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术与抗战——《独立评论》对于抵抗日本侵略的理性主张 被引量:8
1
作者 罗福惠 汤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6-82,共7页
《独立评论》创办于“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作者主要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等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而此时在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任教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国... 《独立评论》创办于“九一八”和“一二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1937年,作者主要是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等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而此时在北大、清华、燕京三所大学任教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在国难当头之时“用笔墨报国”。《独立评论》认为当时日本的对华侵略必然进一步扩大,中日之间迟早难免一战,而国际援助未必可靠。对此中国必须一边抵抗,一边争取外援并和日本谈判,不排除坚守底线的局部妥协以“争取时间”,对内则希望国民党各派系和解、中央与地方实力派和解、国共和解。对于《独立评论》的这些所谓“低调”、“负责任”的主张,国内各方反应不一,但日本方面则对该刊和胡适等人持敌视态度,这或许能说明“低调”中的某些理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评论》 日本侵略 理性主张
下载PDF
论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的侵略本质 被引量:8
2
作者 沈海涛 衣保中 王胜今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2,171,共8页
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了大规模移民战略,尤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陆续向东北派遣30余万日本移民。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qu... 二战前,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实施了大规模移民战略,尤其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全面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后,陆续向东北派遣30余万日本移民。日本为了掩饰其战略意图和侵略行径,把侵入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团"改称"开拓团",企图掩盖日本移民侵略的本质。从日本向中国东北大规模移民及其移民政策的变化过程来看,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上升为"国策"地位的国家战略行为,是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行殖民扩张的重要手段,日本"开拓团"本质上就是"殖民扩张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略 移民侵略 中国东北 “开拓团”
原文传递
中国关内战场日本陆海军部队要览(1937-1945)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力民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1期18-29,共12页
文章列举梳理1937-1945年除东三省、热河省外的中国关内战场日本陆海军部队情况,包括日本陆军地面部队、陆军指挥系统、陆海军航空部队、海军舰艇与岸上部队的年度异动、军级以上指挥机关沿革、海军舰艇使用等。
关键词 日本侵华战争 中国关内战场 日本陆军 日本海军
下载PDF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掠夺——以伪满水泥工业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30,161,共11页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鼓吹在伪满时期曾"开发建设东北"。从伪满水泥工业来看,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但究其实质是为了迎合日本殖民扩张的需要,是对中国东北水泥资源的掠夺。日本资本垄断东北的水泥工业,将东北作为其水泥产品的... 日本右翼势力一直鼓吹在伪满时期曾"开发建设东北"。从伪满水泥工业来看,虽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膨胀,但究其实质是为了迎合日本殖民扩张的需要,是对中国东北水泥资源的掠夺。日本资本垄断东北的水泥工业,将东北作为其水泥产品的主要倾销市场,对东北水泥产品进行掠夺,并对东北水泥工人进行无情压榨,这些都反映了伪满水泥工业的殖民地化。水泥工业虽然只是一个具体的工业门类,却是伪满时期东北产业变迁的一个缩影,提供了控诉日本对中国东北实施经济掠夺的重要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日本侵华 水泥工业 经济掠夺
下载PDF
自由知识分子的两重性探析——以《独立评论》派对日本侵略态度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红霞 《济宁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7-60,共4页
精英性和边缘性表明了《独立评论》派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在对日本侵略态度上,《独立评论》派虽然标榜"独立的精神",却也积极主动地寻求国联及国际社会的帮助;创刊初期对日主张和平,后期却逐渐站到坚决抗日的... 精英性和边缘性表明了《独立评论》派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在对日本侵略态度上,《独立评论》派虽然标榜"独立的精神",却也积极主动地寻求国联及国际社会的帮助;创刊初期对日主张和平,后期却逐渐站到坚决抗日的立场;有冷静理性地思考,也不乏激昂慷慨的言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知识分子 《独立评论》 日本侵略
下载PDF
试论日伪的东亚联盟运动 被引量:3
6
