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油气勘探突破及启示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君峰 高永进 +3 位作者 杨有星 周新桂 张金虎 张远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24,共11页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2017年新钻探的新温地1井、新温地2井两口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通过对两口井钻井资料、试油资料、地球化学及测井资料研究,以及研究区野外剖面实测、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与精细解释、沉积与成藏史分析等研究,明确了温宿... 塔里木盆地温宿凸起2017年新钻探的新温地1井、新温地2井两口井均获高产工业油流,通过对两口井钻井资料、试油资料、地球化学及测井资料研究,以及研究区野外剖面实测、二维地震资料处理与精细解释、沉积与成藏史分析等研究,明确了温宿凸起区烃源条件与运移通道、储盖条件与圈闭类型,建立了温宿凸起区的成藏模式。温宿凸起不发育烃源岩,但发育沟通生烃凹陷的高效输导体系;受控于温宿凸起新近纪宽缓的古地貌条件,新近系吉迪克组发育三角洲相和滨浅湖滩坝相砂体,并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构造-岩性圈闭;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主要发生在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晚期复式成藏特点。塔里木盆地盆缘带等烃源岩和构造类圈闭不发育的地区,同样可以形成规模油气区,寻找高效的油气运移输导路径和地层-岩性等隐蔽型圈闭是有效的油气勘探途径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性圈闭 晚期成藏 新近系吉迪克组 变质岩风化壳 温宿凸起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强封堵水基钻井液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锋报 罗霄 +3 位作者 晏智航 张顺从 孙爱生 董樱花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5-130,共6页
塔里木油田库车区块的吉迪克组地应力非均质性强,且裂缝高度发育,钻进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垮塌、卡钻与井漏等问题。文章对该地层段岩样进行了成分分析,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裂缝和孔洞形貌,以封堵剂的全粒径分布为基础,对钻井液封堵剂进... 塔里木油田库车区块的吉迪克组地应力非均质性强,且裂缝高度发育,钻进过程中易发生井壁垮塌、卡钻与井漏等问题。文章对该地层段岩样进行了成分分析,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裂缝和孔洞形貌,以封堵剂的全粒径分布为基础,对钻井液封堵剂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岩样属于硬脆性泥岩,其黏土矿物主要成分为伊利石与伊/蒙混层。现有体系中的封堵剂与岩石渗流通道间的物理配伍性不足,导致裂缝在钻进过程中极易发生尖劈与窜联,引发掉块与井漏。优化后的强封堵型钻井液体系在高温下流变性能稳定,经120℃老化后API滤失量与高温高压滤失量分别仅为2.9 mL与6 mL;经过该体系封堵后的目的层岩心渗透率降至2.11 mD,较之现场浆封堵后的岩心渗透率下降了70.7%,结合电镜与元素分析结果发现岩心中的裂缝与孔洞均被充分填充。在DB18井三开井段(2500~5270 m)与DB13井三开井段(2500~4262.80 m)钻进过程中,该体系抑制性与滤失造壁性良好,应用全程未发生垮塌、井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迪克组 硬脆性泥岩 裂缝 水基钻井液 强封堵
下载PDF
新疆库车盆地吉迪克组的地层时代和沉积环境 被引量:8
3
作者 关绍曾 关世桥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02年第1期1-6,22,共7页
库盆地吉迪组分布十分广泛,它是储油层和油、气田的盖层,主要由碎屑岩或碎屑岩与石膏岩的互层组成,沉积厚度301.4-1081m。这套地层中富含有孔虫、介形类、抱粉、轮藻和腹足类等化石,通过古生物群的分折研究,可确定其沉积时代为中新世,... 库盆地吉迪组分布十分广泛,它是储油层和油、气田的盖层,主要由碎屑岩或碎屑岩与石膏岩的互层组成,沉积厚度301.4-1081m。这套地层中富含有孔虫、介形类、抱粉、轮藻和腹足类等化石,通过古生物群的分折研究,可确定其沉积时代为中新世,更确切地说为中新世早、中期。通过沉积物特征和古生物群中广海、底栖有孔虫,咸水型介形类,水生植物抱粉和沟鞭藻等门类的分析,大致可确定沉积物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部的南天山山脉。沉积物颗粒自北向南由粗变细,水体中的含盐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沉积了石膏、石盐和钙芒硝等盐类物质;推测在中新世早、中期库车盆地可能与塔里木盆地西部的喀什-乌恰-带残留海相连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地层时代 吉迪克组 中新世 沉积环境 库车盆地
下载PDF
红杂色沉积建造中铀矿化的特殊岩石矿物特征——以库车坳陷新近系吉迪克组铀矿点为例
4
作者 郭强 肖菁 +6 位作者 刘念 王强强 许强 武勇 严张磊 刘梦魁 丁桐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8-1280,共13页
近年来,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在中新生代红杂色沉积建造中不断取得找矿突破,但关于红层中的铀成矿作用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库车坳陷新近纪红层中发育大量铀矿化露头信息,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分析红杂色层中铀富集机... 近年来,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勘查在中新生代红杂色沉积建造中不断取得找矿突破,但关于红层中的铀成矿作用机制存在较大争议,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库车坳陷新近纪红层中发育大量铀矿化露头信息,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分析红杂色层中铀富集机理。通过系统的沉积学、岩石学及矿物学研究对吉迪克组红杂色层铀矿化点进行解剖,发现了较为特殊的铀矿化类型:矿化层产于干旱背景下湖相沉积环境,呈薄层透镜状产于大套红色泥岩中,矿化岩性为灰绿色泥灰岩并发育大量红化硅质团块,矿化具有层控特征并与硅质团块密切相关,硅质团块具有红化微晶石英、萤石、铀石、方解石以及少量自然砷、黄铜矿和重晶石共生矿物组合,与华南花岗岩型硅质脉铀矿化极为相似,显示出深部热液成因特征;综合判断该矿化层具有沉积和热液双重作用,是特殊的热水沉积型铀矿化。这类铀矿化的发现为深部热液携带铀进入沉积盆地发生铀成矿作用带来直接有力证据,丰富了陆相盆地沉积型铀成矿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新近纪 吉迪克组 红杂色层 硅质团块 热液铀矿化
下载PDF
塔北隆起牙哈地区吉迪克组滩坝沉积微相迁移规律及岩性组合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萱 林小兵 +4 位作者 杨华童 王壮生 范峻铭 柳远松 张振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33,共8页
