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产鸢尾酮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香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玲琪 谷聲甦 +1 位作者 邵华 魏蓉城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9-54,共6页
从陈化的鸢尾根状茎分离到产鸢尾酮的丝状真菌,以其作用于新鲜鸢尾根状茎,通过固体发酵产生了鸢尾酮。其中1株Rhizopusoryzae(94Y-01)表现最好。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报道。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浸膏和... 从陈化的鸢尾根状茎分离到产鸢尾酮的丝状真菌,以其作用于新鲜鸢尾根状茎,通过固体发酵产生了鸢尾酮。其中1株Rhizopusoryzae(94Y-01)表现最好。对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酵条件进行了报道。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浸膏和凝脂,其理化指标分析及香气嗅评与传统鸢尾酮产品类似,经薄层层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表明含有鸢尾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 鸢尾 鸢尾酮 浸膏 凝脂
下载PDF
^(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生物效应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风童 包建忠 +4 位作者 孙叶 刘春贵 马辉 张甜 陈秀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69-1474,共6页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影响,用0(对照)、20、40、60、80 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其萌发率、成苗率的影响及其M1部分表型变异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20和4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率分别为68.33%和87.91%,显著高于对照(41.25%);60和80 Gy^(60)Co-γ射线辐照后,种子萌发后的成苗率分别为70.72%和68.37%,显著低于对照(96.29%),且存在显著的致死效应;60和80 Gy辐照剂量可显著缩短M1的叶长和叶宽,其中60Gy还可显著降低M1旗瓣宽度,提高旗瓣长宽比。综上,20~40 Gy辐照剂量可以改善德国鸢尾种子萌发率,60~80 Gy可以作为德国鸢尾杂交种子的诱变剂量。本研究结果为利用^(60)Co-γ射线改善德国鸢尾杂交种子萌发率和开展辐照诱变育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60Co-γ射线 种子辐照
下载PDF
德国鸢尾6个品种的耐寒性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冠群 李丹青 +1 位作者 张佳平 夏宜平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3-780,共8页
以6个不同花色的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鉴定与测定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耐寒性,并测定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 以6个不同花色的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品种为试材,通过田间鉴定与测定冬季自然降温过程中叶片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各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评价其在自然降温过程中的耐寒性,并测定叶片中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自然低温期6个品种寒害指数范围为1.20~3.65,半致死温度(LT50)范围为﹣13.81~﹣5.73℃。耐寒性强的品种为‘Cherry Falls’和‘Bedtime Story’,其次为‘Brown Lasso’和‘Black Swan’,耐寒性弱的为‘China Dragon’和‘Caligula’。在自然降温过程中,6个德国鸢尾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均随温度的下降而降低,下降幅度为1.46~6.51℃不等,并且叶片相对电导率随温度降低呈'S'型上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电解质外渗率 半致死温度 冻害指数 耐寒性 生理响应
原文传递
德国鸢尾的栽培技术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振一 《河北林果研究》 2005年第3期291-293,共3页
德国鸢尾是世界著名的宿根花卉,观赏性强、耐寒、耐旱,可用于北方地区的城市和大环境的园林绿化、美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生长发育特点、栽培技术、繁殖技术及主要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德国鸢尾的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繁殖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光周期对德国鸢尾‘Royal touch’的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裴海霞 石雷 +2 位作者 张金政 姜闯道 义鸣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7-481,共5页
以德国鸢尾‘Royal touc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光周期对其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日照加速了植株花芽分化的进程,而长日照促进了单花序上花芽数目的增加;(2)长日照下植株单位叶面积的光合能力较强(;3)植株的花芽分... 以德国鸢尾‘Royal touc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种光周期对其花芽分化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短日照加速了植株花芽分化的进程,而长日照促进了单花序上花芽数目的增加;(2)长日照下植株单位叶面积的光合能力较强(;3)植株的花芽分化与其叶面积、叶干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干重比值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结果说明了光周期对德国鸢尾‘Royal touch’花芽分化时间和数量的影响与光周期对其植株生物量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光周期 花芽分化 光合作用 生物量
