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体施护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孙雪琴 张月娟 +1 位作者 余艳兰 廖若夷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7期113-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辨体施护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调查其中医体质,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体质干预,比较... 目的:探讨中医辨体施护对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均调查其中医体质,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中医体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缺损功能评分(NIHS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改善情况。结果:(1)干预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两组评分均上升,观察组评分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采用针对性体质调护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医体质 辨体施护
下载PDF
正念行为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建民 赵雅宁 +1 位作者 陈长香 马素慧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研究正念行为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3),对照组给予手法康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治疗前... 目的研究正念行为训练对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3),对照组给予手法康复,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正念行为训练。治疗前后采用巴式指数(BI)、疾病不确定感量表(IUS)、医学应对方式量表(MCSQ)和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测两组患者自理能力、应对方式、疾病不确定感和正念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MCSQ、IUS及M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Barthel评分[(72.4±11.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9±10.1)分]、IUS评分变化[(69.3±9.3)分]优于对照组[(86.9±7.2)分];MCSQ及MAAS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Barthel评分〉60分17例,实验组Barthel评分〉60分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0.05)。结论正念行为训练可减轻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促使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促进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脑梗死 肩手综合征 疾病不确定感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娓娓 张红苗 +1 位作者 张莹 李洁茹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0例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尿酸水平分为对照组(尿酸≤417μmol/L,51例)和实验组(尿酸≥417μmol/L,49例),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00例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尿酸水平分为对照组(尿酸≤417μmol/L,51例)和实验组(尿酸≥417μmol/L,49例),比较两组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在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史、糖尿病史等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的尿酸水平,吸烟史及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时间段各组问尿酸和脑卒中严重程度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后,实验组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对照组的2.88倍(β=1.059,OR=2.884,P=0.03)。结论尿酸水平增高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尿酸 缺血性卒中
原文传递
Hcy和D-二聚体及NSE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贺雯 任明姬 《医学综述》 2015年第9期1562-1565,共4页
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危害极大,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危险因素,也是可干预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 缺血性卒中发病率高,危害极大,早期干预意义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病因,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动脉粥样硬化传统危险因素,也是可干预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缺血性卒中预后可能相关,Hcy与传统危险因素关系有争议,D-二聚体、NSE和传统危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与CT灌注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丽丽 李华 杨春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与CT灌注(CTP)相关性。方法 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CT血管造影(CTA)、CTP检查(发病时间均在72 h以内),记录病灶侧及健侧的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与CT灌注(CTP)相关性。方法 5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CT血管造影(CTA)、CTP检查(发病时间均在72 h以内),记录病灶侧及健侧的脑血流量(CBF)、脑血流容积(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OAST)分型对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分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卒中(LAA)患者的病灶侧CBF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73,P<0.01)。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或腔隙性卒中(SAO)患者病灶侧CBF与健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27,P<0.05)。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SAO型患者相比NIHSS评分、病灶侧CBF、MTT、TTP及相对BCF(rCBF)、相对MTI(rMTT)、相对TTP(r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A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NIHSS评分与相对BCF(rCBF)呈负相关(r=-0.577,P<0.01),SAO型NIHSS评分与rCBF无相关性。结论 CT灌注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病情评价有重要作用,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 NIHSS TOAST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与五运六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袁康 梁文倩 +3 位作者 何明丰 李旷怡 张英俭 陈景利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11期896-898,共3页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536例,运用相关统计学检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五运六气的关系。结果:... 目的: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与五运六气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536例,运用相关统计学检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与五运六气的关系。结果:甲午年1286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在三之气最多,占21.92%,二之气最少,占10.97%,初之气、四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较持平,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未年1250例,各运气的发病人数较为平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在不同五运六气时段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符合中医学五运六气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五运六气 发病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党翠娇 俞晓飞 +12 位作者 蔡定芳 朱旭莹 张红智 王明哲 龚帆 郭咏梅 孙燕 唐海燕 刘云 王骏 秦保锋 潘卫东 张宗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将319例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61例,对照组158例。治疗组在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天2次,每次1.2 g;对照组...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二级预防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将319例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161例,对照组158例。治疗组在西医二级预防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每天2次,每次1.2 g;对照组予以同等剂量安慰剂胶囊。随访日期截止于2017年2月28日。主要疗效指标为再发卒中(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卒中死亡;次要疗效指标为心肌梗死、全因死亡、改良Rankin量表(mRS)评级0~2级构成比。结果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19天,治疗组脱落11例,对照组脱落10例。治疗组、对照组再发卒中分别为11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无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再发卒中引起的死亡;治疗组、对照组发生心肌梗死分别为0例、1例,两组各有1例发生全因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RS评级0~2级的构成比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可以提高瘀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比例,具有较好的二级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瘀血型 二级预防 再发卒中 脑心通胶囊
