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腺苷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4
1
作者 唐伟 邹飒枫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腺苷(ADO)水平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5组,每组24只。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腺苷(ADO)水平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5组,每组24只。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制模;脑缺血组:全脑缺血10 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全脑预缺血3 min,再灌注24 h后再次全脑缺血10 min;针刺预处理组:缺血10 min前7 d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和曲池穴并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同时刺激百会穴。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 h各活杀6只动物,取脑组织,用干湿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分光光度计测定ADO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脑水肿越来越重;脑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明显低于脑缺血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针刺预处理组48 h和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AD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缺血组脑组织AD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均高于脑缺血组,大约是脑缺血组的2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预处理与脑缺血预处理同样可以使脑组织ADO含量增高,提示针刺预处理发生机制与ADO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增强内源性ADO含量很可能是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针灸疗法 脑水肿 缺血预处理 腺苷
下载PDF
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忠人 王一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382-1383,共2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IP组)、逆灸组,每组6只。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结果:逆灸"内关""膻中"穴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型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灸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增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逆灸 HSPTO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肝硬化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文美 陈坚 +1 位作者 路逵阳 沈士刚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SD肝硬化大鼠随机按I/R前是否行IP分为预处理 (IP组 )和非预处理组 (NIP组 )。比较两组大鼠肝I/R后肝功能、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P)对硬化肝脏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采用四氯化碳复制的SD肝硬化大鼠随机按I/R前是否行IP分为预处理 (IP组 )和非预处理组 (NIP组 )。比较两组大鼠肝I/R后肝功能、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能量代谢、NO含量与组织学变化及大鼠术后 1周的存活率。 结果  与NIP组大鼠比较 ,IP组血清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 (分别为P <0 .0 5 ,P <0 .0 0 1和P <0 .0 0 1) ;肝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 )活力明显提高 (分别为 P <0 .0 5和 P <0 .0 1) ;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含量降低 ( P <0 .0 5 ) ;ATP含量与能荷值 (EC)增高 (分别为P <0 .0 1和P <0 .0 5 ) ;NO合成显著增加 (P <0 .0 1) ;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肝损伤的组织形态学表现明显减轻。大鼠术后 1周存活率虽有提高 ,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6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预防 血液供给 肝硬化 病理生理学 缺血预处理 保护作用
下载PDF
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国安 丁明伟 陈丹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左旋支结扎处只串线不结扎;②I...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左旋支结扎处只串线不结扎;②IR组:左旋支阻断40min,再灌注180min;③IP组:左旋支阻断5min,继灌注5min,再循环2次后,左旋支阻断40min,再灌注180min;④BI组:经左颈外静脉注入灯盏花素5mg·kg-1,10min后同IP组。每组12只,其中每组6只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梗死危险区心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率。另6只取梗死危险区心肌组织利用AnnexinV-FITC/PI试剂盒行细胞流式术检测心肌早期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细胞凋亡率。结果与IR组比较,IP、BI各组能够明显缩小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梗死面积(P<0.01);BI组较IP组疗效显著(P<0.01)。与IR组比较,IP组和BI组均能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数(P<0.05);BI组较IP组能进一步明显减少早期细胞凋亡数和坏死细胞数(P<0.05)。与IR组比较,IP组、BI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BI组较IP组Bax蛋白表达减少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较单纯预适应能进一步加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其通过增加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使Bcl-2/Bax比值增高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缺血预适应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类药物应用的临床益处和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崔炜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大剂量他汀治疗的获益已为大量证据证实,且受到指南明确推荐。PCI术前给予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围手术期心脏保护作用,还可以降低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而且可能对PCI患者的远期预后产生有益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大剂量他汀治疗的获益已为大量证据证实,且受到指南明确推荐。PCI术前给予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不但具有围手术期心脏保护作用,还可以降低PCI围手术期对比剂肾病的风险;而且可能对PCI患者的远期预后产生有益影响。作者对PCI围手术期他汀类药物的用药细节进行了讨论,提出PCI术前他汀类用药强调的是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而PCI术后他汀类药物应用强调的是降脂达标。PCI术前他汀治疗的获益与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有关,而他汀类药物多效性所带来的模拟缺血预适应效应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他汀类药物 缺血预适应 心脏保护 造影剂
