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人对国乐的译介研究
- 1
-
-
作者
陈榕烽
岳峰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系
-
出处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2-128,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乐西传译介对策研究”(FJ2020B108)。
-
文摘
自16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著述牢牢把控着国乐译介话语权,将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不同”解读为“不及”与“原始”,塑造了国乐在西方的负面形象,对当前国乐译介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考察史料发现,利玛窦、曾德昭、杜赫德、阿里嗣的著作和《大英百科全书》(第七版,1842)等著述是这些负面印象的主要权威来源。当代国乐西传的译介实践应重新审视这些不利因素,进而探究如何有的放矢地进行国乐的译介与传播,逐渐清除西方社会对国乐的负面印象,以期为新时期的国乐西传、文明互鉴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支持。
-
关键词
国乐西传
利玛窦
曾德昭
杜赫德
《大英百科全书》
阿里嗣
-
Keywords
the introd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to the West
Matteo Ricci
Alvaro Semedo
jeanbaptiste du hald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Jules A.van Aalst
-
分类号
J69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