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罗金发 肖洪波 +1 位作者 赖忠涛 张靓男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53-57,共5页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焦氏头针联合言语训练)及对照组(神经系统电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每组30例,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6周...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post-stroke aphasia,PSA)患者语言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焦氏头针联合言语训练)及对照组(神经系统电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每组30例,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hina rehabilitation research center aphasia examination,CRRCAE)量表评定语言功能,采用日常生活交流能力(communication abilities in daily living,CADL)量表评定交流能力,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并通过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 examination,BDAE)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RRCAE量表各领域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CADL、MMSE评分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差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CRRCAE量表的听、说、朗读、抄写评分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氏头针结合言语训练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PSA患者语言功能、日常生活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功能,尤其在改善听、说、朗读及抄写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 脑卒中后失语症 言语训练
下载PDF
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5
2
作者 洪珍梅 邱纪方 +3 位作者 张淑青 汪彦博 何克林 马睿杰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26-730,共5页
目的:比较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与单纯VR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VR技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比较焦氏头针联合虚拟现实(VR)技术康复训练与单纯VR技术康复训练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予VR技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焦氏头针治疗,穴取运动区、平衡区、舞蹈震颤控制区,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步态参数(步距、步宽、步速、步频)、“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时间和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除对照组步宽外,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且观察组步距优于对照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步态参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UPDRS-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步距和步速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高于对照组的69.2%(18/26,P<0.05)。结论:焦氏头针联合VR技术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步态参数,提高患者步行能力及运动功能,临床疗效优于单纯VR技术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功能障碍 焦氏头针 虚拟现实技术 康复训练
原文传递
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早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凡伟 王容 +2 位作者 邓磊 朱惠敏 黄小兰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40-742,共3页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早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焦式头针配合智九针加上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运动康复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5个能区...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早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焦式头针配合智九针加上运动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运动康复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评估5个能区治疗前后的DQ值和DQ总值。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5个能区的DQ值和总DQ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总DQ值和粗大动作、言语能力、社会交往3个能区的DQ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精细运动和适应性两个能区的DQ值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早期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 智九针 精神发育迟滞 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凡伟 王容 +3 位作者 邓磊 林秋容 黄肖霞 黄小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第3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33例,治疗组采用焦式头针配合智九针加上语言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语言训练,6个月后采用S-S法和Gesell量表(0~6岁)评估...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儿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23例和对照组133例,治疗组采用焦式头针配合智九针加上语言训练,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语言训练,6个月后采用S-S法和Gesell量表(0~6岁)评估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S-S法评估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98%,对照组总有效率59.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esell量表评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儿语言能力DQ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语言能力DQ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氏头针配合智九针对语言发育迟缓患儿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发育迟缓 焦氏头针 智九针 患儿
原文传递
焦氏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肖雷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5期597-600,共4页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辅助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10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乱数表法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辅助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10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乱数表法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焦氏头针联合康复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FMA评分、RMS值。