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简论稷下诸子学派 被引量:5
1
作者 于孔宝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0-36,共7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关键词 稷下 诸子学派 代表人物
下载PDF
稷下学风与百家争鸣 被引量:3
2
作者 于孔宝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5-120,共6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发展了各...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发展了各自的学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 学风 学术交流 百家争鸣
下载PDF
论原始五行与四时的整合 被引量:3
3
作者 逯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商、周两族群是上古华夏族的主干。早期的商族群以渔猎-畜牧生产为主,崇尚四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原始五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周族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部落,重视四时,素有依据时令交替安排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习俗。战国中期以后,各地域... 商、周两族群是上古华夏族的主干。早期的商族群以渔猎-畜牧生产为主,崇尚四方,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原始五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周族群是一个典型的农业部落,重视四时,素有依据时令交替安排生产和日常生活的习俗。战国中期以后,各地域、各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不断加深,以五行、四时为代表的两种传统文化也随之开始了整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四时 整合 季夏
下载PDF
论《荀子·王制篇·序官》官制多采齐制——兼论《荀子·王制》与《管子·立政》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樊波成 《管子学刊》 CSSCI 2011年第3期40-44,共5页
《荀子·王制篇》有《序官》一章,专门论述职官制度,通过对"乘白"、"乡师"、"州里"、"治市"、"治田"等条的考证,发现《序官》官制带有明显的齐国色彩。《序官》以及《王制篇》... 《荀子·王制篇》有《序官》一章,专门论述职官制度,通过对"乘白"、"乡师"、"州里"、"治市"、"治田"等条的考证,发现《序官》官制带有明显的齐国色彩。《序官》以及《王制篇》可能是荀子在齐国游学时所写。由于《王制》在齐国成书,当然为齐国学者所看到,《管子·立政》的作者为解决"国之贫""五事",所以《省官》一章有选择性地摘抄了《序官》"五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官制 齐国 稷下
下载PDF
安徽省绩溪县际下钨(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吕经美 任明君 +2 位作者 支利赓 吴德根 董会明 《安徽地质》 2015年第3期167-169,181,共4页
绩溪县际下钨(钼)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带北东倾伏端,宁国墩—五城边界断裂从矿区南侧通过,矿区位于仁里复向斜中的际下村轴隆部位。矿体赋存于震旦纪蓝田组及南华纪南沱组中,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石类型:透闪石—硫化物... 绩溪县际下钨(钼)矿区位于扬子陆块,江南古隆起带北东倾伏端,宁国墩—五城边界断裂从矿区南侧通过,矿区位于仁里复向斜中的际下村轴隆部位。矿体赋存于震旦纪蓝田组及南华纪南沱组中,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矿石类型:透闪石—硫化物型、细脉型、含砾凝灰质板岩—石英细脉型和石英脉硫化物型。矿床具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特征。燕山时期,江南陆内造山带形成于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过程,随着宁国墩—五城深大断裂伸展、冲断等转变,岩石圈减薄发生减压熔融,基性岩浆底侵在壳幔边界并使下地壳局部熔融产生中酸性岩浆。岩浆演化分异,钨在岩浆热液中富集,最终演化为含矿热液。随着应力转变,矿质析出,沉淀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矿 矿床特征 成矿条件分析 际下 安徽绩溪县
下载PDF
简论稷下诸子学说
6
作者 于孔宝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6期8-15,共8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舞台 ,当时著名的诸子学派大都曾经在这个舞台上一展风采。其中黄老学派、阴阳五行学派、墨家学派、名家学派、纵横家学派、儒家学派是其主要代表 ,这些学派在学术争鸣与交流中修正。
关键词 稷下 诸子学派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孟子游齐原因考
7
作者 李华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3期76-80,共5页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文化 心理 稷下
