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ole ratio of Y to Zn on phase constituent of Mg-Zn-Zr-Y alloys 被引量:20
1
作者 罗素琴 汤爱涛 +2 位作者 潘复生 宋锴 王维青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795-800,共6页
The phase constituent evolution of Mg-Zn-Y-Zr alloys with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both in the as-cast and as-annealed states at the Mg-rich corner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SEM/EDS analysis and was further explain... The phase constituent evolution of Mg-Zn-Y-Zr alloys with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both in the as-cast and as-annealed states at the Mg-rich corner was investigated by XRD and SEM/EDS analysis and was further explained from the ternary phase diagram calc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secondary phases in Mg-Zn-Y-Zr alloys firmly depends on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and X (Mg 12 YZn)-phase, W (Mg 3 Y 2 Zn 3 )-phase and I (Mg 3 YZn 6 )-phase come out in sequence as the ratio of Y to Zn decreases. The mole ratios of Y to Z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phase constituent are suggested quantitatively as follows: the phase constituent is α-Mg + I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is about 0.164; α-Mg + I +W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is in the range of 0.164 0.33;α-Mg +W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is about 0.33; α-Mg +W+X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is in the range of 0.33 1.32; and α-Mg +X when the mole ratio of Y to Zn is about 1.32. The results also offer a guideline for alloy selection and alloy design in Mg-Zn-Y-Z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sium alloy Mg-Zn-Zr-Y mole ratio phase constituent
下载PDF
铝电解质分子比的定义及分析测定 被引量:11
2
作者 高炳亮 王兆文 +2 位作者 邱竹贤 赵新亮 孙祥林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8-41,共4页
铝电解质分子比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参数 ,然而分子比的定义表达式却多种多样。这给分子比的测定与计算带来不便。本文在电解质的物相和添加剂酸碱性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工厂实际 ,提出电解质分子比的定义 ,即电解质中总NaF的摩尔分数与总A... 铝电解质分子比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参数 ,然而分子比的定义表达式却多种多样。这给分子比的测定与计算带来不便。本文在电解质的物相和添加剂酸碱性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工厂实际 ,提出电解质分子比的定义 ,即电解质中总NaF的摩尔分数与总AlF3的摩尔分数的比值。并指出对含MgF2 和LiF添加剂的复杂铝电解质也最好采用这一分子比定义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电解质 物相 酸碱性 分子比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测定固相微萃取新型吸附质中单体的摩尔比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波 申书昌 +1 位作者 安红 史向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1,共3页
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用量为wt 0 3% ) ,醋酸丁酯和甲苯作混合溶剂 ,溶剂用量与单体混合物的体积相同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以朗伯 比耳定... 以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 (用量为wt 0 3% ) ,醋酸丁酯和甲苯作混合溶剂 ,溶剂用量与单体混合物的体积相同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固相微萃取吸附质 (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以朗伯 比耳定律为依据 ,通过一系列的推导过程 ,得出了共聚物中两种官能团的吸收值比与共聚物中两种单体摩尔比的线性关系式A1 /A2 =kn1 /n2 。采用红外光谱法测定聚合物中两种官能团的吸收值比 ,再通过外标曲线法确定了共聚物中两种官能团的吸收值比 (y)与共聚物中两种单体的摩尔比 (x)的线性回归方程 y =0 136 2 +0 0 84 1x。方法的精密度RSD(% ) =2 4 6 4 ,方法的回收率为 92 89%~10 3 9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技术 吸附质 单体 摩尔比 红外光谱法 测定 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Ag and Zn multi-microalloyed Al-(3.2-3.8)Cu-(1.0-1.4)Li alloys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劲风 刘平礼 +2 位作者 陈永来 张绪虎 郑子樵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7期2103-2112,共10页
