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nealing effect of platinum-incorporated nanowires created by focused ion/electr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1
作者 方靖岳 秦石乔 +2 位作者 张学骜 刘东青 常胜利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8期586-590,共5页
Focused i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FIBID) and focused electr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FEBID) are conve- nient and useful in nanodevice fabrication. Since the deposition is from the organometallic platinum prec... Focused i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FIBID) and focused electr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FEBID) are conve- nient and useful in nanodevice fabrication. Since the deposition is from the organometallic platinum precursor, the con- ductive lines directly written by focused ion-beam (FIB) and focused electron-beam (FEB) are carbon-rich materials. We discus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nhancing the platinum content and improving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nductive leads produced by FIBID and FEBID, namely an annealing treatment. Annealing in pure oxygen at 500 ℃ for 30 min enhances the platinum content values from ~ 18% to 30% and ~ 50% to 90% of FIBID and FEBID, respectively. Moreover, we find that thin films will be formed in the FIBID and FEBID processes. The annealing treatment is helpful to avoid the current leakage caused by these thin films. A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is fabricated by FEBID and the current-voltage curve shows the Coulomb blockade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ion-beam-induced deposition ANNEALING current leakage single electron transistor
下载PDF
Ion-Beam-Induced Luminescence of LiF Using Negative Ions
2
作者 仇猛淋 褚莹洁 +2 位作者 王广甫 胥密 郑力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94-97,共4页
Negative ion-beam-induced luminescence (IBIL) measurements of a pure LiF crystal using 20 keV are performed to monitor the form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luminescence centers during ion irradiation. Several emission ba... Negative ion-beam-induced luminescence (IBIL) measurements of a pure LiF crystal using 20 keV are performed to monitor the formation and annihilation of luminescence centers during ion irradiation. Several emission bands are observed in the IBIL spectra and the evolvement mechanisms of the corresponding centers are identifi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BIL measurements using positive ions and negative ions is that the intensities of luminescence centers can reach the maxima at lower fluences under negative-ion irradiation due to free charge accu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 ion-beam-induced Luminescence of LiF Using Negative ions
下载PDF
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测定单粒稻种的蛋白质含量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纯阳 马玉涵 +2 位作者 刘斌美 郭盼盼 黄青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03-2012,共10页
为探索NIR光谱技术在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分析中的应用,本研究细致分析了单粒稻种在不同光谱采集方式下的近红外光谱(NIRS)特征,并利用离子束诱变育种得到的水稻9311突变体库的种子,建立准确性较好的单粒糙米和单粒稻种的蛋白质定量模型... 为探索NIR光谱技术在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分析中的应用,本研究细致分析了单粒稻种在不同光谱采集方式下的近红外光谱(NIRS)特征,并利用离子束诱变育种得到的水稻9311突变体库的种子,建立准确性较好的单粒糙米和单粒稻种的蛋白质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与漫反射光谱采集方式下的单粒糙米蛋白质模型相比,透反射和透射光谱采集方式下能得到相关性较好的糙米蛋白质模型,其中单粒糙米蛋白质最优定量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9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27%。在单粒稻种中,由于种壳的反射作用,漫反射光谱采集方式下依然无法建立准确性高的蛋白质模型,透反射光谱采集方式下能够建立具有一定预测能力的蛋白质定量模型(RMSEP=0.81%),透射光谱采集方式下能够建立准确性高的蛋白质定量模型(R^2=0.96,RMSEP=0.24%)。本研究结果为无损快速分析单粒稻种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粒稻种 蛋白质含量 离子束诱变育种 近红外光谱 漫反射 透反射
