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川矿山深井高应力开采潜在的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王永才 康红普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52-55,共4页
金川铜镍矿以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碎胀蠕变的岩石力学特性,一直受到国内外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界的关注。近年,随着开采深度接近1000m,矿山采掘强度和开采范围的逐步加大,由于深部矿岩破碎程度、构造应力及采动压力均有增大趋势,对开... 金川铜镍矿以其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和碎胀蠕变的岩石力学特性,一直受到国内外采矿工程和岩石力学界的关注。近年,随着开采深度接近1000m,矿山采掘强度和开采范围的逐步加大,由于深部矿岩破碎程度、构造应力及采动压力均有增大趋势,对开采带来很多困难和安全隐患。文章在系统分析金川进入深部开采所面临的巷道稳定性、采场稳定性以及岩层移动等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金川深井高应力条件下采矿问题的关键技术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 深部开采 关键技术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床成矿模式、控矿因素分析与找矿 被引量:40
2
作者 高辉 J.Hronsky +2 位作者 曹殿华 李瑞萍 张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28,共11页
金川岩浆Cu-N i-PGE硫化矿床与世界上其它几个大型硫化铜镍矿相比,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的岩相分带和矿体产状与原地熔离机制不协调等地质和成因特点。论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成矿模式系统分析,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 金川岩浆Cu-N i-PGE硫化矿床与世界上其它几个大型硫化铜镍矿相比,具有矿化比例极高,岩体的岩相分带和矿体产状与原地熔离机制不协调等地质和成因特点。论文通过对金川铜镍矿地质构造及矿化特征、成矿模式系统分析,指出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和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表现为:同源岩浆控制和后期构造控制。侵入体成矿后期的构造变形对矿化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侵入体形态产状的改变,并影响到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矿化及分布特征,因而对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找矿具有指示意义。据此提出了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找矿新思路,并在矿床外围及区域与龙首山隆起平行的金川超镁铁岩带确定了两个勘探靶区—金川东延靶区和金川远东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 成矿模式 同源岩浆控制 后期构造控制 找矿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床隐伏富铜矿体成因研究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亚林 汤中立 +2 位作者 宋谢炎 田毓龙 孟远志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379-3395,共17页
金川矿床赋存于富橄榄石超镁铁质岩中,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在采铜镍硫化物矿床。经过多年开采,如何在深、边部找到新的替代资源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金川矿床富铜隐伏矿体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矿石特殊地球化学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金川矿床赋存于富橄榄石超镁铁质岩中,是目前世界第三大在采铜镍硫化物矿床。经过多年开采,如何在深、边部找到新的替代资源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对金川矿床富铜隐伏矿体的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和矿石特殊地球化学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从空间立体对其矿化规律进行总结,并与其附近Ⅱ1#主矿体进行对比,指出该类型矿体既有岩浆熔离作用的特点,又有后期改造作用的特征,其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富含Cu、PGE岩浆深部熔离-脉动贯入、构造活化富集和后期热液叠加。同时探讨了来源于地幔深部的高镁玄武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和阶段岩浆房熔离分异过程中,富镍岩浆和矿浆之间存在富铜岩浆。此外,Pb同位素表明,该隐伏富铜矿体形成时间为8亿年左右,早于块状特富矿;Pb、S同位素表明,该矿体主要来源于地幔,但曾被少量地壳物质混入。最后指出铜镍硫化矿床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在金川矿床深边部寻找新型矿体,尤其是富铜矿体的前景很大,而F_6断层可能是富铜隐伏矿体岩浆通道和Ⅱ1#主矿体岩浆的深部侵位通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床 富铜 矿体成因 找矿意义 depth genesis 岩浆房 金川矿床 deep 隐伏矿体 铜镍硫化物矿床 主矿体 铜矿体 同位素 特征 地球化学特性 矿床深边部 矿床的成因 超镁铁质岩 Pb isotope
