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述《伤寒杂病论》角药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剑颖 吴大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期20-22,共3页
所谓"角药"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为配伍原则,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配成一组,为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种配伍,比起"药对"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名之曰"... 所谓"角药"是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前提,以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为配伍原则,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配成一组,为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这种配伍,比起"药对"作用就比较复杂一些,名之曰"角药"。"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其在配伍应用中颇多巧妙,在临床应用中可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药物的性能功效也很有帮助。这种配伍应用方式最早始见于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以后一直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并加以充实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药” 三味中药 临床应用 《伤寒杂病论》
下载PDF
何炳元教授运用“角药”辨治瘙痒性皮肤病经验浅析
2
作者 王继军 薛欣 李廷保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14期96-97,109,共3页
角药是三药的有机联用,也是互为犄角的配伍形式。已故何炳元教授从事临床四十余载,在中医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运用具有“藤”“草”“皮”“子”等特色的5组角药,其功能为祛风解表、凉血消癍、解毒透疹、活血通络... 角药是三药的有机联用,也是互为犄角的配伍形式。已故何炳元教授从事临床四十余载,在中医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运用具有“藤”“草”“皮”“子”等特色的5组角药,其功能为祛风解表、凉血消癍、解毒透疹、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临证时尤其善用角药,自拟方名,组方独特,疗效颇佳。文章总结何炳元教授运用角药临证配伍特色,为临床诊治瘙痒性皮肤病提供宝贵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药 何炳元 瘙痒性皮肤病 临证经验
下载PDF
浅谈王诚喜运用“角药”治疗肺系病证理论基础与用药经验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小芳 王诚喜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第4期127-129,共3页
中药是方剂成方的基础,精妙的中药配伍有利于方剂作用的发挥,以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求"药到病除"。本文简单介绍角药的定义,并总结了恩师王诚喜教授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系病证的四组"角药":当归、橘络、露蜂... 中药是方剂成方的基础,精妙的中药配伍有利于方剂作用的发挥,以达到增强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以求"药到病除"。本文简单介绍角药的定义,并总结了恩师王诚喜教授临床常用于治疗肺系病证的四组"角药":当归、橘络、露蜂房,桂枝、吴茱萸、干姜,太子参、黄芪、当归,黄芩、桑白皮、苦杏仁的理论基础及王师在临床中的运用特点和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角药 肺系疾病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训诂学视角下《教要序论》的中西方修辞实践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玉梅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95,共7页
对比传统训诂语料,穷尽式分析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教要序论》的修辞现象得出结论:《教要序论》与传统训诂有三个方面的一致性:解释辞格和使用辞格;以比喻为解释手段;行文既重视积极修辞,也重视消极修辞。本文认为,《教要序论》中西方... 对比传统训诂语料,穷尽式分析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教要序论》的修辞现象得出结论:《教要序论》与传统训诂有三个方面的一致性:解释辞格和使用辞格;以比喻为解释手段;行文既重视积极修辞,也重视消极修辞。本文认为,《教要序论》中西方修辞实践方面的语料,对修辞与训诂关系的考辨颇具价值,训诂学可以增加一条"以易释难"的下位原则:以形象释抽象。针对读者而恰当使用修辞手段的训诂方法、诠释方法是可取的,训诂学与修辞学、诠释学等学科应加强横向联系,实现贯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 《教要序论》 修辞 辞格 诠释
原文传递
训诂与诠释的同异——兼论《教要序论》释词与近代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融异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梅 申雨喆 朴秀智 《海外华文教育》 2017年第4期455-475,共21页
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之同:训诂与诠释是近义词,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学科定位相似,二者发展阶段相类。两门学科之异:训诂与诠释内涵有异,两门学科的内容、任务、方法有异。明清时期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教要序论》是中西方语言文... 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之同:训诂与诠释是近义词,传统训诂与古代诠释学学科定位相似,二者发展阶段相类。两门学科之异:训诂与诠释内涵有异,两门学科的内容、任务、方法有异。明清时期比利时耶稣会士南怀仁的《教要序论》是中西方语言文化融异的代表作,它所代表的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诂学在解释词意方面的融合之处有:1.二者均释行文中的重点词、疑难词。2.二者均释外来词。3.二者均释专有名词或词组。融异之处有:1.训诂常用义界,《教要序论》喜用定义。2.诠释不用"因形释义"之法。3.训诂"重意",诠释"重理"。结论:1.圣经诠释学与传统训诂学相融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它们的基本任务都是解释经典,二者天然有着近似的使命。一个主观原因是传教士采用了利玛窦"合儒"策略。2.相异的客观原因:圣经诠释学属于外来文化、后来文化,语言载体是拉丁文等西文,这使它无法直接套用汉语汉字的"因形释义"等方法。主观原因是圣经诠释学选用定义法以使自己概念清晰、逻辑缜密,具有征信力,以说服中国人皈依其教。3.训诂学的内容很丰富,西方诠释学"就是",或者"相当于"中国训诂学的说法失之片面,不够科学。一点启示:当今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应该借鉴西来文化的传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文化 融异 《教要序论》 训诂 诠释 解释词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