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发酵菊芋泡菜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崔树茂 郭钦 +1 位作者 刘崇万 董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4-118,共5页
采用自主研发的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式泡菜发酵剂制备菊芋泡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泡菜液pH、总酸、活菌数、维生素C、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同时探讨菊芋主要成分菊粉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该菌胞外多糖... 采用自主研发的高产胞外多糖的植物乳杆菌直投式泡菜发酵剂制备菊芋泡菜,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泡菜液pH、总酸、活菌数、维生素C、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同时探讨菊芋主要成分菊粉对植物乳杆菌生长的影响,并测定该菌胞外多糖的产量。结果表明,菊粉可促进植物乳杆菌的生长,37℃培养24 h,该菌胞外多糖产量高达471 mg/L。与自然发酵相比,直投发酵的菊芋泡菜各项指标均优于自然发酵,其泡菜液pH达到3.46、总酸含量达到0.36%,活菌数保持在4.3×108CFU/mL、维生素C含量为16.92%、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03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15%。得到的菊芋泡菜酸度适宜,呈诱人乳白色,活菌含量高,且富含植物乳杆菌胞外多糖,为老少皆宜的益生泡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胞外多糖 直投式发酵剂 菊芋泡菜
下载PDF
洋姜泡菜褐变环节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蕊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38,共4页
褐变是洋姜泡菜主要质量问题之一。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引起洋姜泡菜褐变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去皮到腌制、待拣、切分到脱盐、压榨、拌料、包装保存等。洋姜泡菜去皮到腌制及切分到脱盐过程中采用0.4%柠檬酸+0.15%抗血坏酸+0.4%氯化钙+0.3%ED... 褐变是洋姜泡菜主要质量问题之一。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引起洋姜泡菜褐变主要工艺环节包括去皮到腌制、待拣、切分到脱盐、压榨、拌料、包装保存等。洋姜泡菜去皮到腌制及切分到脱盐过程中采用0.4%柠檬酸+0.15%抗血坏酸+0.4%氯化钙+0.3%EDTA-2Na+0.6%植酸的复合抑制剂护色,腌制后的洋姜泡菜待拣或分拣过程中采用澄清或过滤的腌制液护色,泡菜加工采用真空切分、压榨、拌料,配料中加入0.1%的抗坏血酸、0.2%的氯化钙和0.2%的EDTA-2Na进行褐变综合抑制,常温下保存3个月,无褐变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姜泡菜 褐变 工艺环节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洋姜泡菜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控制条件的研究
3
作者 王蕊 庄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0-120,共1页
为了提高洋姜泡菜的品质,以色泽和脆性为指标,研究温度、pH值、灭酶温度以及抑制剂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姜去皮时应选择在低于10℃的环境中进行;洋姜切片护色时可选择酸性抑制剂调节pH值介于4~5,达到改善色泽与口感的作用;洋姜泡... 为了提高洋姜泡菜的品质,以色泽和脆性为指标,研究温度、pH值、灭酶温度以及抑制剂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洋姜去皮时应选择在低于10℃的环境中进行;洋姜切片护色时可选择酸性抑制剂调节pH值介于4~5,达到改善色泽与口感的作用;洋姜泡菜加工不适宜采用漂烫灭酶,分装后灭菌温度应低于90℃;在洋姜切片护色与拌料中可添加抑制剂来阻止酶促褐变,特别应利用含Ca2+抑制剂抑制褐变,提高产品的脆度,以添加0.4%CaCl2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姜泡菜 酶促褐变 抑制 色泽 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