下载PDF
Methanol extract of Desmodium gangeticum DC root mimetic post-conditioning effect in isolated perfused rat heart by stimulating muscarinic receptors 被引量:3
6
作者 Gino A Kurian Jose Paddikkal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6期448-454,共7页
Objective:To evaluate pharmacological mimetic action of herbal extract Desmodium gangeticum (DC) roots 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ethods:With the help of Langendroff perfusion technique,ischemic post condition(PO... Objective:To evaluate pharmacological mimetic action of herbal extract Desmodium gangeticum (DC) roots 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ethods:With the help of Langendroff perfusion technique,ischemic post condition(POC) mimetic action of DG methanol root extract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y using standard drugs that acts as muscarinic receptor agonist and antagonist,namely acetylcholine(Ach) and atropine(Atr) respectively in an isolated rat heart. Results:The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like left ventricular developed pressure,end diastolic pressure and working index of isolated rat heart showed significant recovery in DG root extract administrated rat heart,similar to the recovery by POC.Kymogram results showed muscarinic receptor agonist like action for DG methanol root extract,confirmed in rat heart by muscarnic receptor agonist(acetylcholine) and anatoginst(atropine).Administration of DC root extract prior to reperfusion showed better antioxidant status in myocardial tissue homogenate and mitochondrial,complemented by the levels of cardiac specific marker proteins in myocardial tissue and perfusate.Even though DG methanol root extract mimics its action similar to that of Ach,the myocardial protection mediated by the extract was superior to Ach,due to the presence of antioxidants in the crude extract.Conclusions:DG methanol root extract provides myocardial protection towards IRI by stimulating muscarinic recep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schemic precondition ischemic post conditioning Acetyl CHOLINE DESMODIUM gangeticum MUSCARINIC receptor
下载PDF
血浆一氧化氮对大鼠肝缺血预处理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詹勇强 吕新生 +3 位作者 王志明 李宜雄 胡国璜 曾庆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8-339,共2页
目的 探讨促进或抑制一氧化氮 (NO)的合成对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IPC)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脏经缺血再灌注 (I/R ,R组 )、IPC(P组 )、左旋精氨酸 (L Arg ,A组 )促进或左旋单甲基精氨酸 (L NMMA ,N组 )抑制NO合成及假手术 (C组 ... 目的 探讨促进或抑制一氧化氮 (NO)的合成对大鼠肝脏缺血预处理 (IPC)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大鼠肝脏经缺血再灌注 (I/R ,R组 )、IPC(P组 )、左旋精氨酸 (L Arg ,A组 )促进或左旋单甲基精氨酸 (L NMMA ,N组 )抑制NO合成及假手术 (C组 )后 ,观察 2、2 4h及 1周后血浆NO、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以及大鼠死亡率及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A组累计死亡率低于R组及N组 (P <0 .0 5 )。A组NO水平在 2h后明显高于P组(P <0 .0 1) ;N组在 2h及 2 4h后均低于P组 (P <0 .0 5 )及A组 (P <0 .0 1) ,1周后与P组、A组及R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1) ,但明显高于C组。A组及P组的血浆ALT在 2h及 2 4h后均显著低于N组 (P <0 .0 5 ) ,而N组与R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1周后 ,A组、P组及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均低于R组 (P <0 .0 5 )。结论 增加NO的产生 ,可以明显增强IPC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抑制NO合成并不能完全阻断这种保护作用 ,提示NO是IPC保护机制中的一个重要但非唯一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一氧化氮 大鼠 肝缺血 影响 缺血预处理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益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沈钧乐 岳瑞华 +2 位作者 张红 史若飞 徐幸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358-1359,共2页