作者 史桂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6-62,共7页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日本国内和中国伪政权统治区曾分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东亚联盟运动。东亚联盟运动以“王道主义”为指导理念,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文化沟通”为基本内容,从思想上、文化上为日本独占中国、称霸世界...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日本国内和中国伪政权统治区曾分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东亚联盟运动。东亚联盟运动以“王道主义”为指导理念,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文化沟通”为基本内容,从思想上、文化上为日本独占中国、称霸世界的目的服务。日本的东亚联盟以尊重中国的“政治独立”相标榜,比日本国内其他侵略理论和“兴亚”运动更加具有欺骗性。汪精卫伪国民政府的东亚联盟运动则与新国民运动相配合,旨在加强伪政权的统治,为投敌行径制造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联盟 国防共同 经济一体化 政治独立 日本侵略
下载PDF
人文与科学并重:《国风》抵抗日本侵略的救亡主张 被引量:2
7
作者 彭雷霆 罗福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77,共8页
《国风》创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1936年。其作者主要是柳诒徵、张其昀、竺可桢、秉志等身处南京、上海等地的东南学人。他们在国难非常时期,积极投身公众领域,围绕《国风》提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救亡主张,尽到... 《国风》创办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终刊于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夕1936年。其作者主要是柳诒徵、张其昀、竺可桢、秉志等身处南京、上海等地的东南学人。他们在国难非常时期,积极投身公众领域,围绕《国风》提出了人文与科学并重的救亡主张,尽到了他们“对于国家之应尽责任”。《国风》认为日本对华侵略不会仅满足于东北三省,其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必将爆发。对此中国必须发扬固有文化,振兴民族精神;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提高国力;注重加强国人的国家观念,动员民众,以巩固国防。与北方的《独立评论》相比,《国风》或有不及之处,但它的救亡主张注意到了民族文化与广大民众对民族救亡的重要,这又是其独特所在,也是其优于前者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风》 日本侵略 救亡主张 人文与科学
下载PDF
试析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灾荒的成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小静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5期51-53,共3页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害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致使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造成此次灾荒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日寇的侵略、国民政府的腐败等几个方面... 20世纪40年代初,河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大灾荒,旱、蝗、泛、疫多种灾害接连发生,历时两三年,遍及全省,致使200万-300万人死亡,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上最严重的灾荒之一。造成此次灾荒的成因有自然原因、日寇的侵略、国民政府的腐败等几个方面,而日寇的破坏、掠夺则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初 河南灾荒 日寇侵略
下载PDF
伪满洲国始作俑者——第九任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评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沈燕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4年第4期84-91,共8页
本庄繁1931年8月1日任关东军司令官,至1932年8月7日离任。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本庄繁秉承日本军国主义的旨意,成功地敲开了中国东北的大门,阴谋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亲自指挥关东军以武力侵占全东北;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殖... 本庄繁1931年8月1日任关东军司令官,至1932年8月7日离任。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本庄繁秉承日本军国主义的旨意,成功地敲开了中国东北的大门,阴谋策划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亲自指挥关东军以武力侵占全东北;为了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殖民地,炮制“表面上由中国人说了算,实权掌握在关东军手中”的新国家——伪满洲国,成胁利用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使中国东北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长达14年之久,成为伪满洲国的始作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华 关东军 殖民统治 本庄繁
下载PDF
论山西银号——兼谈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是晋商衰亡的直接原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春平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8-33,共6页
银号是明清时期伴随着金属货币白银的流通使用而产生并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的金融组织机构。它的产生比票号早,消亡却比票号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贸易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过去由于史料的缺乏和对票号、钱庄、当铺研究的重视,一... 银号是明清时期伴随着金属货币白银的流通使用而产生并一直延续到抗战时期的金融组织机构。它的产生比票号早,消亡却比票号晚。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贸易中曾发挥过重要作用。过去由于史料的缺乏和对票号、钱庄、当铺研究的重视,一直未对银号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致对晋商银号的研究,特别是晋商的衰亡时间产生了一些误解。例如,黄鉴辉先生认为"清末还有部分钱庄和银号仍在经营货币兑换业务,清度支部就把它们改称为银钱兑换所,到了民国初年,这些银钱兑换所或停业或转业也就不存在了。这样,延续400多年的货币兑换商最后在中国历史上就消失了"[1]109。事实上,到民国初年,这些银钱兑换所还存在,银号仍在营业,除了一部分票号改营银号外,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大同等地仍有二百多家银号,直到抗战爆发的20世纪40年代,由于日军侵略破坏,晋商和银号才陆续消亡,延续500多年的晋商最后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消失。结合大量史料,通过对银号这一在晋商兴衰过程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金融组织进行探究,可以论证出明清晋商衰亡不在清末民初而在日寇全面侵华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票号 银号 清末民初 日寇侵华
