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演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伟朋 崔虎群 +2 位作者 刘伟坡 程旭学 李志红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7,共8页
近年来,三江平原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引起广大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查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三江平原1980年72组及2019、2020年同期1092组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和44组国家地下水... 近年来,三江平原部分区域地下水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引起广大学者和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为了查明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三江平原1980年72组及2019、2020年同期1092组地下水位统测数据和44组国家地下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插值分析、栅格代数运算、对比分析等方法,查明了三江平原地下水流场时空演化特征,阐明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地下水流场演化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三江平原地下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西部平原区地下水位累计降幅1~5 m的区域面积2.6×104 km2;东部建三江垦区累计降幅大于5 m的区域面积为1.17×104 km2,其中,累计降幅大于10 m的区域面积为3400 km2,地下水位年均降幅约0.29 m。地下水开采引起地下水流场变化,“西砂、东黏”的水文地质条件促使区域地下水降幅的时空演化差异;水田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引起地下水超采,浅地表黏土层阻挡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无法实现以丰补欠自平衡,造成了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查清三江平原地下水变化规律和现状特征奠定了基础,为科学指导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地下水流场 建三江垦区 地下水降幅 黏土层
下载PDF
建三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圣保 郭云峰 《中国城市林业》 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章通过对建三江城区绿化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基础条件和区域环境资源现状,深入研究规划布局结构,通过"林、水、绿"三大要素的合理组织,形成"一廊、两环、三楔及绿化网络结构"的绿色生态格局,促进生态宜... 文章通过对建三江城区绿化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结合现状基础条件和区域环境资源现状,深入研究规划布局结构,通过"林、水、绿"三大要素的合理组织,形成"一廊、两环、三楔及绿化网络结构"的绿色生态格局,促进生态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的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三江 城市 绿地系统 规划
下载PDF
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价值损益分析--以建三江垦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静 宋戈 +1 位作者 王秀峰 郭蒙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1-203,共3页
基于1989和2005年建三江垦区两期TM影像,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点基础上,应用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9-2005年建三江垦区土地利... 基于1989和2005年建三江垦区两期TM影像,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点基础上,应用Costanza等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单位价值的计算方法,估算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89-2005年建三江垦区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增加,沼泽湿地和草地大幅度减少的"4增2减"趋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其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586亿元/a下降到467亿元/a。评估垦区生态价值,并将其纳入区域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对加快生态垦区的建设和完善垦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价值 建三江 垦区
下载PDF
垦区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测度与比较分析——以建三江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静 张平宇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2-66,35,共6页
农垦区聚落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区域开发初期建立起的国营农场体系,农垦区的城镇化不同于普通农区的城镇化,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类型,有其独特的科学问题和学术价值。本文以三江平原农垦区中心城镇建三江为研究对象,从佳木斯市、鸡西市... 农垦区聚落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区域开发初期建立起的国营农场体系,农垦区的城镇化不同于普通农区的城镇化,是一种特殊的城镇化类型,有其独特的科学问题和学术价值。本文以三江平原农垦区中心城镇建三江为研究对象,从佳木斯市、鸡西市、七台河市和牡丹江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普通农区城镇(即富锦、虎林、穆棱、汤原及勃利)作为对比样本,以反映农垦城镇人口、经济、社会和服务功能等多方面特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熵值法测度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综合发展水平 垦区 建三江
下载PDF
基于灰色预测的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9年第5期128-130,134,共4页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些年由于井灌水稻发展迅速,地下水用量急剧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集中降深。文章在分析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采用...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些年由于井灌水稻发展迅速,地下水用量急剧增加,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集中降深。文章在分析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开采情况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了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采用该模型对建三江地区地下水埋深情况进行了预测,绘制了地下水埋深空间分布图。针对建三江地区未来地下水变化趋势,提出了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保证水安全,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预测 建三江 地下水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建三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反硝化潜力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雷 马克明 张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41-945,共5页