目的 探讨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2 3例首次穿壁性AMI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阐明梗死之前心绞痛引起的缺血预适应效应对AMI的面积、心脏事件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发生... 目的 探讨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2 3例首次穿壁性AMI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 ,阐明梗死之前心绞痛引起的缺血预适应效应对AMI的面积、心脏事件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发生率和心肌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 梗死前 4 8h有心绞痛的 94例AMI患者 (A组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PK)峰值、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心脏事件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 )发生率与梗死前无心绞痛的 39例患者 (B组 )相比较均明显降低 (P <0 .0 5 ) ;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学分数 (LVEF) ,梗死后 4周两组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2 4周后LVEF ,A组有提高 ,B组则降低 (P <0 .0 5 ) ;住院病死率A组显著低于B组 (P <0 .0 5 )。结论 AMI前有心绞痛的患者 ,心梗后梗死面积缩小 ,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改善 ,与心肌缺血预适应 (IP)对心脏的保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绞痛 缺血预适应 预后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孙玉明 葛彦虎 +3 位作者 杨立群 吕浩 刘艳涛 俞卫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和假手术组(Sham),其中RPC组又分0.2、1、10μg.kg-1.min-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C)、瑞芬太尼预处理组(RPC)和假手术组(Sham),其中RPC组又分0.2、1、10μg.kg-1.min-1共3个剂量亚组(RPC1、RPC2、RPC3)。观察各组肝脏缺血45min再灌注2h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细胞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并用TUNEL染色比较各组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I/R组、RPC1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AST含量显著升高,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增高,SOD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学损害明显增加;TUNEL染色显示存在大量凋亡细胞。而IPC、RPC2、RPC3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清ALT和AST含量与前二组相比显著降低,肝细胞匀浆中MDA含量减少,SOD含量增加,肝组织病理学损害和凋亡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少于前两组。Sham组未见明显酶学改变和病理学损害表现。结论:合适剂量的瑞芬太尼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类似IPC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缺血预处理
下载PDF
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畅 梅晰凡 +3 位作者 陶贵周 郭占鹏 李全双 王滢丽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性,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选用275±25g的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A),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 目的本实验采用酶组织化学法观察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有保护性,并探讨其可能机理。方法选用275±25g的SD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假手术对照组(A),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B),经典缺血预处理组(C),前列地尔脂肪乳剂早期保护组(D),前列地尔脂肪乳剂延迟保护组(E),前列地尔脂肪乳剂在缺血前72h应用组(F)。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过氧化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前列地尔预处理早期保护组及延迟保护组心肌过氧化氢酶及琥珀酸脱氢酶明显升高(p<0.05),且早期保护作用强于延迟作用。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对大鼠心肌损伤具有早期和延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前列地尔 心肌 缺血/再灌注 大鼠
下载PDF
肝叶切除时维拉帕米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勇 杨汉新 +1 位作者 梁平 刘吉奎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在临床肝部分切除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ringle手法阻断第一肝门 18~ 2 0min。将 3 9例合并肝硬化的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9)和实验组 (n =2 0 ) ,分别在肝门阻断前经胃右静脉注... 目的 探讨维拉帕米在临床肝部分切除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Pringle手法阻断第一肝门 18~ 2 0min。将 3 9例合并肝硬化的肝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9)和实验组 (n =2 0 ) ,分别在肝门阻断前经胃右静脉注入 2 0ml生理盐水和维拉帕米 5mg +生理盐水 2 0ml予处理 ;测定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 ,再灌注 1h后检测肝细胞内游离钙 ([Ca2 + ]i)、ATP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维拉帕米预处理组 (实验组 )缺血再灌注后ALT、AST、[Ca2 + ]i升高不明显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实验组肝细胞内ATP降低不明显 ,组织病理学变化轻 ,术后肝功复常时间较短。结论 维拉帕米予处理对临床肝叶切除时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将其用于肝叶切除有利于改善肝功能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维拉帕米
原文传递
