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胚芽分离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肖志刚 段玉敏 +3 位作者 任运宏 刘毅 王辉 程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8-170,共3页
利用水、5%Na2SO3、70%C2H5OH和0.4%NaOH溶液,分步提取玉米胚芽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确定各种分离蛋白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40℃,加水量35mL,浸提40min,清蛋白的提取率达39.35%~41.17%;浸提温... 利用水、5%Na2SO3、70%C2H5OH和0.4%NaOH溶液,分步提取玉米胚芽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确定各种分离蛋白较佳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提温度40℃,加水量35mL,浸提40min,清蛋白的提取率达39.35%~41.17%;浸提温度40℃,加Na2SO3量30mL,浸提30min,球蛋白的提取率达30.78%~32.67%;浸提温度50℃,加C2H5OH量40mL,浸提20min,醇溶蛋白的提取率达2.87%~2.95%;浸提温度50℃,加NaOH量30mL,浸提30min,碱溶蛋白的提取率达14.79%~15.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分离蛋白 提取率 工艺条件
下载PDF
Microbiological assessment of indoor air of a teaching hospital in Nigeria 被引量:7
2
作者 Awosika SA Olajubu FA Amusa N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6期465-468,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different wards and units of Olabisi Onabanj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gamu, to ascertain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fection rate in the hospital.Methods:The m...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different wards and units of Olabisi Onabanj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gamu, to ascertain their contribution to infection rate in the hospital.Methods:The microbial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nine wards/units of Olabisi Onabanjo University Teaching Hospital, Sagamu, Nigeria was conducted. Sedimentation technique using open Petri-dishes containing different culture media was employed and samplings were done twice daily, one in the morning shortly after cleaning and before influx of people/patients into the wards/units and the other in the evening when a lot of activities would have taken place in these wards.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standard methods.Results: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氈2= 6.0167) in the bacteria population of the different sampling time whereas it was not so for fungi population(氈2= 0.2857). Male medical ward(MMW) and male surgical general(MSG) recorded the highest bacterial and fungal growth while the operating theatre(OT) was almost free of microbial burden. The bacteria isolates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Klebsiellasp., Bacillus cereus, Bacillus subtilis, Streptococcus pyogenes andSerratia marscenceswhile the fungi isolates includedAspergillus flavus, Penicilliumsp.,Fusariumsp.,Candida albicansandAlternariasp.Staphylococcus aureuswas the predominantly isolated bacterium whilePenicilliumsp. was the most isolated fungus.Conclusions:Though most of the microbial isolates were potential and or opportunistic pathogen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solates in this study and the surveillance report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study, henc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door air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om the reduction noticed in the morning samples, stringent measures such as proper disinfection and regular cleaning, restriction of patient relatives' movement in and out of the wards/units need to be enforced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oor air of our hosp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oor air OOUTH Open-plate TECHNIQUE NOSOCOMIAL infectio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Microbiological assessment MICROBIAL quality Bacterial isolate Fungal isolate Opportunistic pathogen NOSOCOMIAL INFECTION INFECTION rate MICROBIAL isolate Penicilliumsp Sediment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SIR传染病数学模型的隔离控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光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9-483,共5页
本文研究的SIR传染病隔离控制,不仅对染病者进行隔离,而且隔离易感者。对该模型阈值进行分析,探讨隔离率与患病人数最大值之间的关系,旨在消除该传染病。仿真表明此法行之有效。