下载PDF
喷施6-BA促进德国鸢尾根茎芽的萌发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晋燕 张金政 +1 位作者 孙国峰 石雷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1-464,共4页
用3000mg/L或5000mg/L的6-BA对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ovely Again’进行单次喷施,可以促进根茎芽的萌发和根状茎的形成。在喷施后的30~90d,6-BA的促进作用在具有2个或4个起始根状茎的植株上表现得很显著,但对于只有1个起... 用3000mg/L或5000mg/L的6-BA对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Lovely Again’进行单次喷施,可以促进根茎芽的萌发和根状茎的形成。在喷施后的30~90d,6-BA的促进作用在具有2个或4个起始根状茎的植株上表现得很显著,但对于只有1个起始根状茎的植株不显著。在喷施后的150d以及第2年,具有2个或4个起始根状茎的母株总体上比只具有1个起始根状茎的母株产生了更多的根状茎。而6-BA的喷施对母株的叶面积和叶片数、总叶面积以及总叶片数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德国鸢尾 6-BA 繁殖
下载PDF
2种德国鸢尾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艳芳 郭彩霞 +5 位作者 周媛 戢小梅 陈法志 童俊 徐冬云 刘国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索2个德国鸢尾品种金娃娃、黑骑士的组织培养条件,为2种鸢尾的种苗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金娃娃、黑骑士2种鸢尾的幼嫩花葶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和培养基对2种鸢尾不定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 【目的】探索2个德国鸢尾品种金娃娃、黑骑士的组织培养条件,为2种鸢尾的种苗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金娃娃、黑骑士2种鸢尾的幼嫩花葶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和培养基对2种鸢尾不定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2种鸢尾的花茎节能直接诱导出不定芽,故其为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金娃娃外植体以75%(体积分数)乙醇浸摇3s、0.1%(质量分数)HgCl2消毒6min的处理污染率和死亡率均较低;黑骑士则以75%乙醇浸摇5s、0.1%HgCl2消毒8min的效果较好。初代培养中,MS+2.0mg/L 6-BA+0.1mg/L NAA是2种鸢尾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金娃娃和黑骑士的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86.4%和73.5%。继代培养中,MS+4.0mg/L 6-BA+0.2mg/L NAA是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金娃娃和黑骑士的增殖系数最高,分别为12.71和8.64。2种鸢尾不定芽生根培养时以培养基MS+0.1mg/L 6-BA+2.0mg/L NAA效果最好。【结论】建立了2个德国鸢尾品种金娃娃、黑骑士的最佳组织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定芽诱导率、增殖率高,生根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组织培养 不定芽 诱导
下载PDF
德国鸢尾的组织培养试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洁 马登萍 《青海农林科技》 2008年第1期15-16,共2页
取德国鸢尾驯化种的茎尖外植体块,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基本培养基上。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mg.L-1+NAA 0.2;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A 1.0+NAA 0.1;不定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1.0;试管苗炼苗最佳基质配... 取德国鸢尾驯化种的茎尖外植体块,接种于不同激素配比的基本培养基上。结果表明,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BA 0.5mg.L-1+NAA 0.2;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BA 1.0+NAA 0.1;不定根诱导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 1.0;试管苗炼苗最佳基质配比为泥炭:珍珠岩=7∶3,成活率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组织培养 试验 外植体
下载PDF
十六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性评价 被引量:9
9
作者 毛静 董艳芳 +3 位作者 周媛 童俊 徐冬云 方林川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4-100,共7页
