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8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代铜镜纹饰之文化习俗考 被引量:3
1
作者 姜宏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31-35,共5页
作为饰面照容的生活用品的“金代铜镜”,以其丰富多彩的纹饰、造型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独特的纹饰传达出金代所特有的民族生活习俗,虽在汉化的洪流中,但仍保留其原有风貌。在这风貌下我们既可以通过龙纹、鱼纹等找到女真人的文化胎记,又... 作为饰面照容的生活用品的“金代铜镜”,以其丰富多彩的纹饰、造型展现在世人面前,其独特的纹饰传达出金代所特有的民族生活习俗,虽在汉化的洪流中,但仍保留其原有风貌。在这风貌下我们既可以通过龙纹、鱼纹等找到女真人的文化胎记,又可领会汉族文化对其产生深远而宏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铜镜纹饰 文化习俗
下载PDF
社会政治因素对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东阳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2-14,共3页
从宋金元时期的社会制度、中医政策、科学技术与文化、农业与经济、地域环境与战争、中外交流、中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等方面论述了中医学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社会政治因素 宋金元 中医学 创新
下载PDF
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探赜
3
作者 赵敏楠 朱喆 周瑜 《服装设计师》 2024年第11期45-50,共6页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 女性作为建构社会的重要角色之一,在该群体中呼应产生的头饰文化不仅是历史时序下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集结物和艺术品,更是促成女性审美文化之一的必需品。选取辽金元时期女性头饰中的发饰与耳饰作为研究主体并探寻其中的文化意蕴,试图将文章的分析重点放置于历史承衍发展的视角下,并基于文化语义的基础探究辽金元女性头饰中文化生成的主因与结果特征,评析辽金元女性头饰文化的融合性与承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金元 女性头饰 文化探赜
下载PDF
论《金人铭》的产生时代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光华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3,128,共9页
《金人铭》产生的时代应该是战国末年至汉代初年,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1.《金人铭》的内容与黄老学派关系密切,应该是黄老思想流行后的产物,不可能产生于孔子时代。2.《金人铭》的内容性质与战国以前的青铜器铭文的特征不符。3.《金... 《金人铭》产生的时代应该是战国末年至汉代初年,这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1.《金人铭》的内容与黄老学派关系密切,应该是黄老思想流行后的产物,不可能产生于孔子时代。2.《金人铭》的内容性质与战国以前的青铜器铭文的特征不符。3.《金人铭》把孔子入周观书和孔子入太庙二事混合在一起,露出了破绽。4.《金人铭》称“三缄其口”,而“缄”字在可靠的先秦文献中无“闭口”义。“缄”的本义为捆箱箧的绳索,“缄”有“闭口”义是西汉才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人铭 铭文 金人 缄口
原文传递
入关前清(后金)南略次数考——兼论《清实录》之失载 被引量:1
5
作者 沈一民 《满语研究》 2007年第1期78-83,共6页
清(后金)南略是指自1629年至1643年的14年间,皇太极先后多次自山海关以西长城各关口入塞,对明朝统治下的京畿、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进行反复的屠戮和抢掠。对于南略的次数,各学者的认识互有歧异。本文根据明、清两方面的记载,考证出南... 清(后金)南略是指自1629年至1643年的14年间,皇太极先后多次自山海关以西长城各关口入塞,对明朝统治下的京畿、河北、山东、山西等地进行反复的屠戮和抢掠。对于南略的次数,各学者的认识互有歧异。本文根据明、清两方面的记载,考证出南略的次数为六次。并根据《旧满洲档》和《清太宗实录》之间的关系,指出《旧满洲档》在清入关之时就已经散失了,由此导致《清太宗实录》的疏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后金)南略 皇太极 清太宗实录
下载PDF
思维一贯性在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中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鑫 冯雷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3期16-18,共3页