下载PDF
封闭于“丹波”,还是冲出桎梏——日本文化语境中川端康成的战争叙事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庆枢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6-32,共7页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关于川端康成对侵华战争的态度的论述,明显存在不足和误区。在梳理部分日本学者看法的基础上,指出川端康成对战争的反感与负罪感,而并非所谓"旁观"等观念,探讨了这一观念所产生的文化语境的复杂性,结合文... 当代日本文学研究中,关于川端康成对侵华战争的态度的论述,明显存在不足和误区。在梳理部分日本学者看法的基础上,指出川端康成对战争的反感与负罪感,而并非所谓"旁观"等观念,探讨了这一观念所产生的文化语境的复杂性,结合文本揭示了川端的疗救方策,肯定了其反对军国主义与热爱和平和正义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端康成 日本文化 日本侵华战争
下载PDF
“日本陆军中坚层”代表人物石原莞尔研究评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晓娟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1,共11页
"日本陆军中坚层"指在中国战场实地制定作战计划、参与指挥作战的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参谋。石原莞尔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中日及欧美学界均有不少相关研究。回顾和梳理石原研究史,析出其中的异同点与问题点,可以为抗战人物... "日本陆军中坚层"指在中国战场实地制定作战计划、参与指挥作战的日本陆军中高级军官、参谋。石原莞尔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中日及欧美学界均有不少相关研究。回顾和梳理石原研究史,析出其中的异同点与问题点,可以为抗战人物史的研究寻找方向和路径,丰富和拓展抗战史研究视野,进一步深化中国学界的日本侵华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陆军 侵华 抗战 石原莞尔
下载PDF
图们江流域铁路开发与东北亚物流格局的改变——兼论日本侵华期间对中国东北进行的经济掠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卫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85-90,共6页
日本对图们江流域铁路的侵略是日本阴谋侵略中国大陆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搭建战争跳板、开辟物资通道。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大力开发图们江流域资源,其实质是奴役、压榨中国人民,并破坏性地掠夺中国的资源。该行径客... 日本对图们江流域铁路的侵略是日本阴谋侵略中国大陆的重要一步,其目的是搭建战争跳板、开辟物资通道。侵略者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期间大力开发图们江流域资源,其实质是奴役、压榨中国人民,并破坏性地掠夺中国的资源。该行径客观上给中国东北物流格局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使南北纵向交通格局转变为南北、东西纵横交叉的交通格局,并给"环日本海"区域经济带来了跨越式发展,东北亚地区一度出现了贸易频繁、运输发达的虚假繁荣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侵略 图们江流域 铁路开发 东北亚物流格局 “环日本海”区域经济’
下载PDF
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普世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立刚 《日本侵华史研究》 2015年第2期56-64,共9页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恒久的价值,不以当时中国大陆的国民党政权已被更替、... 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必要性,在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乃至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在于铭记中国被日本侵略的惨痛历史。这具有恒久的价值,不以当时中国大陆的国民党政权已被更替、今后国际关系冷暖而改变。世界上许多国家设立种种类似国家公祭目的纪念日,主要也是为了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这具有普世价值,顺应人类普世伦理要求。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目有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而悼念死难者、铭记历史对其具有统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 日本侵华战争 死难者 历史
下载PDF
天皇裕仁和九一八事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东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12-120,共9页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端。事变是一些狂热侵华分子蓄谋制造的,但它的恶性演变却是日本统治者放纵和支持的结果。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裕仁天皇,对九一八事变的演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事变的不断恶性发展和他的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端。事变是一些狂热侵华分子蓄谋制造的,但它的恶性演变却是日本统治者放纵和支持的结果。作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裕仁天皇,对九一八事变的演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事变的不断恶性发展和他的态度与决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剖析裕仁天皇在九一八事变中的活动和表现,可以清楚地展现出他的战争责任和反人类的本来面目,对于深化这段历史研究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仁天皇 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
