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九江地区网纹红土的时代 被引量:52
1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3 位作者 肖华国 赵志中 王苏民 薛滨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4期27-32,共6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 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发育网纹红土。本文对九江长虹大道剖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该剖面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河流相冲积砂砾石、以发育水平状网纹为特征的铁质网纹红土、以垂向网纹为特征的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和风成下蜀黄土,分别厚3.3、4.5、5.9、3.6和4.1m。磁性地层研究结果,布容正向极性带/松山反向极性带的界限出现于网纹红土层中部,距顶深部12.9m处;贾拉米洛正向极性亚带出现在铁质网纹红土层中,距顶深度15.1—16.1m处。根据CandeandKent古地磁极性年表的模式年龄和热释光年龄,计算出沉积速率,进而计算出各层的界限年龄。结果表明,铁质网纹红土沉积于1232—869kaBP;网纹红土大约沉积于869—392kaBP;红色粘土沉积于392—101kaBP。九江长虹大道剖面代表了该地区从河流沉积、铁质网纹红土、网纹红土、红色粘土到风成黄土沉积的演变过程,并显示出准0.4Ma的周期变化。这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构造层和地球公转轨道偏心率变化所反映的准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地质时代 更新世 九江 红土 地层
下载PDF
40年来长江九江河段河道演变及其趋势预测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茂田 于霞 陈中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82,共7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技术定量模拟 4 0年来九江河段冲淤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 :196 3~ 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 ,淤积量为 6 .5 0 5hm3 ,平均淤积速率为 0 .6 5hm3 /a。 1972~ 2 0 0 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 ,冲刷量为 ...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数字高程模型 (DEM)技术定量模拟 4 0年来九江河段冲淤演变过程 ,结果表明 :196 3~ 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 ,淤积量为 6 .5 0 5hm3 ,平均淤积速率为 0 .6 5hm3 /a。 1972~ 2 0 0 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 ,冲刷量为 2 0 .72 0hm3 ,平均年冲刷率为 1.0 36hm3 /a。 196 3~ 2 0 0 2年九江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 ,冲刷量为 14 .977hm3 。 2 0 0 3年与 196 3年比较 ,河床淤积区域主要分布在九江河道上段近南岸区域 ,中下段河道的中间区域 ;冲刷区域主要分布在九江河道上段的中间及近北岸区域 ,中下段河道两岸的近岸区域。中下段南岸的不断刷深和南偏对九江的防洪带来更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数字高程模型(DEM) 河床演变 防洪
下载PDF
长江九江段40年来河道演变的DEM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茂田 陈中原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模拟了40年来长江九江段的冲淤过程,结果表明:1963-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淤积量为650 5万m3,平均淤积速率为65万m3/a。1972-200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2072万m3,平均年冲刷率为10...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高程模型(DEM)技术,模拟了40年来长江九江段的冲淤过程,结果表明:1963-1972年,总体表现为淤积,淤积量为650 5万m3,平均淤积速率为65万m3/a。1972-2002年,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2072万m3,平均年冲刷率为103 6万m3/a。1963-2002年,九江河床总体表现为冲刷,冲刷量为1497 7万m3。2003年与1963年比较,河床淤积区域主要在长江九江上段的近南岸区域、中下段的中间区域;冲刷区域主要在长江九江上段的中间及近北岸区域、中下段两岸的近岸区域。长江九江河段40年的演变是河床的边界条件、上下游来水来沙及人类活动耦合的结果。中下段南岸的不断刷深和南偏对九江的防洪带来更大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九江 数字地面高程 地理信息系统 河道演变 防洪
下载PDF
江西九庐公路红土剖面的磁学特征及其反映的风化成土作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忠行 朱丽东 +1 位作者 张卫国 叶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9-1326,共8页
南方第四纪红土是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采自江西九江的九庐公路红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环境磁学研究,拟探讨多项磁参数在提取南方红土古环境信息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红土剖面上段的弱风化层,磁化率随着成土作用的增强而增大,... 南方第四纪红土是研究古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采自江西九江的九庐公路红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环境磁学研究,拟探讨多项磁参数在提取南方红土古环境信息方面的价值.结果显示,红土剖面上段的弱风化层,磁化率随着成土作用的增强而增大,反映了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亚铁磁性矿物导致的磁化率增加;而在剖面下段强风化的网纹红土层,表现为磁化率和退磁参数S比值下降但硬剩磁显著增加,反映强风化成土作用下不完整反铁磁性矿物的富集.与单一磁化率指标相比,多项磁学参数的综合运用可以在南方红土古气候重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特征 成土作用 南方红土 九江
下载PDF
九江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6
5
作者 殷科 洪汉烈 +4 位作者 李荣彪 韩文 吴钰 高文鹏 贾锦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765-2769,共5页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以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HRTEM)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开展系统、深入的... 为研究长江中下游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的矿物学特征及成因,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FTIR)、以及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HRTEM)等现代测试技术方法,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过渡相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X射线衍射及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九江剖面网纹红土中粘土矿物组成主要有伊利石和高岭石,少量蒙脱石和伊利石/蒙脱石及微量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过渡相。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蒙脱石晶层向高岭石晶层转化的现象。伊利石/蒙脱石过渡相是伊利石向蒙脱石转化的过渡产物,而高岭石/蒙脱石过渡相则为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过渡产物,网纹红土中这两种过渡相的出现说明了粘土矿物风化演化的过程,即:伊利石→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蒙脱石→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高岭石的演化,同时表明网纹红土形成于风化作用增强的温暖潮湿气候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九江 早中更新世 粘土矿物过渡相 矿物学特征及成因