关键词 SIR传染病模型 隔离控制 闽值 隔离率
原文传递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宋龙渊 王静 +2 位作者 邓小蓉 张正红 雷用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1期4-7,共4页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豆粉分离蛋白提... [目的]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设计原理采用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结果]各因素对豆粉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顺序从大到小为pH、固液比、温度、时间;通过经典分析确定豆粉分离蛋白最佳提取工艺:pH 9.0,温度为45℃,固液比为1∶20,时间为60 min。在该条件下,豆粉分离蛋白提取率理论值为81.3%,实际红小豆分离蛋白提取率为(24.3±2.0)%。[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用于优化红小豆分离蛋白的提取工艺可行,建立的数学模型与试验数据相符,可为红小豆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分离蛋白 提取率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玉米胚芽分离蛋白提取率及氨基酸组分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魏旭 肖志刚 +2 位作者 冯秋娟 郑广钊 叶鸿剑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57,共7页
利用水、氯化钠、乙醇、氢氧化钠,分别提取玉米胚芽中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碱溶蛋白,确定各种分离蛋白的最佳溶剂条件。样品过80目筛后,脱脂处理,取5 g脱脂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蛋白的最佳溶剂量为水80 mL,提取率为3... 利用水、氯化钠、乙醇、氢氧化钠,分别提取玉米胚芽中的水溶蛋白、盐溶蛋白、醇溶蛋白、碱溶蛋白,确定各种分离蛋白的最佳溶剂条件。样品过80目筛后,脱脂处理,取5 g脱脂样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水溶蛋白的最佳溶剂量为水80 mL,提取率为37.13%;盐溶蛋白的最佳溶剂浓度为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提取率为25.34%;醇溶蛋白的最佳溶剂浓度为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溶液,提取率为3.8%;碱溶蛋白的最佳溶剂浓度为质量分数为0.3%的氢氧化钠溶液,提取率为40.18%。此外对蛋白的氨基酸组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胚芽 分离蛋白 提取率 氨基酸组分分析
下载PDF
4种含七叶苷培养基对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朋 王磊 何艳玲 《检验检疫学刊》 2017年第5期12-15,共4页
为了比较研究4种含七叶苷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PALCAM、OXA、OXA和LPM)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参考国标GB4789.28-2013的方法对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和非目标菌的抑制性进行比较;通过人工污染样品试验比较... 为了比较研究4种含七叶苷的单增李斯特菌选择性分离培养基(PALCAM、OXA、OXA和LPM)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参考国标GB4789.28-2013的方法对4种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上目标菌的生长率和非目标菌的抑制性进行比较;通过人工污染样品试验比较4种分离培养基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结果显示目标菌在LMP上的生长率最低,其余3种分离培养基的生长率差异不大;综合比较对非目标菌的抑制性,PALCAM最佳;样品中添加阳性菌株实验表明LMP的灵敏度最低;检测杂菌较少的样品时,PALCAM、OXA和MOX的选择性灵敏度差异不大,而检测杂菌较多的样品时,PALCAM的选择性灵敏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分离培养基 生长率 灵敏度
下载PDF
三种动物血巧克力平板分离流感嗜血杆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周宏 李梅爱 陈卓瑶 《广州医药》 2001年第3期64-65,共2页
目的 :为了比较三种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和生长情况。方法 :将送检的痰标本及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 1 0 2 1 1分别接种于羊血、马血和兔血巧克力平板上 ,置烛缸中 ,36℃培养 2 4h ,比较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及其生... 目的 :为了比较三种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和生长情况。方法 :将送检的痰标本及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 1 0 2 1 1分别接种于羊血、马血和兔血巧克力平板上 ,置烛缸中 ,36℃培养 2 4h ,比较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 :①三种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 8%、 34 %及 36 %。②标准菌株ATCC 1 0 2 1 1在马血和兔血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良好 ,菌落直径 0 5~ 1mm ,而在羊血巧克力平板上生长差 ,菌落大小如“沙粒” ,肉眼难见。结论 :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应使用马血或兔血巧克力平板 ,而不用羊血巧克力平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血 巧克力平板 流感嗜血杆菌 检出率
下载PDF
土壤颉颃芽孢杆菌B-Q2-7的分离筛选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全鑫 安德荣 +2 位作者 孙德茂 马晓东 陈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256,共5页
从杨凌大寨乡采来的土壤中分离到142株芽孢杆菌,经过皿内对峙初筛和无菌发酵滤液复筛得到一株对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强颉颃作用的芽孢杆菌B-Q2。单孢颉颃性筛选表明B-Q2-7... 从杨凌大寨乡采来的土壤中分离到142株芽孢杆菌,经过皿内对峙初筛和无菌发酵滤液复筛得到一株对稻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梨黑星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均具有强颉颃作用的芽孢杆菌B-Q2。单孢颉颃性筛选表明B-Q2-7的抑菌活性最强,对稻瘟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7.4%和90.6%。盆栽实验结果显示B-Q2-7无菌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0倍液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89.6%和80.4%。抑菌机理研究表明,B-Q2-7代谢产物对梨黑星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萌发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在稀释10倍时的抑制萌发率分别达到95.9%和100%;显微观察到被B-Q2-7抑制的病原真菌菌丝大部分扭曲、肿大、畸形,出现膨大的泡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分离筛选 抑制率 防治效果 菌丝
