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草产业成长及其多功能性探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郑金英 陈丽凤 林占熺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04-308,共5页
通过对菌草业多功能性问题的研究,为全社会重新认识菌草业拓宽视野,为菌草业的功能创新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的支撑。阐述菌草技术的发展与菌草产业的成长概况;分析菌草业多功能性的特征:菌草业具有食物供给、原料供给、资源节约、环... 通过对菌草业多功能性问题的研究,为全社会重新认识菌草业拓宽视野,为菌草业的功能创新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的支撑。阐述菌草技术的发展与菌草产业的成长概况;分析菌草业多功能性的特征:菌草业具有食物供给、原料供给、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就业减贫、营养保健和文化休闲等功能;提出新形势下拓展菌草业多功能性的思路:强化菌草业的食物保障功能、开发菌草业的生物质能源功能、彰显菌草业的生态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技术 菌草产业 多功能性
下载PDF
菌草技术发明与发展的社会学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豫生 周毕芬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在回顾菌草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学的视角,剖析了菌草技术推广后在解决贫困问题、生态问题和性别问题等方面的社会学价值。认为菌草技术能增加农民收入,拓展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能较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 在回顾菌草技术的发明与发展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着重从社会学的视角,剖析了菌草技术推广后在解决贫困问题、生态问题和性别问题等方面的社会学价值。认为菌草技术能增加农民收入,拓展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能较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够较好地促进妇女就业、提高妇女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技术 发明 推广 社会学价值
下载PDF
5种菌草草粉栽培灰树花培养基配方筛选 被引量:7
3
作者 曹秀明 蔡杨星 林占熺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以5种菌草(象草、巨菌草、五节芒、芒萁和类芦)草粉为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从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长势等方面对25个配方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以期得到菌草栽培灰树花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灰树花的最佳配方为五节芒50%、芒萁28... 以5种菌草(象草、巨菌草、五节芒、芒萁和类芦)草粉为试材,采用三级系统筛选法从菌丝生长速度和菌丝长势等方面对25个配方进行了初步筛选研究,以期得到菌草栽培灰树花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菌草栽培灰树花的最佳配方为五节芒50%、芒萁28%、麸皮5%、玉米粉15%、石膏2%,含水量为60%。该配方下灰树花的菌丝体生长速度快,达0.405 cm·d^(-1);灰树花子实体的生物转化率最高,为4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菌草技术 子实体 三级系统筛选法
下载PDF
卢旺达高原坡地水土流失的研究与对策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应平 林占森 +5 位作者 林冬梅 林应兴 林兴生 罗晓芬 陈晓斌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9-394,共6页
【目的】卢旺达属热带高原气候,境内多山,被称为"千丘之国",人口密度高,耕作土地少,长期以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和为获取燃料而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我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 【目的】卢旺达属热带高原气候,境内多山,被称为"千丘之国",人口密度高,耕作土地少,长期以来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和为获取燃料而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我国援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把菌草作为解决这一难题治理水土流失列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设立3个不同模式的径流场试验。【结果】以"传统栽培农作物"模式为对照(CK),"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模式水流失率平均减少82.39%,土壤流失率平均减少96.26%以上;"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活篱笆+梯田套种农作物"模式水流失率平均减少74.64%,土壤流失率平均减少90.4%以上。"等高线种植巨菌草"模式在有机质C,有效磷和钾含量方面比传统栽培模式更高,说明种植巨菌草具有改善土壤肥力的潜力。【结论】种植巨菌草,保持水土效果好,提高土壤肥力,产量高,利用菌草技术发展菌业和畜业,为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卢旺达 水土保持 菌草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生态语境下菌草技术的发展图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菌草技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5
作者 罗贤宇 徐运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菌草技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要涵盖绿色优势论、助力振兴论、科技支撑论、国际合作论等核心要义,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我国菌草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菌草技术合作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菌草技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要涵盖绿色优势论、助力振兴论、科技支撑论、国际合作论等核心要义,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推动我国菌草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全球菌草技术合作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发展菌草技术,要着眼于增强菌草生态治理效能,为生态系统治理提供重要支撑;着眼于构建菌草技术产业产品高质量发展体系,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着眼于巩固教育、科技、人才支撑,塑造菌草技术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着眼于推动“幸福草”走向世界,为援外合作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菌草技术 生态文明 国际合作
下载PDF
菌草栽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曹秀明 蔡杨星 林占熺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8-165,共8页
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3种草粉按不同配比栽培的灰树花子实体与木屑栽培的灰树花子实体为试材,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 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3种草粉按不同配比栽培的灰树花子实体与木屑栽培的灰树花子实体为试材,采用L_9(3~4)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浸提次数对灰树花子实体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DEAE-Sephadex A-25离子交换柱分别对菌草栽培灰树花粗多糖与木屑栽培灰树花粗多糖进行纯化分级,利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色谱法对C-GLP1与S-GLP1进行纯度鉴定,为菌草栽培灰树花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水提醇沉法提取灰树花子实体粗多糖时,各因素对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次数、浸提时间。菌草栽培灰树花子实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40g·mL^(-1),浸提温度100℃,浸提时间2h,浸提次数2次。对菌草及木屑栽培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均得2个级分,C-GLP1、C-GLP2和S-GLP1、S-GLP2。纯度鉴定结果表明,C-GLP1与S-GLP1均为单一对称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灰树花 多糖 提取条件优化 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背景下科技援外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菌草技术援外为例
7
作者 曹安琪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9期91-97,共7页
聚焦福建省科技援外实践,梳理福建技术援外20年的工作成效。运用个案研究法,基于菌草技术在科技援外上的成功经验的梳理,介绍分析福建省科技援外的工作实际。为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和地区科技援外的力度、促进受援地经济水平提高... 聚焦福建省科技援外实践,梳理福建技术援外20年的工作成效。运用个案研究法,基于菌草技术在科技援外上的成功经验的梳理,介绍分析福建省科技援外的工作实际。为加大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和地区科技援外的力度、促进受援地经济水平提高、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和地区国际技术转移的深度,从构建机制和健全体系两方面提出提高福建省科技援外质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援外 菌草技术援外 国际技术转移 福建省
下载PDF
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项丽娟 黄玉琴 +4 位作者 林占熺 林冬梅 林兴生 林辉 罗海凌 《中国食用菌》 2013年第6期19-20,共2页
银耳是中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25℃~28℃,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20℃~25℃,生长周期为35 d^40 d。从银耳栽培季节的选择、培养料配方、栽培室的设置、菌草栽培银耳工艺及其子实体采收与加工等几个方面探索温室菌草袋栽银耳技术。
关键词 菌草 袋栽技术 银耳
下载PDF
生计资本对农户菌草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
9
作者 黄洋萍 郭楠 +1 位作者 郑子健 阮晓菁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8-87,共10页
基于福建、宁夏、甘肃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和ISM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菌草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其层级结构。研究发现:农户菌草技术采纳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共9个。其中,风险承受能力和技术效益认同度是表层... 基于福建、宁夏、甘肃三省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和ISM模型,实证分析生计资本对农户菌草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及其层级结构。研究发现:农户菌草技术采纳意愿的显著影响因素共9个。其中,风险承受能力和技术效益认同度是表层直接因素,家庭耕地面积、家庭牲畜数量、家庭年收入、农业技能水平、参加合作社和技术掌握能力是中层间接因素,受教育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增强农户风险承受能力,宣传菌草产品附加值以提升农户技术效益认同度,加大农村教育培训力度以提升农民综合素养等,从而提升农户菌草技术采纳意愿,推进菌草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资本 菌草技术采纳意愿 农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