本文从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为着力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体会,指出当今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知识结构及理论与临床衔接两大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西式思维转化为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式思维,并在此基础... 本文从中医药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以高职高专中医教学为着力点,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及临床经验体会,指出当今中医药教育中存在知识结构及理论与临床衔接两大障碍,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未从西式思维转化为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式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付诸临床实践的一贯性中医思维。作者借鉴先辈中医药师承的传统,对中医药教师的理论与临床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中医药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具体教学举例分析,阐示注重整体理论脉络梳理、提炼思维认知实践的“知行合一”中医药教育理念,提出“思维一贯性”无论是在衔接学前知识建立中医理论构架,还是搭建中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一贯性 中医药教育 职业教育 金元四大家
下载PDF
清水宋(金)墓砖雕彩绘保存环境与病害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舒涵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34-38,共5页
清水宋(金)墓以其精致的砖雕、斑斓的彩绘而颇具艺术价值。目前在当地赵充国墓园里面保存着四座经由"易地搬迁复原保护"的墓葬,此种保护方式避免了在原址遇到的盗墓破坏、管理不便之类的难题,但是搬迁之后的墓葬在新环境中除... 清水宋(金)墓以其精致的砖雕、斑斓的彩绘而颇具艺术价值。目前在当地赵充国墓园里面保存着四座经由"易地搬迁复原保护"的墓葬,此种保护方式避免了在原址遇到的盗墓破坏、管理不便之类的难题,但是搬迁之后的墓葬在新环境中除了彩绘褪色、砖雕酥粉等病害之外又出现了尘粒聚集、生物、微生物侵害等新的病害。通过调查及分析发现,目前的保存环境中已基本避免了紫外线危害;由于文物对埋藏环境的适应性,温差的变化在新环境中未造成严重影响;然而空气流动时携带尘粒、湿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急需加以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宋(金)墓 砖雕彩绘 保存环境 病害分析
下载PDF
晋唐时期中土僧人西行求律及贡献
8
作者 梁霞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0-47,共8页
佛法东传,经论先行传译,汉晋以来翻译出了大量佛经。但因对佛典翻译不善,佛典不齐备等因素,为广寻完备的佛教原典,汉地僧人踏上了西行求法道路。戒律是佛教“经律论”三藏之一,但在中土戒律的传译相对滞后,律藏残阙,律典传译不足,维持... 佛法东传,经论先行传译,汉晋以来翻译出了大量佛经。但因对佛典翻译不善,佛典不齐备等因素,为广寻完备的佛教原典,汉地僧人踏上了西行求法道路。戒律是佛教“经律论”三藏之一,但在中土戒律的传译相对滞后,律藏残阙,律典传译不足,维持僧团的制度不完备,对律藏的迫切需求下,从东晋法显西行专门求取律典开始,晋唐时期不少中土僧人西行求法,带回并翻译律典。从法显携归并翻译出《摩诃僧祇律》及其他戒本开始,到唐代求法僧义净远赴印度求取律典,翻译并完善中土的诸部律典,建立起了完整的有部律典,使得中土佛教得以建立并保存系统的说一切有部律典。中土僧人的西行求律,为唐代律宗的兴起,对中国佛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唐 佛教 僧人 西行求法 戒律
下载PDF
山西盂县泥河金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光辉 朱智博 +3 位作者 施光玮 张海蛟 韩利忠 赵培青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136,共7页
2021年3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盂县泥河发掘了一座金代壁画墓,清理壁画七幅,壁画包括对坐、瑞兽、童子、丈人等内容,出土了一组以碗、罐为基础的瓷器组合,反映了晋东山地金代民间丧葬习俗和宗教信仰。
关键词 盂县 金墓 壁画
原文传递
晋商在市场营销方面带给我们的启示
10
作者 史千里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70-71,共2页
循着晋商发展的历史轨迹,在对晋商的营销艺术给予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并结合现今实际,从中得出一些关于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 晋商 市场营销 营销艺术 评价 企业 中国
下载PDF
金章宗时期的行省建置
11
作者 杨清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金朝行省之设始于章宗时期。其时共为解决重大军政事务设置了 7处行省 ,每逢地方遇有重大军政事务 ,即由中央宰执或军政首脑出领行省事 ,代表中央尚书省出镇地方 ,全权处理军政事务。该行省表现出军事、行政、外交等多方面职能。行省之... 金朝行省之设始于章宗时期。其时共为解决重大军政事务设置了 7处行省 ,每逢地方遇有重大军政事务 ,即由中央宰执或军政首脑出领行省事 ,代表中央尚书省出镇地方 ,全权处理军政事务。该行省表现出军事、行政、外交等多方面职能。行省之设为保证金后期政局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章宗 金朝 军政事务 行省 行政管理
