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切与创伤书写 被引量:25
1
作者 邵凌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44,共9页
创伤书写几乎贯穿了南非作家J.M.库切的创作生涯。库切对创伤的关注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有关,是后殖民、后现代两股思潮相互碰撞的产物,与20世纪西方文化的创伤情结相映成趣。库切敏锐的目光洞察了南非漫长的种族隔离史遗留下来的创伤记... 创伤书写几乎贯穿了南非作家J.M.库切的创作生涯。库切对创伤的关注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有关,是后殖民、后现代两股思潮相互碰撞的产物,与20世纪西方文化的创伤情结相映成趣。库切敏锐的目光洞察了南非漫长的种族隔离史遗留下来的创伤记忆,将殖民、反殖民的历史主题与后现代的自由言说精神有机链接,谱写出一系列镶嵌在历史与当下的创伤叙事。创伤气息弥漫在库切作品中,不仅涉及主题与人物塑造,还在小说的意识与结构中融入了创伤的节奏、过程与不确定性。创伤书写对于库切作品研究有着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创伤记忆 种族隔离
原文传递
论库切小说《耻》的后殖民主义话语特征 被引量:23
2
作者 卫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3,共5页
库切的小说《耻》用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话语,从“篡越与和谐”、“耻辱与光荣”、“衰落与崛起”等三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生活角色的转位、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心理紊乱和创伤。该小说所反映的种族关系与殖民关系的历... 库切的小说《耻》用后殖民主义的叙事话语,从“篡越与和谐”、“耻辱与光荣”、“衰落与崛起”等三个主要层面,深刻揭示了南非后殖民时代的社会生活角色的转位、殖民主义所带来的心理紊乱和创伤。该小说所反映的种族关系与殖民关系的历史画面只有在后殖民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才能发生。作者表述殖民主义势力逐渐削弱、新时代拉开序幕的南非这种后现代社会的背景,深刻揭示了后殖民主义时代所特有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示了黑人逐步崛起、人们趋向和谐的社会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库切 诺贝尔文学奖 话语特征 《耻》
下载PDF
析J.M.库切小说《耻》中超越种族的生存困惑 被引量:18
3
作者 蔡云 脱剑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库切的代表作《耻》是一部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小说,从不同角度解读会获得不同的启示。本文以小说揭示新南非新旧交替时代种族问题为出发点,深层剖析作品所反映的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展示作家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其人道主义的终极... 库切的代表作《耻》是一部寓意丰富、思想深刻的小说,从不同角度解读会获得不同的启示。本文以小说揭示新南非新旧交替时代种族问题为出发点,深层剖析作品所反映的人类共同的生存境遇,展示作家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其人道主义的终极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耻》 种族 生存境遇 终极关怀
下载PDF
从《福》看后殖民文学的表述困境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德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74,共9页
南非作家J.M库切的《福》是对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的重述或改写,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后殖民文学面临的表述困境:既要借助经典的话语力量为自己增势,又试图通过颠覆经典形象、话语和结构模式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由此形成后殖... 南非作家J.M库切的《福》是对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的重述或改写,小说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了后殖民文学面临的表述困境:既要借助经典的话语力量为自己增势,又试图通过颠覆经典形象、话语和结构模式来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由此形成后殖民作家与前帝国作家之间在话语权转让过程中既互相敌对,又合作共谋,既商讨博弈,又交换和流通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库切 《福》 后殖民文学 表述困境
原文传递
库切小说中的“属下”形象——后殖民理论视域下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妮 向天渊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9-156,共8页
