例均获得了骨性融合。1例术后8个月出现了连接板断裂。6例脊髓功能明显改善,3例略有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利用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通过连接板锁定可以使寰枢椎得到坚强的三维固定。此方法更适用于因鹅颈畸形而难以施行Magerl术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 寰枢椎侧块钉板固定 植骨融合术 手术方法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56
2
作者 梁军 于建华 郑得志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03-607,共5页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 目的总结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5年3月~1999年6月,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对其中资料完整的58例进行分析。男36例,女22例;根据Weber-AO分类B型30例,C型28例。应用改良的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并将骨折类型、骨折固定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时间与最终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为3~52个月,平均17个月。58例疗效为:优31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为84.5%。除4例长时间行走有轻微疼痛外,其余患者均无疼痛。结论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判断骨折类型和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提高复位质量,改善远期疗效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141
3
作者 韩纲 梁雨田 +3 位作者 唐佩福 陶笙 梁向党 许猛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内固定取出的必要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10月间3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所有患者均缝合断裂的肩锁关节并修复三角肌、斜方肌在... 目的探讨AO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内固定取出的必要性。方法对我院2001年10月~2004年10月间31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均采用AO锁骨钩钢板治疗。所有患者均缝合断裂的肩锁关节并修复三角肌、斜方肌在锁骨上的止点;9例患者缝合断裂的喙锁韧带。按ConstantandMurley法评定肩关节功能,并对内固定取出前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患者得到随访,随访4~40个月,平均22个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钢板取出后无再次脱位。仅9例患者取出钢板,取出时间为术后12~27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取出前肩关节评分为(76.5±8.6)分,内固定取出后肩关节评分为(99.5±1.0)分,内固定取出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O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较好治疗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等优点,但因长期存留体内影响肩关节功能,建议术后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钩钢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7
4
作者 姜保国 傅中国 +2 位作者 张殿英 王天兵 徐海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8-400,共3页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 本组 12 0例踝关节骨折 ,男 6 8例 ,女 5 2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2 6 .8岁。受伤肢体左侧 5 5例 ,右侧 6 5例 ,其中单纯内踝骨折 8例 ,单纯外踝骨折 2 1例 ,双踝骨折 5 8例 ...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 本组 12 0例踝关节骨折 ,男 6 8例 ,女 5 2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2 6 .8岁。受伤肢体左侧 5 5例 ,右侧 6 5例 ,其中单纯内踝骨折 8例 ,单纯外踝骨折 2 1例 ,双踝骨折 5 8例 ,三踝骨折 33例。按Danis -Weber分类 ,A型 8例 ,B型 78例 ,C型 34例。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 ;外踝骨折行纯钛金属板螺钉内固定 ;对于后踝骨折 ,大于关节面 1 4时 ,从前方置入 4 .5mm加压螺钉固定。手术的标准是肉眼下解剖复位。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 ,且不使用石膏外固定。 结果 随访 6~12个月 ,113例 (94 .2 % )达到完全正常行走 ,7例 (5 .8% )行走时仍有小腿酸胀和踝部不适感。患者满意 116例 ,满意率高达 96 .‘7%。 结论 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康复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踝关节 骨折 临床研究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86
5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赵卫东 黄文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35-738,共4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按随机顺序,对每一标本先后行C1-C2椎弓根螺钉、Magerl螺钉、Brooks钢丝以及螺钉联合钢丝固定,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或C1-C2椎弓根螺钉联合Brooks钢丝组成的固定系统的三维运动范围最小。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前后屈伸运动范围与Brooks钢丝固定无差异,但大于Magerl螺钉;其左右侧屈运动范围小于Brooks钢丝固定,大于Magerl螺钉;其轴向旋转角度明显小于Brooks钢丝固定,但与Magerl螺钉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1-C2椎弓根螺钉的三维稳定性与Magerl螺钉相当,联合Brooks钢丝固定可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Brooks钢丝
下载PDF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分析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90
6
