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苜蓿种植利用刍考 被引量:15
1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1 位作者 陶雅 徐丽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5-195,共11页
采用文献考证法,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苜蓿名称与名实、苜蓿引种与种植分布、种植管理与利用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自张骞通西域汉使引入苜蓿,其初名的文字不是现在"苜蓿"写法,而是"苜蓿"的同音异字或异音异字... 采用文献考证法,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苜蓿名称与名实、苜蓿引种与种植分布、种植管理与利用等进行了考证。结果表明,自张骞通西域汉使引入苜蓿,其初名的文字不是现在"苜蓿"写法,而是"苜蓿"的同音异字或异音异字,汉使引入的苜蓿即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汉武帝命人在离宫别观旁种植苜蓿获得成功,后苜蓿传至民间,乃至遍于关中,进而在宁夏、甘肃乃至青海东部、内蒙古西部和新疆及黄河中下游等北方地区广为种植。东汉崔寔提出的苜蓿播种期和刈割期,为我国最早的苜蓿种植技术,到北魏贾思勰系统总结了水地、旱地苜蓿的种植管理及利用技术,为我国苜蓿的种植奠定了基础。在汉代,为了加强苜蓿的种植,还专门设置了苜蓿苑,用于苜蓿种植,并有专人负责。苜蓿除用于饲草外,在早春幼嫩时还可蔬食,并作为观赏植物常常被种在皇家园林中。从一些出土文物可知,苜蓿早在汉代就已成为商品在进行交易,征收苜蓿草是国家的大事,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种植的苜蓿为紫花苜蓿。汉代苜蓿的引进不仅丰富了我国农产物,而且来源记载清晰准确,是我国对世界苜蓿栽培史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汉代 魏晋南北朝 种植利用
下载PDF
两晋南北朝等级婚姻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庄华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婚媾讲求门第等级 ,历来大抵如此 ,并有它相对的合理性。但在两晋南北朝时代 ,这种风气愈演愈烈 ,变成了不具条文的金科玉律。两晋南北朝等级婚姻十分讲究门当户对 ,以保持世家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殊地位 。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等级婚姻 士族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游军研究
3
作者 付昊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4-89,共6页
“游军”在史籍中一开始指代游离于外、居无定所的军队,而后逐渐成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分别出现于三国后期的平定诸葛诞的淮南战场和魏蜀交战频频的关中战场。两晋南朝时期,游军一方面仍是临时的机动军队代名词,运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场... “游军”在史籍中一开始指代游离于外、居无定所的军队,而后逐渐成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分别出现于三国后期的平定诸葛诞的淮南战场和魏蜀交战频频的关中战场。两晋南朝时期,游军一方面仍是临时的机动军队代名词,运用于大规模的军事场合;另一方面出现了层级化和职官化的趋势,并承担了地方治安和守卫的责任。北方的十六国北朝时期,游军仍为临时机动军队的代名词,未出现和南朝相似的专官管理和层级化的趋势;到了隋唐五代时期,游军彻底沦为了机动军队的代名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时期 游军 临时机动军队 专官化管理 层级化
下载PDF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病及其防治 被引量:5
4
作者 庄华峰 蔡小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7-124,共8页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如疟疾、瘴气、伤寒、恙虫病、天花、痢疾、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都较为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与频繁的战争和灾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的...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如疟疾、瘴气、伤寒、恙虫病、天花、痢疾、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都较为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与频繁的战争和灾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习俗关系至密。面对当时林林总总的流行病,时人进行了包括顺应四季变化、注意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的清洁卫生、隔离病人和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实施助葬措施等在内的预防和控制举措。这些应对措施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彰显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二是重视流行病防治的制度建设,三是注重用科技手段推动流行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魏晋南北朝 流行病防治 环境 卫生
原文传递
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看士人隐逸审美心态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国敏 戴剑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6期10-16,共7页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士人崇尚隐逸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隐士文化。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以"二谢"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古代士人隐逸审美...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士人崇尚隐逸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隐士文化。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以"二谢"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古代士人隐逸审美心态发展、渐变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士人在山水审美中脱离世俗尘嚣,走到与道相冥合的人生境界,既完成了对"道"的维持与操守,又保证了自己的生存意义与人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心态 魏国 晋国 南北朝 山水诗 隐士文化
下载PDF
试论魏晋南北朝玻璃器皿的社会功能 被引量:4
6
作者 朱瑛培 温睿 《洛阳考古》 2017年第3期42-46,共5页
