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阳
孙国超
赵子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93-2015,共23页
对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60.9±0.8~161.6±1.5 Ma).残留锆石的U-Pb年龄主要为三叠纪...
对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60.9±0.8~161.6±1.5 Ma).残留锆石的U-Pb年龄主要为三叠纪和新元古代,分别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的变质年龄和原岩年龄一致.这些花岗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具有弧型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即高的全岩(^(87)Sr/^(86)Sr)i比值(0.7080~0.7091),低的ε_(Nd)(t)值(-15.6~-13.5)和锆石ε_(Hf)(t)值(-23.1~-9.5),对应的两阶段Nd-Hf模式年龄主要为古元古代.这些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一致,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特别地,残留锆石新元古代和三叠纪U-Pb年龄是俯冲华南陆壳的标志性特征.因此,荆山花岗岩是俯冲华南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华南陆壳是三叠纪大陆碰撞过程中进入华北地壳之中的.这些花岗岩具有低的Rb含量、高的Sr和Ba含量,低的Rb/Sr比值以及低的全岩锆饱和温度和锆石Ti温度(~700℃),表明它们源于俯冲华南陆壳低温加水部分熔融,可能与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中国东部之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荆山花岗岩
华北东南缘
大别-苏鲁造山带
俯冲华南陆壳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
8
2
作者
康丛轩
杨献忠
+4 位作者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2-1253,共12页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体总体富硅、富碱,具有高钾钙碱、准铝—过铝质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明显的正Eu异常,Ce异常不明显或无异常,K、P和Ti有较明显的亏损,Rb、Ba、U、La、Sr、Zr和Sm元素相对富集。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其具备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及全岩Sm-Nd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代陆壳,且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投影点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暗示岩体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郯庐断裂带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晚侏罗世期间的动力学背景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荆山一涂山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阳
孙国超
赵子福
机构
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
出处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93-2015,共2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No.XDB41000000).
文摘
对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荆山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160.9±0.8~161.6±1.5 Ma).残留锆石的U-Pb年龄主要为三叠纪和新元古代,分别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的变质年龄和原岩年龄一致.这些花岗岩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具有弧型的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和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即高的全岩(^(87)Sr/^(86)Sr)i比值(0.7080~0.7091),低的ε_(Nd)(t)值(-15.6~-13.5)和锆石ε_(Hf)(t)值(-23.1~-9.5),对应的两阶段Nd-Hf模式年龄主要为古元古代.这些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大别-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火成岩一致,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成因联系.特别地,残留锆石新元古代和三叠纪U-Pb年龄是俯冲华南陆壳的标志性特征.因此,荆山花岗岩是俯冲华南陆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华南陆壳是三叠纪大陆碰撞过程中进入华北地壳之中的.这些花岗岩具有低的Rb含量、高的Sr和Ba含量,低的Rb/Sr比值以及低的全岩锆饱和温度和锆石Ti温度(~700℃),表明它们源于俯冲华南陆壳低温加水部分熔融,可能与侏罗纪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中国东部之下有关.
关键词
荆山花岗岩
华北东南缘
大别-苏鲁造山带
俯冲华南陆壳
岩石学
地球化学
Keywords
jingshan
granite
southeast
margin
of
North
China
block
Dabie-Sulu
orogen
subducted
continental
crust
of
South
China
block
petrology
geochemistry
分类号
P597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
被引量:
8
2
作者
康丛轩
杨献忠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2-1253,共12页
基金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基金项目(2014-K-5)
文摘
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的荆山—涂山岩体进行了野外观察、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弱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体中U-Pb年龄为(160. 4±1. 3)~(162. 8±1. 8) Ma,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岩体总体富硅、富碱,具有高钾钙碱、准铝—过铝质特征,LREE相对富集,具明显的正Eu异常,Ce异常不明显或无异常,K、P和Ti有较明显的亏损,Rb、Ba、U、La、Sr、Zr和Sm元素相对富集。成因类型判别图显示其具备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及全岩Sm-Nd同位素组成暗示其物质起源主要为新太古代陆壳,且岩浆源区主要为华北克拉通下地壳物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投影点落于火山弧花岗岩区域,暗示岩体形成于扬子克拉通沿郯庐断裂带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的构造背景,与华北克拉通晚侏罗世期间的动力学背景相一致。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蚌埠隆起带
荆山一涂山岩体
地球化学特征
Keywords
North
China
Craton
Bengbu
uplift
jingshan
-Tushan
granite
litho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P588.1 [天文地球—岩石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华北东南缘荆山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杨阳
孙国超
赵子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原文传递
2
华北克拉通东南缘蚌埠隆起带荆山—涂山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再认识
康丛轩
杨献忠
蔡逸涛
宗雯
黄先觉
孔广林
李朝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