以16个德国鸢尾品种叶片为试材,在高温条件下测定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利用主成分、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排序,综合鉴定比较16个德国... 以16个德国鸢尾品种叶片为试材,在高温条件下测定叶片中叶绿素、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利用主成分、隶属函数及聚类分析方法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排序,综合鉴定比较16个德国鸢尾品种的耐热特性,以期为研究和利用德国鸢尾耐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在常温下的各项生理指标以及高温胁迫后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各个品种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SOD与POD活性增强;MDA、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结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值排序,16个德国鸢尾品种间耐热性强弱依次为"魂断蓝桥""PartyDress""Galamadrid""音箱""黑骑士""Ninbeiunge""Queen""Jessica""不朽白""法国回声""金娃娃""笛声""洋娃娃""黄莲""皇家十字军""短梦"。通过检测高温胁迫下德国鸢尾叶片生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建立德国鸢尾耐热性的综合鉴定与评价体系,适用于耐热型德国鸢尾品种资源的评价与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耐热性评价 高温胁迫 生理特性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鸢尾科3种植物中有效活性成分含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玥 李国信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39-41,共3页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鸢尾科射干属和鸢尾属植物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对8月、9月采集的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苷元、次野鸢... 目的:对不同采收期鸢尾科射干属和鸢尾属植物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最佳的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对8月、9月采集的射干、日本鸢尾、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鸢尾黄素、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白射干素进行测定。结果 :9月采集的射干和德国鸢尾中射干苷、野鸢尾苷、野鸢尾苷元、次野鸢尾黄素含量高于8月采集的样本。日本鸢尾中有效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鸢尾科植物射干、德国鸢尾的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 德国鸢尾 日本鸢尾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外源GA_3和SA对德国鸢尾耐盐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芦建国 仲玉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9-52,56,共5页
为明确外源赤霉素(GA3)和水杨酸(SA)对园林植物耐盐性的诱导作用,以德国鸢尾为材料,在100 mmol/L的NaC l胁迫条件下,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外源激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GA3和SA对德国鸢尾的形态指标、盐害指数和生理指标的... 为明确外源赤霉素(GA3)和水杨酸(SA)对园林植物耐盐性的诱导作用,以德国鸢尾为材料,在100 mmol/L的NaC l胁迫条件下,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外源激素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GA3和SA对德国鸢尾的形态指标、盐害指数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GA3和SA能明显改善盐胁迫下德国鸢尾的生长状况,显著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降低了盐害指数、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诱导植株增强对盐胁迫的抵抗能力。GA3最佳的浓度范围是100~200 mg/L,SA最佳的浓度为20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素 水杨酸 德国鸢尾 耐盐性
下载PDF
鸢尾组织培养中防褐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文静 王鹏 左金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6858-6859,6891,共3页
[目的]研究鸢尾组织培养中的防褐化技术。[方法]以德国鸢尾黄娃娃、血石和不朽白3个品种为培养材料,以Ms+15g/L蔗糖+8∥L琼脂粉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影响鸢尾组织培养的褐化因素与防褐化技术。[结果]鸢尾的新生芽和花瓣较适宜作组织培... [目的]研究鸢尾组织培养中的防褐化技术。[方法]以德国鸢尾黄娃娃、血石和不朽白3个品种为培养材料,以Ms+15g/L蔗糖+8∥L琼脂粉为基本培养基,研究影响鸢尾组织培养的褐化因素与防褐化技术。[结果]鸢尾的新生芽和花瓣较适宜作组织培养的外植体,与其他部位相比褐变率较低;外植体组织块适中(3mm×3mm×3mm)可降低褐变率;在培养基中加入0.1%vc或0.3%活性炭对防止组织褐化效果明显;外源激素2mg/L6-BA易引发褐变,2mg/L Kt和2mg/LNAA对组织褐变影响不大;使用乙醇消毒剂时,对外植体浸泡时间以5~10s为佳,褐变率最低;全光照条件培养容易诱发褐变,采用仿人工气候条件培养较其他条件培养可有效抑制褐变的发生。[结论]该研究为鸢尾工厂化育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组织培养 褐化 研究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产生鸢尾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玲琪 孙晓鹏 娄家凤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对微生物发酵鸢尼新鲜根状茎产生鸢尾酮香气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用真菌Rhizopusoryzae的94Y-01进行固体发酵有利于鸢尾酮香的产生;报道了固体发酵的有关培养温度,培养基,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工艺条... 对微生物发酵鸢尼新鲜根状茎产生鸢尾酮香气的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表明,用真菌Rhizopusoryzae的94Y-01进行固体发酵有利于鸢尾酮香的产生;报道了固体发酵的有关培养温度,培养基,接种量,培养时间等工艺条件.从发酵物提取得到的净油及凝脂,经薄层分析及GC/MS分析与嗅评,其理化指标与香气情况同传统产品类似,含有鸢尾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微生物 发酵 净油 凝脂 鸢尾酮 香料
