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学术论辩的考察 被引量:77
1
作者 周文玖 张锦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0,共11页
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加强。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引起众多学者的论辩。顾氏提出这一命题,既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又有特定的时局环境。傅斯年、张维华、... 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在20世纪得到空前的加强。抗日战争初期,顾颉刚在昆明《益世报》创办《边疆周刊》,并发表文章《中华民族是一个》,引起众多学者的论辩。顾氏提出这一命题,既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又有特定的时局环境。傅斯年、张维华、马毅等对顾氏的观点表示支持,费孝通、翦伯赞等则对顾氏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和商榷。因为战争和政治的原因,这个讨论没有充分展开。但这次讨论在反映了学者之间不同意见的同时,也表现出很多趋同的认识,提出了一些值得思索的问题,为民族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初步基础,对以后创造性地提出更加科学的民族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而进行的学术论辩做了系统梳理,论述了这次论辩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是一个” 多元一体格局 顾颉刚 费孝通 翦伯赞
原文传递
翦伯赞的历史教学论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守亮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0-34,共5页
翦伯赞的历史教育观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的历史教学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如何对待资料等方面阐述正确认识历史教学.二是阐述了"普及"与"提高"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互... 翦伯赞的历史教育观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他的历史教学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如何对待资料等方面阐述正确认识历史教学.二是阐述了"普及"与"提高"即教学与科研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互为基础,又相互制约.三是历史教学"三基"相辅相成,是不可偏废的有机系统.四是实事求是的学风关系到历史教学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历史教育观 文献资料 教育研究 教学方法
下载PDF
翦伯赞论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和“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7-74,共8页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文学作品 史料价值 文史合一 历史书写
下载PDF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及其现实意义
4
作者 谢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2,共7页
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是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中展开的。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内耗的双重压力,翦伯赞于1940—1945年间撰写了多篇南明史论著,分别探讨了南明三个政权的兴亡教训。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南明时期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 翦伯赞的南明史研究是在严峻的政治环境中展开的。面对外敌入侵和国民党内耗的双重压力,翦伯赞于1940—1945年间撰写了多篇南明史论著,分别探讨了南明三个政权的兴亡教训。他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对南明时期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旗帜鲜明地肯定下层农民起义军的历史功绩,指出南明的成功和坚持是由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军余部的作用,猛烈批判了南明政府的腐朽,将南明的失败和覆亡归咎于南明帝王、官僚和将军的无能。这实则是在衬托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和坚韧,影射重庆国民政府的腐朽与无能。虽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史料缺乏、比附不当等瑕疵,但因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力图冲破国民党文化围剿的反抗精神而成为独特的时代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南明史 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探析翦伯赞的史料观 被引量:2
5
作者 苏敏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50-53,共4页
文章通过从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对史料的重要性的关注、时史料与理论的关系的正确阐述、对史料学研究的开拓创新,尤其是对古典文学作品中史料的发掘和探讨等四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翦伯赞的史料观;并评价了翦伯赞的史料观及其对... 文章通过从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对史料的重要性的关注、时史料与理论的关系的正确阐述、对史料学研究的开拓创新,尤其是对古典文学作品中史料的发掘和探讨等四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翦伯赞的史料观;并评价了翦伯赞的史料观及其对史料学方面的探讨的科学性和创新性,及其对历史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史料观 史料学探讨 历史作用
下载PDF
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初步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励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3-50,共8页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史学要论》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初期,《历史哲学教程》问世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的抗战初期。...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和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发展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史学要论》诞生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初期,《历史哲学教程》问世于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之后的抗战初期。由于写作时代背景的不同,对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认识的差异,两部著作具有不同的面貌和特点。从《史学要论》到《历史哲学教程》,反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从奠基到充实、从学理阐释到参与社会改造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 《史学要论》 《历史哲学教程》 李大钊 翦伯赞
下载PDF
