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震斜交连续梁桥地震反应及环境温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石岩 王东升 +1 位作者 孙治国 沈永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18-124,共7页
针对斜交桥震害特点及低温环境改变隔震支座力学特性现象,以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斜交连续梁桥为例,采用Hertz-damp模型考虑梁体与桥台的碰撞作用。基于OpenSees地震分析平台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分析桥墩位移、墩底反力、碰撞力、梁体旋... 针对斜交桥震害特点及低温环境改变隔震支座力学特性现象,以用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斜交连续梁桥为例,采用Hertz-damp模型考虑梁体与桥台的碰撞作用。基于OpenSees地震分析平台建立动力分析模型,分析桥墩位移、墩底反力、碰撞力、梁体旋转度与斜交桥斜度关系及梁端碰撞力分布规律。在对比不同隔震支座温度特性修正方法差异基础上,讨论隔震斜交桥梁地震反应与环境温度及斜度关系。结果表明,梁体双向水平与平面内转动耦合使梁体与桥台在其钝角处先发生碰撞,而碰撞作用会加剧梁体转动;低温引起的支座特性改变将会放大桥墩地震反应,若不计其影响,在0℃、-10℃、-30℃条件下,与常温(23℃)相比墩底剪力及弯矩会被低估10%、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桥 隔震设计 铅芯橡胶支座 环境温度 地震碰撞 斜度
下载PDF
采用板式橡胶和铅芯橡胶支座的山区桥梁地震损伤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石岩 王进 +2 位作者 王东升 沈永林 刘锡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7-241,共5页
针对山区桥梁的结构特点,构造了7组代表性的示例桥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纤维单元的桥梁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动力分析,考察了采用板式橡胶支座(RB)和铅芯橡胶支座(LRB)的山区桥梁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铅芯橡... 针对山区桥梁的结构特点,构造了7组代表性的示例桥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基于纤维单元的桥梁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动力分析,考察了采用板式橡胶支座(RB)和铅芯橡胶支座(LRB)的山区桥梁在强震作用下的地震损伤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虽然铅芯橡胶支座桥梁在桥墩侧移角、曲率延性系数、混凝土最大压应变和钢筋最大拉应变等地震反应方面与板式橡胶支座桥相比略有增加或相近,但铅芯隔震橡胶支座桥梁可以有效地控制墩梁的相对残留位移,有利于震后修复和维持应急交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隔震桥梁 地震损伤 板式橡胶支座 铅芯橡胶支座 残留位移
下载PDF
考虑双向耦合非线性的LRB隔震桥梁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修力 韩强 刘文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3-79,共7页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隔震桥梁在双向水平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首先建立了模拟水平正交两向作用力条件下LRB支座非线动力行为的双向耦合弹塑性恢复力模型,这一双向耦合弹塑性模型中的单向力和变形关系的骨架曲线为双线性。...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隔震桥梁在双向水平地震激励下的非线性地震反应,首先建立了模拟水平正交两向作用力条件下LRB支座非线动力行为的双向耦合弹塑性恢复力模型,这一双向耦合弹塑性模型中的单向力和变形关系的骨架曲线为双线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向水平地震激励下多跨连续LRB隔震桥梁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以及求解方法,并对考虑和忽略LRB支座恢复力的双向耦合作用时隔震桥梁的非线性地震反应进行了算例比较分析。研究表明这种双向耦合作用对隔震桥梁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如果忽略这些相互作用的影响,支座位移的峰值将被低估,这对隔震桥梁设计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铅芯橡胶支座 双向耦合弹塑性模型 非线性地震反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Simulation of the response of base-isolated buildings under earthquake excitations considering soil flexibility 被引量:10
4
作者 Sayed Mahmoud Per-Erik Austrell Robert Jankowsk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2年第3期359-374,共16页
The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isolated structures requires incorporation of the flexibility of supporting soil. However, it is often customary to idealize the soil as rigid during the analysis of su... The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of isolated structures requires incorporation of the flexibility of supporting soil. However, it is often customary to idealize the soil as rigid during the analysis of such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seismic response time history analyses of base-isolated buildings modelled as linear single degree-of-freedom (SDOF) and multi degree-of-freedom (MDOF) systems with linear and nonlinear base models considering and ignoring the flexibility of supporting soil are conducted. The flexibility of supporting soil is modelled through a lumped parameter model consisting of swaying and rocking spring-dashpots. In the analysis, a large number of parametric studies for different earthquake excitations with three different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levels, different natural periods of the building models, and different shear wave velocities in the soil are considered. For the isolation system, laminated rubber bearings (LRBs) as well as high damping rubber bearings (HDRBs) are used. Responses of the isolated buildings with and without SSI are compared under different ground motions leading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soil flexibility