下载PDF
鼻的活体测量与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万洲 杨寒冰 周士铿 《人类学学报》 198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本文对九江地区汉族成年男女,共计950例(男467例,女483例),进行鼻的活体测量与活体观察。结果表明:男、女不仅在鼻的形态上有明显差异,而且外鼻各径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这些差异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该地区鼻型特点,并且与国外一... 本文对九江地区汉族成年男女,共计950例(男467例,女483例),进行鼻的活体测量与活体观察。结果表明:男、女不仅在鼻的形态上有明显差异,而且外鼻各径亦存在显著差异。本文还对这些差异进行了初步讨论,分析了该地区鼻型特点,并且与国外一些民族鼻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初步确定本地区鼻型属于狭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测量 形态观察 汉族 九江地区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九江城市智慧水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国标 《人民珠江》 2022年第6期86-93,共8页
当下,以数字孪生为主的数字技术愈发成熟,为使得长江水环境治理能够“长治久安”,上海院在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城市九江城区中心水环境治理中启用了智慧水务先进理念,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水务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九江城... 当下,以数字孪生为主的数字技术愈发成熟,为使得长江水环境治理能够“长治久安”,上海院在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城市九江城区中心水环境治理中启用了智慧水务先进理念,搭建了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水务平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九江城市“一张图”的数据基座,结合5G物联网、水力模型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智慧水务平台,融合水务治理的河道水情、水质、区域雨情、泵站运行、管网实时监测等数据,虚拟九江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的实时时空模型,提高了“厂网河湖岸”的联动治理和一体化运营,达到水务治理的实时有效监管和科学辅助决策,为未来智慧水务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技术 数据基座 智慧水务 长江大保护 九江
下载PDF
江西九江长虹大道第四纪地层剖面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马振兴 余志庆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2-358,共7页
九江长虹大道第四纪地层剖面层序齐全,露头良好,作者对剖面进行了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重矿物和粘土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第四纪沉积环境,取得了一些新的资料和进展。
关键词 地层剖面 沉积环境 古气候 第四纪 江西 磁性地层学 九江地区 岩石地层学
下载PDF
江西九江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9
作者 杜有新 宋祖祥 +2 位作者 何春林 周赛霞 黄强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75-579,共5页
为阐明地处亚热带北缘的九江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庐山南、北坡分别选择6个和5个不同海拔点的典型植被群落,并在九江市丘陵分别选择7种典型林分,分层采集土样,测定了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北坡森林表层土壤(... 为阐明地处亚热带北缘的九江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庐山南、北坡分别选择6个和5个不同海拔点的典型植被群落,并在九江市丘陵分别选择7种典型林分,分层采集土样,测定了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北坡森林表层土壤(0~20cm)有机碳含量处于18.47~33.92gkg^-1之间,南坡为19.59~34.43gkg^-1。在0~20cm土层,油茶林有机碳含量(17.69±0.85gkg^-1)最低,针阔混交林最高(27.64±0.57gkg^-1);在20~40em土层,毛竹林有机碳含量(14.08±1.21gkg^-1)最低,针阔混交林最高(20.19±0.40gkg-^1)。海拔、海拔与坡向的交互作用和植被类型显著影响着森林土壤有机碳,坡向没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森林土壤 有机碳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单孔与跨孔波速测试在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哲 章中良 吴魁彬 《地质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192-195,共4页
波速测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波速测试可获得岩土体的弹性波速,为工程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动力学参数。钻孔波速测试常用的方法为单孔检层法与跨孔平穿法。介绍了单孔法与跨孔法波速测试的工作原理、现场测试、数据处... 波速测试是一种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波速测试可获得岩土体的弹性波速,为工程设计提供较为准确的动力学参数。钻孔波速测试常用的方法为单孔检层法与跨孔平穿法。介绍了单孔法与跨孔法波速测试的工作原理、现场测试、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两种测试方法的区别及其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速度 压缩波速度 单孔检层法 跨孔法 岩土力学 江西九江
下载PDF
乡村旅游的游客旅游动机研究——以九江庐山周边风景区为例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培 熊云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6595-16596,16641,共3页
通过对九江庐山周边风景区乡村游客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游客在庐山周边风景区开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动机,对不同特征的游客的乡村旅游动机差异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旅游动机 旅游消费者行为 乡村旅游 九江
下载PDF
The tectonic settings and seismogenic tectonics of the M5.7 Jiujiang earthquake in 2005,Jiangxi Province,China 被引量:7
12
作者 LI ChuanYou1, ZENG XinFu2 & ZHANG JianXi3 1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29, China 2 Jiangxi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Nanchang 330039, China 3 Beiji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0,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5期640-653,共14页