下载PDF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通道型矿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0
4
作者 田毓龙 包国忠 +1 位作者 汤中立 王玉山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15-1525,共11页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6行富铜(铂族)矿体曾因Cu、Pt、Pd等含量明显高于相邻其他矿体而被认为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作用的产物,研究发现,空间上该矿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在矿石组构、矿物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方面与相邻岩浆融离型1号矿体一致,显...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6行富铜(铂族)矿体曾因Cu、Pt、Pd等含量明显高于相邻其他矿体而被认为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作用的产物,研究发现,空间上该矿体受断层构造控制,在矿石组构、矿物组成和硫同位素组成方面与相邻岩浆融离型1号矿体一致,显示了该矿体岩浆成矿作用的特征。在元素地球化学方面,6行富铜(铂族)矿体的Cu、Ni、Pt、Pd含量及Cu/Ni值明显高于1号主矿体,而Os、Ir、Rh、Ru却明显低于后者,同时,前者相对富含LREE,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高于后者。根据硫化物结晶分异过程中金属元素分配规律及稀土元素特征,阐明了6行富铜(铂族)矿体为岩浆通道型矿体,是岩浆硫化物晚期结晶的产物。矿区中西部存在的Cu、Ni、Pt、Pd、Au等含量高,而Os、Ir、Rh、Ru含量低的部位,是寻找岩浆通道型矿体的有利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矿床 岩浆通道 硫化物结晶分异 找矿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床中断裂系统的形成演化及对矿体的控制 被引量:21
5
作者 曾认宇 赖健清 +1 位作者 毛先成 陶斤金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574-2583,共10页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带内,断裂系统是其主要的控矿因素,在多次构造运动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断裂,其运动也有多期性,根据目前断裂性质,分为4组,分别为:北西向压性断裂,北西向容纳金川岩体的断裂,北东东向...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带内,断裂系统是其主要的控矿因素,在多次构造运动中,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断裂,其运动也有多期性,根据目前断裂性质,分为4组,分别为:北西向压性断裂,北西向容纳金川岩体的断裂,北东东向扭性断裂和北东向张性断裂。其中前两组在岩体侵入前已经存在,为金川岩体提供了成矿通道和成矿空间,而后期被改造;后两组为成矿后断裂,改造了矿床的原始形态。通过微量元素和前人年代学研究,认为其主要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拉张环境下的龙首山裂谷张开初期。成矿前区域处于古陆核边缘的挤压环境,成矿期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拉张裂谷环境,成矿后变为活动大陆边缘的挤压环境。通过恢复其原始产状发现容矿断裂成右列式的雁列形态展布,根据后期改造的特点,推测在Ⅲ矿区与F1断层间、Ⅳ矿区的东南部的第四系覆盖层下,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矿体原始形态 断裂系统 矿体改造 成矿预测
下载PDF
甘肃金川Ⅱ号岩体岩相学特征及分离结晶过程探讨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士彬 宋谢炎 +2 位作者 胡瑞忠 陈列锰 聂晓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53-2560,共8页