下载PDF
两种动物血巧克力平板分离流感嗜血杆菌效果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旭强 邓力 +3 位作者 邓秋连 谢永强 李梅爱 陈卓瑶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55-256,共2页
目的比较羊血、马血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和生长情况。方法将送检的痰标本及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分别接种于羊血、马血巧克力平板上,置烛缸中,36气培养24h,比较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1)... 目的比较羊血、马血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和生长情况。方法将送检的痰标本及流感嗜血杆菌标准菌株ATCC10211分别接种于羊血、马血巧克力平板上,置烛缸中,36气培养24h,比较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及其生长情况。结果(1)2种巧克力平板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34.5%。(2)标准菌株ATCC10211在马血巧克力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直径0.5-1.0mm,而在羊血巧克力平板上生长差,菌落大小如“沙粒”,肉眼难见。结论痰培养流感嗜血杆菌使用马血巧克力平板效果优于羊血巧克力平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血 巧克力平板 流感嗜血杆菌 检出率
下载PDF
医院分离致病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蓉 李文林 +2 位作者 石小玉 廖晚珍 徐小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 【目的】调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用Microscan-autoscan-型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到种并测定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2003年版标准判断结果,利用WHONET5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44株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占31.92%;革兰氏阴性(G-)菌占68.08%。最常见的G+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最常见的G-菌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短黄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等;细菌的分布以痰液中分离的最多(40.10%),其次为尿液(19.79%),分泌物占11.24%;主要来源于呼吸内科(11.53%)和ICU(10.79%)。药敏结果表明:利福平、万古霉素对常见G+菌治疗效果较好,但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巴唑、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治疗肠杆菌感染的首选药,但对阴沟肠杆菌无效;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7.67%和56.15%。【结论】细菌的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离致病菌 抗菌药物 耐药率 耐药性监测
下载PDF
增塑剂浓度和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唐亚丽 赵伟 +1 位作者 卢立新 仇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8752-18753,18765,共3页
[目的]研究增塑剂的浓度、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提高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材料,通过改变增塑剂浓度(1%、2%、3%)以及干燥温度(50℃、60℃、70℃),测定透油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 [目的]研究增塑剂的浓度、干燥温度对大豆蛋白膜性能的影响,以提高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成膜材料,通过改变增塑剂浓度(1%、2%、3%)以及干燥温度(50℃、60℃、70℃),测定透油系数、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析增塑剂浓度、干燥温度对膜机械性能和阻油性能的影响。[结果]增加增塑剂用量可提高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膜的抗拉强度,但是对阻油性能影响不明显,适宜的增塑剂浓度为2%;对膜液进行热处理,可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会造成透油系数增加,适宜的成膜温度为60℃。[结论]该研究改进了大豆蛋白膜的阻油性能与机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可食性膜 吸油率 机械性能 阻隔性能
下载PDF
2017-2020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分离菌耐药性变化情况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俊芳 刘亚君 +3 位作者 王喆 彭雪芹 张卫东 肖桂荣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0期2168-2176,共9页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7-2020年住院患者常见分离菌分布及耐药率的变迁情况,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0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分离菌,分析主要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2017-2020年住院患者常见分离菌分布及耐药率的变迁情况,为指导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0年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分离菌,分析主要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19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呈下降趋势,4年共有分离菌12 13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 567株,占21.15%;革兰阴性菌6 310株,占52.00%;真菌3 258株,占26.85%。居前5位的分离菌分别是白色假丝酵母菌(19.59%)、大肠埃希菌(16.84%)、肺炎克雷伯菌(13.33%)、鲍曼不动杆菌(8.71%)和铜绿假单胞菌(7.94%)。主要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下降最明显。