玻璃制品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文物,中国发现的古代玻璃制品从装饰风格到生产技术都常常能见到西方影响的痕迹。魏晋南北朝是中西方玻璃产品和技术交流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玻璃制品从装饰物发展到实用器;另一... 玻璃制品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文物,中国发现的古代玻璃制品从装饰风格到生产技术都常常能见到西方影响的痕迹。魏晋南北朝是中西方玻璃产品和技术交流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玻璃制品从装饰物发展到实用器;另一方面制作玻璃容器的重要技术——吹制法传播到了中国。为探究玻璃器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呈现出的面貌、扮演的社会角色以及其所反映出的社会文化,本研究对这一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玻璃器(包括残片)进行了统计和梳理。结合出土遗址性质、玻璃器特征和文献资料分析,对玻璃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认为当时的玻璃器可分为世俗用具和宗教用具两大类。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玻璃制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说明这一时期玻璃制品的使用已经有了社会功能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玻璃器皿 社会功能
原文传递
浅议魏晋南北朝时期女性出家之现象 被引量:2
7
作者 宋仁桃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51-54,共4页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兴盛的局面。女性出家在此时期遂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使然,又决定于妇女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特点,同时又有相应的社会风尚的因素在内。反过来,妇女出家的普遍对社会经济...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出现兴盛的局面。女性出家在此时期遂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苦难的社会现实使然,又决定于妇女这一社会群体的生活特点,同时又有相应的社会风尚的因素在内。反过来,妇女出家的普遍对社会经济、社会生活又有着一定的影响,是认识这一时期历史变迁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佛教 女性 出家 经济 社会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薛菁 林恒青 《闽江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2-107,127,共7页
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论析这一时期御史监察制度的基本特征,指出: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御史监察制度逐步健全和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权臣当道,皇帝优容士族,导致御史监察制度的功用受到制约,收效甚微。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御史监察制度 基本特征
下载PDF
影响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维娅 徐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510-9511,9588,共3页
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两大因素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并在介绍魏晋南北朝园林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对后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园林 影响因素 庄园经济 文化艺术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阶段性和地区特点
10
作者 罗君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42-45,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阶段 ,该时期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区特色。十六国时期 ,民族融合是以战争形式表现出的不自觉地融合 ,北朝时期 ,则是通过自觉的改革手段完成的。在民族融合过程中 ,南北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阶段 ,该时期民族融合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地区特色。十六国时期 ,民族融合是以战争形式表现出的不自觉地融合 ,北朝时期 ,则是通过自觉的改革手段完成的。在民族融合过程中 ,南北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北方少数民族通过建立政权 ,完成了与汉族的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国 晋朝 南北朝 民族融合 战争 地区分布
下载PDF
两汉与魏晋南北朝对屈原评价的差异
11
作者 曹世文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0-72,共3页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虽然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但评论的侧重点却有较大的差异。两汉侧重于屈原及其作品的思想——人文合一的模式;魏晋南北朝侧重作品本身——文学本位的视野。这种差异主要是文学本身的发展和特殊...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虽然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但评论的侧重点却有较大的差异。两汉侧重于屈原及其作品的思想——人文合一的模式;魏晋南北朝侧重作品本身——文学本位的视野。这种差异主要是文学本身的发展和特殊的社会思潮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评价 汉代 魏晋南北朝 人文合一 文学本位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商业发展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波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33-39,122,共7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商业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其具体表现是:全国的市场体系在分裂的状态下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类型趋于多样,市场交易量得到扩大;商人队伍不断扩大,皇商、官商、民商等商人阶层竞争激烈;因为分裂的政治...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商业蓬勃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历史阶段。