下载PDF
甘肃定西安定区金代砖雕壁画墓发掘简报
12
作者 黄飞翔 王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22,F0002,共9页
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一处金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葬为仿木结构单砖室墓,墓室下部砌筑须弥座结构,三壁中部砌筑歇山式门楼。壁画及彩绘画像砖保存较好,出土少量陶器、瓷器等。该墓的发现为甘肃东部... 2021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一处金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葬为仿木结构单砖室墓,墓室下部砌筑须弥座结构,三壁中部砌筑歇山式门楼。壁画及彩绘画像砖保存较好,出土少量陶器、瓷器等。该墓的发现为甘肃东部地区宋、金、元时期墓葬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西 金墓 仿木结构 壁画 彩绘画像砖
下载PDF
晋人的美和当代美育——现象学视域内晋人之美的当代价值
13
作者 谷鹏飞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魏晋时代的特殊性成就了晋人独特的美。晋人的美是从整体性上展开的自然率真、个性独立、生态智慧、超越旨趣和当下关怀的诗与思统一的美。分析表明,晋人的这种富于艺术热情和宇宙深情的美的思想资源可为当代开展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 魏晋时代的特殊性成就了晋人独特的美。晋人的美是从整体性上展开的自然率真、个性独立、生态智慧、超越旨趣和当下关怀的诗与思统一的美。分析表明,晋人的这种富于艺术热情和宇宙深情的美的思想资源可为当代开展美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魏国 晋朝 自然主义 思维方式 人格精神
下载PDF
略论尚书郎对两晋南朝法制建设的贡献
14
作者 段亚利 《济宁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69-72,共4页
对两晋南朝时期尚书郎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对其在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研究仍有不足,在了解两晋南朝尚书郎的基础之上,对尚书郎的法制职能和法制贡献作出探讨,以更完全地把我尚书郎在古代法制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尚书郎 两晋南朝 法制建设
下载PDF
女真及其金朝与高丽关系中几个问题考论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孟古托力 《满语研究》 2000年第1期64-76,共13页
新罗与王氏高丽递嬗之际,朝鲜半岛战乱。生活在这里的—女真人函普等北上,来到仆斡水畔并成为完颜部首领。这就是金朝女真人“始祖”。王氏高丽不断北上,女真联盟逐渐南下,双方经历九年战争。女真联盟胜利,占领曷懒甸及长白山三... 新罗与王氏高丽递嬗之际,朝鲜半岛战乱。生活在这里的—女真人函普等北上,来到仆斡水畔并成为完颜部首领。这就是金朝女真人“始祖”。王氏高丽不断北上,女真联盟逐渐南下,双方经历九年战争。女真联盟胜利,占领曷懒甸及长白山三十部女真地。1126年高丽进入以金朝为中心的天朝体系里。该体系虽然不平等,但金朝不干涉其内政,以保证相对独立性。通过各种交往,高丽得到某些实惠,还可享受东北地区国际和平。金丽间的密切交往是通过名目繁多的使节实现的。对此,《金史·交聘表》和《高丽史》均有不少遗漏、失实之处。从本文中可看到作者探微求隐、钩稽纵深、微观透视与宏观鸟瞰有机结合等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函普 曷懒甸 早期女真 王氏高丽 金丽关系 天朝体系秩序
下载PDF
金代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基本规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武玉环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101,共12页
金代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蝗虫、地震、风、冰冻霜雪寒、饥馑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鲜明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特点,并且呈现出灾害越来越频繁、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和数灾并发的规律性特征,而且还表现出逐步蔓延、不断扩大的趋... 金代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水、旱、蝗虫、地震、风、冰冻霜雪寒、饥馑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鲜明的季节性与地域性特点,并且呈现出灾害越来越频繁、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和数灾并发的规律性特征,而且还表现出逐步蔓延、不断扩大的趋势。金代自然灾害之所以频繁发生,既有自然的客观原因,也有金朝相关部门的治理不力、不作为等人为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自然灾害 时空分布规律
原文传递
吉林安图县宝马城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17
