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is of the jejunoileal lymphoma by double-balloon endoscopy 被引量:4
1
作者 Takashi Ibuka Hiroshi Araki +7 位作者 Tomohiko Sugiyama Takayuki Nakanishi Fumito Onogi Masahito Shimizu Takeshi Hara Tsuyoshi Takami Hisashi Tsurumi Hisataka Moriwak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3年第3期111-116,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ouble-balloon endoscopy(DBE) to detect jejunoileal lymphoma,compared with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METHODS:Between March 2004 and January 2011,we ... AIM: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double-balloon endoscopy(DBE) to detect jejunoileal lymphoma,compared with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METHODS:Between March 2004 and January 2011,we histologically confirmed involvement of malignant lymphoma of the jejunoileum in 31 patients by DBE and biopsy.In 20 patients of them,we performed with FDGPET.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the records of these 20 patients.Their median age was 64 years(range 50-81).In the 20 patients,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underlying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comprised follicular lymphoma(FL,n = 12),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n = 4),mantle cell lymphoma(MCL,n = 2),enteropathy associated T cell lymphoma(ETL,n = 1) an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n = 1).RESULTS:Ten cases showed accumulation by FDGPET(50%).FDG-PET was positive in 3 of 12 FL cases(25%) while in 7 of 8 non-FL cases(88%,P < 0.05).Intestinal FL showed a significantly lower rate of positive FDG-PET,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types of lymphoma.Cases with endoscopically elevated lesions(n = 10) showed positive FDG-PET in 2(20%),but those with other type NHL did in 8 of 10(80%,P < 0.05).When the cases having elevated type was compared with those not having elevated type lesion,the number of cases that showed accumulation of FDG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he former than in the latter.CONCLUSION:In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small intestinal involvement cannot be pointed out by FDG-PET.Especially,FL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by FDG-PET but essentially requires DB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balloon ENDOSCOPY Non-Hodgkin’s LYMPHOMA jejunoileum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FOLLICULAR LYMPHOMA
下载PDF
空回肠入壁动脉走行及表面动脉形态的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士文 钟震亚 +1 位作者 田国忠 李艳君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5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人空回肠入壁动脉走行及表面动脉形态 ,为空回肠的器官移植提供巨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新鲜胎儿尸体 3 0例 ,新鲜成人尸体 3例通过墨汁灌注、组织切片、薄层透明、微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 ,进行观测其走行及其表面动脉形态... 目的 探讨人空回肠入壁动脉走行及表面动脉形态 ,为空回肠的器官移植提供巨微解剖学资料。方法 新鲜胎儿尸体 3 0例 ,新鲜成人尸体 3例通过墨汁灌注、组织切片、薄层透明、微血管铸型及扫描电镜观察 ,进行观测其走行及其表面动脉形态。结果 获得人空回肠入壁动脉走行及表面动脉形态的形态学资料。结论 空回肠入壁动脉在各层都有分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回肠 入壁动脉 表面动脉
下载PDF
出血型空回肠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蔡成机 凌跃新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2期65-68,共4页
1959年9月到1991年4月间,我院共收治出血型空回肠肿瘤32例。14例(44%)为良性肿瘤(平滑肌瘤5例,多发性腺瘤2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5例);18例(56%)为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10例,腺癌4例,类癌1例... 1959年9月到1991年4月间,我院共收治出血型空回肠肿瘤32例。14例(44%)为良性肿瘤(平滑肌瘤5例,多发性腺瘤2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5例);18例(56%)为恶性肿瘤(平滑肌肉瘤10例,腺癌4例,类癌1例,恶性淋巴瘤3例),其中仅9例(50%)恶性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本病临床表现多无特征性,主要表现为:①出血:黑粪32例(100%),其中明显便血18例(56%),伴血容量性休克8例(25%);②腹痛10例(31%);③腹块10例(31%)。本病术前确诊甚难,钡餐及小肠低张检查阴性者不能排除空回肠肿瘤的可能,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可视为进一步检查空回肠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可疑的病例应及时施行剖腹探查。由于术中对空回肠粘膜下和壁间肿瘤极难鉴别其良、恶性。故选择行根治性切除似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型 空回肠 回肠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留置导引钢丝定位空回肠血管畸形出血部位 被引量:2
4
作者 凌跃新 童赛雄 +3 位作者 艾志龙 锁涛 姚礼庆 程洁敏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空回肠血管畸形出血部位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1995年12月至2005年11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对16例空回肠血管畸形病人,经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证实具体出血动脉后,再进一步对出血分支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置入导引钢丝作为术中定位... 目的探讨空回肠血管畸形出血部位的术中定位方法。方法1995年12月至2005年11月,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对16例空回肠血管畸形病人,经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证实具体出血动脉后,再进一步对出血分支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置入导引钢丝作为术中定位标记。结果肠血管畸形位于空肠9例、回肠6例、空肠加结肠1例。