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6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d Phase Behavior of Proton Conducting Nanocomposites Based on the Polymer System (1 - x)[PVOH + H<sub>3</sub>PO<sub>2</sub>+ H<sub>2</sub>O]·x(Nb<sub>2</sub>O<sub>5</sub>)
1
作者 Angélica María Mazuera Rubén Antonio Vargas 《American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4年第5期301-307,共7页
In the present work, novel blen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using poly(vinyl alcohol) (PVA), doped with hypophosphorous acid (H3PO2) and reinforced with porous niobium oxide (Nb2O5) microparticles in different comp... In the present work, novel blend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s using poly(vinyl alcohol) (PVA), doped with hypophosphorous acid (H3PO2) and reinforced with porous niobium oxide (Nb2O5) microparticles in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ere prepared by the solution-casting technique. Their phase behavior and ionic conductivity were studied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ic (DSC),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and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S) in the radio-frequency range. Using a constant H3PO2/PVA weigh ratio of 0.25, it was found that the water content in the blended hydrogel membrane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he filler Nb2O5 content, thus increasing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However, the suitable weight ratio of Nb2O5:(H3PO2/PVA) for the blend performance (both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was x = 0.075, with a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of 2.7?× 10﹣3 S·cm﹣1 at 120°C. For all blends prepared, the lost tangent plots show asymmetrical peaks, as a consequence of correlations in the mobile ion diffusion as a function of frequency. Although this “universal dynamic response” was observed at all temperatures, variations in the tan(δ) relaxation peaks indicate a decrease of ionic correlation when the temperature is increased. Both the dc conductivity and tan(δ) peaks frequency dependency are thermally activated, following an Arrhenius-type behavior with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same order, indicating that the corresponding ionic processes have the same origin, i.e., proton jump among available sites in the polymer matrix. The additions of oxide particles to the membranes improve their therm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ttributed to an approximation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POLYMER Blend Impedance Study DSC/TGA ionic conductivities POLYMER Electrolytes Phase Behavior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DC nanorods/LNC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 被引量:1
2
作者 许飞 李传明 +3 位作者 汪镇涛 叶祝鹏 张渊 曾燕伟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711-716,共6页
The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s composed of Smo.2Ce0.801.9 (SDC) nanorods enclosed by { 110} and { 100} facets and a binary carbonate ((Lio.52Nao.48)2CO3, LNC) were prepared by a wet mixing method to investigate ... The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s composed of Smo.2Ce0.801.9 (SDC) nanorods enclosed by { 110} and { 100} facets and a binary carbonate ((Lio.52Nao.48)2CO3, LNC) were prepared by a wet mixing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echniques were em- 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phase components and microstructures of SDC nanorods and SDC nanorods/LNC composite electrolytes.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howed that a well-cubic fluorite structure was formed. The AC impedance spectroscopy and DC polariza- 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measure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ies of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s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The overall ionic conductivities of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s in the air and hydrogen atmospheres were measured up to 82 and 96 mS/cm at 650 ℃,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the protonic and oxide ionic conductivities of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s were found to reach 20 and 18 mS/cm at 650 ℃, respectively. The conduction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by comparing the conductivities of nanocom- posite electrolytes. The protonic conductivity of SDC nanorods/LNC nanocomposite was higher than oxide ionic conductivity. The melt of LNC and the interface layer may make a dominant contribution to oxide ions and protonic conductivity in air and hydrogen atmospher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C nanorods SDC/LNC nanocomposite electrolyte protonic and oxide ionic conductivities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的新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树文 张正诚 方世璧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5,24,共8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离子传导率 锂离子电池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高分子离子液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振琳 王荣民 +1 位作者 王云普 夏春谷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63-69,共7页