J.M.库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物形象。透过斯皮瓦克后殖民理论的多棱镜不难发现,潜藏在这些人物背后的抵抗和沉默之特质与斯皮瓦克有关"属下"的论述高度契合。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库切赋予这些"沉默&... J.M.库切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一批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物形象。透过斯皮瓦克后殖民理论的多棱镜不难发现,潜藏在这些人物背后的抵抗和沉默之特质与斯皮瓦克有关"属下"的论述高度契合。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库切赋予这些"沉默"的"属下"以非同寻常的意义:他们既是彰显自我存在的无声宣示,也是解构帝国及认知暴力的利器。库切试图用文学创作打破历史书写的独裁,再现"边缘文化"的丰富与多样,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后殖民主义 “属下” 沉默的抵抗 认知暴力
原文传递
论库切小说中的批评及其小说批评观 被引量:8
6
作者 秦海花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32,共10页
库切认为当下文学批评因为过于依赖理论及哲学传统而成为一种狭小的话语,文学和批评之间缺乏应有的对等关系。为了突破批评的这种局限性,库切在小说的虚构叙事中融入了他对作家身份、小说创作过程、小说存在的理由、小说的本质等问题的... 库切认为当下文学批评因为过于依赖理论及哲学传统而成为一种狭小的话语,文学和批评之间缺乏应有的对等关系。为了突破批评的这种局限性,库切在小说的虚构叙事中融入了他对作家身份、小说创作过程、小说存在的理由、小说的本质等问题的探索,并在小说中表达对批评、批评家、批评和小说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库切充分利用小说的自我审视能力和模糊性,赋予批评以假设性、对话性和趣味性,不仅在文本、作者、批评者之间建立个人化的、多维度的联系,也使批评能够面向学术圈外的读者,从而将批评话语从长篇理论独白中解放出来,在小说和批评之间建立一种真正对等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小说中的批评 小说批评观 开放的批评话语空间
原文传递
Experiencing the Abject Female Body and Writing the Female Self:Body Narrative of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7
作者 SHI Ju-hong HAO Wen-xu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6期395-403,共9页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the second novel by J.M.Coetzee,has been traditionally read as a disembodied writing that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writing per se instead of the reality.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work i...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the second novel by J.M.Coetzee,has been traditionally read as a disembodied writing that focuses on the problem of writing per se instead of the reality.This paper contends that the work is actually a body narrative that explores the visceral pain suffered by Magda whose infertile body impedes her being a qualified subject.As the heroine in a postcolonial novel,Magda is not just a body that is restricted and constructed by the politics of the body,but also a thinking and writing body that consciously questions and resists the gendered bodily norms under whose yardstick her subjecthood is barred.Written in the metafictional manner,Magda’s narrative of the body is not just a record of her corporeal experience,but also a self-conscious negotiation with,and challenge of,the bodily norms under whose yardstick her body has been debased or,in terms of Judith Butler,abjected.Taking her female bodily experience as the starting point,Magda writes a feminine text that values passion,fluidity and non-linearity to disrupt the patriarchal discourse underpinned with logical reasoning.The feminine body narrative endeavors to achieve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which a reciprocal cross race/gender relationship might be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coetzee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abject female body body narrative feminine text