手术时均顺利找到标记物并切除病变肠管,从而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经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明确畸形的肠血管后,置入标记物作为术中寻找病变部位的定位标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血管畸形 空回肠 定位方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大鼠空回肠PEPT1水平与SP分布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姚亚民 耿喜林 +3 位作者 莫晓丹 王芳 景玉宏 宋焱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胃肠排空延迟和空回肠P物质分布的关系,及这一改变是否影响局部寡肽转运体PEPT1的水平。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分为3组(n=8)。1型糖尿病模型加胰岛素治疗组,左脲链霉素(streptozocin,STZ)单次股静脉注射(60 mg/kg)诱导...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胃肠排空延迟和空回肠P物质分布的关系,及这一改变是否影响局部寡肽转运体PEPT1的水平。方法 Wistar大鼠24只,分为3组(n=8)。1型糖尿病模型加胰岛素治疗组,左脲链霉素(streptozocin,STZ)单次股静脉注射(6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并每天给予1次长效胰岛素(20 U/d,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型糖尿病模型组,左脲链霉素(STZ)单次股静脉注射(60 mg/kg)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大鼠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个月后检测胃肠排空功能,选取胃肠排空明显延迟的动物,通过免疫组化分析空肠起始段与回肠末端SP分布变化。刮取空肠起始段与回肠末端的黏膜细胞,通过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EPT1水平。结果糖尿病大鼠胃肠推进率低于60%的,其空肠起始段和回肠末端SP分布明显减少(P<0.05),其中SP在空肠起始段主要分布于黏膜下层,肌层未发现阳性染色,回肠末端除分布于黏膜下层外,黏膜上皮多见阳性染色。与同月龄正常大鼠及STZ加胰岛素注射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大鼠空肠起始段与回肠末端黏膜细胞PEPT1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导致的胃排空延迟和空回肠P物质分布下调关系密切,同时也出现空肠起始端与回肠末端PEPT1的表达减少。上述变化可能和糖尿病胃肠营养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P物质 PEPT1 空回肠
下载PDF
85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临床分析
6
作者 宋东旭 李卫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67-571,共5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85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63例,良恶性之比为1∶2.9。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22例)、恶性间质瘤(20例... 目的:总结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85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良性肿瘤22例,恶性肿瘤63例,良恶性之比为1∶2.9。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腺癌(22例)、恶性间质瘤(20例)、淋巴瘤(16例)等,恶性肿瘤的直径大于良性肿瘤。隐性失血、脐周隐痛与腹部包块是小肠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亦是其早期诊断的警示信号。小肠肿瘤的术前确诊率为41.2%(35/85),空肠肿瘤确诊率51.4%(19/37),回肠33.3%(16/48)。22例良性肿瘤行局部或肠段切除;63例恶性肿瘤中,32例行肿瘤根治、转移病灶切除,26例行姑息性切除或减瘤荷手术,5例行短路手术。本组恶性肿瘤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0.3%、47.8%、33.8%。结论:B超、CT结合内窥镜检查是小肠肿瘤的主要诊断手段,术中冰冻、肿瘤大小有助于小肠肿瘤性质的判断,争取根治性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空回肠 诊断 病理 手术
下载PDF
空回肠间质瘤MSCT征象与不同危险度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张文 吴文秀 +1 位作者 李锋 朱纯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2期249-25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空回肠间质瘤的MSCT影像表现,与病理危险度进行对照分析,提高空回肠间质瘤术前危险度评估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肿瘤的发生年龄、部位、形态、大...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危险度的空回肠间质瘤的MSCT影像表现,与病理危险度进行对照分析,提高空回肠间质瘤术前危险度评估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空回肠间质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包括肿瘤的发生年龄、部位、形态、大小、囊实性、生长方式、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特点。依据病理分级把极低危、低危及中危险度归为中低危组,把高危险度归为高危险组。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病变大小、平扫及三期增强CT值进行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有意义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31例空回肠间质瘤均为单发病变,极低危险1例,低危险度4例,中危险度4例,高度危险度22例。男性16例,女性15例。病变位于空肠14例,回肠17例。肠腔内生长5例,肠内外跨壁生长6例,肠外生长20例。最小肿瘤大小约1.5cm×1.2cm,最大肿瘤大小约15.3cm×13.5cm。多数密度不均匀(25/31),呈囊实性改变,内部积气(5/31)。空回肠间质瘤大小、囊实性改变、增强扫描动脉期血管样强化及静脉期和/或延迟期CT值差异在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肿瘤大小、病灶增强后动脉期血管样强化、静脉期和/或延迟期CT值差异以及病灶内是否出现囊变、坏死,有助于术前空回肠间质瘤风险度的准确评估,从而可以为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回肠 间质瘤 MSCT 病理危险度
下载PDF
十二指肠与空回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及预后影响因素
8
作者 单治理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D-GIST)和空回肠间质瘤(JI-GI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收治的9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D-GIST 23例,JI-GIST 69例,分析其临...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D-GIST)和空回肠间质瘤(JI-GI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8月苏州市独墅湖医院收治的92例小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D-GIST 23例,JI-GIST 69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临床病理特征方面,两组患者首发症状不同,D-GIST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消化道出血(52.2%),JI-GIST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腹痛(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I-GIST肿瘤直径>5 cm的比例和高危患者比例高于D-GI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I-GIST术后总复发率高于D-GIS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50 HPF是影响小肠间质瘤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肿瘤直径>5 cm、核分裂象>5/50 HPF是影响小肠间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较JI-GIST,D-GIST更易早期确诊,术后复发风险低。要重点关注肿瘤直径>5 cm和核分裂象>5/50 HPF及老年患者的术后情况,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空回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复发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