原文传递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中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勇 陈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中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将94例中重度VAOS患者分为双抗组和单抗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归入双抗组(50例),单用两者之一者归入单抗组(44例)。收集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中重度椎动脉起始部狭窄(VAOS)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作用。方法将94例中重度VAOS患者分为双抗组和单抗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者归入双抗组(50例),单用两者之一者归入单抗组(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随访出院后1年的改良Ran Kin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卒中复发、预后不良及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双抗组的预后不良率和卒中复发率分别为4.0%和2.0%,低于单抗组的13.6%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抗组出血发生率为8.0%,单抗组为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能降低中重度的VAOS患者卒中复发率及预后不良率,且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抗血小板聚集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郝云玲 吴红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4年第2期199-20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选取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缺血性脑卒中伴血尿酸升高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单纯缺血性脑卒中的14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颈部动脉斑块与狭窄的情况。结果研究组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Ⅲ级、Ⅳ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增加,患者血尿酸水平也不断升高(P<0.05)。内中膜厚度大于或等于1.0mm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内中膜厚度小于1.0mm的患者(t=11.41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颈部动脉斑块、狭窄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高尿酸血症直接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血尿酸的水平能够反映出颈部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动脉斑块 狭窄
下载PDF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偏瘫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荣亮 余健敏 +3 位作者 黎冠东 陈颂玲 赖丽萍 刘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 目的探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6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疗法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末使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步行速度、步长等指标进行步行功能评价,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比较训练不同时间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训练4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MBI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周后治疗组FAC评分、平均步行速度、平均步长及FMA分值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MBI较对照组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缺血性卒中后使用减重支持系统训练可显著改善偏瘫患者步行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支持系统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下载PDF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文龙 刘小军 邓华菲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3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进展性... 目的观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3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和3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液流变学,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进展性和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升高,且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组升高更为显著。结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 缺血性 脑卒中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康复训练的时间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夏红 黄莉 +2 位作者 涂燕 熊春梅 涂卫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第1期66-68,100,共4页
目的探讨卯时时间窗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卯时(早晨5~7时)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对照A组9~11点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对照B组15~1... 目的探讨卯时时间窗的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卯时(早晨5~7时)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对照A组9~11点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对照B组15~17点时间窗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后对3组患者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价表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同时对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进行评分。结果各组康复4周及康复8周后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ASS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康复前的评分(P<0.01);康复4周后,试验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A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而A组与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8周后,试验组Fugl-Meyer评分、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PA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而A组与B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卯时时间窗的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卯时康复训练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中风
下载PDF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敏 刘晓亭 +3 位作者 朱幼玲 周群 席春华 翟登月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肢体抖动TIA(LS-TI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采集14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LS-TIA患者(LS-TIA组)及28例有颈内动脉狭窄的无发作性肢体抖动的TIA或轻微症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TIA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总结LS-TIA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LS-TIA患者均以发作性肢体抖动症状来就诊,发作时无肢体强直阵挛,无意识丧失和大小便失禁症状,无面肌受累。LS-TIA患者发作持续时间通常<5 min,发作的部位以单侧上肢多见,常见发病诱因包括站立后行走、运动及咳嗽。LS-TIA组患者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TIA对照组(P<0.05)。LS-TIA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其他皮质TIA表现、黑矇、进展为缺血性卒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TIA对照组(均P<0.05)。LS-TIA组患者较TIA对照组有更多的软脑膜侧支。结论 LS-TIA是一种少见表现形式的TIA,特征性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肢体不自主的抖动,颈内动脉狭窄是其发病基础,且更易进展为缺血性卒中,其更依赖于来自严重病变颈内动脉远端的侧支循环血流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抖动 TIA 缺血性卒中 颈内动脉狭窄