作者 赵俊杰 耿朔 +1 位作者 王子奇 赵宾福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81,共16页
2014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宝马城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一座大型宫殿台基和一段回廊,出土了瓦当、滴水、鸱吻、凤鸟、龙爪等建筑构件和铁器、青铜器、玉册等遗物。从出土遗存特征和所处地望看,该遗址应是金王朝修建的祭祀长白... 2014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对宝马城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一座大型宫殿台基和一段回廊,出土了瓦当、滴水、鸱吻、凤鸟、龙爪等建筑构件和铁器、青铜器、玉册等遗物。从出土遗存特征和所处地望看,该遗址应是金王朝修建的祭祀长白山的神庙,这一发现对研究长白山悠久历史文化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安图县 宝马城遗址 建筑基址 金代 长白山神庙
原文传递
金代都市警巡院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韩光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1-77,共7页
利用《金史》等文献资料研究了金代诸京都市警巡院的建置、职能、性质及其时空特征等城市地理问题 ,认为 ,金代诸京都市警巡院已上升为独立的城市行政建制 ,与诸京县平行地隶属于诸京府。因而举凡建置了警巡院的城市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建... 利用《金史》等文献资料研究了金代诸京都市警巡院的建置、职能、性质及其时空特征等城市地理问题 ,认为 ,金代诸京都市警巡院已上升为独立的城市行政建制 ,与诸京县平行地隶属于诸京府。因而举凡建置了警巡院的城市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建制城市 ;对都市实行专门化行政管理的诸京警巡院的兴起 ,标志了当时中国城市发展与管理的高水平和领先地位。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城市发展史和管理制度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巡院 市政建制 建制城市 金代
原文传递
山西河津市固镇瓷窑址金代四号作坊发掘简报 被引量:16
19
作者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河津市文物局 +4 位作者 王晓毅 高振华 贾尧 马鹏亮 袁国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8-67,2,共20页
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河津固镇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有制瓷作坊、瓷窑炉、水井、灰坑等遗迹。其中位于上八亩地点的四号作坊为一处窑洞式作坊,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遗物丰富,为研究固镇金代窑址的瓷器生产工艺、产品特征以... 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对河津固镇瓷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有制瓷作坊、瓷窑炉、水井、灰坑等遗迹。其中位于上八亩地点的四号作坊为一处窑洞式作坊,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遗物丰富,为研究固镇金代窑址的瓷器生产工艺、产品特征以及窑址功能区的结构和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河津市 固镇瓷窑址 四号作坊 金代
原文传递
秦晋之间:五礼制度的诞生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汤勤福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诞生于西晋的五礼制度是适应大一统王朝的礼制体系。"五礼"名称或与五行有关,五礼之说至少出现在战国后期。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在礼制创制上有相当贡献,后世礼制沿袭着秦朝开创的路线而向前发展。汉初儒学复兴,礼学有四... 诞生于西晋的五礼制度是适应大一统王朝的礼制体系。"五礼"名称或与五行有关,五礼之说至少出现在战国后期。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王朝,在礼制创制上有相当贡献,后世礼制沿袭着秦朝开创的路线而向前发展。汉初儒学复兴,礼学有四个明显转折,一是汉武帝废除挟书令,独尊儒学,古文经始出,传统礼学由重视道德转向到道德、政治并重;二是新莽时期刘歆利用古文经为王莽代汉服务,古文经立为官学,开始全面创制基于"国家层面"上的新礼制体系;三是郑玄合今古文经为一体,奠定了礼制重政治的新局面;四是王肃批判郑玄,使经学再次形成新派系,促进了礼学的深入发展。五礼制度产生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帝王的意志、学术发展的基础和国内外政治局势,三者缺一不可。晋武帝结束了割据局面,重新创建了一个大一统王朝,他本人有创制新礼制体系的意愿,加之郑、王等人礼学思想已臻成熟,故适应大一统的五礼制度便破土而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晋 五礼制度 诞生 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