吕振羽翦伯赞的学术交谊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文玖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3-64,共12页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中,吕振羽、翦伯赞一起共事时间较长,学术渊源较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时期,他们是伙伴和战友,吕振羽是主攻手,翦伯赞处于支持和接应的位置,然而翦伯赞已表现出直率独立的学术个性,对吕振羽和其... 在马克思主义史学五大家中,吕振羽、翦伯赞一起共事时间较长,学术渊源较深。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大论战时期,他们是伙伴和战友,吕振羽是主攻手,翦伯赞处于支持和接应的位置,然而翦伯赞已表现出直率独立的学术个性,对吕振羽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家均有学术批评。两人均重视民族史研究,在如何叙述中国民族史的问题上,他们有一定的分歧,但将此分歧视为不同学派的代表之观点是不成立的。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均有开风气之功,但发挥作用有先后的差异。他们晚年都因一事而蒙难,但在坚持历史的真实方面表现了相同的铮铮铁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史家的高尚史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振羽 翦伯赞 社会史论战 民族史 开风气 史德
原文传递
民族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中的建构(1930-1949)——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为例
8
作者 董梦婷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16,共7页
民族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表现为一种民族情感、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其在民族国家凝聚力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表现为一种民族情感、社会运动和意识形态,其在民族国家凝聚力量争取独立解放的斗争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在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立足中国民族历史实际,从分析“各民族存在的客观历史及发展历程,证明各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的平等地位;正视民族斗争的历史现象及其中蕴含的阶级矛盾实质,激发各民族坚决抵御外侮的民族斗争精神;揭示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同化走向融合的历史趋势,巩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凝聚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建构民族主义的有益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史学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和现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范文澜 吕振羽 翦伯赞
下载PDF
两汉史中的汉画——翦伯赞《秦汉史》对汉画的使用与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爱国 《湖南省博物馆馆刊》 2020年第1期340-347,共8页
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不仅对汉代石刻画像的史料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也多引画像资料作为证据,还对写作时看到的汉代绘画、石刻画像等图像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的这种治史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推进汉画研究... 翦伯赞先生在《秦汉史》一书中不仅对汉代石刻画像的史料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也多引画像资料作为证据,还对写作时看到的汉代绘画、石刻画像等图像艺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的这种治史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推进汉画研究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两汉史 汉画
原文传递
翦伯赞20世纪40年代所透视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敏 易灼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文章探讨了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民族危机冲撞下的 2 0世纪 40年代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 ,着重从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坚定抗战必胜信心 ,总结历代反对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 ,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和以古讽今、揭示... 文章探讨了老一辈马列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民族危机冲撞下的 2 0世纪 40年代的爱国主义史学观念 ,着重从总结中国历史发展规律、坚定抗战必胜信心 ,总结历代反对侵略的民族战争的经验教训 ,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封建史学和以古讽今、揭示蒋家政权必亡的历史命运等四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并且高度评价翦伯赞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史学家 ,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促进中国新史学的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 ;并以此文来纪念史学大师翦伯赞逝世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20世纪40年代 爱国主义史学观念
下载PDF
理论的自信与捍卫——翦伯赞与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创建
11
作者 李梦周 《枣庄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78-84,共7页
翦伯赞是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先驱之一,无论是新史学体系建设、史学思想开创,还是中国历史的叙述,他都卓有建树。翦伯赞首先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革命家,他以史学为武器,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活动;他又是一位学者,在史学阵... 翦伯赞是创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先驱之一,无论是新史学体系建设、史学思想开创,还是中国历史的叙述,他都卓有建树。翦伯赞首先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革命家,他以史学为武器,从事着实际的革命活动;他又是一位学者,在史学阵地上积极地从事学术工作。他是在运用、宣传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在捍卫马克思主义理论。他所做的这一切以及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等方面的一切成就都缘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史学 自信 捍卫
下载PDF
翦伯赞民族关系史观探析
12
