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帝陵中的“合葬”“祔葬”与“陪葬”
1
作者 朱津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1-76,共6页
“合葬”“祔葬”与“陪葬”是帝王陵墓葬制的重要内容,显示出后妃、宗室以及功臣等人员同帝王的从属关系,同时也是历代王朝政治格局、丧葬礼制的重要反映。“合葬”始终是帝后同葬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古代社会道德伦理和礼仪秩序的根本;... “合葬”“祔葬”与“陪葬”是帝王陵墓葬制的重要内容,显示出后妃、宗室以及功臣等人员同帝王的从属关系,同时也是历代王朝政治格局、丧葬礼制的重要反映。“合葬”始终是帝后同葬的重要表达方式,是古代社会道德伦理和礼仪秩序的根本;“祔葬”和“陪葬”因时代不同而内涵有所差异,整体反映了从先秦时期“天下国家”向汉代以后“家国同构”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帝陵 葬制 合葬 祔葬 陪葬
下载PDF
试论雍城秦公陵园的墓主及葬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云 田亚岐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58,共6页
本文依据历年来的考古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了雍城秦公陵园的墓主及排序,认为每一座陵园只对应一位国君,一座陵园内的多座大墓,反映了一代秦公与其夫人、次夫人的并穴合葬关系,同时确定了陵园的布局规律,秦公墓在陵园内西南,秦... 本文依据历年来的考古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记载,探讨了雍城秦公陵园的墓主及排序,认为每一座陵园只对应一位国君,一座陵园内的多座大墓,反映了一代秦公与其夫人、次夫人的并穴合葬关系,同时确定了陵园的布局规律,秦公墓在陵园内西南,秦公夫人、次夫人在陵园内东北,而陪葬墓区则分布在陵园外东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都雍城 秦公陵园 墓主 合葬 陪葬
下载PDF
陕西高陵上徐吾村明代墓葬初步研究
3
作者 杨利平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7,共7页
2014—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上徐吾村西清理明代墓葬21座,墓葬形制多样。部分墓葬还建造有精美的门楼,建筑构件完整,是研究当地古代埋葬习俗、民居风格的重要材料。其中4座墓葬中出土墓志,根据志文记述,确定... 2014—201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上徐吾村西清理明代墓葬21座,墓葬形制多样。部分墓葬还建造有精美的门楼,建筑构件完整,是研究当地古代埋葬习俗、民居风格的重要材料。其中4座墓葬中出土墓志,根据志文记述,确定这批墓葬为一处明代张氏家族的墓地。本文根据墓葬的排列及墓志内容考证,对该批墓葬反映的明代这一区域昭穆制度、合葬方式、"寿葬"、古地名考证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家族墓 墓志 昭穆制度 合葬
下载PDF
重庆市涪陵区古坟堡两座墓葬的发掘
4
作者 林必忠 李潇 +2 位作者 肖碧瑞 上官林全 白九江 《南方民族考古》 2017年第2期1-15,312-316,共16页
2015年7—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涪陵区博物馆对涪陵区古坟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座砖石混筑墓及一座宋代土坑墓,出土陶、瓷、铜器共10件。其中,砖石混筑墓墓室双室并列,中以过道连接,是研究汉代合葬习俗的典型实物载体;... 2015年7—9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涪陵区博物馆对涪陵区古坟堡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座砖石混筑墓及一座宋代土坑墓,出土陶、瓷、铜器共10件。其中,砖石混筑墓墓室双室并列,中以过道连接,是研究汉代合葬习俗的典型实物载体;墓内出土一方'军假侯印',结合铜印和墓葬形制,对研究墓主身份、墓地选择以及汉代职官制度等问题具有一定价值。M2右室发现的汉阙图案为研究汉代墓葬装饰艺术及丧葬礼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 东汉晚期至六朝 合葬墓 军假侯印
原文传递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尧王战国墓的发掘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会田 贾健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共17页
2013年,临淄区文物局在尧王村西南发掘了两座东西并列的甲字形土坑木椁积石墓。椁室四周的生土二层台上各有两座陪葬墓和一座器物坑。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石器、水晶玛瑙器、蚌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器物组合,推测这两座墓为夫妻... 2013年,临淄区文物局在尧王村西南发掘了两座东西并列的甲字形土坑木椁积石墓。椁室四周的生土二层台上各有两座陪葬墓和一座器物坑。出土的随葬品有陶器、铜器、石器、水晶玛瑙器、蚌器等。根据墓葬形制及器物组合,推测这两座墓为夫妻并穴合葬墓,年代属于战国早期晚段,墓主为齐国大夫一级贵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临淄 夫妻并穴合葬墓 齐国 战国早期
原文传递
河南孟津县马村晋墓的发掘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斌 黄吉博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6-32,104-106,共10页