下载PDF
库切小说《福》中的多元微叙事
8
作者 高薇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社会是商品化、信息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已经失去其传统的价值,知识的合法性面临危机,具有普遍意义的宏大叙事已然消逝。文本以库切小说《福》为分析对象,从宏大叙事的衰落和多元微叙事的兴起两个方面,探究...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社会是商品化、信息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知识已经失去其传统的价值,知识的合法性面临危机,具有普遍意义的宏大叙事已然消逝。文本以库切小说《福》为分析对象,从宏大叙事的衰落和多元微叙事的兴起两个方面,探究后现代状况下面临的知识合法性危机,并联系库切的文学价值观认识后现代状况下文学叙事肩负的时代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 库切 利奥塔 后现代知识合法性危机 多元微叙事
下载PDF
库切“耶稣三部曲”的原型批评式解读
9
作者 马丽莉 解甜甜 《英语文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82-195,共14页
库切的“耶稣三部曲”——《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学生时代》和《耶稣之死》是他在2013一2019年以每三年一部的频率出版的系列小说。三部小说围绕主人公大卫五至十岁的短暂时光展开叙事,以《新约》福音书中的耶稣受难为原型,分别揭示了... 库切的“耶稣三部曲”——《耶稣的童年》《耶稣的学生时代》和《耶稣之死》是他在2013一2019年以每三年一部的频率出版的系列小说。三部小说围绕主人公大卫五至十岁的短暂时光展开叙事,以《新约》福音书中的耶稣受难为原型,分别揭示了逃难、审判与救赎三重情节母题的表层结构。与此同时,三部小说以秋去冬来的自然循环模式为基础,呈现了大卫离世悲剧的深层象征性结构。本文将依据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理论,从主题和叙事结构层面,由表及里地分层次深度解读原为众人生命之光的大卫最终走向死亡的象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耶稣三部曲 原型 情节母题 叙事结构
原文传递
库切的世界主义非洲书写研究——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例
10
作者 林萍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世界主义是库切非洲小说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学界对此维度的关注尚且不足。本文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典型案例,对库切世界主义创作理念的源起、美学表征和历史生成等问题进行考察和反思。文章认为,库切以世界主义创作理念... 世界主义是库切非洲小说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学界对此维度的关注尚且不足。本文以《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典型案例,对库切世界主义创作理念的源起、美学表征和历史生成等问题进行考察和反思。文章认为,库切以世界主义创作理念重构了南非民族独立革命的历史话语,其核心内涵是对民族主义的超越。库切的世界主义源于其“去非洲化”的身份认同和政治焦虑。它表达了种族和解的伦理愿景和对普适性价值的诉求,但是在殖民主义的语境中与非洲的去殖政治存在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世界主义 民族主义 非洲书写
原文传递
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的经典个案:库切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怀军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3-126,共4页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多年的流散生涯让他形成超验他者的视角与多元文化观。在创作中,库切既承认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冲突和对抗,又提倡双方都施以"同情的理解",以达成多元文化的和解与和谐。在文学批评中,他主... 南非白人作家库切多年的流散生涯让他形成超验他者的视角与多元文化观。在创作中,库切既承认白人文化和黑人文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冲突和对抗,又提倡双方都施以"同情的理解",以达成多元文化的和解与和谐。在文学批评中,他主张超脱政治立场、坚持艺术良心,呼吁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库切的创作主题与批评立场使他成为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研究 库切 多元文化主义
下载PDF
性别、殖民、动物伦理:《耻》中的强奸与“屠”狗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彬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148,共8页
论文从性别、殖民与动物伦理三个角度阐释库切小说《耻》中露西被奸、其狗被杀情节。在性别意义上,强奸与杀狗同步进行暴露了性别主义与物种主义的共谋关系;在南非殖民语境中,黑人强奸白人妇女以及枪杀"殖民狗"是针对殖民历... 论文从性别、殖民与动物伦理三个角度阐释库切小说《耻》中露西被奸、其狗被杀情节。在性别意义上,强奸与杀狗同步进行暴露了性别主义与物种主义的共谋关系;在南非殖民语境中,黑人强奸白人妇女以及枪杀"殖民狗"是针对殖民历史的复仇行为;在伦理层面,选用"大屠杀"等"定罪词语"叙述杀狗事件流露出作者深切的动物伦理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耻》 “屠”狗 性别主义 殖民主义 动物伦理
