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素片联合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振山 宗伟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3323-3328,共6页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片联合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民航西安医院收治的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艽龙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乳酸菌素片联合艽龙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选取2016年1月-2018年9月民航西安医院收治的1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口服艽龙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乳酸菌素片,3片/次,3次/d,嚼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餐后4、6 h的胃排空率、近端胃功能参数、NDLQI评分的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4.1%、9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主要症状(中上腹痛、早饱感、中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不适)积分及其总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治疗后餐后4、6 h的胃排空率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餐后4、6 h的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阈值饮水量(TV)、饱足饮水量(SV)、阈值近端胃容积(SPTV)、饱足近端胃容积(SPSV)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近端胃功能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LQI中各领域(干扰、控制、食物/饮料及睡眠打扰)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DLQ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复发率分别是20.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素片联合艽龙胶囊治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素片 艽龙胶囊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积分 胃排空率 阈值饮水量 饱足饮水量 阈值近端胃容积 饱足近端胃容积 NDLQI评分
原文传递
艽龙胶囊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静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8期1474-1477,共4页
目的探讨艽龙胶囊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粒/次,2次/d。治... 目的探讨艽龙胶囊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艽龙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频率、排便速度、排便费力、粪便性状、腹胀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艽龙胶囊联合双歧杆菌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龙胶囊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功能性便秘 临床疗效 排便频率 腹胀评分
原文传递
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颖 曹泽伟 陈明 《天津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FD肝胃郁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艽龙胶囊组(A组)、多潘立酮组(B组)、艽龙胶囊+多潘立酮组(C组),每组各30例。治疗两周,观察并记录患者胃脘饱胀、脘部... [目的]观察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胃郁热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符合FD肝胃郁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艽龙胶囊组(A组)、多潘立酮组(B组)、艽龙胶囊+多潘立酮组(C组),每组各30例。治疗两周,观察并记录患者胃脘饱胀、脘部烧灼、口干口苦等症状改善,并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及治疗后两周进行胃排空试验。[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胃固体排空显示3组胃排空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艽龙胶囊联合多潘立酮能有效缓解肝胃郁热型FD的症状,加速胃排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龙胶囊 多潘立酮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排空
下载PDF
艽龙胶囊制备中4种主化学成分的转移率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会敏 何悦 +3 位作者 雷美娜 常瑛 刘铁明 王四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秦艽药材与艽龙胶囊中的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的HPLC法,并探讨其在秦艽药材至艽龙胶囊成药间的转移率。方法采用HPLC法,选取10批秦艽药材,每批对应1批胶囊。结果建立同时...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秦艽药材与艽龙胶囊中的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的HPLC法,并探讨其在秦艽药材至艽龙胶囊成药间的转移率。方法采用HPLC法,选取10批秦艽药材,每批对应1批胶囊。结果建立同时检测药材与胶囊中4种成分的HPLC法;10批药材及其对应10批胶囊的马钱苷酸、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芽菜苦苷和龙胆苦苷转移率分别为48.90%~86.47%,87.23%~97.88%,21.34%~44.67%和81.47%~96.15%。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秦艽药材与艽龙胶囊中4种主成分的检测方法;龙胆苦苷为该胶囊主要成分且转移率高,表明该胶囊制备工艺良好,为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龙胶囊 马钱苷酸 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 獐芽菜苦苷 龙胆苦苷 HPLC法
下载PDF
艽龙胶囊对伴刀豆蛋白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肖会敏 何悦 +2 位作者 常瑛 刘铁明 王四旺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220-223,共4页
目的研究艽龙胶囊(JLC)对伴刀豆蛋白(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0.02 mL·g^-1)、阳性对照组(灌服双环醇0.039 g·kg^-1)及JLC低、中和高剂量组... 目的研究艽龙胶囊(JLC)对伴刀豆蛋白(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0.02 mL·g^-1)、阳性对照组(灌服双环醇0.039 g·kg^-1)及JLC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服JLC 0.25,0.50和1.00 g·kg^-1,连续3 d)。末次给药1 h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静脉注射ConA 0.02 g·kg^-1,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8 h后取材,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同时计算小鼠肝指数、脾指数和病死率。结果6组小鼠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组小鼠肝指数、脾指数、血清ALT、AST、IL-4、TNF-α和IFN-γ水平及肝组织MDA和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肝指数、脾指数、血清ALT、AST、IL-4、TNF-α和IFN-γ水平以及肝组织MDA和SOD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JLC低、中和高剂量组正向作用指标值(肝指数、脾指数、血清ALT、AST、IL-4、TNF-α和IFN-γ水平及肝组织MDA和SOD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LC对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龙胶囊 伴刀豆蛋白 肝损伤 细胞因子 血清转氨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HPLC法测定艽龙胶囊中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和异牡荆黄素
6
作者 翟欣 田云 +2 位作者 肖会敏 王四旺 常瑛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9期1987-1991,共5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艽龙胶囊中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异牡荆黄素的方法。方法采用Inter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艽龙胶囊中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异牡荆黄素的方法。方法采用Intersil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马钱苷酸、山栀苷甲酯、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龙胆苦苷、獐牙菜苷、异荭草苷、异牡荆黄素分别在21.20~2120.00、3.20~320.00、15.00~1500.00、5.10~51.00、39.00~3900.00、4.20~420.00、2.20~220.00、1.10~110.00μ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37%、97.28%、96.49%、99.37%、97.28%、96.49%、99.37%、97.28%,RSD值分别为1.64%、1.16%、1.85%、1.64%、1.16%、1.85%、1.64%、1.16%。结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为进一步完善艽龙胶囊的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艽龙胶囊 马钱苷酸 山栀苷甲酯 6′-O-β-D-葡萄糖基龙胆苦苷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獐牙菜苷 异荭草苷 异牡荆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