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金齿地区政区设置考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丁存金 《保山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20-25,共6页
金齿是元朝在西南边疆的重要管辖区域,并且记载有多种称呼;元宪宗四年(1254年)开始就在该地区建立政治管理机构,先后设置有21个主要政区;元代金齿地区的政区设置是与内地相一致的,并且采用了诏谕、纳贡、征伐、籍户、镇戍等多种方式进... 金齿是元朝在西南边疆的重要管辖区域,并且记载有多种称呼;元宪宗四年(1254年)开始就在该地区建立政治管理机构,先后设置有21个主要政区;元代金齿地区的政区设置是与内地相一致的,并且采用了诏谕、纳贡、征伐、籍户、镇戍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元朝对金齿地区的管辖加速了社会经济的转型,为明清时期土司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金齿 宣慰司
下载PDF
云南西部金齿和百夷的历史变迁
2
作者 丁存金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86-92,共7页
南诏时期云南西部有金齿、染齿等习俗的部落,大理国时期,白夷逐渐崛起,并大量向北迁徙与金齿部族杂居。元朝在大理国统治基础上加以拓展,设置金齿宣抚司管理云南西部的诸多部族,因以金齿和白夷为主,故常称金齿百夷。麓川势力崛起吞并元... 南诏时期云南西部有金齿、染齿等习俗的部落,大理国时期,白夷逐渐崛起,并大量向北迁徙与金齿部族杂居。元朝在大理国统治基础上加以拓展,设置金齿宣抚司管理云南西部的诸多部族,因以金齿和白夷为主,故常称金齿百夷。麓川势力崛起吞并元代金齿之地后,即以"百夷"称之。从地理空间上看,明代之百夷包有元代之金齿,从族群分布看,元代金齿所辖部族至明代时又有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齿 茫蛮 百夷 族群变迁
下载PDF
《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所阐述的中国乐调理论——十二世纪后期中国七声音阶在日本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国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6-82,共7页
本文是 2 0 0 1年笔者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太平洋邻里协会周年会议中发表的论文的中文译本。全文以藤原师长 (1138- 1192 )编纂的两部乐谱集—《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为参考蓝本 ,探讨中国唐代(6 18- 90 7)的乐调在传入日本后 ,于... 本文是 2 0 0 1年笔者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的太平洋邻里协会周年会议中发表的论文的中文译本。全文以藤原师长 (1138- 1192 )编纂的两部乐谱集—《仁智要录》与《三五要录》为参考蓝本 ,探讨中国唐代(6 18- 90 7)的乐调在传入日本后 ,于日本平安时期 (794 - 1192 )后期的应用状况 ,其中以探求中国七声音阶理论在日本平安后期的变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要录》 《三五要录》 七声音阶 调子 调弦 调首
下载PDF
日抄本《仁智要录》中唐传十三弦筝《甘州》曲考论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文荣 《艺术探索》 2012年第4期42-46,5,共5页
由日本人藤原师长(1138~1192年)于1171年编撰的《仁智要录》是一部收录中国唐传筝曲的谱集,共十二卷,录有13种调、200多首筝曲。其中,《甘州》位列卷第六"平调曲"之第六首。唐之后《甘州》曲在中国逐渐散佚,至以全无。日本... 由日本人藤原师长(1138~1192年)于1171年编撰的《仁智要录》是一部收录中国唐传筝曲的谱集,共十二卷,录有13种调、200多首筝曲。其中,《甘州》位列卷第六"平调曲"之第六首。唐之后《甘州》曲在中国逐渐散佚,至以全无。日本《仁智要录》中却有保存完好的《甘州》筝曲。其音乐来源于唐大曲《甘州》中序部分,调式为仙吕调,林钟羽、平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智要录》 十三弦筝 《甘州》
下载PDF
考论结合、建构新说:张锦池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三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淮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44-57,共14页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譬如张锦池的《红楼梦》研究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对《红楼梦》思想艺术和人物形象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与价值... 新时期红学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广泛影响更是令人瞩目。譬如张锦池的《红楼梦》研究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对《红楼梦》思想艺术和人物形象等深刻而系统的认识与价值评价方面,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有《红楼十二论》与《红楼梦考论》等。张锦池在红学研究中善于见人之所不能见,并提出新见解、新思路,考论结合、建构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锦池 主题论 主线论 结构论 人物论
下载PDF
唐乐与“唐乐计划”
6
作者 喻辉(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164,共12页
文章是劳伦斯·皮肯编著《唐朝传来的音乐》系列丛书绪论的译文。唐乐的乐谱保存了一种比当代唐乐表演更贴近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这些手稿很可能为我们保留了唐朝末年之前(不晚于公元841年)从中国宫廷传来的谱集。由于整个日... 文章是劳伦斯·皮肯编著《唐朝传来的音乐》系列丛书绪论的译文。唐乐的乐谱保存了一种比当代唐乐表演更贴近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这些手稿很可能为我们保留了唐朝末年之前(不晚于公元841年)从中国宫廷传来的谱集。由于整个日本琵琶的演奏传统在延续,劳伦斯·皮肯团队启动“唐乐计划”尝试通过古乐实践反映八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的表演。中国的宫廷音乐曾经是中亚、南亚(印度)、东南亚和东亚(韩国)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亚洲“中世纪”早期乐曲的聚集地。“唐乐计划”任务是揭示迄今为止一直被隐藏的东西,我们要找回的不仅仅是遗忘的旋律,还包括多样的音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计划 三五要录 仁智要录 敦煌琵琶谱
下载PDF
明代金齿卫的设置及其对基层社会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朱进彬 李艳 《保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5-48,共4页