综述了高分子离子液体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为离子液体的载体材料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无机高分子 ,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通过与无机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基团键合形成含离子液体结构的高分子 ;二是有机高分子 ,在有机高分子上引入离子液... 综述了高分子离子液体最新的研究进展。作为离子液体的载体材料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无机高分子 ,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或阳离子通过与无机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基团键合形成含离子液体结构的高分子 ;二是有机高分子 ,在有机高分子上引入离子液体合成聚合物电解质 ,并介绍了其在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离子液体 无机高分子 有机高分子 合成 绿色环保溶剂 催化剂 导电材料
下载PDF
主链含噁二唑的离子传导型聚对苯乙炔衍生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希文 李仲晓 +1 位作者 谢洪泉 李永舫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301-1304,共4页
通过共聚合将二唑结构单元引入苯乙炔 ( PPV)主链 ,以改进电子注入与传输性能 ;用离子传导型的聚氧乙烯 ( PEO)链作为高分子的侧链 .用该种聚合物制作的发光二极管 ( LED)与不含二唑的同类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相比 ,性能明显提高 ,并... 通过共聚合将二唑结构单元引入苯乙炔 ( PPV)主链 ,以改进电子注入与传输性能 ;用离子传导型的聚氧乙烯 ( PEO)链作为高分子的侧链 .用该种聚合物制作的发光二极管 ( LED)与不含二唑的同类结构的共轭聚合物相比 ,性能明显提高 ,并制作了发光电池 ( LE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二唑 电致发光 聚对苯乙烯衍生物 合成
下载PDF
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梁广川 陈玉如 +1 位作者 吴厚政 刘文西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9-45,共7页
本文对当前燃料电池用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电解质材料性能的关系,然后分别对Y2O3 稳定ZrO2(YSZ) 、Sc2O3 稳定ZrO2(ScSZ) 、Ce 基材料... 本文对当前燃料电池用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及其与电解质材料性能的关系,然后分别对Y2O3 稳定ZrO2(YSZ) 、Sc2O3 稳定ZrO2(ScSZ) 、Ce 基材料和其他一些电解质材料如Bi2O3 、LaGaO3 的制备、掺杂和电导率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今后电解质材料研的几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 氧化物 燃料电池 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设计的新概念 被引量:15
7
作者 剧金兰 顾庆超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8,共8页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开发零释放能源———高性能电池的关键材料。本文详细介绍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结构设计的新概念 ,包括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两相高分子电解质 ,盐掺聚合物 (Polymer in salt) ,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是开发零释放能源———高性能电池的关键材料。本文详细介绍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结构设计的新概念 ,包括高分子凝胶电解质、两相高分子电解质 ,盐掺聚合物 (Polymer in salt) ,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型电解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电解质 设计 高分子凝胶 盐掺聚合物
下载PDF
Y_2O_3稳定ZrO_2材料的电导活化能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英 谢裕生 +3 位作者 陈运法 龚江宏 唐子龙 张中太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1-816,共6页
在313~47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一种Y2O3稳定ZrO2材料(YSZ)的交流电导率谱,进而导出了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并分析了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在低温下材料的电导活化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实验现象与在高温下所观察到的活化能随温... 在313~473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一种Y2O3稳定ZrO2材料(YSZ)的交流电导率谱,进而导出了材料的直流电导率并分析了其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在低温下材料的电导活化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一实验现象与在高温下所观察到的活化能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规律截然相反.通过分析材料中氧空位的解缔及迁移机制,对YSZ材料中电导活化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作出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2基固体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电导活化能 缺陷缔合 二氧化锆 氧化钇
下载PDF
以脲和硫脲为主体的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地顺 张星辰 +3 位作者 周清泽 李会勇 张越 熊培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68-771,共4页
研制了一种以脲和硫脲为主体的固体电解质,其室温电导率可达到6.84×10-3S·cm-1,分析了影响该电解质电导率的因素.初步确定该物质为一种不定型固熔体,导电机理是硫脲转化为硫氰酸铵。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固熔体 硫脲 导电 SPE
下载PDF
凝胶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庆伟 谢德民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7-173,共7页
本文评述了凝胶电解质——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凝胶电解质的特性、类型、关于其结构性能的研究方法 ,以及其在电双层电容器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状况 。
关键词 凝胶电解质 研究进展 电双层电容器 锂离子二次电池 离子电导率
下载PDF
锂电池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杜奥冰 柴敬超 +2 位作者 张建军 刘志宏 崔光磊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6年第5期627-648,共22页