2010年6月,为配合洛阳铁路枢纽建设,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平乐镇马村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墓葬(C10M823)。C10M823位于汉魏洛阳城西北部约6公里,西距焦柳铁路约0.5公里,东距二广高速公路约1公里(图一)。 一、墓葬形制 C10M82... 2010年6月,为配合洛阳铁路枢纽建设,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孟津县平乐镇马村发掘了一座西晋时期墓葬(C10M823)。C10M823位于汉魏洛阳城西北部约6公里,西距焦柳铁路约0.5公里,东距二广高速公路约1公里(图一)。 一、墓葬形制 C10M823形制较特殊,由墓道、甬道、墓室和耳室组成,主室为砖室,耳室均为土洞(图二)。墓葬方向185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孟津县 单室砖券墓 西晋 迁葬 合葬
原文传递
梁带村芮桓公夫妇墓随葬青铜器的性别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9-77,共9页
陕西韩城梁带村M27、M26、M19被认定为春秋早期芮桓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并穴合葬墓。本文通过对M26出土的一组"弄器"的分析,认为这组器物有着明确的性别意义。其中镂空方盒、圈足贯耳罐当系两周之际的女性专属品,双层方鼎的裸人... 陕西韩城梁带村M27、M26、M19被认定为春秋早期芮桓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并穴合葬墓。本文通过对M26出土的一组"弄器"的分析,认为这组器物有着明确的性别意义。其中镂空方盒、圈足贯耳罐当系两周之际的女性专属品,双层方鼎的裸人形足亦有鲜明的女性特征,可当做女性"性别代码"看待。而小鍑、圈足匜、单把罐及镂空方盒的足部皆与山西闻喜上郭村两周之际的考古学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几件器物可能正指示着墓主来自何方,反映着墓主的婚姻关系。通过比较,笔者认为M26的墓主可能是由上郭村一带嫁入芮国的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芮桓公夫妇墓 青铜器 性别研究
下载PDF
隋文帝泰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建林(领队/执笔) 胡春勃(绘图/执笔) +1 位作者 田有前 张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64,共12页
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陵园及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和勘探,搞清了隋泰陵陵园的平面布局,证实了文献关于泰陵“同坟异穴”的记载;隋文帝庙遗址上发现的城址,带有4个马面,可能利用了早期的建筑,兼具防御... 2010年5~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隋文帝泰陵陵园及隋文帝庙遗址进行了全面地考古调查和勘探,搞清了隋泰陵陵园的平面布局,证实了文献关于泰陵“同坟异穴”的记载;隋文帝庙遗址上发现的城址,带有4个马面,可能利用了早期的建筑,兼具防御与祭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文帝 泰陵 隋文帝庙 同坟异穴
下载PDF
唐代峡江地区“借室为墓”葬俗试析
9
作者 刘礼堂 陆晗昱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中可见唐代峡江地区借室埋葬葬俗较为流行,并传承至宋,乃至明清。该葬俗包含完全借室和不完全借室两种类型,不同类型内部亦有差异。本文在分析流行于峡江地区东汉至六朝,并绵延至唐代的家族共穴合葬墓来源及成因的基... 从已发表的考古资料中可见唐代峡江地区借室埋葬葬俗较为流行,并传承至宋,乃至明清。该葬俗包含完全借室和不完全借室两种类型,不同类型内部亦有差异。本文在分析流行于峡江地区东汉至六朝,并绵延至唐代的家族共穴合葬墓来源及成因的基础上,探讨了唐代峡江地区"借室为墓"葬俗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江地区 东汉至六朝 家族共穴合葬墓 唐代 借室为墓
原文传递
陕西西安西魏乙弗虬及夫人隋代席氏合葬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1
10
作者 辛龙 党晓婷 +6 位作者 王晓静 荣洁 王保平 王毅 张新汉 宁琰 王艳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8,2,129,共18页
2013年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长安区航天产业园内发掘夫妻合葬墓一座,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墓葬形制较为完整,虽被盗扰破坏,随葬品多被损毁,但出土陶俑群组合关系相对完整,种类较为齐全。尤其两合墓志... 2013年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南郊长安区航天产业园内发掘夫妻合葬墓一座,该墓为长斜坡墓道多天井单室土洞墓。墓葬形制较为完整,虽被盗扰破坏,随葬品多被损毁,但出土陶俑群组合关系相对完整,种类较为齐全。尤其两合墓志的出土,确认为西魏乙弗虬及夫人隋代席氏的合葬墓。该墓的发现为西安地区西魏至隋时期的墓葬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 隋代 乙弗虬 席氏 墓葬
下载PDF
甘肃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发掘的收获与意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被引量:13
11
作者 钱耀鹏 周静 +1 位作者 毛瑞林 谢焱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0,共6页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遗址东北部的齐家文化墓地保存基本完整,且规模较大。发掘结果显示:墓葬结构及埋葬过程十分复杂,埋葬方式多样,并存在殉人现象,尤其首次确认了合葬墓所具备的多人多次合葬特点。对... 磨沟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潭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遗址东北部的齐家文化墓地保存基本完整,且规模较大。发掘结果显示:墓葬结构及埋葬过程十分复杂,埋葬方式多样,并存在殉人现象,尤其首次确认了合葬墓所具备的多人多次合葬特点。对于研究齐家文化的埋葬制度、婚姻家庭形态等学术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 磨沟遗址 合葬