may considerably influence the stiff superstructure response and may only slightly influence the response of the flexible structures; (2) the use of HDRBs for the isolation system induces higher structural peak responses with SSI compared to the system with LRBs; (3) although the peak response is affected by the incorporation of soil flexibility, it appears in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of shear wave velocity in the soil; (4) the response amplifications of the SDOF system become closer to uni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atural period of the building, indicating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SI effects and natural periods for all the considered ground motions, base isolations and shear wave velocities; (5) the incorporation of SSI increases the number of significant cycles of large amplitude accelerat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e-isolated buildings rubber bearings EARTHQUAKES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下载PDF
隔震建筑抗极罕遇地震能力与主要破坏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武沛松 王建 欧进萍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17-325,共9页
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弹性或轻微弹塑性状态,从而有效保护设防烈度下结构地震安全。但是,由于地震发生、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也可能遭受极罕遇地震的作用,基于"大震不倒"设计的隔震结... 隔震措施可以使上部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处于弹性或轻微弹塑性状态,从而有效保护设防烈度下结构地震安全。但是,由于地震发生、强度和特性的不确定性,在设计基准期内结构也可能遭受极罕遇地震的作用,基于"大震不倒"设计的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支座变形和结构整体抗倾覆安全以及实现抗极罕遇地震的能力和代价需要特别研究。本文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比较三种不同高度的隔震结构层间位移角、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位移及结构倾覆力矩,分析结构在极罕遇地震下隔震层(也即叠层橡胶支座)位移超限和整体倾覆的主要失效模式。结果表明:极罕遇地震下,基于"大震不倒"设计的隔震结构支座位移可能会超出限值,层间位移角和结构倾覆力矩通常可以满足要求。隔震支座尺寸适当增大、相应极限变形能力提高,能够控制极罕遇地震下结构隔震层变形破坏,但上部结构隔震效果有所下降;适当减小上部结构高宽比能够控制极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尤其高层隔震结构的整体倾覆破坏。因此,兼顾安全性和经济性,有效增大隔震支座极限位移、适当减小高层隔震结构高宽比,实现隔震建筑抗极罕遇地震能力,是付出代价不大、经济适用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结构 橡胶支座 抗极罕遇地震能力 破坏模式 抗倾覆能力
下载PDF
隔震建筑用叠层橡胶支座大变形模型及竖向压应力取值 被引量:6
6
作者 赵斌 梅占馨 +1 位作者 姚谦峰 上田茂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7-29,35,共4页
提出了一种隔震建筑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大变形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大变形特性、变形过程中的P-βδ效应和支座端面转动约束对变形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还进一步探讨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合理竖向压应力取值... 提出了一种隔震建筑用叠层橡胶支座的大变形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大变形特性、变形过程中的P-βδ效应和支座端面转动约束对变形的影响,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还进一步探讨了叠层橡胶支座的合理竖向压应力取值问题。结果表明,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取值是完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建筑 叠层橡胶支座 大变形模型 竖向压应力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的LRB与RB隔震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马涌泉 陈水生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板式橡胶支座(RB)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ouc-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采用直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RB的本构关系,通过结构离散建立了非隔震、LRB隔震和RB隔震3种... 为了研究铅芯橡胶支座(LRB)和板式橡胶支座(RB)对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及隔震效果的影响,分别采用Bouc-Wen滞回恢复力模型模拟LRB的力-位移非线性特性,采用直线型恢复力模型模拟RB的本构关系,通过结构离散建立了非隔震、LRB隔震和RB隔震3种连续梁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四阶显式Runge-Kutta迭代法和Newmark时间积分法联合求解增量形式的全桥动力微分方程,并结合算例对3种连续梁桥有限元计算模型分别输入汶川地震波进行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RB在控制梁体与支座位移,降低结构加速度和墩、台底内力响应方面均比RB的效果要显著;采用RB隔震后,梁体与支座的位移响应均较大,在桥梁隔震设计时要予以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连续梁桥 汶川地震 隔震 铅芯橡胶支座 板式橡胶支座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基础隔震结构橡胶支座时变非线性特性识别 被引量:5
8
作者 杜永峰 赵丽洁 +1 位作者 李万润 唐少玉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6-91,199,共6页