作者 吴晓明 高伟 +3 位作者 李凡 桑伟林 高堪达 王秋根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1-338,共8页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对策。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79例接受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中78例再次手术取出钩钢板。40例在取出钩钢板时接受CT检查,以观... 目的分析锁骨钩钢板治疗急性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发生原因,探讨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对策。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79例接受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中78例再次手术取出钩钢板。40例在取出钩钢板时接受CT检查,以观察肩峰下骨侵蚀的形态,其中7例在3个月再行CT检查,以了解其转归。末次随访时对患肩功能进行Constant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3.2个月。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钩钢板存留时间分别平均为8.3个月和7.2个月,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分别平均为92分和95分。78例患者出现8种(105例次)并发症,总的并发症发生率98.7%。与锁骨钩钢板作用特点有关的并发症88例次(83.8%),医原性并发症12例次(11-4%),与锁骨钩钢板自身缺陷有关的并发症3例次(2.9%),原发疾病治疗中固有的并发症2例(1.9%)。结论锁骨钩钢板的并发症发生率高。绝大多数并发症的成因与其自身作用特点有关,难以避免;可通过选用合适的内植物、提高患者依从性等减轻其严重程度。应告知患者对肩峰下骨侵蚀转归仍不清楚,以免产生医疗纠纷。医原性并发症通过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提高手术技术可避免。年轻和老年患者应慎用。设计上有改进的必要,且须尽早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 骨折 肩锁关节 脱位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旋前、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5
7
作者 赵虬 王沛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1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 目的总结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0月,对48例旋前、后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男27例,女21例;年龄17~85岁,平均42.8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三踝骨折20例,旋后外旋Ⅳ度三踝骨折28例。受伤距手术时间2h~21d。内侧采用标准内踝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外侧采用腓骨后缘纵行切口显露外踝骨折。如需行后踝骨折处理,则将内踝的切口延长,外侧采用经腓骨的Gatelli-er-Chastang手术入路同时切开显露内、外及后踝。整复固定的顺序是后踝、内踝、外踝和下胫腓联合。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行踝部正侧位及踝榫(Mortise)位X线检查。满意复位的标准为:(1)踝榫的正常关系恢复,(2)踝的负重排列与下肢纵轴成直角,(3)关节面的外形轮廓光滑。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6周。随访时疗效评定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优26例,良1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5.4%。术后未发生感染、骨不连、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但发生1例下胫腓三皮质固定螺钉断裂。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结果,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后外旋型 三踝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后踝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4
8
作者 李永舵 刘书茂 +1 位作者 贾金生 周君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8-72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不同后踝关节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及临床疗效。方法:生物力学研究:根据后踝关节骨折模型制作后踝骨折标本18对,再根据后踝关节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1/4、1/3和1/2,分成3大组,每大组6对(12个踝关节),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骨折复位后,A组以2枚4.0 mm钢质半螺纹拉力螺钉自后向前固定,B组以"T"型3孔桡骨远端钢板经塑型后以4枚螺钉固定(近端2枚为3.5 mm皮质骨螺钉,远端2枚为3.5 mm松质骨螺钉)。于踝中立位置于生物力学实验机上,做加载实验,记录后踝关节骨折经内固定后发生位移(内固定失效)时加载力的大小,单位以kN表示,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临床应用研究: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螺钉或钢板螺钉固定三踝骨折中的后踝骨折关节患者31例,均为初次、闭合性、三踝骨折,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平均55岁;其中对14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对17例后踝关节骨折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者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应用Leeds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应用两枚螺钉由后向前固定1/4、1/3和1/2后踝骨折时,其固定失效的加载强度均显著低于3孔"T"型钢板组,分别为(4.10±0.13)kN vs.(4.60±0.27)kN、(3.20±0.12)kNvs.(4.12±0.14)kN和(1.98±0.18)kN vs.(3.72±0.18)kN,P<0.05。临床应用研究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疗效评定:评定为优的28例患者,良的为3例患者,优良率达100%。结论: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拉力螺钉内固定能提供良好的稳定性,>25%时钉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固定方法,能提供更为牢固的稳定性,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0
9
作者 戚晓阳 邱旭升 +1 位作者 施鸿飞 陈一心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62-768,共7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1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4例,女57例;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按Broos&Bisschop分型:单踝骨折43例,双踝骨折38例,三踝骨折30例。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一后足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并将患者分为功能恢复佳组(优级)和功能恢复一般组(良、可、差级)进行比较,分析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收集的潜在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伤侧、骨折原因、Broos&Bisschop分型、是否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是否合并踝关节脱位、是否合并其他损伤、受伤至手术时间、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手术时间、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物取出及术后并发症等。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5.5个月(8—25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3.2个月(3~5个月)。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优58例,良48例,可5例,优良率95.5%。内固定物取出(P=0.001)、早期功能锻炼(P=0.002)和术后并发症(P=0.049)是影响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患者,加强术中精细操作、减少术后并发症、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骨愈合后取出内固定物均有利于患者踝关节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LOGISTIC模型 预后