牙哈地区吉迪克组滩坝砂体埋藏深、高砂地比且单层厚度薄,分布规律复杂,地震测井分辨率难以识别和追踪,在进行砂体精细刻画以及预测评价方面有着较大难度。基于牙哈地区新近系吉迪克组底砂岩段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滨浅湖滩坝微相及岩性... 牙哈地区吉迪克组滩坝砂体埋藏深、高砂地比且单层厚度薄,分布规律复杂,地震测井分辨率难以识别和追踪,在进行砂体精细刻画以及预测评价方面有着较大难度。基于牙哈地区新近系吉迪克组底砂岩段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滨浅湖滩坝微相及岩性组合进行精细刻画,分析了滩坝迁移规律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吉迪克组底部砂岩段滨浅湖滩、坝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坝中、坝缘、滩席和滩间微相类型;滩坝的展布、迁移叠置受湖岸线、古地貌、古风浪及沿岸流等因素控制,先随湖水不断加深坝体向岸迁移,直至湖平面稳定时期大量泥质沉积,而后湖平面下降坝体呈向湖中心进积模式;其岩性组合可划分为4类:厚层砂岩叠置组合(A类);中-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组合(B类);薄层泥、砂岩互层组合(C类);厚层泥岩夹薄层砂岩组合(D类)。研究成果为滨浅湖滩坝砂体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 岩性组合 迁移规律 沉积微相 吉迪克组 牙哈地区
下载PDF
Oil exploration breakthrough in the Wensu salient, northwest Tarim Basin and its implications
6
作者 ZHANG Junfeng GAO Yongjin +3 位作者 YANG Youxing ZHOU Xingui ZHANG Jinhu ZHANG Yuany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1期16-26,共11页
Both the XWD1 and XWD2 wells drilled in 2017 in the Wensu salient, northwest Tarim Basin have achieved high-yield industrial oil flow.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drilling, oil testing, geochemistry and log... Both the XWD1 and XWD2 wells drilled in 2017 in the Wensu salient, northwest Tarim Basin have achieved high-yield industrial oil flow.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on drilling, oil testing, geochemistry and logging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field surveys, 2 D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as well as sedimentation and accumulation history comparison, we carefully compared the source conditions, migration channels, reservoir-cap distribution and trapping types in the Wensu salient, and subsequently constructed a reservoir-forming pattern. Though the Wensu salient is lack of source rocks, some drainage systems were widely developed and efficiently connected to adjacent fertile depressions. Due to the moderate Miocene paleogeomorphic conditions in the Wensu salient, the delta and shore-shallow lacustrine beach bar sandy bodies were developed within the Jidike formation, and consequently form widely distributed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The hydrocarbon generati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ainly happened in the Neogene-Quaternary period,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reservoir-forming pattern should be characterized as late-period and compound accumulation. It suggests that, although the border belts in the Tarim Basin might be short of source rocks and structural traps, they are potential to accumulate hydrocarbon in a large scale; the description of efficient hydrocarbon migration channels and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is crucial for any successfu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lithologic traps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NEOGENE jidike formation weathering METAMORPHIC CRUST Wensu salient TARIM Basin
下载PDF
牙轮-PDC混合钻头在迪北103井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26
7
作者 许京国 陶瑞东 +2 位作者 郑智冬 杨静 张建荣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1-74,共4页
迪北103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迪北斜坡的一口评价井,据邻井的实钻资料,预计该井在中新统吉迪克组、渐新统苏维依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将钻遇砾石含量高、软硬交互频繁、可钻性差的地层,钻头选型困难,无论是牙... 迪北103井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迪北斜坡的一口评价井,据邻井的实钻资料,预计该井在中新统吉迪克组、渐新统苏维依组、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将钻遇砾石含量高、软硬交互频繁、可钻性差的地层,钻头选型困难,无论是牙轮钻头,还是PDC钻头,机械钻速和单只钻头进尺都很低。为此,在迪北103井的444.5mm井眼段尝试应用了牙轮-PDC混合钻头,该新型钻头由3个牙轮、3个PDC切削刀翼和钻头胎体构成,把PDC钻头优越的切削破岩机理及牙轮钻头的冲击破碎机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试验从井深2 524m开始,一趟钻钻至2 866m,进尺342m,平均机械钻速1.70m/h,顺利钻穿吉迪克组—库姆格列木群组的复杂岩性段;与邻井(迪北104井)相同钻进井段相比,迪北103井钻头进尺提高了654%,机械钻速提高了157%,同时该井还刷新了444.5mm牙轮-PDC混合钻头单只进尺世界纪录。该钻头在迪北103井的成功应用为迪北区块钻井提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迪北103井 牙轮-PDC混合钻头 钻头选型 机械钻速 中新统吉迪克组 渐新统苏维依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