金川Ⅱ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和硫化物橄榄岩构成,中细粒含辉橄榄岩呈"上悬体"产于岩体顶部,与中粒二辉橄榄岩呈短程渐变关系,反映出岩浆或"晶粥"多期贯入的特点。在各岩相矿物之间的岩相学关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 金川Ⅱ号岩体主要由二辉橄榄岩和硫化物橄榄岩构成,中细粒含辉橄榄岩呈"上悬体"产于岩体顶部,与中粒二辉橄榄岩呈短程渐变关系,反映出岩浆或"晶粥"多期贯入的特点。在各岩相矿物之间的岩相学关系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热力学相图分析,本文认为金川Ⅱ号岩体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为:尖晶石、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同时,橄榄石结晶后与母岩浆发生反应,使橄榄石颗粒变为浑圆状。此外,矿体硫化物橄榄岩、硫化物含辉橄榄岩中堆积矿物橄榄石粒度明显小于硫化物二辉橄榄岩中橄榄石粒度,暗示在"晶粥"侵入浅部岩浆房之前,深部岩浆房底部已聚集了大量的硫化物矿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Ⅱ号岩体 岩相学特征 相图 分离结晶
下载PDF
金川地区构造序列及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关系 被引量:13
7
作者 曾南石 汪劲草 +1 位作者 罗先熔 张建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0-218,共9页
金川地区的控矿构造有其特色,一个存在于白家嘴子组和塔马子沟组间的早期推覆构造造成位于断层上盘的白家嘴子组地层强烈变形,并与后期伴随大陆裂解的伸展构造一同为含矿超基性岩浆的贯入成矿创造了条件。在中新元古代,金川地区可能发... 金川地区的控矿构造有其特色,一个存在于白家嘴子组和塔马子沟组间的早期推覆构造造成位于断层上盘的白家嘴子组地层强烈变形,并与后期伴随大陆裂解的伸展构造一同为含矿超基性岩浆的贯入成矿创造了条件。在中新元古代,金川地区可能发育成一个变质核杂岩体,伴随有大规模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祁连造山运动为区域成矿后的最主要构造运动。在造山过程,形成一系列近北西西向逆-平移断层,并将龙首山的老变质核杂岩夹持隆起,在区域上显现出一个正花状构造系,构建了该区域的主要构造格架。祁连运动还导致原似层状的含矿岩体破裂、走滑和翘起,导致青藏高原隆起的新构造运动则将白家嘴子含矿岩体进一步破坏,同时将其向北东东推掩至新生代冲积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构造序列 推覆构造 变质核杂岩 正花状构造
下载PDF
地电化学在隐伏铜镍矿勘查中的应用及异常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9
8
作者 刘映东 张必敏 罗先熔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本文从元素迁移角度探讨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成果,通过在金川二矿区采集的地电化学数据结果,以及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有如下推测:(1)该类地区地电采集的成矿元素的迁移受多个营力多阶段作... 本文从元素迁移角度探讨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成果,通过在金川二矿区采集的地电化学数据结果,以及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有如下推测:(1)该类地区地电采集的成矿元素的迁移受多个营力多阶段作用,主要由电化学迁移、地气迁移与水动力迁移所主导;(2)电化学迁移的模式会对最终地电数据曲线的形态有所影响,影响的根本因素主要在于矿体形成的电场回路的形态;(3)地电提取的物质是矿体析出并迁移至地表周围所赋存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地表呈活动态离子、络合物或超微细颗粒被粘土矿物所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化学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 元素迁移 元素赋存
下载PDF
深部金属矿综合地球物理响应与综合预测方法——以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曾昭发 周宁远 +2 位作者 张建民 霍芷君 宫明旭 《黄金》 CAS 2020年第9期22-27,共6页
深部金属矿探测是目前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是深部金属矿探测最有效手段之一。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为背景,在综合分析地质背景、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航磁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离,确定了在Ⅰ、Ⅱ、... 深部金属矿探测是目前资源勘查的重要方向,地球物理方法探测深度大、分辨率高,是深部金属矿探测最有效手段之一。以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为背景,在综合分析地质背景、岩石物理性质的基础上,对航磁数据进行了多尺度分离,确定了在Ⅰ、Ⅱ、Ⅲ、Ⅳ矿区西南侧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远景。综合利用航磁、重力、CSAMT剖面测量数据的反演结果,分析各方法异常特征,结合已知典型岩矿体分布,揭示了构造带附近的中低电阻率、高密度、高磁异常区为有利的找矿位置。根据该特征确定了深部找矿靶区,推测找矿靶区深度超过1000 m,为钻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深部找矿 地球物理 CSAMT 重磁 联合反演
下载PDF
