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制造业就业变动--来自中国加入WTO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30
1
作者 毛其淋 许家云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83,共15页
本文基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就业创造"与"降低就业破坏"两个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净增... 本文基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提高就业创造"与"降低就业破坏"两个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净增长;(2)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异质性影响,它促进了高生产率企业的就业创造,但会促进低生产率企业的就业破坏,同时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3)良好的地区制度环境有利于强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就业集约边际变动与广延边际变动的影响;(4)就业再配置效率的改善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促进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渠道。上述结论意味着,将外部贸易自由化改革与内部市场化改革双管齐下,对培育就业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就业再配置 倍差法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 被引量:119
2
作者 马弘 乔雪 徐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80,共13页
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经济结构特别是就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本文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的微观就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的规模、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199... 过去三十年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总量增长,经济结构特别是就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和转型。本文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的微观就业数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的规模、特征和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发现:(1)1998年到2007年间,中国的制造业同时经历了大规模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平均就业净增长为正,且在2002年以后达到3%—7%的净增长。(2)就业创造和消失在不同行业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消费品行业是创造就业最多的行业,而传统制造业的就业消失最多。(3)私营企业就业创造率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就业消失率最高;企业越年轻,其就业创造率(消失率)就越高(低),因此对应的就业净增长率也就越高;南部沿海地区有着最高的就业创造率,和东部沿海、北部沿海地区一起经历了就业净增长,而内陆地区则经历了就业的负增长,其中以西北和东北这些传统经济的工业生产基地最为严重。(4)就业再分配中,组内的就业流动占据主导地位;除此之外,不同年限企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就业流动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创造 就业消失 中国制造业
原文传递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就业与工资 被引量:57
3
作者 李胜旗 毛其淋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8-52,共25页
本文在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关税政策不确定性(TPU)下降对中国企业就业与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TPU下降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并且这一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强;进一步的渠道检验表明,TPU下降除通过"提... 本文在一个准自然实验的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关税政策不确定性(TPU)下降对中国企业就业与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TPU下降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并且这一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步增强;进一步的渠道检验表明,TPU下降除通过"提高就业创造"与"降低就业破坏"促进企业就业净增长外,出口扩张也是其促进企业就业净增长的重要渠道。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TPU与企业工资的关系,发现TPU下降不仅显著提高了企业平均工资,还缩小了其工资差距。此外,TPU下降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占比,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的相对扩张会促进企业更多雇佣非技术劳动力,从而有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税政策不确定性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工资差距
原文传递
工业机器人如何影响制造业就业变动——基于上市公司微观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宋旭光 左马华青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89,共20页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被认为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人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势必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冲击。本文利用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被认为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人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势必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冲击。本文利用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行业层面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净增长的负向影响会通过“降低企业就业创造,提高企业就业破坏”来产生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变动影响的作用途径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对于生产人员占比高以及高中学历占比低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的冲击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影响企业的员工结构和绩效水平,进而影响企业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上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对下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能够提供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中国版本解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溢出效应
原文传递
自由贸易协定与劳动人口就业—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公共政策准实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康妮 刘乾 陈林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4-117,共14页
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塑的关键时期,定量地评价自由贸易协定与劳动人口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回应当前各国以逆贸易自由化措施保就业的言论与实践以及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中国实施&q... 在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国际贸易规则面临重塑的关键时期,定量地评价自由贸易协定与劳动人口就业之间的关系,对回应当前各国以逆贸易自由化措施保就业的言论与实践以及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将中国实施"中国—东盟自贸协定(CAFTA)"战略视为公共政策准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这种模式的"开放新格局"对制造业企业劳动人口就业的作用。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加入自由贸易协定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劳动人口的就业增长,且是"提高就业创造"和"降低就业破坏"两个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2)自由贸易对不同所有制及不同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存在异质性,它显著提高了非国有企业的就业效应,但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不显著;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就业增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二者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有所区别。(3)自由贸易协定对企业劳动人口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其边际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递增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贸易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 就业增长 双重差分法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对微观企业的就业影响:总量、来源与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叶祥松 黎美玲 潘丽群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79,共10页