原文传递
困境中的精神底线——论库切的《耻》与《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13
作者 方向真 《中州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5-56,共2页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两部重要长篇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与《耻》,突出地呈现了库切作品一个反复建构的模式:人物生存境况盘旋下降及人物不屈服的姿态。对人在困境中的精神底线的发现和揭示,显示了库切深刻的人道主义...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库切的两部重要长篇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与《耻》,突出地呈现了库切作品一个反复建构的模式:人物生存境况盘旋下降及人物不屈服的姿态。对人在困境中的精神底线的发现和揭示,显示了库切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精神底线 人道主义
下载PDF
《耻》:一种关于“性别困惑”的伦理叙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进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J.M.库切在当代欧美文坛是最具理解张力同时也是最有阐释争议的社会小说家之一。在他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性别化的种族神话和种族化的性别寓言始终都是读者无法忽视的历史文化课题。本文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以性别批评的伦理视角重新... J.M.库切在当代欧美文坛是最具理解张力同时也是最有阐释争议的社会小说家之一。在他的大多数文学作品中,性别化的种族神话和种族化的性别寓言始终都是读者无法忽视的历史文化课题。本文运用当代女性主义理论,以性别批评的伦理视角重新解读他的代表作小说《耻》,探讨种族身份与性别叙事的隐性伦理关系,在合理评价库切文学经验的同时,揭露并批判其作品的父权意识与性别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库切 《耻》 种族身份 性别困惑 伦理叙事
下载PDF
库切《生活和时代》的后殖民生态书写 被引量:4
15
作者 钟再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52-58,共7页
库切的生态书写氤氲于其后殖民创作之中,生态主题与后殖民主题在其作品中相互交融,具有典型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特色。以往的评论主要从后殖民理论视阈来分析库切的文学创作,而对其作品中丰富的后殖民生态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迈克尔&#... 库切的生态书写氤氲于其后殖民创作之中,生态主题与后殖民主题在其作品中相互交融,具有典型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特色。以往的评论主要从后殖民理论视阈来分析库切的文学创作,而对其作品中丰富的后殖民生态书写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是展示库切后殖民生态关注的重要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库切的后殖民生态书写绝非空洞地赞美大自然或将其浪漫化,而是与残酷的种族殖民战争及种族殖民统治相关联,具有明显的伦理政治倾向。通过探究《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所蕴含的后殖民生态关注,我们能够窥见库切尊重一切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容及反对一切霸权的后殖民生态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M.库切 《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 后殖民生态批评
下载PDF
库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反理性主义思想的接受
16
作者 韩乐 《西部学刊》 2023年第21期52-56,共5页
理性主义思想是西方社会的核心思想与特定思维模式。库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为时代的书写者,二人在所处的文化语境上有着大量的相似之处,对库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发现库切着重关注陀氏对于“理性主义”的看法与观点... 理性主义思想是西方社会的核心思想与特定思维模式。库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同为时代的书写者,二人在所处的文化语境上有着大量的相似之处,对库切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会发现库切着重关注陀氏对于“理性主义”的看法与观点,在身处理性主义思想主导的社会现实中,库切继承陀氏对理性主义思想的对立面也就是极端虚无主义思想的批判,也对自己所处的南非社会政治制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指出社会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库切追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脚步看到问题,揭露问题,随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共同认为理性无法拯救人类,最终陀氏选择宗教信仰的救赎,库切则选择摆脱纯粹理性的“自我救赎”。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理性主义思想的批判痕迹,也能感受到库切对这种反理性主义思想的接受与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反理性主义思想 接受
