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除学校神话 走向学习化社会——《去学校化社会》译者导读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康宁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1-128,共8页
《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判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的主要代表作。伊利奇在书中对"学校化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包括对现代学校的批判、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关于"去学... 《去学校化社会》是当代著名社会批判家、教育思想家伊万·伊利奇的主要代表作。伊利奇在书中对"学校化社会"进行了猛烈批判,包括对现代学校的批判、对学校与社会关系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关于"去学校化社会"的一系列构想,包括强化自我解放意识、改变生活道路选择、更新政治评估标准以及创立全新教育制度。《去学校化社会》可为我们深入反思学校存在问题提供丰富的思想启迪,为我们全面认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提供独特的方法引领,并为我们着力建设学习化社会提供有益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奇 激进的教育学 社会批判理论 学校化社会 去学校化社会 学习化社会
下载PDF
伊里奇终身教育思想探微 被引量:4
2
作者 赵红亚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5,共5页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 在社会批判理论、无政府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影响下,美国教育理论家伊里奇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非学校化社会"主张,认为学校教育是导致美国贫困加剧和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学习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平等和人际关系,校外学习更有价值,学校教育不等于教育的全部,学习网络是理想的教育形式。他的观点与现代终身教育理念吻合,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极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社会 终身教育 探微
下载PDF
《去学校化社会》50年:重新发现伊利奇的教育思想内核
3
作者 徐芳健 《比较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88,共9页
伊万·伊利奇于1971年出版《去学校化社会》后,又通过各种文献、对话全面展现其“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内涵。整体上,伊利奇秉持着“人道的激进主义”态度,立足于经由社会、历史、玄思等视角交叠而成的核心议题,呈现出其教育思想的... 伊万·伊利奇于1971年出版《去学校化社会》后,又通过各种文献、对话全面展现其“去学校化社会”思想的内涵。整体上,伊利奇秉持着“人道的激进主义”态度,立足于经由社会、历史、玄思等视角交叠而成的核心议题,呈现出其教育思想的内在脉络。事实上,通过对学校中潜在的“价值制度化”“教育神话”“隐性课程”等问题的批判性质疑,伊利奇逐步认识到最初所提“去学校化社会”策略的徒劳。因此,从提出废除学校转向对教育理念本身的反思,伊利奇不再接受“稀缺性假设”下的教育需求话语及其社会承诺。基于此,在“去学校化社会”思想诞生50年后的今天,考虑到该思想可能引发的教育改革实践的危险性,“去学校化”的诉求必须建立在明确的政治要求上,即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建立学习机构及其恰如其分的自由保障与评价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学校化社会 伊万·伊利奇 人道的激进主义 学习自由 教育解放
原文传递
后新冠疫情时代教育和教育技术“解决方案主义”:一个卖方市场 被引量:2
4
作者 +2 位作者 肖俊洪(译) 《中国远程教育》 CSSCI 2021年第9期16-28,76,77,共15页
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随后实施的保持社交距离措施影响社会各行各业,也包括教育。为了使教育能继续进行,教育机构不得不迅速适应新情况,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在线学习热潮。很多平台,包括商业性数字学习平台供应商争先恐后提供(在线学习)... 新冠肺炎大流行以及随后实施的保持社交距离措施影响社会各行各业,也包括教育。为了使教育能继续进行,教育机构不得不迅速适应新情况,于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在线学习热潮。很多平台,包括商业性数字学习平台供应商争先恐后提供(在线学习)支持和“解决方案”,有时还是免费的。因此,新冠肺炎大流行催生了教育技术的卖方市场。本文从批判性视角反思仓促采用商业性数字学习方案可能引发的问题,因为这些方案的设计可能并不总是基于最佳教学实践,而是遵循它们利用用户数据谋利的商业模式。早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教育技术重新定义教与学和简化教与学内涵的情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本文还驳斥了“教育抱恙在身,应该也能够用技术给教育治病”这种论调。这种技术化常常被认为是中立的,与教育化(要求教育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密切相关。教育机构眼下的选择对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的教育和在线学习正在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正是反思这个问题的关键时候。具体说,这些选择将会强化教育的资本主义工具论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呼吁教育界领导者认真考虑他们目前正在做出的决定,思考这些决定是否真的能为创造我们所希望的未来教育铺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大流行病 批判教育学 教育技术 保罗·弗莱雷 伊万·伊里奇 技术化 后数字时代
原文传递
控制与自由:伊凡·伊利奇的工具批判思想解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武青 陈红兵 格雷.怀斯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6,共5页
伊凡·伊里奇《愉悦的工具》一书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他从工具的分析展开对工业社会的批判,工具包括人工物和社会机构两类,其共同属性在于它们都是理性设计的产物;工具实现对人的控制、剥夺了人的自由,具体体现在机器对人的... 伊凡·伊里奇《愉悦的工具》一书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他从工具的分析展开对工业社会的批判,工具包括人工物和社会机构两类,其共同属性在于它们都是理性设计的产物;工具实现对人的控制、剥夺了人的自由,具体体现在机器对人的控制、学习垄断了人的教育以及医院垄断了人的健康;为了人的自由,伊里奇提出工具发展程度应处于一定的限度,不及与过度都会导致工具对人的控制。伊里奇的工具批判思想兼具人文主义技术批判和实用主义工具论的双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凡·伊里奇 工具 工具批判 控制 自由
原文传递
当代医学对痛苦的消解:伊凡·伊利奇医学批评思想之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雪扬 唐文佩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10,共5页
哲学家伊凡·伊利奇的医学批评思想,源于他对痛苦的思索与追问。正是医学灌输了对疼痛、残疾和死亡的恐惧,将征服痛苦作为职业努力的方向,激发了人们对避免痛苦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对技术的依赖与沉迷造成了苦难意义的消解,使... 哲学家伊凡·伊利奇的医学批评思想,源于他对痛苦的思索与追问。正是医学灌输了对疼痛、残疾和死亡的恐惧,将征服痛苦作为职业努力的方向,激发了人们对避免痛苦的不切实际的期望。同时,对技术的依赖与沉迷造成了苦难意义的消解,使人们无法应对自身的痛苦,亦无法对处于痛苦的他人怀有同情。伊利奇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对医源性与医学化问题的讨论,其观点在半个世纪中受到持续争议和反复解读,为当代医学批评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亦为理解医学与社会的复杂互构关系提供了独特取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凡·伊利奇 痛苦 医源性 医学化 医学批评
下载PDF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伊里奇“非学校化”思想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匡维 朱巍蔓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4,共4页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尽管他的思想极具颠覆性,并且不切实际,但其中对教育制度的分析却颇为精辟,以至于有学者将其思想归到制度教育学领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伊里奇的&... 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激进主义教育改革思潮,尽管他的思想极具颠覆性,并且不切实际,但其中对教育制度的分析却颇为精辟,以至于有学者将其思想归到制度教育学领域。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进行解读,有利于进一步理解该思想,对新制度教育学的探讨也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里奇 非学校化 新制度经济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