原文传递
德国鸢尾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国勇 陈雨洁 +3 位作者 温锐 许静远 吴洒洒 秦民坚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6-850,共5页
通过硅胶,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ODS反相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鸢尾科Iridaceae植物德国鸢尾,r括ger-manic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21个化... 通过硅胶,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ODS反相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鸢尾科Iridaceae植物德国鸢尾,r括ger-manic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商陆素(1),5,3,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烷酮(2),5,7,4'-三羟基双氢黄酮(3),cirsiliol一4'-glucoside(4),3/3,4’dihydroxy-7,3’-dimethoxyflavornone-5—O-β-D—glucopyranoside(5),染料木素(6),irilinD(7),muningin(8),5,7,4'-三羟基一6,3’,5’一三甲氧基异黄酮(9),鸢尾苷元(10),野鸢尾苷元(11),鸢尾苷(12),野鸢尾苷(13),芒果苷(14),ifisxanthone(15),焦谷氨酸(16),2,4',6-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2-O-β-D—glucoside(17),茶叶花宁(18),草夹竹桃苷(19),β-谷甾醇(20),胡萝卜苷(21)。其中化合物1—9,16,17为首次从德国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17为首次从鸢尾科植物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属 德国鸢尾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5
作者 董文志 许凤 +3 位作者 蒋亚莲 杨秀梅 汤东生 张艺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142-148,共7页
为筛选适宜的杀菌剂防控德国鸢尾茎腐病,测试亮盾、噁霉灵、瑞至等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最好... 为筛选适宜的杀菌剂防控德国鸢尾茎腐病,测试亮盾、噁霉灵、瑞至等10种杀菌剂对德国鸢尾茎腐病菌木贼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10种药剂对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解淀粉芽孢杆菌;较好的4种药剂分别为精甲·咯菌腈、噁霉灵、唑醚·甲菌灵、双炔酰菌胺·百菌清,它们对木贼镰刀菌的EC_(50)分别为1.809、61.210、55.570、17.408mg/L,对尖孢镰刀菌的EC_(50)分别为141.9、13.572、39.186、71.25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茎腐病菌 药剂筛选 室内毒力测定 抑制效果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信息的德国鸢尾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金森 田雅 +1 位作者 王飞鉴 赵小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63,共15页
为探究MADS-box基因家族对德国鸢尾多季花品种花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ADS-box家族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功能域及亲/疏水性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且构建德国鸢尾和... 为探究MADS-box基因家族对德国鸢尾多季花品种花期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转录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ADS-box家族基因进行筛选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功能域及亲/疏水性等方面进行预测分析,且构建德国鸢尾和模式植物拟南芥MADS-box蛋白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在德国鸢尾中鉴定出39个MADS-box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在4704.58~30112.19 k D之间,理论等电点(pI)介于5.01~10.92之间,其中32个表现为碱性蛋白,7个表现为酸性蛋白。大多数MADS-box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和线粒体基质,少许分布在其他细胞器均不含有信号肽。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二级结构的主要原件,所有蛋白均表现为亲水性蛋白。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德国鸢尾MADS-box蛋白可聚为5大类(MIKC,Mα,Mβ,Mγ,Mδ)。本研究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德国鸢尾MADS-box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MADS-BOX 蛋白结构 生物信息学 系统进化树
原文传递
20个德国鸢尾品种的引种栽培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凤 瞿素萍 +7 位作者 杨秀梅 杨锦红 杨少杰 张丽芳 王丽花 苏艳 吴旻 张艺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8期67-72,共6页
