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死而生——吉本芭娜娜小说的现代性死亡书写解读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宗杰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3-165,共3页
在当代日本小说中,很少有作家像吉本芭娜娜这样集中、多元地在作品中阐释死亡的主题。她的小说以现代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当代人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适应;对就业竞争的无奈;对名牌消费潮流中的物欲愿望的反思,等等。作品阐释了... 在当代日本小说中,很少有作家像吉本芭娜娜这样集中、多元地在作品中阐释死亡的主题。她的小说以现代城市生活为背景,描写了当代人对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的不适应;对就业竞争的无奈;对名牌消费潮流中的物欲愿望的反思,等等。作品阐释了后现代思潮冲击下城市青年在懒散、平凡的表象之下,内心世界的彷徨、孤独、奋争,表述了日常发生在身边的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的死亡现象和面对死亡向死而生的哲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小说 吉本芭娜娜 现代性死亡
下载PDF
浅析日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嫌疑人X的献身》为中心 被引量:6
2
作者 郑湲湲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7-49,共3页
东野圭吾是日本备受瞩目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家,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可谓是日本社会现实的缩影。以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分析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女性人物,寻找隐藏在女性形象背后的... 东野圭吾是日本备受瞩目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家,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他的作品可谓是日本社会现实的缩影。以东野圭吾的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为例,分析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女性人物,寻找隐藏在女性形象背后的社会性以及给予人们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小说 《嫌疑人X的献身》 女性 社会性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3
作者 杨彬 吴佳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52-57,共6页
日本汉文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文字为叙述语言 ,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 ,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 ,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 日本汉文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文字为叙述语言 ,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 ,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 ,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 ,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 ,它们虽然从文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 ,但无论其语言风格、文体形式 ,还是小说旨趣等等 ,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 ,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 ,显示了处于文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 ,及其在文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日本小说 日本汉文小说
下载PDF
汉字·汉文·物语:日本古代小说的诞生 被引量:2
4
作者 邱雅芬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32-38,45,共8页
汉字东传使日本文学史有了极为生动的篇章,日本文学由此获得了从“口传文学”向“书面文学”进行飞跃发展的基石,但这一基本认知在一般通行的日本文学史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反映。本文通过《宪法十七条》、日本早期佛经注疏以及《古事记》... 汉字东传使日本文学史有了极为生动的篇章,日本文学由此获得了从“口传文学”向“书面文学”进行飞跃发展的基石,但这一基本认知在一般通行的日本文学史中并未得到很好的反映。本文通过《宪法十七条》、日本早期佛经注疏以及《古事记》《日本书纪》《怀风藻》《万叶集》《东征传》等日本早期“汉字”经典,聚焦日本古代小说“物语”诞生的汉字文化基础,为“物语”文体溯源提供一个新的契机,亦为我国人文学者进一步思考中华文明发展脉络、汉字文化圈的传统与现代以及文学史书写等诸多问题提供一个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 汉文 日本小说 《东征传》 物语
下载PDF
日本后现代小说策略研究--以1990年代中叶以后的作品为中心
5
作者 沈俊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48-50,72,共4页
进入1990年代后半期,日本文坛呈现出现代与后现代交错杂糅的状态,对后现代小说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把握时代面貌以及作家创作的主题思想。岛田雅彦试图利用“后现代死亡宣告”策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其小说本质仍是对霸权的反抗与批判;村上... 进入1990年代后半期,日本文坛呈现出现代与后现代交错杂糅的状态,对后现代小说策略的研究有助于把握时代面貌以及作家创作的主题思想。岛田雅彦试图利用“后现代死亡宣告”策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其小说本质仍是对霸权的反抗与批判;村上龙通过“后现代进化”策略,表达了对现有制度的破坏以及重建的渴望;村上春树使用“后现代物语”策略对权威进行质疑、批判与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后现代小说 策略
下载PDF
清末汉译日文小说的出版传播
6
作者 任江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73-77,共5页
日文小说的汉译和出版传播是清末中国学习和效仿日本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是在救国图强思想的影响下,在大量出版机构和复合型出版人才的推动下形成的。该时期的汉译日文小说迎合时代审美情趣,以潜移默化的形态传播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 日文小说的汉译和出版传播是清末中国学习和效仿日本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是在救国图强思想的影响下,在大量出版机构和复合型出版人才的推动下形成的。该时期的汉译日文小说迎合时代审美情趣,以潜移默化的形态传播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唤醒当时国人的觉醒。因此,日文小说的汉译和出版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发展,是中国出版传播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文小说 汉译 出版 清末