为了解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状态,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技术提出一种识别橡胶支座时变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方法。首先,基于离散序列小波多尺度分析(multi-resolution analysis,简称MRA)理论,将橡胶支座时变非线性未知恢复力采用D... 为了解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状态,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技术提出一种识别橡胶支座时变非线性恢复力模型的方法。首先,基于离散序列小波多尺度分析(multi-resolution analysis,简称MRA)理论,将橡胶支座时变非线性未知恢复力采用Daubechies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小波系数近似表达,将时变问题转化为时不变问题;其次,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各尺度小波系数,将估计的小波系数进行重构获得橡胶支座的非线性恢复力;最后,进行数值模拟验证。数值算例表明,在上部结构刚度变化时,该方法可以准确识别出橡胶支座的非线性特性,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识别出上部结构的时变刚度,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多尺度分析 时变刚度 非线性 橡胶支座
下载PDF
叠层橡胶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动力反应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燕华 刘建军 袁康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89-294,共6页
基础隔震是新近发展起来且正在不断完善的一种技术。以一幢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底部两层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采用叠层橡胶基础隔震技术后的减震效果及其地震反应的特点。通过计... 基础隔震是新近发展起来且正在不断完善的一种技术。以一幢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底部两层框架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探讨采用叠层橡胶基础隔震技术后的减震效果及其地震反应的特点。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建筑物采用橡胶垫隔震支座后隔震效果显著,大大的减轻了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而且隔震结构的基底剪力、层间位移、各层加速度都远远小于不隔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基础隔震 地震反应 叠层橡胶支座
原文传递
建筑工程隔震橡胶支座安装施工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晓良 《福建建筑》 2019年第1期49-53,共5页
建筑工程隔震支座安装施工,主要难点和重点是控制下预埋钢板定位精度和水平精度。通过在下支墩(柱),利用带高度调节螺栓的锚定架等措施精确预埋钢板的定位。合理改进下预埋钢板,增设起吊孔、浇注孔与排气孔,保证吊装安全和下支墩(柱)混... 建筑工程隔震支座安装施工,主要难点和重点是控制下预埋钢板定位精度和水平精度。通过在下支墩(柱),利用带高度调节螺栓的锚定架等措施精确预埋钢板的定位。合理改进下预埋钢板,增设起吊孔、浇注孔与排气孔,保证吊装安全和下支墩(柱)混凝土密实度。通过采用上述的施工方法,隔震支座安装则将具有质量高、减少施工工期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支座 施工安装 锚定架 调节螺栓
下载PDF
基础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常淑霞 金春海 高德志 《有色矿冶》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介绍了隔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通过基础隔震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
关键词 刚度 变形 地震烈度 隔震建筑 叠层橡胶支座 砌体结构
下载PDF
某多层框架结构基础隔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一松 《山西建筑》 2015年第5期17-18,共2页
借助SAP2000有限元分析软件,以某一实际多层框架工程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减隔震技术,对该结构进行了橡胶支座隔震设计,使之抗震安全性得到了提高,且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类似的工程结构基础隔震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橡胶支座 动力时程分析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础隔震技术研究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建明 马玉龙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期82-83,共2页
基础隔震技术是目前工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减震控制技术,由于其造价低、易于实施、减震控制效果好,正受到许多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论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的特性以及该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应用情况,并探讨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阻尼
下载PDF
近震作用下桥墩变高度隔震梁桥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开武 刘明泉 宋喜民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4,共5页
通过定义桥墩变高度隔震梁桥的支座强度率、各桥墩刚度率和总体系刚度,对总支座强度和扭转反应进行了归一化,并基于Park模型模拟双向水平近震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的非线性动力恢复力特性,对桥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桥墩刚度率和支... 通过定义桥墩变高度隔震梁桥的支座强度率、各桥墩刚度率和总体系刚度,对总支座强度和扭转反应进行了归一化,并基于Park模型模拟双向水平近震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的非线性动力恢复力特性,对桥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桥墩刚度率和支座强度率的分布等对桥墩变高度隔震梁桥的支座剪力与位移、桥墩变形、桥面位移和桥梁扭转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支座强度率和刚度率的分布对隔震梁桥的地震反应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桥梁 时程分析 桥墩变高度 近震
下载PDF
隔震技术在底框结构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华明 刘伟庆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92-194,198,共4页
某商住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濉宁县,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设计。分析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 某商住楼位于地震高烈度区江苏省濉宁县,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采用了基础隔震技术,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设计。分析表明,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隔震层在罕遇地震下工作状态稳定,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了明显的降低,结构由传统抗震设计的"大震不倒"提高到了"大震不坏",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砌体结构 基础隔震 橡胶隔震支座 时程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LRB恢复力双向耦合的隔震桥梁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