To develop super-high strength Al-Li alloy,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Ag and Zn microalloyed Al-(3.2-3.8)Cu-(1.0-1.4)Li alloys(mass fraction) with T8 temp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 To develop super-high strength Al-Li alloy,the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g,Ag and Zn microalloyed Al-(3.2-3.8)Cu-(1.0-1.4)Li alloys(mass fraction) with T8 temper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of lower Li content restricted the strengthening effect of increasing Cu content,while simultaneous increase in Cu and Li contents contributed effectively to the enhancement of strength.The alloys were mainly strengthened by plenty of fine and well dispersed TI(Al2CuLi)precipitates.There were also some minor precipitates of θ'(Al2Cu) and δ'(Al3Li),which became less in number density,even disappeared during the aging process.Meanwhile,higher Li content favored the formation θ' and δ' and a small amount of S"(Al2CuMg) phases.In addition,strengthening effect and microstructure variation were analyzed through total non-solution mole fraction of Cu and Li and their mole ratio.To obtain Al-Li alloy with super-high strength,the total mole fractions of Cu and Li should be increased,and their mole ratios should also be kept at a certain high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i alloy PRECIPITATE Cu/Li mole ratio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的合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坚 江泽慧 刘君良 《木材工业》 2001年第4期19-21,共3页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 16种不同合成条件的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样品进行检测 ,分别求得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 mw 和树脂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苯酚∶甲醛∶ Na OH的摩尔比为 1∶ 2 .1∶ 0 .1,反应时间超过 180 min后 ,PF预聚物的... 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 16种不同合成条件的水溶性低分子量酚醛树脂样品进行检测 ,分别求得数均分子量mn、重均分子量 mw 和树脂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苯酚∶甲醛∶ Na OH的摩尔比为 1∶ 2 .1∶ 0 .1,反应时间超过 180 min后 ,PF预聚物的分散指数小 ,分子量均匀 ;GPC谱图显示 ,谱峰比较稳定 ,分子量分布在 2 0 0~ 40 0之间的占 98.3%。树脂质量指标检测表明 :固体含量为 49.8% ;游离苯酚含量为 0 .18% ;游离甲醛含量为 0 .14% ;可被溴化物含量为 15 .5 % ;树脂粘度为 8.8m Pa· s;树脂的 p H值为 9.2 3;水混和倍数为 L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摩尔比 游离甲醛 合成 测定 胶粘剂
下载PDF
氯氧镁水泥配合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肖斌 邱战洪 +6 位作者 陈明辉 毛天立 屠国伟 赵先锋 李晓龙 刘雨柔 黄丹娜 《台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5-50,60,共7页
通过58个氯氧镁水泥试块的抗压和抗折试验,研究了MgO/MgCl2摩尔比和氯化镁溶液波美度两种因素对氯氧镁水泥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24个试块的泡水试验分析了氯氧镁水泥的软化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氧化镁/氯化镁摩尔比为7.0... 通过58个氯氧镁水泥试块的抗压和抗折试验,研究了MgO/MgCl2摩尔比和氯化镁溶液波美度两种因素对氯氧镁水泥抗压和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24个试块的泡水试验分析了氯氧镁水泥的软化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氧化镁/氯化镁摩尔比为7.0时,氯氧镁水泥的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最为优越。这项工作对氯氧镁水泥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作为受力构件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摩尔比 波美度 软化系数
下载PDF
Al-TiO_2-B系XD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朱和国 王恒志 +1 位作者 孙强金 吴申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主要讨论了Al TiO2 B系XD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当B TiO2 摩尔比从 0增加到 2时 ,棒状物Al3Ti增强相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Al2 O3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提高 ,TiB2 粒状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 ,材料的抗... 本文主要讨论了Al TiO2 B系XD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增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当B TiO2 摩尔比从 0增加到 2时 ,棒状物Al3Ti增强相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Al2 O3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提高 ,TiB2 粒状弥散分布在合金基体中 ,材料的抗拉强度明显增强 ,由 2 2 4 .5MPa上升到 35 4 .5MPa,延伸率也由 3.2 %增加到 5 .6 %。Al2 O3和TiB2主要以奥罗万机制强化基体 ,而Al3Ti则以位错塞积强化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摩尔比 抗拉强度