下载PDF
沉默与言说:库切小说《福》与后殖民批判 被引量:4
17
作者 姜小卫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5,共8页
库切的小说《福》已成为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中"逆写帝国"的经典。论文通过解读库切的小说文本阐释斯皮瓦克对于后殖民理性的批判,对于西方知识权力阶层为他者代言时必然隐含的话语权力的批判。理论文本与小说文本相互佐证、... 库切的小说《福》已成为后现代、后殖民语境中"逆写帝国"的经典。论文通过解读库切的小说文本阐释斯皮瓦克对于后殖民理性的批判,对于西方知识权力阶层为他者代言时必然隐含的话语权力的批判。理论文本与小说文本相互佐证、相互阐释,论文力图阐明《福》的主旨在于:面对被砍掉"舌头"的礼拜五们,那些在知识-权力话语场域被褫夺了言说权力的他者,那些在现代性历史进程和现实语境中遭受伤害的沉默者,面对礼拜五们残损的身体和难以磨灭的历史创伤和心理创伤,知识分子、历史书写者和作家如何才能承担起政治和伦理的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福》他者 沉默 言说与叙事
下载PDF
伦理身份·伦理选择·伦理意识:库切《耻》的伦理书写
18
作者 金怀梅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0期65-70,共6页
库切的扛鼎之作《耻》不仅关涉重大的政治和历史议题,同时也不乏对伦理和道德的探讨,有着鲜明的伦理取向。小说在对主人公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意识等进行伦理书写的过程中,突出人之为人的伦理要义:对他人、社会乃至动物承担起应... 库切的扛鼎之作《耻》不仅关涉重大的政治和历史议题,同时也不乏对伦理和道德的探讨,有着鲜明的伦理取向。小说在对主人公的伦理身份、伦理选择和伦理意识等进行伦理书写的过程中,突出人之为人的伦理要义:对他人、社会乃至动物承担起应有的伦理责任,从而能为这个冲突和混乱的世界重建伦理秩序。《耻》不仅以灰暗的笔调书写了新南非存在的伦理意识模糊、道德堕落、伦理缺位等诸多伦理问题,更是成功地通过主人公的道德发展轨迹构建了一幅动态的伦理图景,引领世人思考自身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等交互关系中所应该承担的伦理责任,突出了作品的伦理价值与时代意义。库切的道德探索和伦理建构彰显其浓厚的伦理意识、深切的伦理情怀和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耻》 伦理 道德
下载PDF
《耶稣的童年》中的后现代难民书写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腊宝 卜杭宾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4,共9页
《耶稣的童年》是库切移居澳大利亚后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作为一部难民问题小说,该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十分简单,然而,在貌似普通的现实主义叙事中,库切设置了一系列极具后现代意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显然是为了探讨一个更加... 《耶稣的童年》是库切移居澳大利亚后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作为一部难民问题小说,该作品的语言、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十分简单,然而,在貌似普通的现实主义叙事中,库切设置了一系列极具后现代意味的情节,而这些情节显然是为了探讨一个更加深刻和严肃的主题。本文结合利奥塔的后现代理论,通过聚焦小说的一个地名(避难地"诺维拉")、一个核心情节(托孤认母)和一个神秘物件(小主人公的魔法披肩)中的元小说特征,深入揭示小说在平淡的外表下努力影射的难民遭遇,尤其是儿童难民在避难过程中鲜为人知的心灵体验。《耶稣的童年》以特有的后现代手法呈现了一个儿童难民在避难迁徙过程中的双重创伤,体现了库切对于全球化时代难民问题的深切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耶稣的童年》 后现代表征 儿童难民 创伤 影射
原文传递
论《内陆深处》的空间化叙事策略
20
作者 罗小丽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0-147,共8页
《内陆深处》是库切相对较难理解的作品,小说的日记体独白讲述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故事片段。尽管与南非传统的农场小说相仿,但《内陆深处》开创性地采用多重故事建构非线性叙事,取得了空间化叙事的艺术效果。本论文借助空间... 《内陆深处》是库切相对较难理解的作品,小说的日记体独白讲述了一个个扑朔迷离、真假难辨的故事片段。尽管与南非传统的农场小说相仿,但《内陆深处》开创性地采用多重故事建构非线性叙事,取得了空间化叙事的艺术效果。本论文借助空间化叙事理论探讨库切如何在《内陆深处》中采用碎片、回环、并置等空间化叙事策略,颠覆南非小说单一、线性、封闭的传统叙事模式,用多元开放的文学想象抵御历史权威,重塑小说的文学独立性。空间化叙事是库切在南非种族隔离的新社会历史环境下改良南非文学、探索小说叙事新模式的大胆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切 《内陆深处》 空间化叙事 碎片 回环 并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