建三江地区农业用地的扩张和大量氮素化肥的使用,导致农田外环境中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硝酸盐含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在农田与接收水体间合适的地方恢复自然湿地,以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径流中的硝酸盐含量。本文应用硝态氮剩余量法,测... 建三江地区农业用地的扩张和大量氮素化肥的使用,导致农田外环境中硝酸盐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硝酸盐含量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在农田与接收水体间合适的地方恢复自然湿地,以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径流中的硝酸盐含量。本文应用硝态氮剩余量法,测定建三江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反硝化潜力。结果表明,湿草甸反硝化潜力最高,其次是水田、旱地、林地及各级渠道,荒草地的反硝化潜力最小。在有机质、总氮、硝酸盐这几个影响因子中,有机质含量对与土壤的反硝化潜力影响较大,在P<0.05下的相关系数为0.80,土壤中添加硝酸盐对土壤的反硝化潜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N的含量对其有一定影响。从结果中可以看出建三江地区湿草甸是恢复自然湿地较合适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 建三江 硝酸盐
下载PDF
基于GIS的村镇体系生物质能发展网络构建研究--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农场为例
7
作者 张一飞 李光皓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1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进行生物质潜能分析,可以确立以农业为主导的生物质能发展定位,进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根据奥地利既有经验与供热设计规范确定热能传输阈值,建立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网络理论模型,分析村镇密度与生物质发电厂选址及服务... 通过对黑龙江省进行生物质潜能分析,可以确立以农业为主导的生物质能发展定位,进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根据奥地利既有经验与供热设计规范确定热能传输阈值,建立黑龙江省生物质能发展网络理论模型,分析村镇密度与生物质发电厂选址及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以建三江农场为例,在设定热能传输阈值与最少建设量的指导原则下,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村镇区位与道路体系布局的关系,根据生物质发电厂选址适宜性等级形成生物质发电厂选址方案,构建适合当地状况的生物质能发展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村镇体系 生物质能 建三江
下载PDF
建三江农垦三网融合网络平台的构建
8
作者 刘巍 谭峰 聂亚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4年第3期61-65,共5页
为了提高建三江农垦社会信息化水平,在建三江管理局满足三网融合的基本条件下,提出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的网络平台构建方案,方案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而且降低了社会管理成本,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
关键词 建三江 信息化 三网融合
下载PDF
基于KHA优化BP神经网络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东 李帅 +1 位作者 付强 刘春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75-284,共10页
为提高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精度,将磷虾群算法(Krill herd algorithm,KHA)引入到BP神经网络连接权值与阈值的优化过程中,构建了KHA-BP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建模型对其下辖15个农场进行... 为提高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精度,将磷虾群算法(Krill herd algorithm,KHA)引入到BP神经网络连接权值与阈值的优化过程中,构建了KHA-BP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以黑龙江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为研究对象,运用所建模型对其下辖15个农场进行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并对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行辨识。为验证本文所建模型的适用性,引入区分度法与序号总和理论分别分析了KHA-BP模型、PSO-BP模型以及BP模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农场地下水水质良好,且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I类水质主要集中在管理局西南位置,Ⅱ类水质主要集中在北部和南部,Ⅲ类水质主要分布于中东部和中西部。Fe、Mn、CODMn、NH_3-N以及NO-3-N是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主要因素。其中Fe、Mn是当地原生危害,CODMn、NH_3-N、NO-3-N含量超标主要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有关。KHA-BP模型的区分度为1.107 0,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28 6,与PSO-BP模型、BP模型相比优势明显。研究成果可为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地下水资源科学管理及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 建三江管理局 磷虾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农田景观空间异质性分析及遥感监测最优尺度选择——以三江平原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温兆飞 张树清 +2 位作者 白静 丁长虹 张策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6,共11页
农情遥感监测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目前这些数据大都为中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在这些尺度下,像元内部往往是异质的,从而影响农情参数反演精度。因此分析和表达农田景观空间异质性和最优尺度选择对遥感农情监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 农情遥感监测需要高时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目前这些数据大都为中低空间分辨率影像。在这些尺度下,像元内部往往是异质的,从而影响农情参数反演精度。因此分析和表达农田景观空间异质性和最优尺度选择对遥感农情监测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取建三江农垦区四种典型农田景观为研究点,Landsat/TMN DVI为实验数据,利用实验变异函数对四种景观类型的各向空间异质性进行了分析,而后通过变异函数模型拟合,定量分析了各个研究点的整体空间异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研究区遥感监测最优尺度选择。研究表明:(1)基于实验变异函数的结构分析方法,可定性地认识空间异质性的大小和方向,进而挖掘出其背后的自然和人为驱动因素。(2)对实验变异函数进行拟合分析,可定量地刻画不同景观格局各自的空间异质性特性。此外,基于变异函数对空间异质性的定量表达,讨论了利用积分变程A结合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进行最优尺度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三江农垦区 变异函数 空间异质性 尺度选择 遥感
原文传递
基于熵权的建三江分局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物元评价模型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吕萍 刘东 赵菲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50,共5页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针对建三江分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吊泵"等水安全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模糊物元模型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引入评...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针对建三江分局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地下水位下降、"吊泵"等水安全问题,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的模糊物元模型的基础上,将熵值法引入评价指标权重计算中,构建了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对建三江分局下属15个农场2008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八五九、勤得利、前哨、前锋、洪河、鸭绿河、二道河、浓江8个农场的水资源承载力为Ⅰ级,仍有较大的承载力;胜利、大兴、青龙山、前进农场的水资源承载力为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仍有一定的潜力;七星、创业、红卫农场的水资源承载力为Ⅲ级,水资源承载力已接近饱和。研究结果为建三江分局水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三江分局 水资源承载力 熵权 模糊物元
