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就篇》中“青绮绫縠靡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纺织句章的辨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晓涵 李强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17,共9页
《急就篇》中“青绮绫縠靡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纺织句章记载了丰富的织物及纺织工艺信息。但由于史料信息的局限性,对于这些信息从古到今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文章通过对各代的相关解读,进行文献考据和文物实证相结合的二维互证... 《急就篇》中“青绮绫縠靡润鲜,绨络缣练素帛蝉”纺织句章记载了丰富的织物及纺织工艺信息。但由于史料信息的局限性,对于这些信息从古到今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解读。文章通过对各代的相关解读,进行文献考据和文物实证相结合的二维互证法复盘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绮与绫两者都为斜纹织物,从结构上看绮是具有特殊结构的丝织物,它是汉代社会阶级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縠在现代纺织中被定义为纱的一种,在汉代縠是经过通过强捻的纱线受潮后产生绉缩,然后放入水中浸泡而收缩起皱,形成的一种绉纱,深受上层阶级喜爱。绨的历史悠久,它是一种质地粗糙厚重的织物,随着锦的出现绨织物在发展中被代替。素织物是最早出现的织物品种之一,和绢、纨在外形结构上相似,但实际上可能是一种麻织成的未经练染的平纹织物。第二,汉代是纺织技艺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络丝技艺及练治技艺在汉代基本定型。络作为纺织技艺涉及生丝、络丝及络车三种解读。三者都是络丝工序中的重要工序,在汉代壁画中多有出现,女性是络丝工艺的主体,并且在汉代络丝技术定型,后世络车及络丝工艺基本保持汉代形态。练,可指代经过练治的布帛,也可指练治工艺,对纤维进行加工脱胶,使其变得柔软的过程,有三种方式:沤渍法、水洗法、灰治法,并在过程中加入碱性溶液,使布帛变得柔软且具有光泽。第三,青与现代色彩学中的青色不同,受印染方式影响,青最开始从矿物中提取,形成蓝色或绿色,随着植物印染的发展青色采用马蓝、蓝草等植物,形成颜色较深的深蓝紫色,并用栗子壳、莲子壳等植物印染,还可形成颜色较深的黑色;由于受阴阳五行、道家及道教思想影响,青被赋予了特殊的等级含义,成为汉代天子的祭祀之服,广泛应用于汉代织物中,但随着青色印染的普及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篇 句章 纺物 技艺 色彩
下载PDF
《急就篇》中“绛缇絓紬丝絮绵,㠲敝囊橐不直钱”纺织句章的辨析
2
作者 胡晓涵 朱泽钰 +1 位作者 程轶凡 李强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3-22,共10页
《急就篇》中“绛缇絓紬丝絮绵,㠲敝囊橐不直钱”这一句章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是研究中国纺织文化的重要依据,目前对其中所涉及纺织信息的解读层出不穷,但由于史料信息的局限性,存在不完整的解读及偏差。文章基于对各代的相关解读,进行文... 《急就篇》中“绛缇絓紬丝絮绵,㠲敝囊橐不直钱”这一句章中所涉及的相关信息是研究中国纺织文化的重要依据,目前对其中所涉及纺织信息的解读层出不穷,但由于史料信息的局限性,存在不完整的解读及偏差。文章基于对各代的相关解读,进行文献考据和文物等实证相结合的二维互证法复盘研究,研究认为:1)绛、缇都是与纺织有高度相关的间色,都来源于植物染绛草,绛通过媒介去除其中的黄色素印染形成深红色,只有特殊地位的人才可使用;缇则是橘红色,直接由染绛草中的黄色与红色混合印染而成,后成为缇衣,是缇骑的代表服饰,两者虽非正色,但都具有阶级属性。2)丝指代有蚕茧丝和棉丝,中国是最早养蚕丝织的国家。绵、絮都来自茧丝,蚕茧在脱胶过程中形成较为精细的部分为绵,剩下较为杂乱仍保留部分胶质的部分则为绵。絓与紬都是粗丝,不同的是纟由来自柞蚕丝属于东北地区特色茧丝,本身丝线粗大,纟圭则是采用蚕丝中的废茧加工而成。3)巾匕与敝都指代破旧织物,巾匕意指破旧的布帛,敝则指代破旧的衣服,后世敝专指破旧,需要用敝衣表示破旧的衣物。囊与橐都指代装物的袋子,囊是一端开口装物后系扎,有方底和圆底两种样式;橐为两端开口装物后系扎两端或两端有底中间开口驼在两端,常在长途运输中使用,在中国古代官场上囊橐在外加封检作为传递文书的重要工具,由青、皂、赤白不同颜色表示文书的紧急程度及分类。4)句章最后“不直钱”并未指其没有价值,而是指囊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并不稀奇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篇》 句章 颜色 织物 服饰
下载PDF
《急就篇》纺织服饰信息考辨三则
3
作者 韩敏 李斌 《服饰导刊》 2019年第4期15-20,共6页
[研究意义]《急就篇》里蕴含了丰富的纺织类名物信息,但学界多从注解和内容等角度来审视,从技术史和纺织服饰史的角度来检审则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研究方法]文章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研究结果和结论]提出《急就篇》“锦... [研究意义]《急就篇》里蕴含了丰富的纺织类名物信息,但学界多从注解和内容等角度来审视,从技术史和纺织服饰史的角度来检审则相当缺乏,导致一些错误的解释盛行。[研究方法]文章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研究结果和结论]提出《急就篇》“锦绣缦■离云爵”句中之“爵”是“朱雀”而不是注解中常见的“孔雀”;马王堆汉墓出土之“隐花波纹孔雀纹锦”应依据《急就篇》“春草鸡翘凫翁濯”一句释读为“隐花波纹凫纹锦”;此外,《急就篇》第十二章“旃裘革索■蛮夷民”中的“裘”也并非华夏乃至汉族的鄙夷之物,而为华夏民族推崇之物,释文错误皆因未对“旃裘”做出正确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篇 朱雀 旃裘
下载PDF
《急就篇》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丁毅华 陈国忠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急就篇》成书于两千多年前 ,此后长期广泛流传 ,主要被作为儿童识字课本 ,但就其功用来说 ,实兼有语文、常识课本的性质。此书涉及当时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多个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对于资料相对不足的秦汉史研究来说 ,又具有特殊的史... 《急就篇》成书于两千多年前 ,此后长期广泛流传 ,主要被作为儿童识字课本 ,但就其功用来说 ,实兼有语文、常识课本的性质。此书涉及当时自然知识和社会生活多个方面 ,内容十分丰富 ,对于资料相对不足的秦汉史研究来说 ,又具有特殊的史料价值 ,理应受到重视 ,特别是对于秦汉社会史、文化史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就篇》 史料价值 姓名 史游 物类名称
下载PDF
《急就篇》传本述略
5
作者 方敏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86,共4页
《急就篇》既是汉代重要的蒙学字书,又是研究书体沿革的重要著作。但是,《急就篇》历代摹刻本、注本颇多,因此有必要对其传本情况作出梳理。《急就篇》传本的研究,在小学和书法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急就篇》 传本 小学 书法学
下载PDF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匡正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祥明 亓凤珍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8-103,共6页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在底本原文移录、断句标点等方面存在不少可商之处,文章择要对其进行辨析纠误。
关键词 《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 底本原文移录 断句标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