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盛唐开元时期集贤书院初创考述
1
作者 贺文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集贤书院创建于唐玄宗执政时期的开元初期,其前身为历时很短的丽正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在中国书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启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新路向。由于集贤书院的创建涉及当时的京师长安与东都洛... 集贤书院创建于唐玄宗执政时期的开元初期,其前身为历时很短的丽正书院,是中国最早的官办书院,在中国书院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启了传统中国社会文化教育发展的新路向。由于集贤书院的创建涉及当时的京师长安与东都洛阳两个地方,目前已有的文论时有出入,修学好古实事求是,通过对权威典籍的爬梳钩沉,综合分析集贤书院的建院渊源以及具体时间、地点、数量等基本情况,将集贤书院建院时的概貌全面完整地呈现于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贤书院 丽正书院 开元时期
下载PDF
辽北凡河群时代探讨兼论殷屯组的时代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忠杰 《辽宁地质》 1991年第4期356-362,共7页
辽宁北部地区凡河群源于斋藤林次的凡河系,其时代归属尚有争议。目前多数人将凡河群与蓟县地区的中、上元古界对比;殷屯组的时代则以暂置震且纪居主导地位。笔者稂据凡河群地史演化、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变质作用、含海相火山岩夹层、同... 辽宁北部地区凡河群源于斋藤林次的凡河系,其时代归属尚有争议。目前多数人将凡河群与蓟县地区的中、上元古界对比;殷屯组的时代则以暂置震且纪居主导地位。笔者稂据凡河群地史演化、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变质作用、含海相火山岩夹层、同位素年龄资料等综合因素分析;认为凡河群的时代以归属长城纪为宜,殷屯组时代归属蓟县纪较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河群 时代 地层 殷屯组 辽宁
下载PDF
山西吉县柿子滩遗址S29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36
3
作者 宋艳花 石金鸣 +16 位作者 牛秀平 安瑞军 任海云 崔跃忠 王斌 马小飞 吴艳 崔启龙 王鹏 张敏 叶瑶 石晓润 李岚 卫雪 贾真秀 张双权 张乐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51,共17页
在柿子滩遗址S29地点发现8个文化层,清理用火遗迹285处,出土遗物8万多件。遗物多以用火遗迹为中心集中分布,类别主要有石制品和动物骨骼,以及少量蚌制品等。各文化层中不同的石制品制作技术和类型组合,体现出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qu... 在柿子滩遗址S29地点发现8个文化层,清理用火遗迹285处,出土遗物8万多件。遗物多以用火遗迹为中心集中分布,类别主要有石制品和动物骨骼,以及少量蚌制品等。各文化层中不同的石制品制作技术和类型组合,体现出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核一石片"技术体系中"细石核一细石叶"工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吉县 柿子滩遗址 S29地点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山西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五地点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艳花 石金鸣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5,共13页
柿子滩遗址发现于1980年,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00~2008年,对柿子滩遗址S14、S12㈦和S9地点进行了重点发掘。2009~2010年,为配合青兰高速公路建设,对柿子滩遗址又进行了复查和抢救性发掘。S5地点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地... 柿子滩遗址发现于1980年,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2000~2008年,对柿子滩遗址S14、S12㈦和S9地点进行了重点发掘。2009~2010年,为配合青兰高速公路建设,对柿子滩遗址又进行了复查和抢救性发掘。S5地点为此次发掘的重要地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吉县 柿子滩遗址 第五地点 人类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盒8段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意义
5
作者 张佳琦 赵靖舟 +1 位作者 李军 杨晓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1,14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相较于盆地内部,其构造活动强烈,地层抬升幅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导致研究区与盆地内部天然气成藏存在差异。利用单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冷热台等实验仪器,对研究区盒8段13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开...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大宁—吉县区块相较于盆地内部,其构造活动强烈,地层抬升幅度大,有机质成熟度高,导致研究区与盆地内部天然气成藏存在差异。利用单偏光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仪及冷热台等实验仪器,对研究区盒8段13块流体包裹体样品开展了岩相学显微观察、测温测盐和古压力恢复,并结合地层埋藏史—热史厘定了大宁—吉县区块盒8段天然气成藏期次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烃类包裹体类型有CH_(4)+CO_(2)包裹体、CH_(4)包裹体及含碳质沥青包裹体。前两类烃类包裹体对应的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90~160℃,具有双峰分布特征,第3类包裹体形成时期温度较高,成岩作用阶段已达到晚期,几乎不发育与其伴生的盐水包裹体,通过计算得出含碳质沥青反射率介于2.79%~3.32%,处于高成熟阶段,为原油裂解形成。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天然气存在三期充注成藏过程:第Ⅰ期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区间为90~120℃,天然气充注期距今175~155 Ma,古压力系数达到1.43,对应于早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第Ⅱ期共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区间为130~160℃,天然气充注期距今145~110 Ma,为主成藏期,充注完成时古压力系数达1.57,对应于早白垩世;第Ш期为裂解期,烃类包裹体为含碳质沥青包裹体,形成时的地层温度高于200℃,其成因为原油在早白垩世末裂解形成,古压力系数增加到2.0,距今110~10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大宁—吉县 盒8段 流体包裹体 压力演化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下载PDF
山西吉县挂甲山摩崖造像调查简报 被引量:4
6
作者 闫雅梅 王俊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0-51,107-110,共16页
2007年的调查发现,造像分布密集,范围不大,保存较好。雕凿手法有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龛窟可分五组:第一组有3个龛和1个题记,第二组有3个龛和4个题记,第三组有1个龛和3个题记,第四组有2个龛和4个题记,第五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根据造... 2007年的调查发现,造像分布密集,范围不大,保存较好。雕凿手法有高浮雕、浅浮雕和线雕。龛窟可分五组:第一组有3个龛和1个题记,第二组有3个龛和4个题记,第三组有1个龛和3个题记,第四组有2个龛和4个题记,第五组有2个龛和2个题记。根据造像的特点等推断,其年代为北齐至宋金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县 挂甲山 摩崖造像 北齐至宋金
原文传递
2018年吉县苹果花期霜冻害成因分析及气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斌斌 李旸 +2 位作者 孙悦 贺东东 代淑媚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79-82,共4页
花期霜冻害是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吉县果树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份,2018年4月6日~7日吉县苹果遭受了霜冻害,由于前期3月气温异常偏高,使得吉县红富士苹果盛花期提前近10天,强冷空气与盛花期叠加,是临汾市吉县红富士苹... 花期霜冻害是影响苹果产量和品质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吉县果树花期平均出现在4月份,2018年4月6日~7日吉县苹果遭受了霜冻害,由于前期3月气温异常偏高,使得吉县红富士苹果盛花期提前近10天,强冷空气与盛花期叠加,是临汾市吉县红富士苹果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本文统计吉县1981年~2018年4月最低霜冻资料和月霜冻次数,利用气候倾向率、M-K法及小波分析法等方法对霜冻资料和霜冻日数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2018年来吉县4月霜冻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5 d/10 a,即吉县4月份霜冻日以每10年减少0.5天的速度减少;吉县霜冻强度在演变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点;在其强度周期变化过程中存在29 a的主周期和14 a的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县 苹果 花期霜冻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