原文传递
Dewar手术与Wolter钢板及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61
10
作者 林斌 郭志民 +5 位作者 周军 郭林新 练克俭 庄泽民 翟文亮 陈志伸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320-322,共3页
目的 研究Dewar手术、克氏针张力带和Wolter钢板内固定对肩锁关节活动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8具 ,用MTS模拟上肢重力作用对标本进行加载 ,3D -Digtal激光扫描仪测量每个标本在正常状态 ,肩锁韧... 目的 研究Dewar手术、克氏针张力带和Wolter钢板内固定对肩锁关节活动的影响 ,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成人新鲜上肢标本 8具 ,用MTS模拟上肢重力作用对标本进行加载 ,3D -Digtal激光扫描仪测量每个标本在正常状态 ,肩锁韧带切断、肩锁和喙锁韧带同时切断、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Wolter钢板内固定和Dewar手术后肩锁关节在各方向上的移位和旋转度。结果 肩锁关节在正常状态下在X、Y、Z轴的位移分别为 1 4 3± 0 1 9mm、 2 2 8± 0 34mm和 0 4 3± 0 2 6mm ,旋转度分别为 8 39°± 0 71°、 4 92°± 0 4 2°和 3 5 2°± 0 2 8° ,克氏针张力钢丝内固定术后肩锁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和旋转几乎为 0 ,而Wolter钢板仍保留有一定的活动和旋转 ,但活动度和旋转度小于正常组 (P <0 0 5 ) ,而Dewar手术后肩锁关节的活动与旋转与正常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肩锁关节正常状态下存在微动 ,克氏针内固定使肩锁关节活动完全丧失 ,Wolter钢板内固定后肩锁关节仍有微动 ,但小于正常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WAR手术 WOLTER钢板 张力带 钢丝内固定 肩锁关节脱位 生物力学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寰枢椎后路四种钉棒固定方法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54
11
作者 马向阳 尹庆水 +4 位作者 吴增晖 夏虹 刘景发 赵卫东 麦小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4-468,共5页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 目的:评价寰枢椎后路四种不同钉棒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6具人体新鲜颈椎标本,切除齿状突及寰枢间韧带等结构制造寰枢椎失稳模型,对每具标本先后进行5种方式固定:A组(双侧C1椎弓根螺钉+C2/3经关节螺钉)、B组(C1椎弓根螺钉+C2侧块螺钉)、C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弓根螺钉)、D组(C1椎弓根螺钉+C2椎板螺钉);与对照组E组(Magerl螺钉,即经C1/2侧块关节螺钉)进行对比,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测量比较其寰枢椎间的屈伸、侧屈、旋转三维稳定性。结果:在前屈稳定性上,四种钉棒固定方法(A、B、C、D组)间无差异(P>0.05),且均优于单纯Magerl螺钉固定(E组)(P<0.05)。在后伸稳定性上,D组与E组两种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其抗后伸的稳定性较A、B、C组略差(P<0.05);A、B、C组三种钉棒固定方法间无差异(P>0.05)。在侧屈运动稳定性上,D组的稳定性略差,其他四种固定方式间无差异(P>0.05)。在旋转稳定性上,所有固定方式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四种钉棒固定方法都具有可靠的三维稳定性,临床应用时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解剖结构情况和术者对不同手术技术的熟悉程度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螺钉 内固定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2
12
作者 许岩 段德宇 +3 位作者 刘国辉 王俊文 贺磊 欧阳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6-120,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Ⅱ型49例,Ⅲ型3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RIF组(采用ARIF治疗40例),ORIF组(采用ORIF治疗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ARIF组的手术时间[(58.3±4.2)min]较ORIF组[(48.4±5.2)min]长,ARIF组的切口长度[(4.3±0.9)cm]较ORIF组[(6.2±0.8)cm]短,ARIF组术中失血量[(60.8±4.5)mL]较ORIF组[(72.8±6.5)mL]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1±0.6)、(5.5±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分别有15例和5例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40/40)和85%(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F和O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ARIF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检查 骨折固定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胫骨平台骨折
原文传递
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0
13
作者 张斌剑 王雷 +1 位作者 孙鹏军 封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舒筋活血汤内服与中药外敷结合渐进式功能锻炼治...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采用舒筋活血汤内服与中药外敷结合渐进式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在踝关节骨折术后联合外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并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Baird.Jackson量表评价踝关节功能,用量角器测量踝关节背伸角度、跖屈角度的主动活动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27/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004,P=0.039)。治疗后,观察组背伸角度[(15.69±3.02)。比(13.50±2.36)。,t=6-314]和跖屈角度[(32.07±0.34)。比(27.95±5.40)°t=10.205]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汤配合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改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舒筋活血汤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手法整复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6