其具体表现是:全国的市场体系在分裂的状态下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类型趋于多样,市场交易量得到扩大;商人队伍不断扩大,皇商、官商、民商等商人阶层竞争激烈;因为分裂的政治局势,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效力有所减弱,为了获取战略物资,分裂政权纷纷采用安商政策;商业经营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商业 区域性市场 互市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史学接受述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慈恩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5,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史学传播,主要通过了学校中的历史教学以及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历史知识普及。史书的阅读和接受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历代正史为主的史书被广泛的阅读。这一时期的史学接受,体现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史学传播,主要通过了学校中的历史教学以及社会上各种形式的历史知识普及。史书的阅读和接受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现象,以历代正史为主的史书被广泛的阅读。这一时期的史学接受,体现出广泛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接受的效果在专业研究领域,日常生活领域以及国家政治活动中均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史学 传播 接受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摹拟的现象、成因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105-113,共9页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 诗歌摹拟是魏晋南北朝重要的文学现象,包括以《文选》杂拟类为代表的显题摹拟和其他类型的摹拟形式,《诗品》对这一摹拟现象也进行了批评。深入考察摹拟现象的成因,可以发现,摹拟是时人文体自觉意识的产物,新变与摹拟同时并存,不成功的摹拟从反面促进了文体的新变。对于摹拟诗歌艺术性的评价,应考虑当时的历史语境,不同时代的拟诗风格不一。受才情、才性的影响,不同的诗人的诗作艺术性亦有高低之分,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具体文本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摹拟 《文选》 《诗品》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的走向重新统一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耀中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9-21,35,共4页
魏晋南北朝的走向重新统一并由北方政权隋朝完成,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意识和经济发展所构成的背景,二是当时南北之间政治军事实力的对比。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统一 文化意识 经济发展 政治军事实力
下载PDF
论魏晋南北朝谱牒档案的作用
16
作者 张艳霞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60-61,共2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的修撰随着门阀士族势力的发展而兴盛,成为维护门阀士族利益、巩固 门第统治的工具。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谱牒 作用 士族
下载PDF
诗歌“兴”的源与流
17
作者 杨简 《茂名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4-26,共3页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 分三个历史阶段论述诗歌“兴”的起源与发展概况:《诗经》时代为“兴”的源头,其本质是“起”,在于引起联想;战国秦汉是过渡期,人们认识到“兴”与“比”都有“喻”义,是一种而不是两种表现手法;魏晋南北朝后,“兴”的本质是“感”,各种景物构成意境,抒情言志。不管哪个时期,“兴”的运用都是为了把内蕴的感情引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与流 《诗经》时代 战国秦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下载PDF
颜之推的教学思想及当代启示
18
作者 洪卫中 《现代教育论丛》 2017年第2期2-8,共7页
颜之推是南北朝后期一位士大夫,他所著《颜氏家训》是一部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著作。在对子孙谆谆教诲中,颜之推除了表现出诸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理念外,也表现出了因时施教、诱导为主与宽严结合、专博结合、不分贵贱等教学方面... 颜之推是南北朝后期一位士大夫,他所著《颜氏家训》是一部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著作。在对子孙谆谆教诲中,颜之推除了表现出诸多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教育理念外,也表现出了因时施教、诱导为主与宽严结合、专博结合、不分贵贱等教学方面的精彩思想。这些教学思想在总体上体现出了突破常规和服务于现实的特点,对今天仍然不乏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颜之推 教学思想 因时施教
下载PDF
人·情·文——魏晋玄学与文学漫议
19
作者 郭常亮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6-77,共2页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这集中体现为魏晋玄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魏晋玄学中对人的情感的大胆肯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这集中体现为魏晋玄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魏晋玄学中对人的情感的大胆肯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情感"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同,文学艺术由重叙事到重抒情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人的觉醒 文的自觉 情感
下载PDF
三国两晋南北朝地域文化发展浅识
20
作者 刘开美 《三峡论坛》 2012年第5期12-16,147,共5页
本文从文化表现、特征、成就诸方面,阐明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的发展概况。文章认为,此间史籍尤其在方志中所揭示的相关史实,正是其间地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其间地域文化的发展状况;此间地域文化的特点是尚儒学、争一... 本文从文化表现、特征、成就诸方面,阐明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地域文化的发展概况。文章认为,此间史籍尤其在方志中所揭示的相关史实,正是其间地域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其间地域文化的发展状况;此间地域文化的特点是尚儒学、争一统、南开发,正是这一文化信仰的支撑与经济开发的拓展,致使中华一统在新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文章以此间史籍著作与佛教石窟为例,反映了其间地域文化发展取得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发展概况 三国晋南北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