应激对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许华山 陈胜喜 +1 位作者 罗万俊 蒋海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应激反应对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组(Etom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以心肌梗死面积/缺血面积、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 目的:探讨应激反应对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的影响。方法:30只家兔随机分为5组: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托咪酯组(Etom组)、甲基强的松龙组(MP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以心肌梗死面积/缺血面积、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肌钙蛋白I(cTnI)浓度为检测指标,同时检测血清皮质醇动态变化。结果:IPC组、MP组、IR组、Etom组心肌梗死面积/缺血面积分别为(5.86±2.81)%,(11.28±3.62)%,(26.79±4.53)%,(18.19±3.72)%,CK活性分别增加(255±89),(314±160),(855±371),(768±404)U/L,cTnI增高值分别为(3.6±0.6),(6.1±2.2),(8.1±3.6),(6.4±1.6)μg/L。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tom组皮质醇反应明显钝化。结论:钝化皮质醇反应可明显削弱IPC的保护作用,甲基强的松龙有一定程度的心肌保护作用,提示IPC保护作用中可能有应激反应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皮质醇 依托咪酯
下载PDF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海鹏 刘振海 +1 位作者 林常森 赵鲁夕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24,共3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I/R组、RPC组、5HD+RPC组,各12只。建立Langendorf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K-H液平衡20 min。I/R组缺血前用K-H灌...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I/R组、RPC组、5HD+RPC组,各12只。建立Langendorf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用K-H液平衡20 min。I/R组缺血前用K-H灌注液灌注45 min;RPC组缺血前用含瑞芬太尼的灌注液灌注5min,再用K-H液冲洗5 min,共3次;5HD+RPC组用含有5-HD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与瑞芬太尼的混合液灌注,共计45 min。缺血30 min和再灌注60 min时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线粒体酶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I/R组比较,RPC组再灌注60 min时,梗死面积减少(P<0.05),而5-HD+RPC组和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K-H液平衡末比较,各组再灌注60 min心肌线粒体酶活性及MMP降低(P<0.01)。再灌注60 min后,RPC组上述指标高于I/R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明显改善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线粒体功能,其机制与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对小型猪肝移植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潘明新 孔凡东 +5 位作者 吴志峰 张翌 王海澜 李爱辉 谢金敏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 目的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过2个循环10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缺血预处理HSP70 小型猪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志英 任启伟 +4 位作者 王立赞 王伟 张德磊 杨阁 谭祥芹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59-161,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建立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40只雄性家兔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再灌注60min后分别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相比,IPC组和IPO组血清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及后处理能够减轻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机体的抗氧化损伤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前列地尔预处理大鼠心肌的抗心律失常与抗氧化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萍 刘畅 +1 位作者 梅晰凡 陶贵周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观察比较前列地尔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和前列地尔预处理组4组。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同时测定心... 目的观察比较前列地尔预处理及经典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和前列地尔预处理组4组。观察其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同时测定心肌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与I/R模型组相比,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前列地尔预处理保护组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则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②经典缺血预处理组和前列地尔保护组心律失常评分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结论前列地尔预处理具有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能模拟经典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前列地尔 大鼠 心脏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AKT及JNK激酶在大鼠脑缺血预处理后线粒体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颖 王瑞敏 +4 位作者 刘斌 杨丽彩 黎洁 张晋霞 李世英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742-2745,共4页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内JNK和AKT的激活,并使用AKT,JNK抑制剂进一步探讨其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四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海马CA1区线粒体内AKT,JNK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内JNK和AKT的激活,并使用AKT,JNK抑制剂进一步探讨其对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四动脉结扎脑缺血模型,Western Blot方法分析海马CA1区线粒体内AKT,JNK的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AKT于缺血再灌注30 min达高峰,而预处理后再灌注6 h开始升高,1,3 d达高峰.JNK在缺血后再灌注30 min和3 d呈现两个激活高峰,而预处理后再灌注6 h显著升高,1,3 d明显低于正常组,且与缺血再灌注相同时间点相比显著降低.AKT,JNK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及溶剂对照组神经元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缺血组与AKT抑制剂组可见大量神经元损伤,与缺血组相比预处理组及JNK抑制剂组神经元损伤显著减轻.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诱导AKT,JNK在海马CA1区线粒体内的差异激活,并通过增强AKT活性、抑制JNK磷酸化而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保护缺血性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JNK AKT 线粒体 海马
