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4篇文章
< 1 2 1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及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0
1
作者 余增亮 邱励俭 霍裕平 《安徽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51-257,共7页
本文论述了荷能离子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探讨了注入离子动量、能量和质量沉积过程的生物学效应,报导了离子注入引变育种的初步结果,分析了离子束生物技术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效应 引变育种 作物
下载PDF
离子注入微生物产生“马鞍型”存活曲线的可能作用机制 被引量:136
2
作者 宋道军 姚建铭 +1 位作者 邵春林 余增亮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radiodurans)和大肠杆菌(E.coli)的存活与注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存活曲线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均呈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变化,完全不同于紫外... 研究了不同剂量的N+注入耐辐射异常微球菌(D.radiodurans)和大肠杆菌(E.coli)的存活与注入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存活曲线随着N+注入剂量的增加均呈现为先降后升再降的“马鞍型”变化,完全不同于紫外线和γ射线辐射下的“肩形”(D.radiodurans)和“直线形”(E.coli)。本文根据已有的离子束生物工程学理论对这现象的可能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微生物 存活剂量关系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离子束与生命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126
3
作者 余增亮 《物理》 CAS 1997年第6期333-338,共6页
自从发现离子注入生物效应后,低能离子与生物体系相互作用研究首先在我国兴起并很快投入应用.借助离子束介导等方法转移活性裸露DNA大分子已成为当前生物技术研究的热点.随着微束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作为支撑技术之一。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细胞加工 诱变育种 基因 生命科学
原文传递
低能离子注入在Vc高产菌株选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4
作者 虞龙 许安 +1 位作者 王纪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7-220,共4页
对低能离子注入 Vc 生产菌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 Vc 生产菌能获得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 的突变谱。比较了 H+ 、 N+ 、 Ar+ 注入 Vc 生产菌的差异,确定了最佳诱变剂量。由此筛选出4 株 Vc高产菌,其... 对低能离子注入 Vc 生产菌的诱变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 Vc 生产菌能获得较高的突变率和较广 的突变谱。比较了 H+ 、 N+ 、 Ar+ 注入 Vc 生产菌的差异,确定了最佳诱变剂量。由此筛选出4 株 Vc高产菌,其糖酸克分子转化率达 94% 。目前已通过工业生产试验,并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工业微生物的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产菌 突变 选育 维生素C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获得大豆—小麦分子远缘杂种及后代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70
5
作者 吴丽芳 余增亮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06-211,共6页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 通过能量 30keV、剂量 7× 1 0 1 6 离子 /cm2 的Ar+注入 ,将两个大豆品种的全DNA(4 0 0 μg/ml)分别导入两个小麦栽培品种皖 92 1 0和扬麦 5号。经过离子注入和大豆DNA处理的种子发育成为植株后 ,当代未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受体的变异性状。经转化处理的植株成熟后 ,按株分别收获脱粒 ,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 ,发现有两个单株的蛋白质含量分别达到 2 0 46 %和 2 5 35 % ,明显高于受体。说明通过离子束介导外源DNA转化技术 ,可以绕过复杂的组培过程而由成熟种子直接发育为植株 ,也可获得带有目的性状的转化后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大豆 DNA 小麦 分子远缘杂种 后代变异
下载PDF
离子注入在棉花育种中的诱变功效 被引量:59
6
作者 郑冬官 方其英 +1 位作者 黄德祥 刘贯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315-317,共3页
分析了在棉花离子注入育种中出现的各种有用变异,包括早熟性、株型、主茎高度和粗细,以及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出现的性状稳定加快现象。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棉花 育种 诱变育种 效应
下载PDF
离子注入花生四烯酸产生菌诱变选育 被引量:49
7
作者 姚建铭 王纪 +3 位作者 王相勤 袁成凌 王文生 余增亮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78-481,共4页
利用离子束注入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 (Mortierellaalpina)进行诱变高产菌筛选。筛选到高产菌I4 9 N18,该菌每升培养液可得生物量 30 80 g(约 4%的含水量 ) ,干菌体油脂含量为 2 5 8% ,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的 45 37%。 ... 利用离子束注入生物技术对花生四烯酸产生菌 (Mortierellaalpina)进行诱变高产菌筛选。筛选到高产菌I4 9 N18,该菌每升培养液可得生物量 30 80 g(约 4%的含水量 ) ,干菌体油脂含量为 2 5 8% ,其中花生四烯酸的含量占总脂的 45 37%。 30L和 2 5 0L发酵罐发酵试验 ,该高产菌的花生四烯酸得率为 4 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 离子注入 发酵 菌株选育 产量
下载PDF