金川岩浆铜镍(铂)硫化物矿床中两类橄榄石的发现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美玉 苏尚国 +3 位作者 姚远 吴晓蔓 蔡楠 管秋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51-1170,I0001-I0003,共23页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第三大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其成因机制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成矿模型有以下两种:(1)岩浆通道堆积模型;(2)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模型。目前,二者均不能较好解释矿区中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本文重点研究矿区橄榄石...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世界第三大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其成因机制一直备受争议。主要成矿模型有以下两种:(1)岩浆通道堆积模型;(2)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模型。目前,二者均不能较好解释矿区中存在的各种地质现象。本文重点研究矿区橄榄石的特征,借此来探讨"硫化物矿浆"的迁移方式与侵位能力。本次研究在金川矿床中发现了两类橄榄石:LREE亏损型(Ⅰ型)与LREE富集型(Ⅱ型)。其中,Ⅰ型橄榄石为岩浆正常结晶的原始颗粒,常见复杂的成分环带,由原生橄榄石与晶间硅酸盐熔体/不混溶硫化物熔体发生物质交换所形成,继承了玄武质岩浆稀土含量低的特征,广泛分布于各类超基性岩石与矿石中;Ⅱ型橄榄石常见包裹斜方辉石的反序列包含关系,以稀土含量高(~2个数量级)且相对富Mg而显著区别于前者,为辉石堆晶颗粒经流体触发不一致熔融后再结晶形成的橄榄石,多见于硫化物矿石中。金川矿床硫化物矿石中广泛发育的原生富Cl含水矿物(金云母、角闪石、磷灰石)与Ⅰ型橄榄石边部活动性元素含量的剧增,暗示金川矿体形成过程受富Cl流体影响显著。实验岩石学与动力学模拟的新研究进展表明流体的加入可有效推动高密度硫化物的迁移,流体的加入可能是金川硫化物矿浆上侵运移的主要机制。结合硫化物Cu/Ni西高东低的空间演化规律,橄榄石Fo值西高东低的空间变化趋势与晶体粒度西细东粗的分布特征可以推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岩浆通道的前进方向为自西向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铂)硫化物矿床 两类橄榄石 富Cl流体 定量化结构分析 岩浆通道成矿系统
下载PDF
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镍钴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庆晗 苏本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0-1040,共11页
幔源岩浆形成与演化过程中镍(Ni)、钴(Co)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以Ni、铜(Cu)为主要矿种,Co为伴生,Ni、Co在金川矿床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步变化,然而其Ni/Co比值(36.7)远高于地幔值(18.2)。这表明在金川矿床形... 幔源岩浆形成与演化过程中镍(Ni)、钴(Co)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金川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以Ni、铜(Cu)为主要矿种,Co为伴生,Ni、Co在金川矿床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步变化,然而其Ni/Co比值(36.7)远高于地幔值(18.2)。这表明在金川矿床形成过程中Ni-Co发生了共生分离,但Ni-Co分布特征尚不清楚、其控制因素尚不明确。本文对该矿床中主要矿石矿物的Ni、Co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与脉石矿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矿石矿物镍黄铁矿是最重要的含Ni、Co矿物相,其Ni、Co含量均远高于磁黄铁矿、黄铜矿及脉石矿物。对于脉石矿物,Ni在橄榄石、磁铁矿、铬铁矿内的含量依次降低,在斜方辉石与单斜辉石中含量最低。Co则在铬铁矿、橄榄石内含量依次降低,在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磁铁矿中含量最低。在硫化物熔离过程中,Ni在硫化物熔体内相容性更强,更加倾向于进入硫化物熔体,使Ni显著富集于硫化物熔体内,而Co则相对富集于硅酸盐熔体内,由此导致Ni-Co解耦。硫化物冷却结晶过程中,Ni、Co倾向于进入最早结晶的单硫化物固溶体(MSS),并在随后分解作用中集中进入镍黄铁矿内,使镍黄铁矿成为金川矿床中最重要的含Ni-Co矿物相,并使Ni、Co在金川矿床中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在硅酸盐熔体结晶分异过程中,Ni在橄榄石中的相容性最强,Co在铬铁矿中相容性最强,因此Ni倾向于进入橄榄石,而Co倾向于进入铬铁矿,由此导致Ni-Co发生解耦。硫化物熔离、橄榄石堆晶均会造成残余熔体Ni亏损程度高于Co,且Ni在斜方辉石与单斜辉石中相容性高于Co将导致残余熔体随冷却结晶Ni/Co比值逐渐降低,因此在粒间硅酸盐矿物结晶过程中Ni、Co倾向于共生。脉石矿物亚固相下与硫化物熔体反应对于Ni-Co共生分离的影响则与结晶作用完全相反。镍黄铁矿和磁黄铁矿出溶于硫化物矿浆结晶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o分布 矿石矿物 脉石矿物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下载PDF
