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阳 孙国超 赵子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93-2015,共23页
对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60.9±0.8~161.6±1.5 Ma).残留锆石的U-Pb年龄主要为三叠纪... 对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60.9±0.8~161.6±1.5 Ma).残留锆石的U-Pb年龄主要为三叠纪和新元古代,分别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的变质年龄和原岩年龄一致.这些花岗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具有弧型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即高的全岩(^(87)Sr/^(86)Sr)i比值(0.7080~0.7091),低的ε_(Nd)(t)值(-15.6~-13.5)和锆石ε_(Hf)(t)值(-23.1~-9.5),对应的两阶段Nd-Hf模式年龄主要为古元古代.这些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一致,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特别地,残留锆石新元古代和三叠纪U-Pb年龄是俯冲华南陆壳的标志性特征.因此,荆山花岗岩是俯冲华南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华南陆壳是三叠纪大陆碰撞过程中进入华北地壳之中的.这些花岗岩具有低的Rb含量、高的Sr和Ba含量,低的Rb/Sr比值以及低的全岩锆饱和温度和锆石Ti温度(~700℃),表明它们源于俯冲华南陆壳低温加水部分熔融,可能与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中国东部之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山花岗岩 华北东南缘 大别-苏鲁造山带 俯冲华南陆壳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8
2
作者 康丛轩 杨献忠 +4 位作者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2-1253,共12页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体总体富硅、富碱,具有高钾钙碱、准铝—过铝质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明显的正Eu异常,Ce异常不明显或无异常,K、P和Ti有较明显的亏损,Rb、Ba、U、La、Sr、Zr和Sm元素相对富集。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其具备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及全岩Sm-Nd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代陆壳,且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投影点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暗示岩体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郯庐断裂带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晚侏罗世期间的动力学背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荆山一涂山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