下载PDF
成都市温江区红桥村唐宋墓葬发掘简报
12
作者 杨占风 卢引科(绘图) +1 位作者 李涛 李佩(摄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44,F0003,共15页
红桥村唐宋墓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201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此发掘清理了40座砖室墓葬,出土了陶瓷器、玉器、铜器、铁器等随葬品百余件,墓葬年代从唐代晚期至南宋时期。墓葬结构形式多... 红桥村唐宋墓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公平街道红桥村,2015年,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和成都市温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在此发掘清理了40座砖室墓葬,出土了陶瓷器、玉器、铜器、铁器等随葬品百余件,墓葬年代从唐代晚期至南宋时期。墓葬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单室墓、双室墓和小型火葬墓,还发现有土葬与火葬合葬的习俗,可能与四川地区元代墓葬中的长短双室合葬墓具有承袭关系。这批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成都地区唐宋时期的墓葬形制演变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江 红桥村遗址 唐宋时期 合葬墓
原文传递
陕西西安长安区唐牛相仁墓发掘简报
13
作者 冉万里 周艺欣 +4 位作者 刘呆运(执笔/照相) 李明(执笔/照相) 党晓婷(绘图) 王学文(绘图) 李文发(绘图/照相)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4,共11页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麟德二年(665年)的牛相仁夫妇合葬墓保存较好,为探讨唐高宗时期中下级官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墓志则为考证唐长安县义阳乡... 2003~2004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西北大学长安校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其中唐麟德二年(665年)的牛相仁夫妇合葬墓保存较好,为探讨唐高宗时期中下级官吏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出土墓志则为考证唐长安县义阳乡的地理位置提供了重要证据。同时,该墓还出土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三彩瓶,对研究唐三彩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唐代 牛相仁 合葬墓 唐三彩
下载PDF
中古墓室壁画的改绘现象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梅田 郭东珺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2,151,共10页
墓室壁画不只是对墓壁的装饰,更是对墓内礼仪空间的塑造,因此每个时期的墓葬都有较为固定的壁画图式、较为清晰的叙事主题和逻辑。北朝壁画图式有单人葬和合葬的区别,唐代壁画图式的差异则是由于墓主身份等级和时代的区别,画工会根据丧... 墓室壁画不只是对墓壁的装饰,更是对墓内礼仪空间的塑造,因此每个时期的墓葬都有较为固定的壁画图式、较为清晰的叙事主题和逻辑。北朝壁画图式有单人葬和合葬的区别,唐代壁画图式的差异则是由于墓主身份等级和时代的区别,画工会根据丧家意愿来选择不同的图式。但在考古发现的壁画遗存中,也常见一些逻辑较为混乱、主题较为模糊的反常现象,它们可能是壁画改绘的结果。壁画的改绘现象与丧葬行为有关,合葬是壁画改绘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合葬仪式中的性别观和尊卑观;此外,对前代建材的改造、画工失误等也会导致改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墓葬 墓室壁画 壁画改绘 合葬 图式
原文传递
河南三门峡市唐代张爽夫妇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立超 胡赵建 燕飞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2-35,139,共5页
2009年3~4月,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一座竖井墓道土洞墓,根据出土墓志,墓葬主人为唐末五代时期的张爽夫妇。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地区唐到五代时期的葬制、葬俗,以及地望、职官和书法艺术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关键词 三门峡 唐末五代时期 张爽夫妇 合葬墓
原文传递
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陶家村北周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汗青 赵永生 +3 位作者 崔梦鹤 韩博(摄影) 王学文(绘图) 韩飞(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8,共16页