The M5.7 Jiujiang earthquake in 2005 was a mid-strong one, stronger than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o-tectonic settings of this earthquake, and it is thought that the earthquake region... The M5.7 Jiujiang earthquake in 2005 was a mid-strong one, stronger than expected to occur in the reg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o-tectonic settings of this earthquake, and it is thought that the earthquake region is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al belt, a potential area inducing weak to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between two large different tectonic units. The results of the reconnaissance work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fter earthquake indicate that the occurrence of the M5.7 Jiujiang earth- quak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NE-trending fault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Ruichang Basin. From its controlling to the landforms and Quaternary depositions, geological profiles, ESR dating, etc., the ac- tivity of the Dingjiashan-Langjunshan fault bounding the basin is discussed. It suggests that this fault displays an active one in Middle Pleistocene by the outcrop. Based on the activity of the fault, and the direction and location of the ground fissures, the isoseismal lines and the nodal plane of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Dingjiashan-Langjunshan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tectonics of the M5.7 Jiujiang earthquake, and the intersection point between this fault and the active NW ones is the possible origin of location of this earthquake. Our study shows that this earthquake is not an event exceeding expectation, and that the active and invisib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usative fault are typical in the eastern area of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iujiang EARTHQUAKE TECTONIC SETTINGS Dingjiashan-Langjunshan fault activity SEISMOGENIC TECTONICS
原文传递
江西九江及邻区主要断裂活动性遥感综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凯 吴中海 +2 位作者 李家存 周春景 马晓雪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77-593,共17页
利用Landsat 8、Google Earth等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ASTER GDEM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分析总结江西九江及邻区主要活动断裂带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获取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情况,结合地震地质资料进一步探讨该区主要活... 利用Landsat 8、Google Earth等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ASTER GDEM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分析总结江西九江及邻区主要活动断裂带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获取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空间展布情况,结合地震地质资料进一步探讨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性质及其第四纪活动性。研究发现,该地区断裂构造空间展布复杂,以北东与北西走向为主,其中的主要活动断裂带可归并为4大断裂系统,分别为庐江—广济断裂系、黄冈—鄱阳断裂系、九江断裂系和东至—鄱阳断裂系。根据主要断裂带的地貌错位、三维地貌与地形信息及历史地震数据等对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和分级,将该区主要断裂的现今活动性划分为显著、较显著和一般3个级别,并进一步讨论了区域断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九江 活动断裂 遥感标志 断裂活动性 地震
下载PDF
九江茶叶产业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捷 徐有明 高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692-15694,15697,共4页
采用SWOT方法分析九江茶叶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九江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优化茶叶区域布局,着力培植名优茶区和重点茶区;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统一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生态观光... 采用SWOT方法分析九江茶叶产业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提出九江茶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包括优化茶叶区域布局,着力培植名优茶区和重点茶区;提高茶产业集中度,统一品牌,培育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基地建设力度;建立生态观光示范园,培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加快茶叶加工设施改造,推行清洁化生产;建立茶叶专门市场,健全营销体系;实施科技兴茶,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加快推进茶叶产业与茶文化的融合,营造产业发展氛围;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保障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 茶叶产业 发展对策
下载PDF
“双核”结构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以南昌、九江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忠芳 郑耀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35-38,共4页
"双核"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高效空间结构形态,以"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创新点,本文从区位、客源流动、旅游业发展背景、资源类型等方面分析"双核"城市——南昌与九江的紧密联系要素,运... "双核"空间结构是区域发展的一种高效空间结构形态,以"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创新点,本文从区位、客源流动、旅游业发展背景、资源类型等方面分析"双核"城市——南昌与九江的紧密联系要素,运用理论协调这些相关要素,促进江西旅游大产业发展,同时得出"双核"结构理论指导区域旅游合作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结构 区域旅游合作 南昌-九江