下载PDF
略论慎到与齐国文化
8
作者 耿振东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16,共6页
论述了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慎到的学术思想与齐国文化之间相互滋养的关系,分析了慎到居齐的必然性;齐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善因思想不仅成为慎到学术的一部分,对慎到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慎到思想中的黄老意识、人性自为学说也丰富了... 论述了战国中后期的思想家慎到的学术思想与齐国文化之间相互滋养的关系,分析了慎到居齐的必然性;齐文化中的法治思想、善因思想不仅成为慎到学术的一部分,对慎到思想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慎到思想中的黄老意识、人性自为学说也丰富了齐文化,影响了齐国文化的发展;至稷下学宫晚期,由于齐国的统治者穷兵黩武,慎到的学术理论无用武之地,再加之稷下学士的待遇日益恶劣,慎到离开了齐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 齐文化 法治 道、法 黄老 人性
下载PDF
齐国诸子文献中的古史系统与齐地特色
9
作者 张帆 李锐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5期9-22,共14页
战国时期,齐国稷下作为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吸引了诸多学者来此著书立说。此一时期古史传说极为丰富,尤以黄帝为多,过去学者已经多有讨论和涉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家皆言黄帝”的背景下,学者在传说基础上构建的理论却是“公言”... 战国时期,齐国稷下作为最重要的学术中心之一,吸引了诸多学者来此著书立说。此一时期古史传说极为丰富,尤以黄帝为多,过去学者已经多有讨论和涉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家皆言黄帝”的背景下,学者在传说基础上构建的理论却是“公言”下的“私说”,古史传说的阐释和发挥与其学术思想紧密相关。诸子以古帝为依托构拟学说,将古史传说与道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诸家具有特色的“一家之言”。本文汇总齐国诸子文献中的古史材料,试分析其思想性及齐地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国 稷下 古史 黄帝
下载PDF
大宁—吉县地区煤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 被引量:50
10
作者 李五忠 陈刚 +2 位作者 孙斌 孙粉锦 赵庆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2-360,共9页
通过对大宁—吉县地区煤岩的生储气能力、煤储层渗透性、煤层气保存条件等煤层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承压水和断层封堵复合型煤层气藏,煤层气富集规律主要受沉积环境、煤储层渗透性、现今地应力以及水动力环境等的影响。钻探... 通过对大宁—吉县地区煤岩的生储气能力、煤储层渗透性、煤层气保存条件等煤层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承压水和断层封堵复合型煤层气藏,煤层气富集规律主要受沉积环境、煤储层渗透性、现今地应力以及水动力环境等的影响。钻探资料证实,河间湾沼泽相、构造宽缓部位以及地应力低值区为煤层气最有利富集区,是该区中煤阶煤层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吉县地区 煤层气 成藏条件 气藏类型 富集规律
原文传递
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被引量:7
11
作者 任重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71,共5页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 东夷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发祥于山东半岛,与当时的中原华夏族、南方苗蛮族鼎足而立。东夷族曾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化,后来在夏、商王朝的镇压下人口锐减、文化退步。西周初期东夷文化并入了齐文化而再度辉煌。齐文化作为我国先秦文化的主流又引领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整体进步。本文即探讨东夷文化的历史沿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族 龙山文化 齐太公 管仲 稷下学宫
下载PDF
浅谈气一元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昌 梁华龙 《河南中医》 2009年第5期431-433,共3页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 "气一元论"为先秦道家稷下学派所创立。其主要内容是:气是构成宇宙的本质;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尽管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人类对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逐渐精确,但中医"气一元论"仍有其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一元论” 精气学说 稷下学派 老子 庄子 管子 刘安 王允 张载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域下稷下学语义计算平台建设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于纯良 吴一平 +1 位作者 白如江 王志民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1-149,共9页