16
作者 马涌泉 陈水生 《公路》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7-53,共7页
为了研究考虑与不考虑铅芯橡胶支座(LRB)恢复力双向耦合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恢复力的双向耦合特性,采用Wen模型模拟LRB恢复力的单向特性,建立了考虑与不考虑LRB恢复力双向耦合作用的两种全桥有限元模型,... 为了研究考虑与不考虑铅芯橡胶支座(LRB)恢复力双向耦合作用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Bouc-Wen模型模拟LRB恢复力的双向耦合特性,采用Wen模型模拟LRB恢复力的单向特性,建立了考虑与不考虑LRB恢复力双向耦合作用的两种全桥有限元模型,编制了运用Newmark时间积分法和四阶显式Runge-Kutta迭代法联合求解全桥非线性运动方程的时程分析程序。利用程序并结合算例对两种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考虑双向耦合作用将会对梁体位移和LRB自身位移产生过小估计;考虑双向耦合作用不会对墩顶位移、梁体加速度和墩底内力产生过大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隔震 铅芯橡胶支座 双向耦合 非线性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90
17
作者 杨迪雄 李刚 程耿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隔震结构在远震场地减震效果良好,但是近断层地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脉冲运动特征,然后以台湾集集地震8条典... 隔震结构在远震场地减震效果良好,但是近断层地震动的明显的长周期速度和位移脉冲运动可能对隔震建筑等长周期结构的抗震性能和设计带来不利影响,需要深入探讨。本文首先讨论近断层地震动的长周期脉冲运动特征,然后以台湾集集地震8条典型近震记录和其它4条常用近震记录以及4条远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对两幢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进行非线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通过比较探讨了算例计算结果,定量说明隔震结构的近震脉冲效应显著,是隔震设计不容忽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 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 远震 隔震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地震反应
下载PDF
采用减隔震支座提高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被引量:16
18
作者 黄艳 阎贵平 鞠彦忠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1-75,共5页
研究了减隔震技术对提高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作用 ,采用有限元动力非线性分析程序 ,对设置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 ,分析中考虑了桥梁结构与减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 研究了减隔震技术对提高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作用 ,采用有限元动力非线性分析程序 ,对设置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的桥梁结构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 ,分析中考虑了桥梁结构与减隔震支座的非线性特性。结果表明铅芯橡胶支座较板式橡胶支座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同时针对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的减隔震桥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隔震支座 桥梁结构 安全性 抗震
下载PDF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基础隔震结构的一体化动力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迪雄 李刚 程耿东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9,共8页
首先讨论了近断层地震动的脉冲运动特征和特性参数,并以台湾集集地震实际脉冲型近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以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和构件体积最小化为目标,应用含潜在约束策略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 首先讨论了近断层地震动的脉冲运动特征和特性参数,并以台湾集集地震实际脉冲型近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以上部结构最大层间位移和构件体积最小化为目标,应用含潜在约束策略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同步确定隔震器参数和上部结构构件截面几何尺寸。然后输入ElCentro(1940)、Hachinohe(1968)非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进行隔震结构一体化优化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本文隔震结构优化设计得到的结果是合理的,与其他作者通过参数分析确定的隔震器最优参数具有可比性;对考虑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隔震结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后,该隔震结构能同时满足脉冲型和普通非脉冲型近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需求。反之,对非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隔震结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后,该隔震结构不能满足脉冲型近震作用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 近断层地震动 隔震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动力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隔震结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杨迪雄 李刚 程耿东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特点,并以台湾集集地震实际脉冲型近震记录为地震动输入,应用含潜在约束策略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的隔震器参数和上部结构构件截面几何尺寸进行一体化优... 首先讨论了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的特点,并以台湾集集地震实际脉冲型近震记录为地震动输入,应用含潜在约束策略的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安装铅芯橡胶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隔震结构的隔震器参数和上部结构构件截面几何尺寸进行一体化优化设计,然后输入E l Centro(1940)、Taft(1952)地震波对优化后的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考虑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隔震结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后,该隔震结构能同时满足脉冲型和普通非脉冲型近震作用的结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抗震 近断层地震动 隔震结构 铅芯橡胶支座 动力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