为探讨德国鸢尾能否在昆明进行推广种植,以丰富当地的花卉种质资源,对引种自荷兰的20个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品种进行栽培状况和开花特性的研究,并对其主要性状开展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德国鸢尾在昆明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为探讨德国鸢尾能否在昆明进行推广种植,以丰富当地的花卉种质资源,对引种自荷兰的20个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品种进行栽培状况和开花特性的研究,并对其主要性状开展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德国鸢尾在昆明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大部分品种成活率可达85%以上。通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选出与理想参考品种关联度较好的4个德国鸢尾品种为‘Timescape’、‘Batik’、‘On Edge’和‘Rustic Ceddar’,建议在昆明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引种栽培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2种德国鸢尾的干物质积累及吸肥特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文强 董然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0-73,79,共5页
以2种德国鸢尾血石、白与黄为对象,对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鸢尾植株干物质积累均呈S形曲线,总积累量:白与黄>血石,这与2个品种的株型特点一致;白与黄和血石的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期均在营养生... 以2种德国鸢尾血石、白与黄为对象,对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种鸢尾植株干物质积累均呈S形曲线,总积累量:白与黄>血石,这与2个品种的株型特点一致;白与黄和血石的干物质积累的旺盛期均在营养生长期,分别占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的52.38%和52.52%;2个品种各器官氮、磷钾养分积累差别比较大,但在同一品种中氮、磷、钾养分积累量均表现为钾>氮>磷;2品种对氮磷钾的积累利用情况差异明显,血石养分积累与利用主要在花期和营养生长期,白与黄养分积累与利用则主要在春花期与秋花期,因此建议2种鸢尾采用合理的氮磷钾施肥时间:血石应在现蕾期之前与花期之后,白与黄应在2个现蕾期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干物质积累 吸肥规律
下载PDF
3种鸢尾组织培养直接成苗培养基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 王文静 +1 位作者 牛小花 王建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3期85-87,共3页
在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培养苗形态指标综合分析的方法,对3种鸢尾组织培养直接成苗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最适合黄娃娃和不朽白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 mg.L-1+-αNAA 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 在仿自然气候条件下,采用培养苗形态指标综合分析的方法,对3种鸢尾组织培养直接成苗的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最适合黄娃娃和不朽白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 mg.L-1+-αNAA 0.6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活性碳0.3%,pH 6.7;最适合血石一次性成苗的培养基为MS+KT 0.5 mg.L-1+IBA 1mg.L-1+-αNA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粉8 g.L-1+活性碳0.3%,pH 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 组织培养 直接成苗 培养基
下载PDF
德国鸢尾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文志 许凤 +2 位作者 杨秀梅 汤东生 张艺萍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17-926,共10页
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 为明确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利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省的感茎基腐病德国鸢尾样品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TUB2、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和活体接种法测定其致病性,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25份发病德国鸢尾植株样本中分离得到15株菌株,依据形态学特征和显微观察,发现其中6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另外9株菌株形态特征一致,从中各选1株代表菌株YWMZ1、YWJB3进行接种后出现叶片萎蔫,茎基部腐烂,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经形态学特征观察、多基因序列分析、致病性测定最终将代表菌株YWMZ1鉴定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菌株YWJB3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2株菌株菌丝最适培养温度均为25℃;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pH分别为5和7;2株菌株在5种碳源和氮源上均可生长,其中菌株YWMZ1最适碳源为可溶性淀粉,YWJB3最适碳源为蔗糖,2株菌株均以硝酸钾为最适氮源;菌株YWMZ1和YWJB3最适光照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和12 h明暗交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鸢尾 茎基腐病 病原菌鉴定 镰刀菌 生物学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