14
作者 曹建刚 张传开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96-30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早期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诊的68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对比分析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早期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诊的68例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则进行手法整复外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两组患者术后的肿胀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及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在B1型和B2型的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治疗优良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B3型踝关节骨折中,对照组患者的优良率92.3%,显著高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治疗后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试验组患者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两组患者各骨折分组类型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复位方法对B1型和B2型踝关节骨折分型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各项分值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3型踝关节骨折中,对照组患者的AOFAS评分优于试验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复外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B1型和B2型的踝关节骨折方面在术后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手术内固定术在治疗B3型的踝关节骨折中更加有效,术后的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闭合性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不同内侧柱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46
15
作者 曾浪清 陈云丰 +6 位作者 唐三元 杨辉 魏海峰 宋文奇 王磊 潘垚 张闻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内侧柱的不同支撑重建对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稳定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锁定钢板治疗并完整随访13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46例,女84例;年龄18~88岁,平均56.1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56例,三部分骨折52例,四部分骨折22例。根据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重建情况分为4组:骨皮质解剖复位组60例,多枚螺钉置入组12例,单枚螺钉置入组17例和无支撑重建组41例。末次随访时比较4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肱骨头内翻角度、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等。结果130例患者术后获12。42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骨皮质解剖复位组、多枚螺钉置人组、单枚螺钉置入组及无支撑重建组的Constant评分平均分别为(81.2±12.7)、(75.54-9.7)、(69.4±12.1)、(67.5±11.6)分,VAS评分分别为(1.4±1.9)、(1.74-1.6)、(2.54-2.2)及(3.24-2.4)分,肱骨头内翻角平均分别为0.8。4-1.0。、1.4。4-2.3。、3.4。4-6.8。及4.4。4-4.0。,以上项目,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多枚螺钉置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皮质解剖复位组与单枚螺钉置人组、无支撑重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枚螺钉置入组与无支撑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二次手术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采用内侧骨皮质支撑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具有较佳的固定效果;当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或内侧骨皮质难于复位时,也可通过多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以获稳定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原文传递
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 被引量:44
16
作者 郭玉珠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3例移位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延迟性手术,1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并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5-173个月,平均8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目的探讨移位性踝关节骨折延迟性手术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23例移位性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延迟性手术,16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7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并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5-173个月,平均8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均获得无痛性可负重关节。延迟1-3个月者,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的术后AOFAS评分有较大的提高。延迟3个月以上者,两种术式AOFAS评分提高的幅度相差不大。结论延迟1~3个月的骨折,如踝穴恢复完整并获得解剖复位,应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否则,可采用关节融合术。延迟3个月以上的骨折由于软骨和软组织的退变,获得解剖复位的难度增大,宜采用关节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术式