作者 李健美 周毛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70-7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研究民族关系史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从自身的民族背景和历史事实加以论证,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友好共处为核心,正视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汉族的事实,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在研究民族关系史时,严格遵循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从自身的民族背景和历史事实加以论证,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友好共处为核心,正视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肯定各民族共同创造汉族的事实,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史研究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原则两个核心三个理论说。他的民族关系史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和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深入研究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民族关系史观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翦伯赞的《杜甫研究》及其引发的批评
13
作者 熊飞宇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9-72,共4页
1944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群众》周刊第9卷第21期发表《杜甫研究》一文。其文舛误甚多,曾招致訾议和讥评,尤以杜呈祥《与翦伯赞论〈杜甫研究〉》为代表。这桩学术史上的公案,知者较少且知之不详,故叙其来龙去脉。同时,翦伯赞在此文中... 1944年,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群众》周刊第9卷第21期发表《杜甫研究》一文。其文舛误甚多,曾招致訾议和讥评,尤以杜呈祥《与翦伯赞论〈杜甫研究〉》为代表。这桩学术史上的公案,知者较少且知之不详,故叙其来龙去脉。同时,翦伯赞在此文中的失误,对当下的杜甫研究者而言,亦不乏警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杜甫研究 邓广铭 杜呈祥
下载PDF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的历史关联性研究
14
作者 李泽雨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75-78,共4页
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将历史关联性这一问题理解为历史在时间上的联系性、空间上的联系性以及客观条件与主观创造统一性的问题。研究历史发展中时间的关联性,不能割裂各个阶段的联系,而是要从本质上去发现各个阶段的联系。在研究历... 翦伯赞的《历史哲学教程》将历史关联性这一问题理解为历史在时间上的联系性、空间上的联系性以及客观条件与主观创造统一性的问题。研究历史发展中时间的关联性,不能割裂各个阶段的联系,而是要从本质上去发现各个阶段的联系。在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空间的关联性问题时,要了解不同空间相互的依赖性及影响作用。在研究客观条件与主观创造的统一问题时,不能过度侧重某一方面,而是要统一地看待。只有通过这三方面来认识历史关联性和历史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了解翦伯赞在《历史哲学教程》中对于历史研究问题的特殊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关联性 翦伯赞 历史哲学教程
下载PDF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比较
15
作者 李泽雨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9-76,共8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研究中国通史编撰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观点,突出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不同认识。在阶级立场上,翦伯赞指出历史研究者既要客观看待统治阶级作用,也要重视劳动人民群主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在研究中国通史编撰上表现出了不同的观点,突出了两位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中国历史研究的不同认识。在阶级立场上,翦伯赞指出历史研究者既要客观看待统治阶级作用,也要重视劳动人民群主在历史中作用,范文澜肯定了人民历史的作用,否定以帝王为中心的王朝体系通史编撰;在编撰目的上,翦伯赞提倡公民教育,范文澜提倡爱国主义与民族情怀;在史料运用上,翦伯赞强调理论与史料相结合,范文澜注重经学的运用;在民族关系上,翦伯赞研究民族关系强调民族平等,各民族相互影响发展,范文澜则以大汉族主义为核心研究民族关系;在中国与世界问题上,翦伯赞认为不能孤立把中国史从世界分离出去,范文澜认为中国历史有其特殊性,不能将世界普遍性适用于中国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范文澜 《中国史纲要》 《中国通史简编》
原文传递
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成就及历史教育思想探析
16
作者 李洁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0-75,共6页
翦伯赞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历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包括:在内容和方法上厘清一些重大的历史教育理论问题;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历史教学的“三基”思想;重视历史教材的编纂;... 翦伯赞是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历史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包括:在内容和方法上厘清一些重大的历史教育理论问题;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历史教学的“三基”思想;重视历史教材的编纂;提倡实事求是的文风和学风等。翦伯赞的历史教育思想经历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全面理解和揣摩其中的内涵,对我们今天的治学及历史教学与研究仍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马克思主义史学 历史教育思想
下载PDF
翦伯赞对《史通》中《史记》体例批判的辩证研究
17
作者 方啸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9期29-38,共10页
翦伯赞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对《史记》和《史通》都做过研究。刘知几《史通》中针对《史记》诸体例提出过一系列的批评与意见,翦伯赞在《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和《论刘知几的历史学》两篇文章中对刘氏所提诸问题均有讨论,... 翦伯赞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对《史记》和《史通》都做过研究。刘知几《史通》中针对《史记》诸体例提出过一系列的批评与意见,翦伯赞在《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和《论刘知几的历史学》两篇文章中对刘氏所提诸问题均有讨论,前者没有直接联系《史通》中诸批判,而是试图论证《史记》体例安排的合理性及司马迁开创的纪传体史书书写方式在中国史学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后者则试图从刘知几撰写《史通》的自身逻辑中寻找矛盾。两篇文章在论证方式上的区别可见翦伯赞对司马迁、刘知几两位史家的态度以及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史家颇具独特个性的治史风格。这些论证及差别,背后又隐藏着一系列的塑成因素,值得从中进行深度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翦伯赞 《史记》 《史通》 司马迁 刘知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