下载PDF
日本现代小说个体叙事与伦理建构研究
7
作者 袁晓婷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183-185,共3页
叙事视角方法涵盖较广,在日本现代小说的叙事视角中通常会以众声喧哗的复调局面来替代传统小说中独白的叙事视角,视角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通过总结和归纳发现在传统的小说中通常是以线性时间作为推动故事情节的主要方法,对于故事事件... 叙事视角方法涵盖较广,在日本现代小说的叙事视角中通常会以众声喧哗的复调局面来替代传统小说中独白的叙事视角,视角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通过总结和归纳发现在传统的小说中通常是以线性时间作为推动故事情节的主要方法,对于故事事件的视角通常以全知叙事的视角展开,其内容和故事通常波澜起伏,同时,结合现实虚拟想象作为小说的背景和叙事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小说 个体叙事 伦理建构
下载PDF
试论中日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从文学批评的历史把握谈起 被引量:7
8
作者 高宁 韩小龙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7,74,共9页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则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关键词 日本二战小说 文学批评 中国 日本 教科书 历史 误读
下载PDF
风起于青萍之末:丘东平抗战小说的另类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邓姿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92-95,111,共5页
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描绘炮火纷飞的战场,但不是对前线战事的简单实录;他的抗战小说渲染豪迈的英雄主题,但不是宣传流行的政治理念;他的抗战小说塑造英雄人物,但不是为了呈现"好"与"坏"、"勇敢"与"懦弱... 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描绘炮火纷飞的战场,但不是对前线战事的简单实录;他的抗战小说渲染豪迈的英雄主题,但不是宣传流行的政治理念;他的抗战小说塑造英雄人物,但不是为了呈现"好"与"坏"、"勇敢"与"懦弱"等二元对立的命题。他的笔触锋芒超越了文学功利层面直指战争的本质和人物在战争语境下的复杂心理,描述战争给个体生命带来的摧残和人性的变异。在当时充满政治斗争气息的抗战文学格局中,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显得别具一格和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小说 人性 残酷 战争经验
下载PDF
鲁迅、周作人兄弟与日本现代文坛的接触——以《现代日本小说集》、芥川龙之介、江马修、《罗马字小说集》等为线索
10
作者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7-37,共11页
由鲁迅、周作人兄弟合编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日本现代文学选集,收录了日本明治、大正时期15位作家的30篇小说。它的意义很深刻,但一直以来几乎为学界所忽视。从《现代日本小说集》周边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始探讨,并分... 由鲁迅、周作人兄弟合编合译的《现代日本小说集》是中国第一部日本现代文学选集,收录了日本明治、大正时期15位作家的30篇小说。它的意义很深刻,但一直以来几乎为学界所忽视。从《现代日本小说集》周边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开始探讨,并分析中国作家如何接触日本文坛,又如何通过日本现代文学作品和文艺杂志来吸收和消化日本文学,以及日本文坛与中国现代文学形成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周作人 《现代日本小说集》 芥川龙之介 江马修 《罗马字小说集》
下载PDF
我国的日本汉文学研究的成绩与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向远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3年第1期43-51,共9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日本以汉诗为主、包括汉文及汉语小说在内的汉文学展开了研究,陆续出现了王晓平、马歌东、宋再新、肖瑞锋、高文汉、严明、张石、孙虎堂、马骏、陈福康等有成就的研究者,取得了不少成绩。从作品分类整理、...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日本以汉诗为主、包括汉文及汉语小说在内的汉文学展开了研究,陆续出现了王晓平、马歌东、宋再新、肖瑞锋、高文汉、严明、张石、孙虎堂、马骏、陈福康等有成就的研究者,取得了不少成绩。从作品分类整理、注释赏析,到对相关作品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日的比较研究及关系研究,到综合性的专题研究;也有文体学、语言学等不同层面上的研究成果;更有大规模的日本汉文学史著作问世,解决了文献学、诗学、比较文学层面上的许多问题。同时,在关键概念的界定和使用、理论概括与学术观点的科学性、文献信息使用的周密性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文学 日本汉诗 日本汉文 日本汉文小说
下载PDF
孙犁抗日小说审美情趣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展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年第2期71-75,共5页
孙犁抗日小说具有独特的浪漫唯美风格。除受到魏晋文化和古典主情文学传统的影响外,孙犁还借鉴了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西方浪漫文学和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抗日小说创作完美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革... 孙犁抗日小说具有独特的浪漫唯美风格。除受到魏晋文化和古典主情文学传统的影响外,孙犁还借鉴了以屠格涅夫为代表的西方浪漫文学和以鲁迅、沈从文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创作经验,因此,他的抗日小说创作完美地承载了历史赋予的革命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古典主情传统 浪漫文学 乡土文学
下载PDF
十七年时期抗日题材小说的流行原因和情绪类型
13
作者 赵秋阳 谭光辉 《红色文化资源研究》 2016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战斗的青春》《苦菜花》《平原枪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重要的抗日题材流行小说,他们有着独具特色的流行原因.而且这些小说的故事背景地都在河北,这显示了主流意识形态...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了《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战斗的青春》《苦菜花》《平原枪声》和《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重要的抗日题材流行小说,他们有着独具特色的流行原因.而且这些小说的故事背景地都在河北,这显示了主流意识形态与大众审美的完美对接。这些抗日战争流行小说的主要情绪类型包括:一是仇恨,二是英雄主义,三是阶级感情,四是传奇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题材小说 十七年 流行原因 情绪类型