下载PDF
纳米银与纳米铜混合焊膏用于电子封装低温烧结连接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颖川 闫剑锋 +4 位作者 邹贵生 白海林 刘磊 闫久春 ZHOU Yunhong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21,114,共5页
文中提出将纳米银焊膏与纳米铜焊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研究其烧结特性及其用于低温烧结连接镀银的铜块.结果表明,多元醇法制得的纳米银+纳米铜混合焊膏具有良好的防氧化特性;在5 MPa压力并保温5 min条件下,摩尔比例为1∶1的混合焊膏... 文中提出将纳米银焊膏与纳米铜焊膏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研究其烧结特性及其用于低温烧结连接镀银的铜块.结果表明,多元醇法制得的纳米银+纳米铜混合焊膏具有良好的防氧化特性;在5 MPa压力并保温5 min条件下,摩尔比例为1∶1的混合焊膏在烧结温度为250℃时,接头抗剪强度最大并达到22 MPa.随混合焊膏中纳米银颗粒含量增加,接头强度逐渐增大;纯纳米铜颗粒焊膏的接头抗剪强度为15 MPa,纯纳米银焊膏的接头强度可到达5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混合焊膏 剪切强度 烧结温度 摩尔比例
下载PDF
300MW燃煤机组SCR烟气脱硝喷氨自动控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峰 姜文堂 +3 位作者 史忠军 张国 胡勇 丁少昆 《华电技术》 CAS 2018年第4期67-69,共3页
简要介绍了影响火电燃煤机组烟气脱硝系统NOx参数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方式(SCR)脱硝喷氨自动调节控制策略,并对脱硝系统喷氨流量的自动控制方法进行论述,提出以固定出口NOx串级控制方法代替单回路脱硝效率的优化控制方式... 简要介绍了影响火电燃煤机组烟气脱硝系统NOx参数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方式(SCR)脱硝喷氨自动调节控制策略,并对脱硝系统喷氨流量的自动控制方法进行论述,提出以固定出口NOx串级控制方法代替单回路脱硝效率的优化控制方式,阐述了自动调节系统在调试和投运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和投运后的效果。解决了脱硝出口NOx参数因惯性大而难于控制的问题,满足了SCR脱硝自动化控制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硝 选择性催化还原 摩尔比 自动控制
下载PDF
铝电解“一高四低”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忠琼 《有色冶炼》 2001年第2期10-13,共4页
在采用点式下料、Al2 O3浓度控制技术的基础上 ,对槽电压、分子比、电解温度、AE系数等工艺技术条件进行综合研究 ,提出铝电解“一高四低”工艺技术 ,并与传统的工艺进行了对比 ,结果表明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电流效率 。
关键词 点式下料 电角温度 电流效率 分子比 槽电压 AE系数 氧化铝 炼铝 电解
下载PDF
白茅根多糖IC1的分离及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的测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邹一可 张明月 +1 位作者 王彩云 王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分离纯化白茅根多糖,建立白茅根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和摩尔比。方法:通过多次醇沉的方法对白茅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白茅根多糖IC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右旋糖酐为标样,绘制多糖... 目的:分离纯化白茅根多糖,建立白茅根多糖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单糖组成和摩尔比。方法:通过多次醇沉的方法对白茅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白茅根多糖IC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右旋糖酐为标样,绘制多糖分子量的标准曲线,测定白茅根多糖IC1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酸水解,使IC1水解成单糖,分析这些单糖的组成及其摩尔比。结果:经测定,白茅根多糖IC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 292.2;白茅根多糖IC1由鼠李糖,木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11.45∶1.26∶1.02∶59.23。结论:多次醇沉的方法对白茅根多糖进行分离,效果良好,操作简便。高效液相法测定白茅根多糖分子质量及单糖组成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茅根 多糖 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对分子质量 单糖组成 摩尔比
原文传递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over Ni-Mo-Mg-O catalysts 被引量:5
12