下载PDF
基于Voigt函数拟合的离子激发发光光谱分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国强 仇猛淋 +2 位作者 张金福 王庭顺 王广甫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512-3518,共7页
离子激发发光(IBIL)分析作为一种实时原位的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其对样品内部结构的敏感性,给我们分析样品光谱谱峰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准确地对离子激发发光能谱进行分峰以便更加清晰地判断材料内部不同缺陷的发光中心,提出了一... 离子激发发光(IBIL)分析作为一种实时原位的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其对样品内部结构的敏感性,给我们分析样品光谱谱峰信息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准确地对离子激发发光能谱进行分峰以便更加清晰地判断材料内部不同缺陷的发光中心,提出了一种利用Voigt函数,通过L-M(levenberg-marquardt)非线性最小二乘算法对100和200 K温度时ZnO的IBIL能谱中深能级发射(DBE)峰进行分峰的方法。通过对比Gauss函数和Voigt函数对能谱拟合后峰位随注量的波动情况,发现使用Voigt函数拟合得到的峰位更加稳定,并且收敛速度更快。同时通过对使用Voigt函数拟合后得到的峰中心位于1.75,1.95和2.10 eV三个子峰的高斯函数半高宽与洛伦兹函数半高宽比较,发现洛伦兹函数半高宽约为高斯函数半高宽的1/10,而且100 K时的1.95 eV峰,200 K时1.75和1.95 eV峰,其洛伦兹峰半高宽数值为10^(-10)量级以下,说明其中非均匀展宽(高斯展宽)仍然是谱峰展宽的主要机制;而电子与声子散射作用是洛伦兹展宽的主要机制。对于涉及导带中大量电子的2.10 eV子峰,其在200 K时洛伦兹函数半高宽明显大于100 K时,由于在温度较高时,由于晶格热振动加剧,且电子热运动加强,增大了散射概率,导致电子与声子的散射作用加强,从而对洛伦兹谱线进一步展宽。而峰中心位于1.75 eV的红光,其主要与V_(Zn)相关,在100 K时其子峰的洛伦兹半高宽为0.02 eV,但在200 K时变得极小,这可能是由于100 K时V_(Zn)束缚的电子或激子在200 K获得足够的热动能摆脱了V_(Zn)束缚,减弱了与周围的晶格的散射作用,从而使得洛伦兹展宽变得极弱。实验结果表明Voigt函数更加适用于IBIL能谱拟合分峰,这也为以后IBIL技术应用于其他材料内部结构能谱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激发发光 Voigt函数拟合 谱线展宽 光谱学
下载PDF
利用离子激发发光研究低温条件下ZnO发光行为
5
作者 赵国强 张金福 +3 位作者 王广甫 仇猛淋 王庭顺 华青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37,共12页
离子激发发光(Ions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IBIL)可以实时原位分析不同温度、不同离子辐照条件下材料内部点缺陷的演变行为。本文利用2 MeV H^(+)研究了300,200,100 K温度下ZnO单晶内部点缺陷发光及其随注量的演变行为。实验中发现... 离子激发发光(Ions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IBIL)可以实时原位分析不同温度、不同离子辐照条件下材料内部点缺陷的演变行为。本文利用2 MeV H^(+)研究了300,200,100 K温度下ZnO单晶内部点缺陷发光及其随注量的演变行为。实验中发现ZnO深能级发射和近带边发射,结合Voigt分峰与XPS实验结果,确定红光(1.75 eV)与V_(Zn)相关,橙红光(1.95 eV)来自Zn_(i)到O_(i)跃迁;对于与V_(O)相关的绿光(2.10 eV),其红移可能由于温度降低导致更多电子由导带释放到Zn_(i)。峰中心位于3.10 eV和3.20 eV近带边发射分别来自于Zn_(i)到价带的跃迁和激子复合,红移原因分别为Zn_(i)附近局域化能级和带隙收缩。利用单指数公式对发光强度进行拟合,获得的衰减速率常数(f)可以表征缺陷的辐射硬度,对比发现深能级发射峰在200 K时辐射硬度最大,而近带边发射峰在300 K时辐射硬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激发发光 温度 点缺陷 ZNO
下载PDF
高低温条件下氟化锂材料的离子激发发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仇猛淋 王广甫 +3 位作者 褚莹洁 郑力 胥密 殷鹏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215-221,共7页
在北京师范大学GIC4117串列加速器原有离子激发发光(ion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IBIL)分析靶室基础上,安装了可实现80—900 K温度范围内精确控温的冷热样品台,实现高低温条件下IBIL光谱的测量.添加金硅面垒探测器,在离子辐照材料样... 在北京师范大学GIC4117串列加速器原有离子激发发光(ion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IBIL)分析靶室基础上,安装了可实现80—900 K温度范围内精确控温的冷热样品台,实现高低温条件下IBIL光谱的测量.添加金硅面垒探测器,在离子辐照材料样品过程中同步采集背散射离子的计数,实现束流的在线监测.在不同温度下,利用2 MeV H^+束轰击氟化锂样品,获得的IBIL光谱中可明显观察到温度对不同发光中心发光效果的影响:激子峰和杂质峰发光在低温条件下更为清晰;高温时各类型F色心的发光强度在较小的注量下即可达到饱和值或开始衰减.辐照初期受扰激子峰(296 nm)发光强度的上升过程表明不能排除受扰激子峰与点缺陷发光中心相关的可能性,激子峰强度的上升源自低注量时核弹性碰撞产生的应变键;温度对空位迁徙速率及非辐射复合的影响是造成发光强度随注量演变差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激发发光 高低温 氟化锂
下载PDF
不同离子辐照氟化锂材料时原位发光光谱测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仇猛淋 赵国强 +5 位作者 王庭顺 罗长维 王广甫 张丰收 吕沙沙 廖斌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8-194,共7页