下载PDF
高崇民与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16
作者 高劲松 高凌 高在春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7-40,45,共5页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以高崇民为首的东北爱国人士成立的第一个民众抗日救亡组织,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抗战的民众团体,对局部抗战之初东北人民的抗战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中国最早组织民众抗日的组织者之一的高崇民...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以高崇民为首的东北爱国人士成立的第一个民众抗日救亡组织,也是中国最早进行抗战的民众团体,对局部抗战之初东北人民的抗战起到了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中国最早组织民众抗日的组织者之一的高崇民,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成立、组织建设、主要活动中,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凸显了他和救国会在中国反帝抗日斗争中的历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崇民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 国民政府 日本侵略者
下载PDF
牢记历史教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17
作者 李超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7-50,64,共5页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深刻历史教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经验和财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共产党的... 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深刻历史教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是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经验和财富。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崇高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侵略 教训 抗日战争 爱国主义
下载PDF
东北沧陷时期的日本宗教
18
作者 王若茜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5,共6页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而传来的日本宗教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类派别,由于带有明确的侵略目的,强迫中国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信仰,使中国人民的宗教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无法真正融合于中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宗教也在东北地区荡然无存。了解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宗教,探讨当时的社会网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轨迹,以及日伪政权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行为,有助于我国对东北殖民地文化的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揭示日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警示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日本 宗教 神道体制 侵略性 宗教传播 宗教派别 宗教活动
下载PDF
试论日本对伪满洲国的农村社会统制政策
19
作者 景壮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11期81-84,共4页
伪满洲国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农村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为其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侵略者的农村社会统制政策。伪满初期,实行保甲制;伪满中期,实行街村制;伪满后期,实行"国民邻保制"。通过对各阶段农村社会... 伪满洲国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东北农村进行严密控制,以达到为其殖民侵略政策服务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侵略者的农村社会统制政策。伪满初期,实行保甲制;伪满中期,实行街村制;伪满后期,实行"国民邻保制"。通过对各阶段农村社会统制政策的分析,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以及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揭露了侵略者施行行动禁锢、经济压榨、政治控制的历史事实,对当代日本右翼势力否定历史、歪曲历史、推卸战争责任的错误历史观进行了有力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帝国主义 伪满洲国 殖民侵略 农村社会统制
下载PDF
从“壬辰倭乱”看明代山东的战略地位
20
作者 董兴华 《科教导刊》 2013年第26期200-201,共2页
1592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壬辰战争,明朝为"字小存祀之义"派兵援朝抗倭。于是,朝鲜半岛上爆发了中日朝三国间为期七年的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山东背靠内陆,与朝鲜隔海相望,既是京师乃至整个中国内陆的防... 1592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壬辰战争,明朝为"字小存祀之义"派兵援朝抗倭。于是,朝鲜半岛上爆发了中日朝三国间为期七年的战争,朝鲜称之为"壬辰倭乱"。山东背靠内陆,与朝鲜隔海相望,既是京师乃至整个中国内陆的防御屏障,朝鲜前线最有力的后援基地。战争期间,山东既保障了中国内地免受倭寇入侵又为朝鲜战场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以及物资补给。山东的战略地位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壬辰倭乱 京畿屏障 后方基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