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12周后的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肢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RMS值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焦氏头针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与单纯康复训练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焦氏头针结合康复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符涛 冷巧霞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23期83-85,共3页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用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头针疗法,...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用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应用头针疗法,10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及两组治疗前后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和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的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9%(P<0.05),且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有所提升,中医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降低,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观察,焦氏头针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 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技术
下载PDF
焦氏头针胃区针刺配合橘皮竹茹汤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傅文康 郑焕驰 王俊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2期2854-2858,共5页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胃区针刺配合橘皮竹茹汤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中风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氯芬片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组给予... 【目的】观察焦氏头针胃区针刺配合橘皮竹茹汤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中风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氯芬片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组给予焦氏头针胃区针刺配合橘皮竹茹汤治疗,疗程为7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呃逆频率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研究过程中,2组患者均无脱落病例,治疗组剔除1例患者,对照组无剔除病例,最终共纳入59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2)治疗7 d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7%(26/29),对照组为60.0%(18/30),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呃逆频率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下降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睡眠、精神状态、胃纳等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氏头针胃区针刺配合橘皮竹茹汤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呃逆频率评分,改善患者呃逆症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顽固性呃逆 焦氏头针 橘皮竹茹汤 呃逆频率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原文传递
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贾博惟 王鹏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0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讨论焦氏头针及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左侧脑出血(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伴混合型失语的患者在脑血管病恢复期针对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的疗效评定。方法对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恢复期进行头针及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 目的讨论焦氏头针及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左侧脑出血(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伴混合型失语的患者在脑血管病恢复期针对言语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的疗效评定。方法对1例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恢复期进行头针及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在常规言语训练的基础上,先进行2周头针针刺言语区的康复治疗,治疗2周后,使用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继续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在治疗前,头针治疗2周后及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两周后分别使用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价系统及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法对其康复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比较该患者头针治疗与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效果间的差异。结果进行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的言语功能的恢复情况较只应用头针治疗言语功能恢复的阶段,言语功能在听觉词图匹配、视觉词图匹配、视图命名、高表象词朗读4个方面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根据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在头针治疗前为1级,头针治疗后为2级,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后为言语功能恢复到5级。结论应用头针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较只应用头针针刺相关言语功能区对于言语功能障碍的恢复疗效更加显著。在失语症的康复治疗中,将焦氏头针与经颅直流电刺激两者有效地结合更有助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 经颅直流电刺激 失语症 脑卒中
下载PDF
焦氏头针平衡区电针加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朱敏 楚佳梅 曾友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平衡区予电针治疗对中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针灸组)和治疗组(焦氏头针组)。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使用Fugl-Meyer下肢评分、Berg平衡评分和Hol... 目的探讨焦氏头针平衡区予电针治疗对中风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针灸组)和治疗组(焦氏头针组)。两组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和治疗2个疗程后使用Fugl-Meyer下肢评分、Berg平衡评分和Holden步行分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Fugl-Meyer、Berg、Holden步行分级均较前提升(P<0.01),治疗组的Fugl-Meyer、Berg、Holden步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Fugl-Meyer、Berg、Holden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显著提升(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氏头针平衡区电针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平衡,增加下肢能力,从而提高步行功能,降低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平衡区 脑卒中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张天文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
10