下载PDF
建三江垦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效应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宋戈 李娜 +2 位作者 李静 刘焕军 宋思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6-821,共6页
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以1989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度并分析其总体特征,探讨选取用地类型变化的生态贡... 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以1989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度并分析其总体特征,探讨选取用地类型变化的生态贡献率参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反映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989-200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田和草地覆盖类型变化最为频繁、速度也最快,建设用地变化最慢。期间生态环境有恶化也有改善。在各种用地类型的变化中,沼泽湿地减少的生态贡献率最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研究表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使原有土地利用/覆盖方式被迫发生相应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生态环境效应 相互作用机理 建三江垦区
原文传递
建三江农垦分局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排序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洁瑜 马克明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359-365,共7页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 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 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共发现49科133属226个物种;TWINSPAN将样地划分为8种群丛,将优势物种划分为8组,分类结果可以在DCA排序图上很好地反映出来,且优势物种的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丛的分布格局;DCA的前两个排序轴提供了23.5%的信息量,其中第一排序轴提供了14.5%的信息量,主要反映出样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样地的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植物群落 分类 排序 三江平原 建三江农垦分局
下载PDF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建三江垦区地下水水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红艳 魏永霞 安瑞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43-246,共4页
地下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人类活动会导致地下水质的变化。文章收集了建三江垦区地下水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其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符合该地区地下水实际情况,并为井灌区地下水质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建三江垦区 地下水 灰色关联分析 水质评价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的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扩张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浩城 杨青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8-1185,共8页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集成多源数据,重建了建三江垦区下辖农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城镇用地格局。应用动态度模型等探讨了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5年,建... 在RS和GIS的支持下集成多源数据,重建了建三江垦区下辖农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期的城镇用地格局。应用动态度模型等探讨了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分析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15年,建三江垦区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3 237.5 hm2,平均扩张速率为130 hm2/a,扩张速率最显著的阶段是2000~2010年。(2)垦区下辖农场城镇用地扩张时空差异明显,建三江管局所在城镇扩张面积最大;浓江农场扩张相对比例最大;动态度模型分析发现二道河农场扩张速度最快,勤得利农场的城镇用地扩张速率最慢,扩张面积最小。(3)建三江垦区以农场为城镇单元的建设用地扩张模式主要为线性轴状扩张。(4)城镇人口数量、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区域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垦区城镇用地的扩张,交通条件是城镇扩张速率和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用地扩张 时空特征 遥感 建三江垦区
下载PDF
建三江主要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与关键影响因子识别 被引量:7
16
作者 邢贞相 喻熠 +3 位作者 李凤昱 王丽娟 付强 王红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8-315,346,共9页
基于建三江垦区1995—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其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生育期的需水量,利用去趋势预置白(TFPW)的MannKendall(TFPWMK)研究3种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并通过重标极差(R/S)分析法... 基于建三江垦区1995—2018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结合单作物系数法计算其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生育期的需水量,利用去趋势预置白(TFPW)的MannKendall(TFPWMK)研究3种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并通过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测作物未来需水量变化趋势;借助通径分析法研究6个气象因子与作物需水量的相关性,识别了作物需水量变化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了关键影响因子变化与作物需水量变化趋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三江垦区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存在显著差异,3种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分别为484.84、425.91、319.11 mm;影响水稻、玉米和大豆需水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为平均气温、净辐射和日照时长,对作物需水量有明显增进作用;风速、相对湿度通过与其他因子协同作用对作物需水量有一定限制作用;在1995—2018年时间序列中,水稻和大豆的全生育期作物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的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下降趋势;未来,水稻和大豆全生育期需水量呈上升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呈降低趋势。研究可为该垦区作物灌溉水量分配和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需水量 建三江垦区 TFPWMK法 通径分析法 R/S分析法