在BNU400注入机上搭建的离子激发发光(ion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IBIL)测量装置上,开展了相同能量(100 keV)条件下的3种离子(H^+、He^+以及O^+)辐照氟化锂材料时的IBIL光谱的原位测量工作,对比研究离子种类对氟化锂材料辐照缺陷的... 在BNU400注入机上搭建的离子激发发光(ion beam induced luminescence,IBIL)测量装置上,开展了相同能量(100 keV)条件下的3种离子(H^+、He^+以及O^+)辐照氟化锂材料时的IBIL光谱的原位测量工作,对比研究离子种类对氟化锂材料辐照缺陷的生成及其演变行为的影响.结合SRIM(Stopping and Range of Ions in Matter)模拟的结果,可以发现He^+辐照时的IBIL光谱强度最高,这是由于He^+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密度高于H^+,而O^+辐照时由于激发出的电子空穴对密度过高引起的非辐射复合比例增加,从而导致发光效率过低;质量数越大的离子辐照时,核阻止本领越大,会加快缺陷的生成和湮灭速率,降低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发光强度.近红外波段的F^-3/F^+2色心发光峰强度及其演变行为表明其耐辐照性能好于可见光波段的F2色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激发发光 氟化锂 不同离子
下载PDF
离子束诱导电荷显微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8
作者 陆荣荣 裘惠源 朱德彰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91-596,共6页
离子束诱导电荷显微术 (IBIC)是核子微探针显微成像技术的又一新发展 ,它具有低束流(fA量级 )、高效率的特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和微电子材料研究中。本文简述了离子束诱导电荷显微术 (IBIC)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综述了IBIC研究... 离子束诱导电荷显微术 (IBIC)是核子微探针显微成像技术的又一新发展 ,它具有低束流(fA量级 )、高效率的特点 ,已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材料和微电子材料研究中。本文简述了离子束诱导电荷显微术 (IBIC)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综述了IBIC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趋势 核子微探针 离子束诱导电荷显微术 原理 实验方法学 应用 微电子学
下载PDF
离子束诱发沉积Pt纳米结构的研究
9
作者 钱海霞 曾燮榕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8期12-12,63,共2页
文章采用聚焦离子束诱发沉积的方法在Si表面制备了周期性的Pt纳米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离子束流和沉积时间对纳米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对于实现纳米结构的可控沉积具有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离子束诱发沉积 纳米结构
下载PDF
离子束诱导碳圆锥室温生长锥角的可控性研究
10
作者 李勤涛 倪志春 +3 位作者 杨树敏 巩金龙 朱德彰 朱志远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56-960,共5页
采用荷能Ar^+束室温倾角溅射石墨的方法制备可控锥角的碳纳米纤维/圆锥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产生的圆锥密度达1×10~9—1×10^(10)·cm^(-2),沿离子束方向排列,且在每个圆锥上都有碳纳米纤维长出。随着入... 采用荷能Ar^+束室温倾角溅射石墨的方法制备可控锥角的碳纳米纤维/圆锥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样品表面产生的圆锥密度达1×10~9—1×10^(10)·cm^(-2),沿离子束方向排列,且在每个圆锥上都有碳纳米纤维长出。随着入射倾角由30°增大到60°,碳圆锥的锥角从33°降到20°、长径比从250nm/150nm增大到1200nm/400 nm。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离子束诱导的表面原子有效扩散系数减小和溅射速率增大是碳圆锥的长径比增大、碳圆锥的锥角减小及其密度增加的原因。随着离子束流强度由200μA·cm^(-2)增加到800μA·cm^(-2),碳圆锥的锥角从90°降到20°、碳圆锥的高度从100nm增加到1200nm。相同时间内,随束流强度的增大,碳圆锥表面单位面积内离子的注入剂量增大,导致溅射出来的碳原子数目增多。这是随离子束流强度增大形成碳圆锥的锥角变小且高度增加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圆锥 锥角 离子束诱导
下载PDF
重离子辐照诱变黑曲霉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5
11
作者 唐嘉徽 杨富民 +2 位作者 王曙阳 陈积红 刘敬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48,154,共7页
为提高黑曲霉(=AS3.316)产纤维素酶的活力,用20、40、60、80、100、120、140Gy剂量的重离子束对其进行辐照诱变,并通过初筛、复筛筛选出了纤维素酶活力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重离子束辐照共筛选出了5株突变体T2-1、T3-1、T5-1、T6-3... 为提高黑曲霉(=AS3.316)产纤维素酶的活力,用20、40、60、80、100、120、140Gy剂量的重离子束对其进行辐照诱变,并通过初筛、复筛筛选出了纤维素酶活力提高的菌株.结果表明:通过重离子束辐照共筛选出了5株突变体T2-1、T3-1、T5-1、T6-3、T6-4,其中突变体T6-4的纤维素酶活力最高,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纤维素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分别为:61.3、116.2、29.9、35.9U/mL,与初始菌株相比纤维素酶活力分别提高了3.0、3.78、2.76和2.52倍;其余突变体纤维素酶活力大小依次为T6-3>T5-1>T3-1>T2-1;120Gy辐照条件下,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经9代传代稳定性试验,5株突变体在传代过程中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总体表现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重离子束辐照 诱变 突变体 纤维素酶
下载PDF
CVD金刚石微剂量仪的辐射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荣荣 裘惠源 +2 位作者 姜达 李晓林 朱节清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7-211,共5页