2018年末至2019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陶家村周边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M2、M18、M19为斜坡墓道双天井单室土洞墓。墓葬虽经盗扰,但仍出土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随葬器物。尤其是M18、19人骨保存较好,在甬道南端各... 2018年末至2019年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陕西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陶家村周边发掘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M2、M18、M19为斜坡墓道双天井单室土洞墓。墓葬虽经盗扰,但仍出土了一批制作精美的随葬器物。尤其是M18、19人骨保存较好,在甬道南端各出土了2件通高约75厘米的陶俑,较为罕见。结合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来看,这几座墓葬的年代应为北周至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 北周 合葬墓 陶俑
下载PDF
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年代和墓主新考
17
作者 姚逸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5-92,共8页
山东济宁市城南的普育小学汉墓自发掘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座诸侯王后墓,即使《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也沿袭这个观点,但是此观点值得商榷。通过对普育小学汉墓的形制结构、出土遗物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其时代在东汉中期偏晚;东汉诸侯王... 山东济宁市城南的普育小学汉墓自发掘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座诸侯王后墓,即使《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也沿袭这个观点,但是此观点值得商榷。通过对普育小学汉墓的形制结构、出土遗物进行分析,可以认为其时代在东汉中期偏晚;东汉诸侯王砖石结构墓葬具有黄肠石、回廊的形制结构且墓室无画像装饰,从而排除了普育小学汉墓为诸侯王级别的可能;依据列侯墓葬以铜缕玉衣敛葬的特点,推测墓主身份为列侯;普育小学汉墓的前室双墓门且后室较宽,表明是夫妻合葬墓;从东汉任城国五王二侯的世系考察,该墓为桃乡侯刘福夫妇合葬墓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墓葬 列侯 合葬 任城国 桃乡侯
原文传递
马王堆汉轪侯墓地祔葬墓身份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曙斌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9-126,共8页
重新审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主人身份,尝试从"西汉列侯"的视角切入,结合相关出土与传世文献,借助于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西汉列侯的分封与传袭特征,观察考古发掘的列侯墓地家族成员构成和汉墓出土封泥情况,发现西汉列侯墓地迄... 重新审视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墓主人身份,尝试从"西汉列侯"的视角切入,结合相关出土与传世文献,借助于考古发掘资料,分析西汉列侯的分封与传袭特征,观察考古发掘的列侯墓地家族成员构成和汉墓出土封泥情况,发现西汉列侯墓地迄今尚无始封侯与嗣侯墓毗邻现象,而封泥一般为办丧事者或赗赠者缄封随葬物品所用,据此认为马王堆三号墓墓主人推断为嗣侯利豨尚存疑,而推断为利豨之弟明显有其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侯 祔葬 封泥 推断
原文传递
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的时代及墓主身份的讨论——兼论东晋时期的合葬墓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志高 《东南文化》 2003年第9期43-52,共10页
据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葬形制的时代特点,及墓内遗物可区分为东晋早期前段、东晋早期后段和南朝3组,并依据文献记载推定其建于东晋初年的元帝建平陵,主室后部东西两侧所葬二人分别是元帝司马睿及被追尊的虞皇后,侧室内葬人可能是明... 据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墓葬形制的时代特点,及墓内遗物可区分为东晋早期前段、东晋早期后段和南朝3组,并依据文献记载推定其建于东晋初年的元帝建平陵,主室后部东西两侧所葬二人分别是元帝司马睿及被追尊的虞皇后,侧室内葬人可能是明帝生母豫章郡君荀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学北园 东晋墓合葬墓
下载PDF
贵州兴仁县交乐十九号汉墓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飞 宋世坤 +2 位作者 梁太鹤 张元 王燕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8,T001,T004,T005,共11页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9年9月发掘的交乐十九号墓,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多室砖墓,由前、中、后、左、右五室组成。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琥珀饰等,从出土的陶俑、铜镜、钱币等再结合墓葬形制分析,该墓年...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9年9月发掘的交乐十九号墓,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多室砖墓,由前、中、后、左、右五室组成。墓中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铜器、铁器和琥珀饰等,从出土的陶俑、铜镜、钱币等再结合墓葬形制分析,该墓年代为东汉晚期。它与 M6、M7和M8同在一个封土堆下,形成一坟四墓,可能为家族合葬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兴仁县 多室砖墓 东汉 墓葬形制 出土器物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