结论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分离菌逐年增加,耐药率有下降趋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但需完善真菌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分离菌 耐药率 白色假丝酵母菌 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大豆分离蛋白种类及取代量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丽 程建军 +3 位作者 石琳 冯宪民 江连洲 生庆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7-141,145,共6页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大豆分离蛋白Ⅰ、Ⅱ、Ⅲ、Ⅳ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并以20%~50%的取代率替代全脂乳粉生产冰淇淋,通过测定冰淇淋浆料粘度、硬度、膨胀率等指标,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来源与取代度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 研究了不同来源的大豆分离蛋白Ⅰ、Ⅱ、Ⅲ、Ⅳ的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并以20%~50%的取代率替代全脂乳粉生产冰淇淋,通过测定冰淇淋浆料粘度、硬度、膨胀率等指标,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来源与取代度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冰淇淋浆料粘度及硬度均随四种来源的大豆分离蛋白取代率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不同来源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取代率对冰淇淋膨胀率影响不同,膨胀率随着大豆分离蛋白Ⅰ取代率的增加而提高,随着大豆分离蛋白Ⅳ取代率的提高而降低;大豆分离蛋白来源不同,其取代率对冰淇淋融化率影响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取代率的增加,融化率略有升高然后快速下降;大豆分离蛋白冰淇淋感官评价综合指标随着取代率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而且研究结果还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冰淇淋的膨胀率与起泡性无相关性;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粘度范围内,膨胀率与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冰淇淋 膨胀率 融化率
下载PDF
生物甘油基聚酯对大豆分离蛋白复合膜贮藏期间机械性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章智华 徐丽娜 +5 位作者 严文冰 张华江 迟玉杰 刘媛媛 吴永庆 阴彤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07-213,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要原料,将甘油进行改性后制备的生物甘油基聚酯加入到成膜液中制备SPI复合膜,通过对贮藏期间SPI复合膜机械性能、水分含量和甘油迁出率进行跟踪测定,比较分析甘油经改性后制备的增塑剂... 以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为主要原料,将甘油进行改性后制备的生物甘油基聚酯加入到成膜液中制备SPI复合膜,通过对贮藏期间SPI复合膜机械性能、水分含量和甘油迁出率进行跟踪测定,比较分析甘油经改性后制备的增塑剂对SPI复合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保水性、甘油迁出率稳定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甘油增塑的SPI复合膜相比,改性后制备的机械性能稳定性最高的SPI复合膜为生物甘油基聚酯(生物聚甘油和脂肪酸的质量比为1∶1)增塑的复合膜,其拉伸强度稳定性提高了18.08%,断裂延伸率稳定性提高了34.52%,水蒸气透过系数稳定性提高了14.68%,水分含量稳定性提高了17.02%,甘油迁出率稳定性提高了74.28%,膜体系的紧密性和连续性增强,且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空间网状结构。生物甘油基聚酯的添加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PI复合包装薄膜的机械性能稳定性,为其更广泛的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甘油改性 生物甘油基聚酯 机械性能稳定性 甘油迁出率
下载PDF
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琼 陈丽娜 +2 位作者 代永刚 陈星 刘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313-315,共3页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及其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确定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冰淇淋的配方为:白砂糖12%,奶粉8%,奶油3%,改性大豆分离蛋白3%,CMC0.1%,单甘酯0.1%,明胶0.2%。由此制得的冰淇淋膨胀率、融化率和感官指标... 探讨转谷氨酰胺酶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特性及其在冰淇淋生产中的应用。确定改性大豆分离蛋白冰淇淋的配方为:白砂糖12%,奶粉8%,奶油3%,改性大豆分离蛋白3%,CMC0.1%,单甘酯0.1%,明胶0.2%。由此制得的冰淇淋膨胀率、融化率和感官指标均比较理想。较普通冰淇淋相比,减少了奶粉、乳化剂和稳定剂的用量,提高了冰淇淋的营养价值,降低了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谷氨酰胺酶 大豆分离蛋白 冰淇淋 膨胀率 融化率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翠芳 张钊 +1 位作者 王才立 王丁超 《大豆科技》 2020年第1期21-27,共7页
主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后,可提高面包的营养价值,但面包的品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主要从选用面包专用大豆分离蛋白、调整加水量和添加谷朊粉等方面进行改善,最终确定添加... 主要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在面包中的应用,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后,可提高面包的营养价值,但面包的品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研究,主要从选用面包专用大豆分离蛋白、调整加水量和添加谷朊粉等方面进行改善,最终确定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后的面包最佳配方为:面粉213.4 g、水129.8 g、白砂糖20 g、鸡蛋1个、黄油20 g、面包专用大豆分离蛋白6.6 g、食盐2 g、酵母2.5 g、谷朊粉4.4 g;最后,又对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面包老化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经过研究发现,添加大豆分离蛋白能够延缓面包的老化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面包品质 营养 老化速度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对湿米粉储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秀婷 占柳菁 +1 位作者 刘成梅 罗舜菁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2,共5页
