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锥形玻璃毛细管聚焦获取MeV能量He^+微米离子束
1
作者 龚知宇 颜莎 +3 位作者 马宏骥 聂锐 薛建明 王宇钢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1-944,共4页
用锥形玻璃毛细管聚焦离子束方法获取微米离子束成本低、使用方便,我们制备了出口口径35-110μm不等的多种锥形玻璃毛细管,并用其在2×1.7 MV串列加速器上获得了出射束流密度比入射束流密度大的MeV能量He^+微离子束。用金硅面垒探测... 用锥形玻璃毛细管聚焦离子束方法获取微米离子束成本低、使用方便,我们制备了出口口径35-110μm不等的多种锥形玻璃毛细管,并用其在2×1.7 MV串列加速器上获得了出射束流密度比入射束流密度大的MeV能量He^+微离子束。用金硅面垒探测器(SBD)测量在毛细管与入射束夹角不同条件下出射的微米束的能谱,并对锥形玻璃毛细管聚束的机制做初步定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离子束 锥形玻璃毛细管 聚束
原文传递
180 keV O^(6+)离子与锥形玻璃毛细管相互作用研究
2
作者 陈婧 武晔虹 +5 位作者 刘俊亮 薛迎利 王伟 阮芳芳 于得洋 蔡晓红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8-612,共5页
实验研究了强流(几个nA/mm^2)180 keV O^(6+)离子穿越微米尺度锥形玻璃毛细管的聚焦效应.结果表明,毛细管出口处束流密度比入口处束流密度增加了6~7倍,且出射离子保持原有的电荷态及能量.此外我们发现,当毛细管倾斜一定角度时,离子出... 实验研究了强流(几个nA/mm^2)180 keV O^(6+)离子穿越微米尺度锥形玻璃毛细管的聚焦效应.结果表明,毛细管出口处束流密度比入口处束流密度增加了6~7倍,且出射离子保持原有的电荷态及能量.此外我们发现,当毛细管倾斜一定角度时,离子出射方向偏向毛细管管轴方向.基于自组织充电模型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聚焦 高电荷态离子 玻璃毛细管
下载PDF
离子通道的形成机理与动态特性分析
3
作者 谢鸿全 景义林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5-57,共3页
研究了离子通道的产生背景及物理机制,利用电磁场理论导出了离子通道的聚束条件和通道半径所满足的方程,并对各区域的相对介电常数作了分析.同时,针对离子通道的动态特性,对所导出的电子振荡运动方程作了定性的讨论.
关键词 离子通道 聚束条件 通道半径 相对介电常数
下载PDF
离子通道特性研究
4
作者 谢鸿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7-29,共3页
简述了在等离子体加载高功率微波器件中的离子通道的研究背景及物理机制 ,利用电磁场理论导出了离子通道的聚束条件和通道半径的表达式 。
关键词 离子通道 电磁场 聚束条件 通道半径 相对介电常数 等离子体 高功率微波器件
下载PDF
用集团运动的观点来研究回流离子问题
5
作者 龙继东 林郁正 +1 位作者 石金水 禹海军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85-1189,共5页
建立在单粒子运动学基础上的回流离子理论预测:强流电子束轰击在辐射转换靶上可能产生正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子柬空间电荷场作用下回流,会造成电子束过聚焦,改变焦斑大小,从而影响X光机的照相分辨率.然而大量的实验没有发现相关的现象,本... 建立在单粒子运动学基础上的回流离子理论预测:强流电子束轰击在辐射转换靶上可能产生正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子柬空间电荷场作用下回流,会造成电子束过聚焦,改变焦斑大小,从而影响X光机的照相分辨率.然而大量的实验没有发现相关的现象,本文分析认为,电子束打靶时,在靶表面可能会形成离子鞘层过渡区.该区域可以抵消束流空间电荷场对回流离子的驱动作用,因此,回流离子可能以等离子体集团扩散的方式运动.这种物理图像得到的结论是离子对聚焦的影响可忽略,和已有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靶相互作用 回流离子 离子鞘层 电子束聚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