明代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卫所,云南的卫所设置始于1382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正式设金齿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元年(1522年)设永昌卫;永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是设置金齿卫指挥使司(包括后来的... 明代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卫所,云南的卫所设置始于1382年,洪武十八年(1385年),正式设金齿卫指挥使司,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金齿军民指挥使司,嘉靖元年(1522年)设永昌卫;永昌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环境是设置金齿卫指挥使司(包括后来的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卫)的主要原因,其设置对明代当地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金齿卫 设置原因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唐宋时期金齿诸蛮及扑子蛮、望蛮、三濮的变迁与发展
8
作者 段丽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唐宋时期是金齿诸蛮、扑子蛮、望蛮、三濮的重要发展阶段。有唐一代,金齿诸蛮各民族与扑子蛮、望蛮、三濮分别从汉晋时期的鸠僚、闽濮中渐次分化发展出来而见于史载。学界对其族属源流尚有不同观点且对其变迁与发展研究不够。从民族历... 唐宋时期是金齿诸蛮、扑子蛮、望蛮、三濮的重要发展阶段。有唐一代,金齿诸蛮各民族与扑子蛮、望蛮、三濮分别从汉晋时期的鸠僚、闽濮中渐次分化发展出来而见于史载。学界对其族属源流尚有不同观点且对其变迁与发展研究不够。从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而言,金齿诸蛮主要经历了"同源-异流-同源"的发展历程,是今天傣族的先民;扑子蛮、望蛮、三濮则主要经过了"同源-异流-异流"的发展历程,是今天佤族、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其变迁与发展不仅仅是民族名称的变化,更是其经济、文化、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反映,揭示出中国历史发展的生动进程。金齿诸蛮、扑子蛮、望蛮、三濮居地相连、关系密切,由于其分布的特殊地理区位而成为唐宋时期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国大理国的西南门户,并为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南诏国大理国的局部统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金齿诸蛮 濮子蛮 望蛮 三濮
原文传递
谈张锦池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方法
9
作者 林宪亮 《知与行》 2021年第5期73-78,96,共7页
张锦池先生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方法深受其业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吴组缃先生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心得,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贵有疑... 张锦池先生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在其长达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笔耕不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张先生的治学思想与方法深受其业师北京大学中文系吴组缃先生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心得,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学贵有疑”的治学思想,即不迷信学术权威,敢于大胆怀疑,勇于发现问题;“考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即不空发议论,不尚空谈,主张论必有据,论必有考,考中有论,论求深刻;“小处着手,大处着眼”的治学路径,即从小的问题去着手,最终实现宏观的目标。张先生治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耗尽生命的最后一点力气,成就了其学术丰厚的一生,尤其是完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专著“中国四大名著考论”——《红楼梦考论》《西游记考论》《三国演义考论》《水浒传考论》,这四部学术专著也是张先生对恩师吴组缃先生当年的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锦池 治学方法 学贵有疑 考论结合 小处着手 大处着眼
下载PDF
中国德昂族对金齿国的历史叙述与国家认同述略
10
作者 王燕 袁丽华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4期94-103,共10页
德昂族作为一个族群正式见诸于史籍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而清代之前的历史则与布朗族、佤族等同源族群一样,融合于“濮”、“茫蛮”等族群部落并处于不断的分化和演变中,因此,德昂族通过将自身的历史与金齿国相关联,使金齿国的历史成为德... 德昂族作为一个族群正式见诸于史籍是在清代乾隆年间,而清代之前的历史则与布朗族、佤族等同源族群一样,融合于“濮”、“茫蛮”等族群部落并处于不断的分化和演变中,因此,德昂族通过将自身的历史与金齿国相关联,使金齿国的历史成为德昂族明清以前历史的一部分,从而架构起一个相对明晰的时间序列并将之系于华夏历史的坐标。从这个意义来说,德昂族对“金齿国”的历史表述提供了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整合的历史观看待德昂族历史的可能,是对于国家认同进行主动回应的文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昂族 金齿国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从“崇祀名宦”到“逞私武夫”——明代云南指挥使胡渊的历史形象异变考论
11
作者 蔡亚龙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36-151,共16页
明代金齿卫军民指挥使司首任指挥使胡渊,有着纷繁复杂的历史形象:从明前期的"崇祀名宦",到明中期的"逞私武夫",再到明后期及清代的回归正面。通过胡渊生平事迹的考实、形象变迁过程的梳理及"逞私武夫"形... 明代金齿卫军民指挥使司首任指挥使胡渊,有着纷繁复杂的历史形象:从明前期的"崇祀名宦",到明中期的"逞私武夫",再到明后期及清代的回归正面。通过胡渊生平事迹的考实、形象变迁过程的梳理及"逞私武夫"形象的辨误,可知明中期胡渊形象的异变源自云南官方对其形象的重塑,实际上是云南上层文官集团试图恢复永昌府治的策略之举,事实上缺乏公允和实据,其后胡渊正面形象的恢复自是必然。重塑胡渊形象的背后是云南上层文官集团对边疆民族地区军民指挥使司"军卫牧民"管理体制的挑战,亦是明代文武关系演变进程中的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武官 胡渊 金齿卫军民指挥使司 建置沿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