甘肃金川早古生代正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晓旭 苏尚国 +1 位作者 刘美玉 王为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98,共16页
报道了甘肃金川正长花岗岩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资料,以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正长花岗岩样品中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25.7±2.5)Ma(MSWD=1.07),属晚志留世,与金川地区出... 报道了甘肃金川正长花岗岩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资料,以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正长花岗岩样品中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25.7±2.5)Ma(MSWD=1.07),属晚志留世,与金川地区出露的辉绿岩脉年龄相近。正长花岗岩低硅(SiO 266.71%~70.05%),富碱(Na 2 O+K 2 O 10.00%~10.7%),K 2 O/Na 2 O比值为1.88~2.41,高全铁(FeO T 1.79%~2.62%),低钛(TiO 20.34%~0.52%),A/CNK=0.82~1.05。岩石学及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准铝质碱性系列A1型花岗岩,具有较高的锆石饱和温度(T Zr=878~1015℃);稀土元素含量高,ΣREE含量为374.4×10^(-6)~529.4×10^(-6)(平均428.7×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右倾分布特征,(La/Yb)N=28.07~41.28,具Eu负异常(δEu=0.53~0.66)。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Nb、Ta、Ti和P的亏损。岩石具有较高的Rb/Sr值(介于0.81~1.27之间,平均值为1)和Rb/Nb值(介于4.72~9.75之间,平均值为7.15),显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构造判别认为,金川正长花岗岩形成于上地壳长英质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的部分熔融,同时代出露的辉绿岩脉与其组成的双峰式侵入岩形成于伸展的板内裂谷环境,与约426 Ma阿拉善地块和祁连柴达木地块导致的俯冲板片断裂、折返以及软流圈地幔的上涌有关,金川地区“I6隐伏矿体”形成以后所经历的构造活动及热液成矿作用的叠加可能与该双峰式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双峰式侵入岩 构造环境
下载PDF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事件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健 于强 +3 位作者 王猛 焦建刚 陈长发 马云飞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8-630,共13页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该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变化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其抬升冷却历史尚未明确。明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时期及速率,为提高对...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北板块西南边缘。该矿床形成后的保存与变化过程认识不足,尤其是其抬升冷却历史尚未明确。明确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自晚中生代以来抬升冷却时期及速率,为提高对其成矿动力学过程的认识及今后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依据。本文结合区域热年代学数据,采用基于LA-ICP-MS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和热史反演模拟,综合讨论了金川矿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抬升和冷却过程。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区南部白家嘴子组的3个混合岩样品产生的裂变径迹池年龄依次为40.8±5.4 Ma、30.8±10.4 Ma和50.9±4.6 Ma。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及反演模拟热史结果,揭示金川岩体及围岩晚白垩世以来(~100 Ma)经历了两个构造抬升阶段:①晚白垩世‒晚中新世时期岩体相对缓慢抬升,②晚中新世以来,岩体快速冷却并被抬升至地表。金川地区晚中新世(~8 Ma)发生的快速抬升是对区域构造演化(喜马拉雅运动Ⅱ)的响应,其动力学环境为南、北双向构造挤压力作用之下,印度板块向北挤压俯冲楔入到青藏高原之下,导致青藏高原不断向北楔入,同时位于祁连山地体之下的阿拉善地块岩石圈地幔向南楔入(被动俯冲)于青藏高原东北部之下,形成一种双向挤压对冲模式,使得金川岩体在这一时期发生了快速冷却抬升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矿床保存 抬升冷却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甘肃金川铜镍矿区地表沉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强 王卫红 +3 位作者 杨宁 熊高翔 雷欢欢 李凯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1年第2期221-227,共7页