下载PDF
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降水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邢贞相 刘美鑫 +2 位作者 付强 李衡 闫丹丹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92-904,共13页
降水作为描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分布规律对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提高降水预测能力均有着重大意义.为揭示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基于垦区30年(1981~2010)的月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年降... 降水作为描述气候变化的关键指标之一,其分布规律对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减少洪涝灾害的损失、提高降水预测能力均有着重大意义.为揭示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基于垦区30年(1981~2010)的月降水量,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对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采用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法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和季节降水量时间序列的突变特征进行分析,最后运用克里格插值对年降水量和季节降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剖析.研究结果表明:(1)线性趋势分析显示,对于研究区域的年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的趋势,且年际变化较显著;对于各季节降水量,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呈显著的下降趋势,而冬季降水量上升趋势显著,春季基本无趋势变化;(2)M-K突变分析显示,年降水量总体无明显突变点,但1981~1999年间年降水量有微弱的上升趋势,1999年以后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而该区域年际间各季降水突变点较多,说明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显著;(3)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建三江垦区年降水量空间变化规律由西南至东北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秋季和冬季降水量的空间变化规律与年降水量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是秋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但春季和夏季降水量空间差异变化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三江垦区 降水量 趋势分析 突变分析 空间分析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建三江地下水位下降区地面形变监测、评估与预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梦南 程旭学 +7 位作者 李志红 刘伟坡 崔虎群 魏世博 刘伟朋 刘江涛 李永利 陈卓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1-1217,共7页
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快速扩张而大幅增加,2021年水位相对1980年下降5~12 m,是否因此引发地面形变甚至地面沉降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比拟法,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 三江平原地下水开采量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快速扩张而大幅增加,2021年水位相对1980年下降5~12 m,是否因此引发地面形变甚至地面沉降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和比拟法,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建三江垦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形变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危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50个二等水准测量点2019—2021年连续3期测量数据对比发现,地表垂向形变量整体较小(最大-18.00 mm,平均变化速率-4.6 mm/a)。预测到2040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水位埋深由2021年的19.88 m降至25 m左右,考虑到研究区“上粘下砂”的二元岩性结构,地下水位下降疏干的地层位于浅上部且厚度有限,地面沉降量仍较小,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弱、危险性小。本研究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建三江地区 地面形变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民生地质
下载PDF
基于样本熵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萌 刘东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8,共4页
为描述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所处地区地下水埋深序列的复杂性特征,利用样本熵方法对其5个农场的9个生产队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样本熵方法可以... 为描述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所处地区地下水埋深序列的复杂性特征,利用样本熵方法对其5个农场的9个生产队的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造成地下水埋深序列复杂性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样本熵方法可以反映地下水埋深状态的变化,所需数据量小,具有敏感性和稳定性。研究成果揭示了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系统的复杂性,为建三江地区乃至整个三江平原合理利用与开发地下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熵 地下水埋深 建三江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复杂适应系统配置研究——以三江平原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吉巍 郭翔宇 +2 位作者 付强 王凯 马效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6-260,266,共6页
针对三江平原农业用水、用地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系统最大效能问题,以农垦建三江分局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构建了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复杂适应性配置模型,并对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下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 针对三江平原农业用水、用地结构不合理,难以发挥系统最大效能问题,以农垦建三江分局2011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构建了三江平原农业水土资源复杂适应性配置模型,并对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下的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了演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农业产值和粮食产量都有所增加,生态面积在一定范围内有所减少。随着地下水开采量的减少,其高效利用的土地面积会随之减少,造成大量的土地不能有效得到利用,严重阻碍了区域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耦合与当地经济的发展,上述非线性关系以及各子系统对水量变化敏感程度的不同正是其适应性的表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三江平原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农业水土资源,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农业水土资源 复杂适应系统 主体 建三江分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