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锂二次电池普遍采用有机碳酸酯类的液态电解质,易泄露、易燃烧、易爆炸等安全问题限制了该类电解质的进一步应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ASPEs)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 目前大规模商业化的锂二次电池普遍采用有机碳酸酯类的液态电解质,易泄露、易燃烧、易爆炸等安全问题限制了该类电解质的进一步应用。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ll-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ASPEs)电池具有安全性能好、能量密度高、工作温度区间广、循环寿命长等优点,是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ASPEs通常还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可以很好地抑制锂金属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枝晶生长,所以在锂金属电池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作者综述了研究较多的几种ASPEs体系,包括聚氧化乙烯(PEO)基体系、聚碳酸酯基体系、聚硅氧烷基体系、聚合物锂单离子导体体系。PEO基ASPEs是研究最早且研究最多的一类ASPEs材料,但其高结晶性造成室温Li+迁移困难、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所以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系列降低PEO结晶度、提升体系离子电导率的改性手段。聚碳酸酯基ASPEs主链结构中含有强极性碳酸酯基团而且室温无定形态,使得锂盐更容易解离,且室温离子电导率一般较PEO基要高,是比较有潜力的PEO基ASPEs替代材料。除了碳链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的聚硅氧烷基ASPEs体系也因为其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受到研究人员关注。在锂电池充放电过程中,Li+才是有效载荷子,电解质中阴离子的迁移会增加电解质体系的浓差极化,所以阴离子不发生迁移、Li+迁移数接近于1的聚合物锂单离子导体也是一类具有研究价值的ASPEs材料。最后,本综述讨论了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应用前景及未来发展方向,指出了PEO基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发展有机-无机复合体系、聚碳酸酯基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发展与其它聚合物的共混体系、聚硅氧烷基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增强体系力学性能、聚合物锂单离子导体体系的研究重点在于设计离子电导率更高的新型聚阴离子锂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锂电池 离子电导率 趋势
下载PDF
脲、硫脲固体电解质导电机理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地顺 张星辰 +3 位作者 周清泽 李会勇 张越 熊培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94-796,共3页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based on urea and thiourea has reached 6. 84 × 10-3 S. cm-1 at room temperature. Analysing the conductive process of this electrolyte we found that thiourea changes into ...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solid electrolyte based on urea and thiourea has reached 6. 84 × 10-3 S. cm-1 at room temperature. Analysing the conductive process of this electrolyte we found that thiourea changes into ammonium thiocyanate at a high temperature, which ionizes into ions, and can conduct the current. We obtained a red color substance through electrolysing the SPE. Analysing it with IR, UV and FAB, we confirmed that it is a polymer with a structure (SCN)n. It is proved that the aninon is SCN-. When weadded HCl into the acetone solution of the SPE, it was found that white precipitation material appeared in the solution, which was identified as NH4Cl, so the canon is 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 导电机理 硫脲
下载PDF
ZrO_2陶瓷的离子导电性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颖 王零森 陈振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2-14,31,共4页
本文总结了稳定ZrO2 的导电原理:纯ZrO2 陶瓷中加入CaO 或Y2O3 等稳定剂,使单斜或四方ZrO2 转变成具有氧离子空穴的萤石结构,ZrO2 导电性是通过它的空穴移动实现的。其中影响它的导电性主要是稳定剂的添加数... 本文总结了稳定ZrO2 的导电原理:纯ZrO2 陶瓷中加入CaO 或Y2O3 等稳定剂,使单斜或四方ZrO2 转变成具有氧离子空穴的萤石结构,ZrO2 导电性是通过它的空穴移动实现的。其中影响它的导电性主要是稳定剂的添加数量和种类。利用ZrO2 的离子导电性可做成氧传感器,固体燃料电池等,它们的工作原理是把ZrO2 作为电解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离子导电 导电性
下载PDF
季铵化壳聚糖-聚乙烯醇阴离子交换膜的性能 被引量:18
14
作者 伍艳辉 张海峰 +1 位作者 谭惠芬 李佟茗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ADMFC)具有电极反应速率高,甲醇渗透率低的优点,阴离子交换膜是ADMFC的核心之一.以壳聚糖(CS)和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季铵化壳聚糖,将其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制得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季铵化壳聚糖(QCS)/... 碱性直接甲醇燃料电池(ADMFC)具有电极反应速率高,甲醇渗透率低的优点,阴离子交换膜是ADMFC的核心之一.以壳聚糖(CS)和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季铵化壳聚糖,将其与聚乙烯醇(PVA)共混后制得一系列不同配比的季铵化壳聚糖(QCS)/聚乙烯醇阴离子交换膜,对膜的导电率和甲醇渗透系数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季铵化壳聚糖与聚乙烯醇有较好的相容性,所制季铵化壳聚糖(QCS)/聚乙烯醇共混膜结构致密均匀,膜的吸水率和溶胀度随季铵化壳聚糖含量增大而减小,离子导电率随季铵化壳聚糖含量增大而提高,80℃时季铵化壳聚糖含量为60%的共混膜导电率最高可达2.5×10-2S/cm.膜的甲醇渗透系数低于Nafion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化壳聚糖 阴离子交换膜 导电率 甲醇渗透性
下载PDF
A review of solid electrolytes for saf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被引量:16
15
作者 Ying-Zhi Sun Jia-Qi Huang +1 位作者 Chen-Zi Zhao Qiang Zh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508-1526,共19页