文章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甘肃省金川铜镍矿区域地表沉降规律开展研究。利用Sentinel-1A干涉影像,基于SBAS-InSAR技术和时序D-InSAR技术,反演2018年1月—11月金川铜镍矿区域地表沉降。经过2种技术结果对比及验证分析表明,2018年矿区有2... 文章采用时序InSAR技术对甘肃省金川铜镍矿区域地表沉降规律开展研究。利用Sentinel-1A干涉影像,基于SBAS-InSAR技术和时序D-InSAR技术,反演2018年1月—11月金川铜镍矿区域地表沉降。经过2种技术结果对比及验证分析表明,2018年矿区有2个沉降漏斗,分别是西二采区57行和老矿坑。西二采区57行的最大沉降速率为-14 mm/a,雷达视线向累积最大形变量为13 mm,地面形变呈平稳态势;老矿坑东南方存在明显的沉降,沉降最大速率为-85 mm/a,雷达视线向累积最大形变量为78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 时序D-InSAR技术 SBAS-InSAR技术 Sentinel-1A影像 地表沉降 甘肃省
下载PDF
甘肃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岩浆核杂岩隆起:来自金川矿区脉岩年龄与地球化学的证据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钶 焦建刚 +5 位作者 刘琦 马一嘉 段俊 赵联党 贾力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3-362,共20页
新元古代形成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龙首山中部,由于古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挤压作用及变质热液叠加,矿床中铜铂得到再次富集。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量古生代基性—中酸性脉岩与岩基,暗示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发生了岩浆核杂... 新元古代形成的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龙首山中部,由于古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挤压作用及变质热液叠加,矿床中铜铂得到再次富集。矿区及周边出露大量古生代基性—中酸性脉岩与岩基,暗示龙首山地区古生代发生了岩浆核杂岩隆起作用。综合研究了矿区切穿赋矿岩体的辉绿岩脉、煌斑岩脉和花岗斑岩脉,通过锆石U-Pb定年,获得侵入金川铜镍矿床的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367.1±2.0 Ma;煌斑岩锆石U-Pb年龄为400.6~425.3 Ma;前期工作获得辉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423.5±1.4 Ma。初步认定矿区各类脉岩的形成时代为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辉绿岩样品的ε_(Nd)(t)值为-4.59~-1.58,(^(87)Sr/^(86)Sr)i值为0.7056~0.7077;煌斑岩样品的ε_(Nd)(t)值为-2.97~-2.03,(^(87)Sr/^(86)Sr)i变化范围为0.7083~0.7085;证明基性脉岩的源区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获得花岗斑岩锆石的εHf(t)值介于5.11~12.84之间,指示其为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古生代岩浆活动背景,提出了龙首山地区构造-岩浆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岩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铜镍硫化物矿床 甘肃
下载PDF
金川铜镍矿Ⅱ矿区地表原生晕异常与深部矿化关系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耀宇 孙永君 刘伯崇 《甘肃地质》 2007年第4期51-55,共5页
利用金川铜镍矿Ⅱ矿区试验性化探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Cu、Ni主成矿元素的地表原生晕异常分布特征和地表Cu、Ni含量与深部铜、镍矿化强度的关系及变化,初步认为:①Ⅱ矿区地表Cu、Ni元素平均含量与深部铜、镍矿体的平均品位存在较好的空... 利用金川铜镍矿Ⅱ矿区试验性化探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了Cu、Ni主成矿元素的地表原生晕异常分布特征和地表Cu、Ni含量与深部铜、镍矿化强度的关系及变化,初步认为:①Ⅱ矿区地表Cu、Ni元素平均含量与深部铜、镍矿体的平均品位存在较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利用其特点可大致了解深部矿化的强度和空间变化;②构造地化剖面调查可以获得某些与超基性岩矿化有关的构造地球化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铜镍矿Ⅱ矿区 原生晕异常 深部矿化 初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