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武士道和军国主义的辩护词——一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 被引量:3
1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120-128,共9页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明治政府加快侵略步伐,以武士道广泛进行战争教育。1899年,新渡户稻造在美国出版《武士道》一书,将武士道美化为完全可以和西方骑士道并肩而立的理想化道德。讴歌武士道培育了举世无比的忠君爱国的日本国民,赞美武士...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明治政府加快侵略步伐,以武士道广泛进行战争教育。1899年,新渡户稻造在美国出版《武士道》一书,将武士道美化为完全可以和西方骑士道并肩而立的理想化道德。讴歌武士道培育了举世无比的忠君爱国的日本国民,赞美武士道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赋予的力量,公开为日本国家和日本军国主义战争政策辩护。新渡户稻造片面拔高武士道的"忠诚与献身之道",刻意掩盖武士道的"杀人与战争之道",无论是对外国人全面、准确地认识武士道和日本国家,还是对日本人正确认识武士道和近代化的历史道路,都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渡户稻造 日本武士道 日本军国主义 辩护词
下载PDF
武士道与神道、禅道、儒道考析——兼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之五 被引量:2
2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98-106,共9页
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朱子学,先后成为武士道最主要的思想渊源。总体上讲,神道教构成祈求武运长久、战争胜利的思想意识,禅宗佛教充当敢于拼命、视死如归的修行体系,儒家朱子学则提供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武士道... 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朱子学,先后成为武士道最主要的思想渊源。总体上讲,神道教构成祈求武运长久、战争胜利的思想意识,禅宗佛教充当敢于拼命、视死如归的修行体系,儒家朱子学则提供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伦理。武士道与作为日本文化构成要素的神道教、禅宗佛教和儒家学说,相互渗透、相互滋养、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也以事实证明了武士道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道 思想渊源 神道 禅道 儒道
下载PDF
日本武士道世俗化的历史考析——兼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之六
3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4-82,共9页
武士道不是一天形成的,武士道的世俗化也不是一日之间实现的。原本只是武士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武士道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向其他阶级渗透的所谓"世俗化"。8至19世纪一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的渗润,武家统治者以国家权力为后... 武士道不是一天形成的,武士道的世俗化也不是一日之间实现的。原本只是武士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武士道诞生后不久,便开始了向其他阶级渗透的所谓"世俗化"。8至19世纪一千多年漫长历史岁月的渗润,武家统治者以国家权力为后盾的强制性灌输,农工商的模仿,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已经处于武士道德全民化的门槛上了,明治政府的"全体国民武士化,武士道德全民化"政策,不过是实现武士道德全民化的助产婆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道 世俗化 历史考析
下载PDF
日本武士道的“忠诚”与武士的生活方式
4
作者 税贞建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7期74-77,共4页
日本武士道是军人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理想,是日本武士心照不宣的行为规范。从11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一直占据着日本社会伦理道德支柱的位置,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忠"在武士道中居于统帅地位,是武士道的核心因素之... 日本武士道是军人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理想,是日本武士心照不宣的行为规范。从11世纪至20世纪中叶一直占据着日本社会伦理道德支柱的位置,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忠"在武士道中居于统帅地位,是武士道的核心因素之一,日本武士道从武士个人,武士团等多个角度要求武士对其主君竭尽忠诚,使武士别无选择,而又心甘情愿最大限度地保障主君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道 “忠诚” 武士 生活方式
下载PDF
从日本武士道精神层面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5
作者 王会儒 王明伟 《中华武术(研究)》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武士道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人的道德准则,对其民族性的影响甚深,促进了日本民族的崛起。中国传统武德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历史,如何弘扬传统武德是武术界老生常谈、却又依然没有解决的... 武士道在日本绵延了一千多年,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人的道德准则,对其民族性的影响甚深,促进了日本民族的崛起。中国传统武德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历史,如何弘扬传统武德是武术界老生常谈、却又依然没有解决的老话题。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优秀层面以及中国武德的研究现状,试图在中国文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下,为弘扬传统武德找到启发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德 日本武士道 武士品质 启示
原文传递
日本武士道的伦理道德、战争精神和统治思想——兼评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之三
6
作者 娄贵书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8-56,共9页
武士道作为武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既是幕府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又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涵盖了伦理文化、军事文化和政治文化。要弄清武士道的真实面貌和本质,武士道的伦理道德、战争精神和统治思想... 武士道作为武家文化的核心内容,既是幕府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主流地位的思想文化,又是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涵盖了伦理文化、军事文化和政治文化。要弄清武士道的真实面貌和本质,武士道的伦理道德、战争精神和统治思想缺一不可。日本学者新渡户稻造理想化的武士道主要是伦理道德范畴的武士道,特别是从者对主君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而非完整的武士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武士道 伦理道德 战争精神 统治思想
下载PDF
日本近代武士道的产生与嬗变
7
作者 李琼 郭南南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154-155,共2页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 "武士道"是日本战国时期武士在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训条。本文主要分析了"中世纪的武士道"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武士道",并嬗变为"现代武士道",从而沦为日本侵略者的精神支柱和战争工具的。下层武士领导的倒幕运动是"近代武士道"产生的萌芽,明治维新是从"中世纪武士道"到"近代武士道"发展的转折点。最终,由武士领导下的明治政府迅速建立起军国主义体制,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近代武士道 下层武士 明治维新 军国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