Due to the high specific capacity, 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old great potential to become the mainsiay of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 Regarding the composition of ... Due to the high specific capacity, 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hold great potential to become the mainsiay of next-generation energy storage system. Regarding the composition of sulfur/carbon in cathode, flammable organic liquid electrolyte, and lithium metal anode, great concerns about the safety have been raised. Hence solid-electrolyte-based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as one alternative route for safe batteries, are highly intereste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of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ith solid electrolytes. Both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s and oxide solid electrolytes are included. The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s are mainly employed in all-solid-stat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while the oxide solid electrolytes are applied in hybrid electrolyte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The challenges and perspectives in this field are also featured on the basis of its current prog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sulfur battery inorganic solid electrolyte ionic conductivity lithium metal anode composite sulfur cathode high energy density energy storage system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鹏 李琳琳 +2 位作者 何丹农 吴宇平 清水真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使用聚合物电解质可以避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漏液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并可实现电池的薄型化、轻便化和形状可变等优点.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集中在凝胶型的复合和多孔聚合物电解质两大类.本文对各类凝胶聚合物电... 使用聚合物电解质可以避免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漏液问题,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并可实现电池的薄型化、轻便化和形状可变等优点.目前,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集中在凝胶型的复合和多孔聚合物电解质两大类.本文对各类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特点、功能及研究情况逐一进行了介绍,对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 复合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多孔凝胶聚合物电解质 离子电导率
原文传递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导电行为及电导率的测定 被引量:13
17
作者 古宁宇 钱新明 +1 位作者 赵峰 董绍俊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研究了乙烯碳酸酯(EC)增塑的(PEO)16LiCLO4-E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谱图,提出了不锈钢电极/聚合物电解质/不锈钢电极这种结构在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中具有普适性的摸拟等效电路,并且根据等效电路中元件拟合值... 研究了乙烯碳酸酯(EC)增塑的(PEO)16LiCLO4-EC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交流阻抗谱图,提出了不锈钢电极/聚合物电解质/不锈钢电极这种结构在交流阻抗测试分析中具有普适性的摸拟等效电路,并且根据等效电路中元件拟合值测定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在不同EC增塑量及温度时的电导率。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各组分之问的相互作用解释了 EC对聚合物电解质导电行为的影响。在低 EC含量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体系中,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在低温时符合Arrhenius方程,在高温时符合Vogel-Tamman-Fulcher-Fulcher(VTF)方程;而当EC含量大于20%时,电导率和温度的关系在实验温度范围内都符合VTF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交流阻抗 导电行为 电导率 测定 乙烯碳酸酯 增塑 PEO
下载PDF
La_(1-x)Sr_xCo_(0.2)Fe_(0.8)O_(3-δ)阴极材料的导电机理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江金国 崔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5-578,共4页
La1-xSrxCo1-yFeyO3-δ系(LSCF)钙钛矿结构复合氧化物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很好的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的候选材料.本文测试了制备出的La1-xSrxCo0.2Fe0.8O3... La1-xSrxCo1-yFeyO3-δ系(LSCF)钙钛矿结构复合氧化物是一类性能优异的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催化活性,是很好的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材料的候选材料.本文测试了制备出的La1-xSrxCo0.2Fe0.8O3-δ(x=0.1~0.5)系材料电导率并探讨了它们的离子导电、电子导电的微观机制,指出除了小极化子导电机制外,还可能有以下几种机理共同作用:1)热激发引起Co^3+离子的电荷歧化;2)高温下氧空位生成导致的离子补偿;3)Fe^4+较Co^4+优先进行电子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电导 电子电导 小极化子 氧空位 电荷歧化
下载PDF
以脲和硫氰酸铵为主体的固体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地顺 张星辰 +3 位作者 周清泽 李会勇 张越 熊培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制得以脲和硫氰酸铵为主体的固体电解质,其室温电导率可达到4.35×10-2S·cm-1,比以脲和硫脲为主体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6.84×10-3S·cm-1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实验发现,影响电导率的因素主... 制得以脲和硫氰酸铵为主体的固体电解质,其室温电导率可达到4.35×10-2S·cm-1,比以脲和硫脲为主体固体电解质的电导率6.84×10-3S·cm-1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实验发现,影响电导率的因素主要有组成、温度和高分子。DTA表明该电解质为非晶态固熔体,其导电性质既不服从Arhenius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电导率 SPE 硫氰酸铵
下载PDF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丁黎明 董绍俊 汪尔康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49-361,共13页
评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形成、分类、应用及离子传输机理的研究,并结合有关SPE新材料制备、PEO/盐络合物晶体结构全测定、离子传输机理探索及电化学器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报道对SPE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全文引... 评述了高分子固体电解质(SPE)的形成、分类、应用及离子传输机理的研究,并结合有关SPE新材料制备、PEO/盐络合物晶体结构全测定、离子传输机理探索及电化学器件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报道对SPE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全文引用84篇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聚合物 SP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