以湿米粉储藏过程中硬度、蒸煮损失和断条率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对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会导致湿米粉硬度的升高,但在储藏过程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湿米粉硬度低于未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湿米粉,这表明大豆... 以湿米粉储藏过程中硬度、蒸煮损失和断条率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大豆分离蛋白对湿米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会导致湿米粉硬度的升高,但在储藏过程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湿米粉硬度低于未添加大豆分离蛋白的湿米粉,这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可显著改善湿米粉在储藏过程中的硬度升高现象;当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低于4%时,湿米粉的蒸煮损失和断条率均随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达6%时,湿米粉的蒸煮损失和断条率上升。结果表明适量的大豆分离蛋白可改善湿米粉的食用品质,但大豆分离蛋白添加量不是越多越好。差示热量扫描和微观结构分析发现大豆分离蛋白可抑制湿米粉中淀粉的回生,赋予米粉蜂窝状多孔结构,有利于米粉在储藏过程中保持水分不发生迁移从而提高湿米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米粉 大豆分离蛋白 硬度 蒸煮损失 断条率
下载PDF
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对鸡肉肠出品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郝娟 丁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93-198,共6页
【目的】研究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对鸡肉肠出品率的影响,为鸡肉肠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为自变量,以鸡肉肠出品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出品率最大为目标,对鸡肉... 【目的】研究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对鸡肉肠出品率的影响,为鸡肉肠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为自变量,以鸡肉肠出品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出品率最大为目标,对鸡肉肠生产中添加物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并建立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复合磷酸盐、卡拉胶对鸡肉肠出品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豆分离蛋白对鸡肉肠出品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优化得到鸡肉肠生产的最佳配方为:复合磷酸盐3.4 g/kg,大豆分离蛋白69.3g/kg,卡拉胶5.0 g/kg。在此条件下,鸡肉肠出品率达到10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肠 复合磷酸盐 大豆分离蛋白 卡拉胶 出品率 响应面法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苹果果胶协同稳定百里香精油Pickering乳液的制备及其抑菌保鲜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珍珍 辛颖 +2 位作者 张家豪 杨晨浩 刘昆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9,共9页
该文以热诱导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苹果果胶(apple pectin,AP)复合纳米颗粒稳定的负载百里香精油(thyme essential oil,TEO)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WPI与AP质量比、颗粒质量浓度、热改性温度以及超... 该文以热诱导法制备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WPI)-苹果果胶(apple pectin,AP)复合纳米颗粒稳定的负载百里香精油(thyme essential oil,TEO)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WPI与AP质量比、颗粒质量浓度、热改性温度以及超声强度对负载TEO Pickering乳液包埋率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PI与AP质量比1∶2、颗粒质量浓度2.7%、热改性温度80℃、超声强度4.35 W/cm2时,制备的乳液包埋率为(90.96±1.83)%,且具有良好的体系稳定性。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负载TEO Pickering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高度敏感抑菌作用。最后将负载TEO Pickering乳液应用于鲜切苹果保鲜中,结果表明,其显著抑制了鲜切苹果的腐烂和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苹果果胶 Pickering乳液 包埋率 抑菌 涂膜保鲜
下载PDF
酸化速率对大豆蛋白凝胶结构的调控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倩如 熊瑶 +4 位作者 林嘉诺 叶倩 缪松 张龙涛 郑宝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1-35,共5页
为探讨酸化速率对葡萄糖酸内酯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的影响,通过不同的保温温度制备大豆蛋白凝胶样品,将pH值、浊度、凝胶强度、保水性、频率扫描及微观结构作为测定指标,反映葡萄糖酸内酯酸化速率和大豆蛋白凝胶结构的变化情况... 为探讨酸化速率对葡萄糖酸内酯诱导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的影响,通过不同的保温温度制备大豆蛋白凝胶样品,将pH值、浊度、凝胶强度、保水性、频率扫描及微观结构作为测定指标,反映葡萄糖酸内酯酸化速率和大豆蛋白凝胶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温度的不断升高,葡萄糖酸内酯凝固剂的释放速率越来越快,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pH值下降速率增大;蛋白浊度不断增加,表明蛋白聚集速率的增加,凝胶体系在越来越短的时间达到稳定状态,保温温度与蛋白凝胶的酸化速率呈正比。随着酸化速率的增加,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和刚性不断提高;保水性在60℃时达到最大值;微观结构的测定结果显示,在60℃保温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更均匀致密。综上,酸化速率显著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结构,60℃保温时的酸化速率形成最致密均匀的凝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 保温温度 酸化速率 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