金刚石材料具有大的能带间隙、快的电荷收集和低的介电常数等,在较恶劣的实验环境下(如对于超大规模的强子对撞机和同步辐射加速器进行近距离、高辐射条件下的信号探测),有望成为常规的硅、砷化镓等探测器的替代品。为了改进金刚石探测... 金刚石材料具有大的能带间隙、快的电荷收集和低的介电常数等,在较恶劣的实验环境下(如对于超大规模的强子对撞机和同步辐射加速器进行近距离、高辐射条件下的信号探测),有望成为常规的硅、砷化镓等探测器的替代品。为了改进金刚石探测器的性能,本文采用5MeV质子对CVD金刚石微剂量仪进行了辐照,并采用侧向微束离子诱导电荷(IBIC)技术分析研究其性能。实验发现:①经46 Gy质子辐照后金刚石探测器的收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②收集效率和计数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计数的均匀性,在窄条宽很小情况下其均匀性已达95%以上。可见用质子辐照CVD金刚石是提高其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金刚石微剂量仪 收集效率 侧向微束离子诱导电荷 半导体 金刚石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 辐射优化
下载PDF
离子束感生电荷显微术的研究
13
作者 王基庆 李晓林 +2 位作者 郭盘林 裘惠源 朱节清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5-37,52,共4页
使用低束流技术 ,在高分辨率扫描质子微探针装置上开展了离子束感生电荷显微术 ,并研究了半导体材料 Ga As的电子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在同一扫描区域内 ,材料的电荷收集效率具有不均匀特性 ,而且氦离子激发产生的 IBIC显微图谱的对... 使用低束流技术 ,在高分辨率扫描质子微探针装置上开展了离子束感生电荷显微术 ,并研究了半导体材料 Ga As的电子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在同一扫描区域内 ,材料的电荷收集效率具有不均匀特性 ,而且氦离子激发产生的 IBIC显微图谱的对比度比质子要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子微探针 离子束感生电荷 低束流技术 显微术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n the priming effect of a CVD diamond microdosimeter
14
作者 LURong-Rong QIUHui-Yua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1-166,共6页
CVD diamond microdosimeter is an ideal substitute of common Si.GaAs detector for extremely strong radiation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due to its high band gap energy, fast charge collection,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CVD diamond microdosimeter is an ideal substitute of common Si.GaAs detector for extremely strong radiation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due to its high band gap energy, fast charge collection, low dielectric constant and hardness. In order to improve its character, a CVD diamond microdosimeter was irradiated by a proton dose of 46 Gy, and a lateral micro-ion beam induced charge (IBIC) technique was utilized to characterize it in low beam current (~fA). It was clearly shown that charge collection efficiency and energy resolution were greatly improved after proton irradiation of that dose. Moreover, the homogeneities of both its counting performance and collection efficiency were enhanced. Proton irradiation of 46 Gy has been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prime a CVD diam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宝石微剂量仪 起爆效力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巴氏梭菌高产1,3-丙二醇菌株诱变选育
15
作者 周延延 张志强 +3 位作者 李昌珠 刘云国 肖志红 刘汝宽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9年第12期29-31,共3页
1,3-丙二醇(1,3-PD)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化妆品、制药、防冻剂等行业.它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聚酯、聚醚和聚亚氨酯的单体。由它合成的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有独特的性质和优异的性能,而且可以使聚酯塑料具有... 1,3-丙二醇(1,3-PD)主要应用于油墨、涂料、化妆品、制药、防冻剂等行业.它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聚酯、聚醚和聚亚氨酯的单体。由它合成的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有独特的性质和优异的性能,而且可以使聚酯塑料具有易于自然循环的可生物降解特性闭。目前,1,3-丙二醇的生产主要是以石油裂解的乙烯和丙烯为原料.在高温和重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化学合成的。这种合成方法使用有毒的化合物.性质相近的副产物较多,导致分离纯化困难。生产成本相应较高。与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制备法具有以下优点:采用了成本较低的再生资源.生产条件温和,节约能源,无需贵重金属催化剂,转化率高,选择性好.副产物少,易于分离纯化,环境友好等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丙二醇 诱变选育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生物降解特性 化学合成法 金属催化剂 梭菌 菌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