作者 Lin Wang Wei Chu +3 位作者 Chengfa Jiang Yuefeng Liu Jie Wen Zaiku Xie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3-48,共6页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Ni-Mo-Mg-O catalyst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ODHP). The techniques of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 In this work, a series of Ni-Mo-Mg-O catalysts with mesoporous structure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ODHP). The techniques of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 with H2 (H2-TPR), N2 adsorption-desolp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a (XPS) were employed for catalyst characterization. It is found that the activity of the catalysts for ODHP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 content. The catalyst with a Mo/Ni atomic ratio of 1/1 exhibits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which gives the propene selectivity of 81.4% at a propane conversion of 11.3% under 600 ~C and maintains the good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22 h on stream. This is related not only to its high reducibility and dispersion as revealed by TPR and XRD, but also to the formation of more selective oxygen species on the MoOz-NiO interface as identified by X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ckel oxide molybdenum oxide mole ratio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of propane PROPENE
下载PDF
磷酸铵镁沉淀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俊 王雷 +1 位作者 李雪松 刘芳 《油气田环境保护》 CAS 2013年第6期68-70,87,共3页
为降低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文章通过研究反应比、pH、温度、钙离子浓度等因素确定了MAP法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比为n(NH4^+):n(PO4^3-):n(Mg^2+)=1:(1.2~1.4):1... 为降低高浓度氨氮废水中的氨氮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文章通过研究反应比、pH、温度、钙离子浓度等因素确定了MAP法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比为n(NH4^+):n(PO4^3-):n(Mg^2+)=1:(1.2~1.4):1.2;最佳反应pH为8.5~10.0;最佳反应温度为20-28℃;Ca^2+浓度的最佳值则接近于零。实验采用搅拌10min,沉淀20min,调整到最佳反应条件。氨氮去除率可以达到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铵镁 氨氮 影响因素 反应比
下载PDF
水杨酸甲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铭 袁旭宏 +4 位作者 叶余原 黄海明 陈红 尤玉静 熊双喜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7期1158-1160,共3页
通过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分别在浓硫酸和硫酸氢钾催化作用下合成了水杨酸甲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硫酸氢钾做催化剂,n(水杨酸):n(甲醇)摩尔比=1:5,反应5 h,所获得的水杨酸甲酯的收... 通过水杨酸和甲醇为原料,分别在浓硫酸和硫酸氢钾催化作用下合成了水杨酸甲酯。考察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硫酸氢钾做催化剂,n(水杨酸):n(甲醇)摩尔比=1:5,反应5 h,所获得的水杨酸甲酯的收率为最好,平均收率可以到达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反应 水杨酸甲酯 反应条件 摩尔比 硫酸氢钾
下载PDF
Al-TiO_2-B_2O_3系XD合成铝基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和国 王恒志 吴申庆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6-198,共3页
主要讨论Al-TiO_2-B_2O_3系XD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工艺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B2 O3 与TiO2 摩尔比小于1时,真空炉温预热至10 0 0K左右时压坯爆燃,反应产物由TiB2 、Al3 Ti和Al2 O3 组成,其中Al3 Ti为棒状物,TiB2 、Al2 O3 为... 主要讨论Al-TiO_2-B_2O_3系XD法制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合成工艺及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B2 O3 与TiO2 摩尔比小于1时,真空炉温预热至10 0 0K左右时压坯爆燃,反应产物由TiB2 、Al3 Ti和Al2 O3 组成,其中Al3 Ti为棒状物,TiB2 、Al2 O3 为细小颗粒,粒径为数μm左右。同时分析了球磨时间、预紧实度对反应产物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反应机理 摩尔比 热扩散反应法
下载PDF
自掺杂改性Bi4O5X2(X=Br,I)异质结催化剂的合成及在油田废液处理上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旭 杨萍 刘卫华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49,I0002,共18页
通过调控原料中五水硝酸铋和卤源的比例制备了自掺杂改性Bi4O5X2(X=Br,I)光催化材料,Bi4O5X2(X=Br,I)光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催化剂的形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光光度仪... 通过调控原料中五水硝酸铋和卤源的比例制备了自掺杂改性Bi4O5X2(X=Br,I)光催化材料,Bi4O5X2(X=Br,I)光催化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催化剂的形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光光度仪测试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ST-MP-9全自动比表面积测试仪测试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过测定光降解油田污染物丙烯酰胺的吸光度值和化学需氧量(COD)值的变化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经过5 h的紫外可见光光降解反应,Bi4O5Br2-Bi2.6降解丙烯酰胺的性能最好,降解率达到58.2%、COD值降低8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掺杂改性 摩尔比 分子前驱水解法 光降解 油田污染物