离子注入利福霉素产生菌诱变选育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姚建铭 朱皖宜 +1 位作者 王纪 余增亮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离子注入诱变利福霉素生产菌,首先利用利福霉素浓度梯度平板理性化筛选出高抗性菌株,再以此抗性菌株为出发菌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初筛摇瓶效价达 9000μ/m l,经复筛菌株 2953# 效价稳定提高18% 。7m 3 罐中试... 离子注入诱变利福霉素生产菌,首先利用利福霉素浓度梯度平板理性化筛选出高抗性菌株,再以此抗性菌株为出发菌进行离子注入诱变筛选。初筛摇瓶效价达 9000μ/m l,经复筛菌株 2953# 效价稳定提高18% 。7m 3 罐中试,放罐效价达 6863μ/m l,较同期对照提高 35% ;30m 3 罐生产实验,最高罐批效价为 6137μ/m l,平均提高 1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利福霉素 理性化筛选 筛选 诱变 效价
下载PDF
离子束用于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0
9
作者 宋云 张怀渝 畅志坚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01-305,共5页
本文对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的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以及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进行了概述。对离子束生物技术与传统辐射诱变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做了比较分析 ,展望了离子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诱变机理 生物学效应 离子束生物技术 辐射诱变技术 诱变育种
下载PDF
离子注入改良维生素C二步发酵混合菌研究(Ⅰ)2-酮基-L-古龙酸高产菌系IPPM-1028的选育 被引量:41
10
作者 许安 姚建铭 余增亮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1-24,共4页
利用离子注入技术选育出2-酮基-L-古龙酸高产菌系IPPM-1028,其转化率较出发菌M-2980提高18.8%。经传代实验证明,其遗传性状较为稳定,4代平均转化率可达95.0%。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选育 高产菌系 维生素C
下载PDF
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虞龙 张宁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虽然在微生物上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这项技术适用于多种微生物,也可以和其它方法结合对菌种进行复合诱变,同样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不仅适于植物细胞,对微生物细胞也是可行的。这一技术在对微生物诱变... 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虽然在微生物上的应用起步较晚,但成果显著。这项技术适用于多种微生物,也可以和其它方法结合对菌种进行复合诱变,同样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技术不仅适于植物细胞,对微生物细胞也是可行的。这一技术在对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研究中,表现出比传统诱变方法高的诱变效率,利用离子注入进行微生物菌种改良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离子注入微生物诱变育种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微生物 诱变
下载PDF
离子注入法导入外源DNA引起陆地棉性状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43
12
作者 程备久 田秋元 +1 位作者 李展 周立人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150-154,共5页
通过30keV不同剂量的Ar+注入和DNA溶液浸滴法将比克氏棉和红麻DNA导入泗棉2号。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显著地促进外源DNA导入受体,增加受体后代性状的变异频率和变异类型,而且多数变异可迅速趋于稳定。在供试剂量中... 通过30keV不同剂量的Ar+注入和DNA溶液浸滴法将比克氏棉和红麻DNA导入泗棉2号。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显著地促进外源DNA导入受体,增加受体后代性状的变异频率和变异类型,而且多数变异可迅速趋于稳定。在供试剂量中,以2×1015Ar+/cm2介导外源DNA引起受体性状变异的频率最高,达16.2%。经选育已获得了一批抗枯萎病、早熟、种子少腺体和优质等各具特色的陆地棉新种质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法 外源DNA导入 陆地棉 性状变异
下载PDF
离子注入生物分子的电荷交换效应 被引量:36
13
作者 邵春林 许安 余增亮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0-73,共4页
以酪氨酸(Tyr)分子晶体和腺嘌呤核苷(AR)分子晶体为对象,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荷能离子注入对其表面电荷的影响。实验发现,分子的泳动情况与注入离子的剂量有关。当30keVN+以15×1019ions/m2剂量注入... 以酪氨酸(Tyr)分子晶体和腺嘌呤核苷(AR)分子晶体为对象,用毛细管电泳法研究荷能离子注入对其表面电荷的影响。实验发现,分子的泳动情况与注入离子的剂量有关。当30keVN+以15×1019ions/m2剂量注入后,Tyr和AR分子晶体的电泳图象出现三种情况向正极运动;静止悬浮;向负极泳动,这说明注入N+与靶分子之间发生了电荷交换作用,并对电荷交换量进行了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分子 电荷交换
下载PDF
离子注入甜菊种子效应初报 被引量:42
14
作者 舒世珍 朱凤绥 陆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甜菊种子用N离子束照射(能量35~100keV,剂量1013~1016/cm2)经二年试验看出,N离子注入可促进生长,与对照相比,最优处理剂量1013/cm2的株高、节数、叶片数、干叶重及茎根干重分别提高22%、10... 甜菊种子用N离子束照射(能量35~100keV,剂量1013~1016/cm2)经二年试验看出,N离子注入可促进生长,与对照相比,最优处理剂量1013/cm2的株高、节数、叶片数、干叶重及茎根干重分别提高22%、10%、38%、54%、81%,植株茎粗及单株叶面积分别提高14%及47%,单株产量提高12%,小区产量增加41%,总糖甙含量提高2.8度,优质糖莱包迪A甙含量提高1.88度,总产糖量增加83%,莱包迪A糖产量增加162%。本文还就其诱变机理与γ射线处理区别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菊 离子注入 种子 效应
下载PDF
生防菌Bs-916及高效突变菌株抗菌物质及其对水稻抗性诱导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5
15
作者 李德全 陈志谊 聂亚锋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8,共7页