下载PDF
江西九江地震砌体结构震害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汤统壁 吴从晓 +1 位作者 聂一恒 周云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77-80,共4页
通过对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砌体结构震害情况的现场调查,归纳和分析了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抗震措施及我国村镇房屋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 地震 九江 砌体结构 抗震措施
下载PDF
江西九江ZK08钻孔孢粉记录及其反映的古环境信息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振东 范淑贤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0-175,共6页
根据江西九江永安ZK08孔中的孢粉记录,划分出7个孢粉带和10个亚带,并探讨孢粉源区约12700aBP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初步研究表明,约12700~10200aBP,经历寒冷期和温暖期,森林植被为寒温带针阔叶混交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 根据江西九江永安ZK08孔中的孢粉记录,划分出7个孢粉带和10个亚带,并探讨孢粉源区约12700aBP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初步研究表明,约12700~10200aBP,经历寒冷期和温暖期,森林植被为寒温带针阔叶混交疏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疏林的演化;约10200~9400aBP为孢粉缺乏带;而后约9400~8600aBP升温期以温带乔木林为主,约8600~3300aBP为大暖期,期间有2个低温期,植被以亚热带乔木林为主,约3300aBP进入新冰期,其中约3300~2100aBP的降温期以温带乔木林为主;约2100~380aBP为寒冷期,约890aBP以前为干冷,其后为湿冷,植被以山地的寒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交替变化为特征。约380aBP以来受人类活动影响,孢粉记录小冰期气候特征不明显,但约150aBP以来的气温上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ZK08孔 孢粉带 古环境信息 江西九江
下载PDF
住区碳排放影响机制及减碳规划策略研究——以九江市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馨珠 汪坚强 郑善文 《华中建筑》 2021年第3期44-50,共7页
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其节能减碳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九江市九个典型住区为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影响住区碳排放的核心要素,并分析其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住区减碳的规划策略。研究显示,家庭基本构成... 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其节能减碳对城市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九江市九个典型住区为例,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影响住区碳排放的核心要素,并分析其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住区减碳的规划策略。研究显示,家庭基本构成、日常行为意识、住宅室内状况、住宅建筑设计和住区空间特征五类住区要素对碳排放影响最大,这些要素主要通过影响能源使用的行为意识和住区的微气候条件来作用于家庭主观和客观的能源需求量,最终影响住区碳排放。为引导住区的低碳建设,需管控影响住区碳排放的物质空间要素,优化和完善现行规划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区 碳排放 影响要素 影响机制 减碳 九江
下载PDF
2014—2021年九江市大气PM_(2.5)污染特征及冬季一次典型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邓力琛 钱悦 +4 位作者 杨超 刘诚 王欢 陈燕玲 刘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93,共11页
利用2014—2021年九江市空气质量数据、气象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对九江市PM_(2.5)变化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对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潜在污染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4—2021年九江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呈逐年... 利用2014—2021年九江市空气质量数据、气象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对九江市PM_(2.5)变化特征和气象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对一次典型污染过程的潜在污染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2014—2021年九江市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呈逐年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九江市PM_(2.5)年均浓度值为33.5μg·m^(-3),较2014—2020年同期平均值下降了15.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2.6%,较2014—2020年同期平均值同比上升了11.3%,为九江市有PM_(2.5)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虽然九江市PM_(2.5)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大气环境明显好转,但冬季在高湿、逆温和冷空气输送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2020年12月23—29日为有PM_(2.5)监测记录以来重度污染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过程,此次重污染过程受偏北气流影响下的污染传输和冷空气间歇期的静稳天气交替影响,逆温层较强、中低层湿层深厚、风速较小、垂直运动较弱是导致此次过程污染堆积的主要气象因素.通过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及聚类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九江市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皖西南和鄂东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江市 PM_(2.5) 重污染 气象要素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
原文传递
棉花板地精量播种轻简管理技术在九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柯长青 柯兴盛 +5 位作者 叶智华 陈宜 刘新稳 孙亮庆 杨绍群 肖水平 《棉花科学》 2016年第1期38-41,共4页
棉花板地精量播种省工管理种植技术2015年在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示范应用80 hm2,与当地常规种植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一是成苗率相当,均在98%以上;二是可节约人工成本52.5个/hm2;三是籽棉增产492 kg/hm2,增产幅度9.7%;四是节本增效7... 棉花板地精量播种省工管理种植技术2015年在江西省九江县江洲镇示范应用80 hm2,与当地常规种植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相比,一是成苗率相当,均在98%以上;二是可节约人工成本52.5个/hm2;三是籽棉增产492 kg/hm2,增产幅度9.7%;四是节本增效7231.8元/hm2以上。是一项省工节本增效新技术,适合在江西棉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九江 棉花 板地精量播种 轻简管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