下载PDF
逆灸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忠人 王一茗 赵宇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31-1432,共2页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预... 目的:观察逆灸对心肌缺血大鼠HSP70表达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探讨逆灸有效性和对心肌的保护机制。方法:①选用健康Wistar大鼠30只,雄性,体重(250±20)g,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预处理组、逆灸组,每组6只。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SP70表达。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SPSS软件统计。结果:逆灸"内关""膻中"穴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型大鼠心肌组织中HSP70的表达,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与IP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灸与缺血预处理均可增加HSP70的表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造成的损伤,丰富了"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逆灸 HSP70 缺血预处理 冶未病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通过抑制精氨酰-tRNA合成酶和Caspase-3表达减少脑梗死大鼠脑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梓 邢宏义 +1 位作者 范宇葱 符荣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4-1221,共8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处理组(50只)、脑梗死组(50只)、假手术组(10只)、正常组(10只),前2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脑梗死模...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脑梗死大鼠脑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预处理组(50只)、脑梗死组(50只)、假手术组(10只)、正常组(10只),前2组大鼠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脑梗死模型(缺血预处理组大鼠在造模前将线栓置入大脑中动脉阻断血流15 min),假手术组大鼠行假缺血预处理和假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正常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24 h,缺血预处理组和脑梗死组造模后2 h、6 h、12 h、24 h、48 h,每组取10只大鼠,采用TUNEL染色检测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缺血半暗带区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的表达,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小鼠缺血半暗带区精氨酰-tRNA合成酶(ArgRs)基因和ArgR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脑梗死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Caspase-3阳性表达率、ArgRs基因和ArgRs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缺血预处理组大鼠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缺血半暗带区细胞凋亡率、Caspase-3阳性表达率、ArgRs基因和ArgRs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以抑制脑梗死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ArgRS基因及ArgRS蛋白、Caspase-3的表达,减少脑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细胞凋亡 精氨酰-TRNA合成酶 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 脑梗死
原文传递
PC12细胞缺血预处理模型的建立及一氧化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雷 王军 +5 位作者 何斌 环飞 程洁 高蓉 肖杭 张劲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以PC12细胞建立体外脑缺血预处理细胞模型,探讨NO在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预适应的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五碟细胞。正常对照组:常氧、低糖(〈1g/L)2%胎牛血清DMEM培养;缺血预适应组(IPC):预先氧糖... 目的以PC12细胞建立体外脑缺血预处理细胞模型,探讨NO在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缺血预适应的细胞模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五碟细胞。正常对照组:常氧、低糖(〈1g/L)2%胎牛血清DMEM培养;缺血预适应组(IPC):预先氧糖剥夺(OGD)6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非缺血预适应组(NIPC)t常氧、低糖低血清培养6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组(L-NAME):OGD预处理前30min加L-NAME,OGD6h,后经复灌和OGD处理。通过细胞MTT代谢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细胞凋亡率来评判IPC模型是否建立,生化法观察各组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变化。统计分析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组间均数的比较用ISD法,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NIPC组比较,IPC组M'IT代谢率明显增高(94.9%±15.1%,P〈0.05),LDH释放量减少(279.1%±28.1%,P〈0.01),细胞凋亡率降低;与对照组(100.0%±13.5%)比较,NIPC组及IPC组NOS活性均升高(190.0%±14.6%,P〈0.01;126.1%±10.6%,P〈0.01);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IPC组、NIPC组和L-NAME组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90%,8.71%,18.62%及11.73%。结论IPC减少PCI2细胞缺糖缺氧损伤后细胞的死亡与凋亡,且NO参与了此保护机制,但并非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预适应 一氧化氮 L-硝基一精氨酸甲酯 PC12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