原文传递
孙犁抗日小说的人文情怀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玲玲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7-25,共9页
孙犁的抗日小说是抗战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孙犁抗日小说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战时农村环境的真实描绘,对百姓生存状况的热切关注,对人情人性之美的诗意表达,对民... 孙犁的抗日小说是抗战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学价值。孙犁抗日小说的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对战时农村环境的真实描绘,对百姓生存状况的热切关注,对人情人性之美的诗意表达,对民众内心世界的细腻揭示,对冀中乡村风物的生动特写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人文情怀 荷花淀派
下载PDF
孙犁抗日小说中女性的三重突围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华秀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5年第3期20-25,共6页
只要把孙犁的抗日小说当作一个大型互文本,把众多女性形象合成一个女性主体,就会发现一条清晰的女性发展史。女性由"非人"(物化的女人)到"非女人"(男性化的女人)的发展过程,被孙犁表现得既生动有趣,又意味深长。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女性 三重突围
原文传递
“真实”的战争与战争的“真实”——试论房伟的抗战历史小说创作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颖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8-65,共8页
"70后"学者作家房伟近年创作的若干抗战题材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通过小说创作体现当代青年作家、学者对于战争历史与文学关系的学理思考;二是其小说突破了文学如何描写"真实"战争的传统观念拘囿,在题... "70后"学者作家房伟近年创作的若干抗战题材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通过小说创作体现当代青年作家、学者对于战争历史与文学关系的学理思考;二是其小说突破了文学如何描写"真实"战争的传统观念拘囿,在题材择取、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艺术表现等多方面体现了作家对于历史的偶然性、细节性和总体性关系的独到文学把握,反映了战争的"真实"。但也存在个别作品理性思考淹没文学审美、重动感表象轻内在蕴含的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伟抗战小说 战争真实 理性思考 动感
下载PDF
抗战文学中的抗战农民形象——以解放区与国统区的乡土抗战小说为例
17
作者 万良慧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1-24,共4页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抗战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文学中的农民参加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外族的入侵,农民参加战争具有被动的特征。此外,抗战农民形象的塑造迎合了时代与社会的要求,对抗日的民众起鼓舞的作用,有利于凝聚民众的抗战力量。同时...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抗战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文学中的农民参加战争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外族的入侵,农民参加战争具有被动的特征。此外,抗战农民形象的塑造迎合了时代与社会的要求,对抗日的民众起鼓舞的作用,有利于凝聚民众的抗战力量。同时,这些有生命力的抗战农民形象也将会留在文学史上,成为乡土文学探索的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小说 农民形象 战争 乡土文学
下载PDF
论孙犁抗日小说的情感叙事
18
作者 陈联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0-125,共6页
孙犁抗日小说中少有战争的血腥和恐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乡土民风的形象描写和丰富细腻的情感叙事,他以具象的生活画面展现民众整体的内在心理情感,发掘民众觉醒的情感力量维度,由“家务事、儿女情”向“同志爱”的升华实现了从人物个... 孙犁抗日小说中少有战争的血腥和恐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对乡土民风的形象描写和丰富细腻的情感叙事,他以具象的生活画面展现民众整体的内在心理情感,发掘民众觉醒的情感力量维度,由“家务事、儿女情”向“同志爱”的升华实现了从人物个体情感到抗日救亡时代共名的诗意表达,在纪录民族革命抗争景象、启蒙民众革命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孙犁与主流革命文学叙事的背离并不意味着与时代主题的绝缘,而恰恰是他在自身革命经历与人文精神基础上的文化本能与政治自觉的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犁 抗日小说 情感叙事
下载PDF
论海峡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9
作者 张畅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0-88,94,共10页
战时大陆和日据时期台湾的乡土抗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环境下两岸人民所共同遭遇的反侵略求自由的历史命运和生活图景,各具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农民、知识分子、女性这三种形象塑造的分析,力图呈现出两岸乡土抗日小... 战时大陆和日据时期台湾的乡土抗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不同社会历史环境下两岸人民所共同遭遇的反侵略求自由的历史命运和生活图景,各具鲜明的特色。本文通过对农民、知识分子、女性这三种形象塑造的分析,力图呈现出两岸乡土抗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不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形象 知识分子形象 女性形象 乡土抗日小说 大陆 台湾
下载PDF
基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小说文本翻译
20
作者 郑辉 贾临宇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3-46,65,共5页
文章以“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以日文小说文本为翻译对象,根据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总结出适用于小说文本翻译的策略:“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应囊括文字以外的信息;“表达”要简洁明了,符合汉语习惯,避免日式翻译腔;“... 文章以“理解、表达、变通”为框架,以日文小说文本为翻译对象,根据小说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总结出适用于小说文本翻译的策略:“理解”不能停留在文字表面,应囊括文字以外的信息;“表达”要简洁明了,符合汉语习惯,避免日式翻译腔;“变通”要确保译文尽可能切合原文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小说 文本翻译 “理解、表达、变通”框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