针对目前稷下学文献研究存在着纸质文献获取困难、文献知识体系复杂、文献资源异构分布、不能支持语义计算分析等问题,通过集中融合、整理稷下传世文献、散佚文献、出土文献以及与稷下有密切关系的文献集中整合、整理实现稷下学研究资... 针对目前稷下学文献研究存在着纸质文献获取困难、文献知识体系复杂、文献资源异构分布、不能支持语义计算分析等问题,通过集中融合、整理稷下传世文献、散佚文献、出土文献以及与稷下有密切关系的文献集中整合、整理实现稷下学研究资料全覆盖,创新提出一种面向稷下学研究数字人文计算的细粒度知识单元标引与挖掘方案,设计了一个能够满足稷下学研究的人文计算和一站式资料获取需求的语义计算框架,为稷下学研究向数字人文视域下语义计算研究范式转变提供了新思路,该研究对其他研究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数字人文 人工智能 知识服务 语义计算平台建设
原文传递
荀子生平事迹新考 被引量:6
14
作者 佐藤将之 《临沂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32-41,共10页
"叙述荀子生平"一事,始终要靠当代学者对历史资料的诠释和建构故事的一种"构想力"。在文献资料非常限制之情况下,勾勒出荀子的生平大概如下:荀子大约在公元前316年出生于赵国。他年轻时曾到齐国,当时应是15岁左右... "叙述荀子生平"一事,始终要靠当代学者对历史资料的诠释和建构故事的一种"构想力"。在文献资料非常限制之情况下,勾勒出荀子的生平大概如下:荀子大约在公元前316年出生于赵国。他年轻时曾到齐国,当时应是15岁左右。荀子在稷下学宫研瓒到30岁左右,燕国战胜齐国迫使荀子离开齐都临淄,并在前286年到前278年间居留于楚国。后来秦军攻进楚国都郢城,齐襄王夺回临淄的事件让荀子回到稷下学宫,在这时期三度被任命为祭酒。在前265年,赵国由孝成王继位,应侯范雎在秦国掌政,荀子应该在这一年到前262年之间曾拜见他们以及秦昭王,此时也是秦赵争霸最后交锋的前夕。256年楚国灭鲁,荀子接受楚国春申君的邀请,接任兰陵令。我们无法确定前238年他被解任前是否曾一度离职赴赵国,但他在卸任后继续居住在兰陵直到去世。如果说荀子是在前237到前235年间去世的话,他的年纪应该是70岁后半到80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荀卿列传》 齐国稷下 兰陵令
下载PDF
“稷下学派”考疑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专诚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2-88,共7页
汉代学者所认定的稷下先生,是那一时代不同时间段里在齐国逗留过的一些二三流学者。严格来说,他们之中并没有纯粹的思想家,也没有把做学者、做思想家当作一回事。对于这些学者,单独研究其思想或许有必要,但是,若把他们归入一个学派来看... 汉代学者所认定的稷下先生,是那一时代不同时间段里在齐国逗留过的一些二三流学者。严格来说,他们之中并没有纯粹的思想家,也没有把做学者、做思想家当作一回事。对于这些学者,单独研究其思想或许有必要,但是,若把他们归入一个学派来看待,则有夸大其辞之嫌。所谓稷下学宫也好,稷下学派也罢,或者是出于汉代学者的美好愿望,或者是齐国君主曾有过的奢望,或者是齐国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政治败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派 稷下学官 考疑
下载PDF
稷下学宫的办学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曙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9年第5期58-61,共4页
稷下学宫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所坚持的尊宠贤士、教学自由、论辩争鸣、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仅产生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现代的大学亦有... 稷下学宫的形成与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它所坚持的尊宠贤士、教学自由、论辩争鸣、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仅产生过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对于我国现代的大学亦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办学理念 当代意义
下载PDF
秦帝国的文化格局与稷下学的历史命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3-126,共14页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 战国时期形成辉煌创获和深远影响的稷下学因秦的统一面对新的历史形势。在方士与儒生身份混一的情况下,曾经以稷下学为标志的齐学曾经受到执政集团热诚然而有限度的尊重。当时滨海地方的学术主流与帝国政治曾经彼此有所妥协。焚书坑儒极端举措并没有宣布稷下学的终结。稷下学者仍顽强坚持自己的学术风格。汉初出现有利于多学派复苏的学术气候。至于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时代,稷下学风依然受到司马迁这样的学者的高度肯定。在儒学全面占据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之后,《汉书》卷三〇《艺文志》设定的思想史框架,将稷下学论著拆分入"道""阴阳""名"等家。这时得到主流学界认可的"杂家"名号,或许可以看作稷下学学术史乐章的终止符。所谓"杂家"在学术思想史上取代了以往以"稷下"为符号的文化存在。稷下学人及其继承者的学术成就于是以另一种表述形式记录于历史。"稷下"虽已成为遥远的学术纪念,其精神内核却仍然长久地发生着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 统一 博士 焚书坑儒 汉初学术