原文传递
共聚物组成及其控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4-167,共4页
共聚合在理论研究和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共聚物组成及其控制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中有一些难点需要深入解析。文中在推导中引入竞聚率,得到共聚物组成的(物质的)量比微分方程、(物质的)量分率微分方程及质量分率微分方程;解释共... 共聚合在理论研究和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共聚物组成及其控制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中有一些难点需要深入解析。文中在推导中引入竞聚率,得到共聚物组成的(物质的)量比微分方程、(物质的)量分率微分方程及质量分率微分方程;解释共聚的类型及意义;介绍计算关键点(f1,F1)绘制共聚物组成曲线简图的方法;由共聚物组成的积分方程绘图来解释共聚物组成的控制方法及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组成 竞聚率 量比 量分率 质量分率 微分方程 积分方程 组成曲线 组成控制
下载PDF
阴非离子复配微乳液体系优选及驱油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殷代印 贾江芬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5-1108,共4页
针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体系优选,研究不同摩尔比情况下的界面张力和乳化率的大小,优选出复配表面活性剂合适的摩尔比。利用天然岩心微乳液驱油实验说明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现场数值模拟应用技术验证微乳液驱油实验的... 针对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微乳液体系优选,研究不同摩尔比情况下的界面张力和乳化率的大小,优选出复配表面活性剂合适的摩尔比。利用天然岩心微乳液驱油实验说明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现场数值模拟应用技术验证微乳液驱油实验的准确性。结果表明,优选出的最佳微乳液驱油体系是质量分数为4%,摩尔比3∶7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与十二烷基磺酸钠,质量分数为2%的正丁醇,质量分数为0.8%的NaCl。与水驱相比,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增幅可达到13.06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效果较为显著。现场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天然岩心的驱油实验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相差不大,整体曲线拟合误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摩尔比 微乳液驱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耐高温聚(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硅烷-苯基硅烷)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9
作者 葛娟 赛力克·达尼拜 +2 位作者 周权 彭峥强 倪礼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155,共7页
以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利用格氏试剂法合成出一种耐高温硅炔树脂聚(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硅烷-苯基硅烷)(PDMP)。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图分析表征树脂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测量树脂的分子量分布,... 以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二氯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为原料,利用格氏试剂法合成出一种耐高温硅炔树脂聚(间二乙炔基苯-甲基氢硅烷-苯基硅烷)(PDMP)。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核磁共振谱图分析表征树脂的结构、凝胶渗透色谱测量树脂的分子量分布,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旋转流变仪研究树脂的固化行为、热重分析表征聚合物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苯基三氯硅烷与甲基氢二氯硅烷摩尔比的增加,树脂的耐热性先增高后降低。苯基三氯硅烷与甲基氢二氯硅烷摩尔比为4∶7时,合成的PDMP树脂耐热性最佳,氮气氛围中失重5%时的温度(Td5)达654℃,1000℃质量残留率为90.3%,空气氛围中的Td5达574℃,1000℃质量残留率为3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尔比 硅炔树脂 固化 耐高温
下载PDF
氯氧镁水泥对聚苯乙烯泡沫板阻燃性能及物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辉 林闯 耿刚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3,共3页
通过将氯氧镁水泥浸渍于聚苯乙烯泡沫板的缝隙中,制成具有阻燃性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研究了氯氧镁水泥摩尔比、黏度对聚苯乙烯泡沫板的阻燃性能、密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g O)∶n(Mg Cl_2·6H_2O)为7∶1,黏度小于2 00... 通过将氯氧镁水泥浸渍于聚苯乙烯泡沫板的缝隙中,制成具有阻燃性能的聚苯乙烯泡沫板。研究了氯氧镁水泥摩尔比、黏度对聚苯乙烯泡沫板的阻燃性能、密度和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Mg O)∶n(Mg Cl_2·6H_2O)为7∶1,黏度小于2 000 MPa·s时,其氧指数较高,为31.7。然而氯氧镁水泥的加入会使纯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密度大幅度增加,抗拉强度下降,同时表现出聚苯乙烯泡沫板密度和抗拉强度成相反比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氧镁水泥 聚苯乙烯泡沫板 阻燃性能 摩尔比 黏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