作者 牛鑫 姚娓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2期45-47,共3页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漫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张天文教授认为头痛与肝、脾、肾、脑密切相关,痰浊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以实证为主,久病则常虚实夹杂。治疗时多从风、火、痰、瘀入手,结合脏腑辨证进...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漫长,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张天文教授认为头痛与肝、脾、肾、脑密切相关,痰浊上扰、肝火上炎、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临床以实证为主,久病则常虚实夹杂。治疗时多从风、火、痰、瘀入手,结合脏腑辨证进行治疗。治疗时张天文教授尤其注重针药并用,结合朱氏头针和焦氏头针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文 偏头痛 头痛 针药并用 朱氏头针 焦氏头针 头手足三联运动针法
下载PDF
吴中朝运用“三点三线”焠刺法治疗中医脑病经验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少磊 李敬华 +2 位作者 于琦 王映辉 吴中朝(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8期123-125,共3页
本文介绍吴中朝教授运用“三点三线”焠刺法治疗中医脑病经验。“三点”分别为两侧风池及大椎,“三线”为督脉(哑门至神庭)、焦氏头针运动区及舞蹈震颤控制区。通过巧选材、恰烧针、慎定位、精组穴、权三度(深度、密度、速度)、酌放血6... 本文介绍吴中朝教授运用“三点三线”焠刺法治疗中医脑病经验。“三点”分别为两侧风池及大椎,“三线”为督脉(哑门至神庭)、焦氏头针运动区及舞蹈震颤控制区。通过巧选材、恰烧针、慎定位、精组穴、权三度(深度、密度、速度)、酌放血6个步骤针对不同脑病进行治疗,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朝 名医经验 中医脑病 焠刺 焦氏头针
下载PDF
中医针灸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金枝 王伟 宝明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3期172-174,共3页
目的研究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赤峰市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 目的研究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赤峰市医院康复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患者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100例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将两组智力改善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患儿智力改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合并智力低下以焦氏头针结合靳三针取穴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头针 靳三针取穴 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 智力低下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章薇运用焦氏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经验 被引量:11
13
作者 余珊 章薇 《河南中医》 2020年第4期544-547,共4页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失养,气血虚弱。小儿脑瘫临床分为六型: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单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章薇教授认为,临床上治疗脑瘫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和体征进行...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失养,气血虚弱。小儿脑瘫临床分为六型: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单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章薇教授认为,临床上治疗脑瘫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采取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症状以痉挛为主的脑瘫,多辨证为实证,治疗过程中常采用泻法。而表现为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型,则多为虚证,故采用补法,在治疗过程中多选取补益脾胃的穴位配伍来协助治疗。章教授临床上对于小儿脑瘫患儿一般采用焦氏头针联合体针的方法治疗,并根据临床所表现的症状选取相应的配穴。章教授还认为,治疗小儿脑瘫,除了运用头针外,对患儿言语、肢体的训练也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针灸 焦氏头针 章薇
下载PDF
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
14
作者 高婷 潘婕 +2 位作者 陈晓莉 袁世伟 刘靖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 观察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方剂... 目的 观察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对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动态平衡、步态速度和稳定性极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方剂组和针剂联合组。方剂组患者44例,给予化瘀通督方治疗;针剂联合组患者45例,给予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平衡量表(FM-B)评分,患者移动速度、反应时间、最大偏移、端点行程、方向控制水平,测试稳定极限时间及范围,记录患者步频及步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针剂联合组NSE水平较方剂组低,BDNF表达水平、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FM-B、BBS评分、患者移动速度、最大偏移、端点行程、方向控制水平较方剂组明显升高,反应时间短于方剂组;针剂联合组患者稳定极限时间长于方剂组,稳定极限范围大于方剂组,步频及步速高于方剂组。针剂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高于方剂组(81.82%)。结论 深刺焦氏晕听区结合化瘀通督方治疗脑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可改善其脑血流动力学和姿势控制力、步态及稳定性极限,提升其动态平衡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刺焦氏晕听区 化瘀通督方 脑卒中后平衡障碍 动态平衡 姿势控制力 稳定性极限
下载PDF
焦顺发头针结合艾灸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紧张型头痛及其伴随症状的临床研究
15
作者 裴丰 胡玮佳 赵宇亮 《针灸临床杂志》 2023年第8期23-28,共6页
目的:观察焦顺发头针结合艾灸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紧张型头痛及其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0例肝郁气滞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采用单盲掷骰子的随机方法... 目的:观察焦顺发头针结合艾灸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紧张型头痛及其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0例肝郁气滞型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患者就诊顺序采用单盲掷骰子的随机方法,分为焦顺发头针组100例、艾灸组100例和联合组100例。所有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焦顺发头针组患者应用焦顺发头针,艾灸组患者应用艾灸,联合组采用焦顺发头针结合艾灸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各组患者头痛综合评分量表水平、精神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生活质量水平与临床疗效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患者发作频率、伴随症状、头痛程度与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长、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与阿森斯睡眠障碍评估量表(AIS)评分下降,生理职能、机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焦顺发头针组、艾灸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发作频率、伴随症状、头痛程度、头痛发作的持续时长、HAMD、HAMA与AIS评分降低,生理职能、机体疼痛、生理功能与精神健康评分水平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发头针组、艾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焦顺发头针组、艾灸组比较,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顺发头针组、艾灸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焦顺发头针组、艾灸组比较,联合组临床疗效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顺发头针结合艾灸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紧张型头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生活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加强患者治疗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顺发头针 艾灸 肝郁气滞型 慢性紧张型头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