下载PDF
论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
18
作者 韩宏博 周怡亮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3期82-86,共5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结晶,稷下学宫之所以在齐国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齐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产物,是独具特色的齐地文化中结出的硕果。该文主要就稷下学宫的建立背景、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两...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的结晶,稷下学宫之所以在齐国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是齐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的产物,是独具特色的齐地文化中结出的硕果。该文主要就稷下学宫的建立背景、稷下学宫的人才思想及其实践两方面展开论述,以春秋战国这一时代为背景,以人为中心,对稷下学宫人才思想及实践进行全方位、立体式考察,在充分运用基本史料和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全面分析稷下学宫时期特殊人才现象出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深层次原因,总结探索人才成长规律性问题,以史为鉴,让稷下学宫文化遗产在守得住、传承好的前提下,发挥更多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齐国 尊贤尚功 诸子百家 选人用人 文化建设
下载PDF
稷下学宫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辉 田钟灵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25,共14页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于都城临淄设立的集学术研究和政事议论于一体的机构,是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中心。据文献记载,稷下学宫应位于临淄城西的稷门附近。稷门为春秋时期临淄城郭城的一座城门,或即为临淄齐故城大城西垣南首...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之后于都城临淄设立的集学术研究和政事议论于一体的机构,是当时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中心。据文献记载,稷下学宫应位于临淄城西的稷门附近。稷门为春秋时期临淄城郭城的一座城门,或即为临淄齐故城大城西垣南首门,战国时因小城的修建而被毁弃,其名称顺势沿用至新建小城的西门上。"稷门"得名当与祭祀后稷有关,"稷下"或指稷山之下一个宽泛的地理范围。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临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南部区域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勘探、发掘,发现一组由壕沟和围墙环绕的战国时期大规模建筑基址。根据夯土基址的形制和布局,结合文献中关于稷下学宫地望的记载,参考汉魏洛阳城太学遗址的考古遗存特征,我们推断该建筑群即为学术界探寻已久的稷下学宫,但目前所发现揭露出的建筑基址应当仅为学宫的一部分,关于其范围、形制和具体功能,还有待后续的考古工作来揭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稷门 临淄齐故城 城市考古
原文传递
“稷下”考原——兼说“稷下学宫”的历史生成
20
作者 杨云荃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6,共12页
根据西汉以前的可靠史料来考察“稷下”的本来面貌,剔除后世的传说因素,可以发现“稷下先生”是受齐国国君赞助的思想群体,“稷下”是他们的集中住宅区。稷下学术是战国学术的重要组成与集中反映,但“稷下学宫”的提法却是近代以来教育... 根据西汉以前的可靠史料来考察“稷下”的本来面貌,剔除后世的传说因素,可以发现“稷下先生”是受齐国国君赞助的思想群体,“稷下”是他们的集中住宅区。稷下学术是战国学术的重要组成与集中反映,但“稷下学宫”的提法却是近代以来教育史研究中一个长期误解。先秦诸子教育以“家”为主要教学场所,与文献中所描述的学校制度异途。先秦乃至汉代并无所谓“稷下学宫”的记载,稷下学者的教学方式与诸子无异。东晋以至唐宋对“稷下”“讲堂”的记述,和“孔子讲堂”“子夏石室”等一起构成了中古社会以学校制度为原型对先秦诸子教育的重构。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涌入,又进一步唤醒了中古时代“稷下”的“讲堂”记忆,“稷下学宫”作为古代高等教育传统的典型在现代学术体系中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稷下学宫 先秦诸子 学校制度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