原文传递
内倾型后踝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1
17
作者 陈龙 尹善青 +3 位作者 郭晓山 洪建军 陈华 杨雷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54-459,共6页
目的探讨内倾型后踝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5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的损伤(内倾型后踝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75岁,平均40-3岁;坠落伤6... 目的探讨内倾型后踝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5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的损伤(内倾型后踝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75岁,平均40-3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扭伤3例;均合并腓骨骨折;12例伴关节软骨面损伤。患者术前临床均表现为踝部及足背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呈冠状位走行,其中10例形成双边征。根据HaraguchiCT分型:I型8例(61.6%,8/13),Ⅱ型3例(23%,3/13),Ⅲ型2例(15.4%,2/13)。采用后内侧人路切开,骨折复位后空心钉固定。术后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mm,踝穴增宽〈1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1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1周;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93-100分,平均96.3分;其中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3/13)。末次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骨折再移位、骨不连、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行走。结论大部分内倾型后踝骨折伴有关节软骨的损伤,这可能是旋转应力合并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后内侧切口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受限原因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何方 李国庆 +5 位作者 叶方全 余乃宝 周桂欣 林文钦 温达义 余其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8期946-948,共3页
目的分析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的原因。方法1992年4月~2002年8月收治的32例内固定术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11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 目的分析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的原因。方法1992年4月~2002年8月收治的32例内固定术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中11例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李稔生肘关节疗效判断标准:优14例,良7例,一般8例,差3例。11例(34.4%)肘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屈伸障碍。结论致伤暴力大、损伤范围广、制动时间长、肘部感染及手术操作技术失误是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 功能障碍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 内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8
19
作者 俞光荣 赵有光 +4 位作者 夏江 周家钤 李海丰 杨云峰 李兵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6例,女22例;年龄17~74岁,平均44.2岁。损伤按照Lauge...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26例,女22例;年龄17~74岁,平均44.2岁。损伤按照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Ⅳ度损伤14例;旋前外旋型Ⅲ度损伤12例.Ⅳ度损伤16例;旋前外展型Ⅲ度损伤5例。骨折按照AO/OTA分型:43.B2型1例,44-B2型3例,44-B3型16例,44-Cl型7例,44-C2型8例,44-C3型13例。所有患者在骨折复位固定的同时修复三角韧带。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影像学评估、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获-期愈合.43例患者术后获12~32个月(平均19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3.2N)。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3~100分(平均93.4分),VAS评分为0~6分(平均1.2分).无踝关节不稳定表现。结论对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需要合理的临床评估后再选择治疗方案,根据断裂的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缝合方法,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固定术 缝合技术 三角韧带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和Volkmann 被引量:37
20
作者 辛景义 刘忠玉 严成渊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踝关节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均为内踝、腓骨骨折合并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8例Tillaux—Chaput骨折经X线片确诊,7例经CT扫描确诊。依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Ⅲ度11例,旋前外旋型Ⅳ度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复位腓骨骨折后以钢板固定,复位Volkmann骨折后以1-2枚空心螺钉固定;采用内侧弧形切口显露内踝骨折,复位后以空心螺钉固定;于胫骨前结节做纵行切口,复位Tillaux-Chaput骨折后以空心螺钉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随访8-20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36周,平均23.5周。末次随访时12例行走正常,3例轻度跛行。AOFAS评分71-94分,平均85.4分;其中优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86.7%(13/15)。3例踝关节活动受限,3例下地负重行走时疼痛不适。结论Tillaux—Chaput及Volkman骨折多发生于旋前外展型踝关节骨折时,X线检查容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要求精确复位及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