枯草芽孢杆菌Bs-916是一种有效防治水稻病害的生防菌,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运用离子注入(N+)的方法对Bs-916进行诱变,筛选到4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以上的菌株。TLC和HPLC定性、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 枯草芽孢杆菌Bs-916是一种有效防治水稻病害的生防菌,为进一步提高其拮抗性能,获得更好的生防效果,运用离子注入(N+)的方法对Bs-916进行诱变,筛选到4株拮抗性能比出发菌Bs-916提高15%以上的菌株。TLC和HPLC定性、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表明,Bs-916及其突变体分泌的脂肽类抗生素是表面活性素,突变菌株分泌的表面活性素比出发菌株有不同程度提高。室内抑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素能抑制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引起原生质泄露。通过检测接种纹枯病菌、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的水稻植株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的变化,发现拮抗菌Bs-916及其突变菌株分泌活性物质对水稻具有诱导抗性作用;4个高效突变株比出发菌Bs-916对3种酶的活性影响加大;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纹枯病菌比单独接种拮抗菌、纹枯病菌对3种酶活性影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离子注入 抗菌物质 表面活性素 酶活性 抗性诱导
原文传递
离子注入微生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陈宇 林梓鑫 +4 位作者 张峰 柳襄怀 汤建中 朱卫民 黄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用40keV、60keV的N+离子束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了离子注入,发现菌株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并拟合了存活率—剂量公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离子注入导致了红霉产生菌孢子的表面损伤。用100keVAs+注入大... 用40keV、60keV的N+离子束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了离子注入,发现菌株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并拟合了存活率—剂量公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离子注入导致了红霉产生菌孢子的表面损伤。用100keVAs+注入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注入离子在其体内分布进行了Rutherford背散射测量和理论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离子注入 存活率 红霉素
下载PDF
我国药用植物辐射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7
作者 贾彩凤 李艾莲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3-636,I0001,共5页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60Co-γ射线、离子束和空间环境等不同辐射源的辐射特性及其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突变率高、突变谱宽、后代性状稳定快、育种周期短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获得新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综述了60Co-γ射线、离子束和空间环境等不同辐射源的辐射特性及其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辐射诱变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将为提高体细胞突变率、加快植物遗传改良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CO—γ射线 离子束注入 空间诱变 药用植物
下载PDF
金属表面改性——离子注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3
18
作者 陈勇军 史庆南 +2 位作者 左孝青 王茗 吴新光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7,共4页
 系统介绍了金属表面改性用离子注入的机理和特点。剖析了温度、注入剂量、离子种类等影响因子对改性层效果的影响,综述了该技术在提高强度和硬度、改善磨损性能、降低摩擦系数等方面的用途,展示了离子注入技术的开发方向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 离子注入 金属材料 表面改性 应用 强度 硬度 磨损性能 摩擦系数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小麦生长发育的效应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5 位作者 金陵 张少华 沈正兴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安徽农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282-288,共7页
本文就离子注入对不同小麦品系出苗、苗期性状及植株生长发育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小麦种子后,对三个品系的效应有所不同,其半致死剂量约在60—80次之间。
关键词 小麦 生长发育 离子注入 诱变育种
下载PDF
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DNA的损伤及修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宋道军 姚建铭 +3 位作者 吴丽芳 王纪 涂友斌 余增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7-40,共4页
以耐辐射异常球菌为试材, 以 Ecoli 为对照, 用显微扫描电镜和3 H- Td R 标记, 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 D N A 的损伤及其修复。结果表明, 注入离子对细胞存在着刻蚀损伤;中性蔗糖梯度密度离心... 以耐辐射异常球菌为试材, 以 Ecoli 为对照, 用显微扫描电镜和3 H- Td R 标记, 研究了离子注入对微生物细胞的刻蚀与对 D N A 的损伤及其修复。结果表明, 注入离子对细胞存在着刻蚀损伤;中性蔗糖梯度密度离心沉降分析证明, 大剂量下离子注入可直接导致 D N A 损伤, 并观察到在对应的存活率峰值注入剂量下, Dradiodurans 修复损伤 D N A 的能力比 Ecoli 强, 还证明了细胞经不同时间温育后, 损伤的 D N A 分子得到了部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耐辐射异常球菌 DNA损伤 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