下载PDF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脑梗死的预测和评价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翠娈 黎红 《内科》 2008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特点及超声类型及其在预测及评价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特点及超声类型及其在预测及评价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对5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结果脑梗死组出现颈动脉粥样斑块44例(78.6%),明显多于对照组9例(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斑块 脑梗死 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抵抗与环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牟凤群 陈通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机制,进一步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6例患者中筛选出AR患者14例和AS患者40例,选取16例做为AS组。所有患者口服拜... 目的研究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机制,进一步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6例患者中筛选出AR患者14例和AS患者40例,选取16例做为AS组。所有患者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1w、2w及4w后,测定各组PAG和尿11-DH-TXB2,比较各组PAG和尿11-DH-TXB2的变化以及COX-1基因多态性。结果治疗前AS组PAG比例和尿11-DH-TXB2水平均较AR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S组水平显著下降,与AR组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COX-1基因709C/A多态性检测。发现GG、AG和AA 3种基因型频率AS组分别为68.75%、44.4%和25%,AR组分别为14.63%、51.22%和3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7,P=0.000)。结论 709C/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阿司匹林抵抗性相关;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缺血性卒中可以显著降低AR的发生率,两者联用具有协同抗血小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尿11-DH—TXB2 阿司匹林抵抗 COX-1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琳 郭军 +1 位作者 李书光 谷凤云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3期397-399,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时间为6w。采用Fug...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常规予以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时间为6w。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Barthel指数(BM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w末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FMA、BMI、SAS及SD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经过为期6w的综合干预后,观察组FMA及BM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干预不仅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综合干预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焦虑 抑郁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继梅 廖九光 张为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7期499-50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予以盐酸氟西汀,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四逆散水煎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予以盐酸氟西汀,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四逆散水煎剂口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顿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对照组为77.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后抑郁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中风 抑郁症 加味四逆散 盐酸氟西汀
下载PDF
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体积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团结 聂志余 方麒林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能否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大小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于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浆BNP,并将其分为大而积梗死组(19例)...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能否成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大小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于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浆BNP,并将其分为大而积梗死组(19例)与非大面积梗死组(69例)。结果脑梗死体积与入院时BNP值等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非大面积梗死组[(843.32±420.95)pg/ml和(328.72±328.08)pg/ml,P〈0.01]。入院时血浆BNP水平≥603.50pg/ml可作为大面积脑梗死的预测指标,其敏感性为96.00%,特异性为76.19%。结论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体积的预测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死体积
原文传递
两种方式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胡晓露 高飞 陈康宁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786-1788,共3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方式治疗青年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的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0%)患者77例,分为血管... 目的比较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与内科方式治疗青年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经全脑血管造影术明确的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大于或等于70%)患者77例,分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和内科治疗组,评估入院时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入组后1年内mRS评分和缺血性卒中复发、死亡、脑出血事件。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与内科治疗组30d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5.77%,1年内卒中复发率分别为4.35%、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脑出血发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组与内科治疗组随访1年时mRS≤1分患者比例分别为91.30%、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2分的患者分别为95.65%、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严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的,对降低青年再发卒中风险比内科治疗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 脑缺血 支架 卒中 大脑中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抗血小板聚集 青年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洪波 任君 +3 位作者 吴星宇 韩振翔 刘爱华 魏江磊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2 d。观...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2 d。观察给药前后临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内皮素(ET-1)及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90.4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ET-1、NO水平均下降,且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期缺血性卒中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急性期 银杏达莫注射液 神经功能缺损 血浆内皮素 血浆一氧化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