现有关于人工智能对我国微观企业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行业数据,侧重分析人工智能对行业层面就业总量的影响,忽视了微观企业使用机器人将会产生显著的行业影响,没有深入分析机器人使用对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影响,更没有进一步直接对微... 现有关于人工智能对我国微观企业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采用行业数据,侧重分析人工智能对行业层面就业总量的影响,忽视了微观企业使用机器人将会产生显著的行业影响,没有深入分析机器人使用对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影响,更没有进一步直接对微观企业的就业变动、就业创造和就业消失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通过将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提供的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可实证分析机器人对中国微观企业在总量上、异质性上以及增量上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总量上,机器人显著降低了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数量,机器人投入每增加1%,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会下降1.41%。异质性上,机器人对非国有企业的冲击效应更大;对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影响逐渐减弱。增量上,机器人既能够创造就业也能够消灭就业,但显著表现为就业消失效应,并且这种就业消失效应主要出现在退出企业而非存续企业。此结论对于我国技术进步方向和方式、经济增长驱动力量以及就业保障实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就业变动 就业创造 就业消失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分析
7
作者 冯路瑶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8-26,共9页
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利用IFR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使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引入工业机器人会显著降... 随着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大量使用,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利用IFR公布的工业机器人数据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工业机器人使用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内部引入工业机器人会显著降低就业水平,且该影响主要通过提高就业破坏和降低就业创造这一途径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对大规模企业、行业集中度高的企业以及中西部企业的负向冲击更加明显。中间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使用会改变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而对企业的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产生影响。最后综合以上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劳动力市场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下载PDF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汤毛虎 《西部论坛》 2012年第1期21-28,共8页
汇率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改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生产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种效应。使用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计量方法,并将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 汇率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改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生产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种效应。使用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计量方法,并将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冲击分解为破坏效应和创造效应,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出口企业,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效应同时存在,且影响系数大致相当,其总体就业情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劳动力需求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冲击,加重就业压力。因此,当前人民币不宜大幅过快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际有效汇率 人民币升值 总就业流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就业变动率 出口企业
下载PDF
中国对外反倾销与企业就业变动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欢浪 张凤菊 张娟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5,共11页
在WTO框架下,合规使用对外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做好"稳就业"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对我国对外发起反倾销如何影响国内企业就业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反倾销对不同要素密... 在WTO框架下,合规使用对外反倾销措施来保护国内市场环境的公平公正,做好"稳就业"工作,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对我国对外发起反倾销如何影响国内企业就业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并考察了反倾销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所有制类型和不同地区的企业就业变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发起反倾销同时通过"促进企业就业创造"与"抑制企业就业破坏"两个途径显著促进了企业就业净增长,且该估计结果在经过平行趋势假设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反倾销保护主要通过反竞争效应促进了企业的就业创造。进一步的拓展分析发现,对外反倾销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私营企业和西部内陆地区企业的就业创造影响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政府可以在WTO框架内采用反倾销措施抵制外国企业的倾销行为,通过就业创造做好"稳就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反倾销 就业变动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双重差分估计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与就业波动
10
作者 皮建才 宋大强 《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131,共17页
本文测算了各地区行业层面的产能过剩指数和就业增长率,分析了产能过剩与就业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产能过剩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分地区来看,产能过剩对东部地区就业增长率的抑制作用是全国水平的2倍以上,而产... 本文测算了各地区行业层面的产能过剩指数和就业增长率,分析了产能过剩与就业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产能过剩对我国整体就业增长率的抑制作用显著;分地区来看,产能过剩对东部地区就业增长率的抑制作用是全国水平的2倍以上,而产能过剩对就业增长率的负向影响在中西部地区不明显;分企业所有制来看,产能过剩对就业增长的排斥作用只在民营企业中显著;分行业性质来看,由制造业产能过剩引起的就业排斥现象,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与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表现得不明显;剔除去产能因素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产能过剩的就业波动效应依然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金融化程度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引起的就业波动起正向调节作用,而企业社会责任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产能过剩引起的就业波动起负向调节作用。本文为我国优化稳就业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就业波动 就业创造 就业破坏
原文传递
技术创新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91~2007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国华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2,共6页
本文基于我国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破坏效应进行分解和分别测度。研究显示,技术创新的就业总效应与技术创新强度正相关,同期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并且... 本文基于我国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破坏效应进行分解和分别测度。研究显示,技术创新的就业总效应与技术创新强度正相关,同期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并且这两种效应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就业创造效应 就业破坏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