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及TACE序贯索拉非尼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 被引量:29
1
作者 李文会 戴真煜 +6 位作者 万豪光 姚立正 朱军 李春龙 王学俊 潘杰 陈立洲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838-1842,共5页
目的比较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或未序贯索拉非尼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5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 目的比较125I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及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或未序贯索拉非尼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于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TACE治疗的5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5例、女8例,平均年龄50.55岁,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38例(A组)在门静脉主干内植入支架及125I后仅行TACE治疗,余15例(B组)在门静脉主干内植入支架及125I后行TACE治疗基础上联合索拉非尼。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累积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及相关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结果门脉内植入支架125I粒子条介入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及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1及14.8个月(P=0.037);A组和B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8及4.0个月(P=0.002)。结论门静脉支架及TACE联合125I粒子条序贯服用索拉非尼能显著延长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门静脉 支架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125)Ⅰ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曾国斌 卢鑫 +2 位作者 林龙潜 廖立安 管玉婷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中期疗效。方法本组24例中原发性肝癌18例、胆管细胞癌3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3例,共29个病灶...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中期疗效。方法本组24例中原发性肝癌18例、胆管细胞癌3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3例,共29个病灶。采取先进行1~3次TACE治疗,待病灶初步得到控制后在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之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将粒子重点植入到肿瘤实质内碘油缺损区域及肿瘤边缘。结果随访6~23个月,半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肝内病灶肿瘤影像学评价,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3例,有效反应率(CR+PR)71%,稳定(NC)4例,进展(PD)3例。结论 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化疗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35
3
作者 黄振国 张雪哲 +2 位作者 王武 洛小林 王继英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12 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0例 13个病灶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 5I粒子植入 ,其中原发肿瘤 4例 ,转移瘤 6例 (9个病灶 )。患者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5 4~ 6 2岁 (平均 5 6 .9...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瘤体内12 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  10例 13个病灶行CT导引下瘤体内12 5I粒子植入 ,其中原发肿瘤 4例 ,转移瘤 6例 (9个病灶 )。患者男 4例 ,女 6例 ,年龄 5 4~ 6 2岁 (平均 5 6 .9岁 )。依据粒子植入术前 15d内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 ,按治疗计划在CT导引下穿刺植入12 5I粒子。植入术后立即CT扫描及术后 5~ 10个月CT扫描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  10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 ,粒子分布满意 ,单个瘤体内植入12 5I粒子数为 1~ 4 4粒 (平均 18.6粒 )。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全部 4例疼痛患者粒子植入术后疼痛均有明显减轻。随诊CT检查示 3个病灶消失 ,8个病灶明显缩小 ,其余 2个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植入术前及植入术后随诊显示病灶平均大小分别为 3.15和 2 .0 6cm(t =5 .12 7,P <0 .0 0 1)。结论 CT导引下12 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原发及转移性恶性肿瘤是 1种安全、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外照射起着重要作用 ,但由于外照射放疗的准确性较差 ,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明显 ,效果常常不太理想。病灶内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恶性肿瘤是 1种新的放疗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CT导引 植入 病灶 治疗 瘤体 体内 计算机 显示 大小
原文传递
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 被引量:120
4
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6 位作者 赵明 黄金华 范卫君 顾仰葵 刘健 张亮 卢鸣剑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3-227,共5页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6例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手术的经验和技巧。本组26例中,男21例,女5例,年龄47~73... 目的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6例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总结此手术的经验和技巧。本组26例中,男21例,女5例,年龄47~73岁。中位年龄为60岁±13岁。病灶平均直径为6·1(1·0~8·5)cm。其中腹痛较剧者15例,黄疸10例。全部病例经CT、MRI检查(14例)或病理穿刺活检(12例)后临床诊断为胰腺癌。病理分期(TNM,pTNM)Ⅱ期3例,Ⅲ期20例,Ⅳ期3例。采用计算机立体定位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瘤灶内,采用(2·2~3·3)×107Mq活度的125I粒子相隔1·0~1·5cm平面播植。125I在1·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9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4例无效,平均术后3~7d疼痛缓解。4例死于局部进展,2例死于远处转移,全组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2个月后CT复查,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5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CR+PR)57·7%。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现3粒粒子(2例患者)迁徙至肝脏内;白细胞轻度下降1例。未见胰瘘、胰腺炎、肠出血、腹腔内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7
5
作者 胡效坤 王明友 +4 位作者 杨志国 邱春东 吕东方 李晓东 左太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10-915,共6页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 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中心型肺癌 ,18例治疗前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快速病理证实 ,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导...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 5I放射微粒子治疗中心型肺癌的操作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 2例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的中心型肺癌 ,18例治疗前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快速病理证实 ,待病理结果后即刻行CT导引下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 5I放射微粒子 7~ 16粒 ,12 5I微粒子放射性活度为 2 2、2 6、30、33MBq/粒 ,植入微粒子放射性总活度为181~ 35 5MBq。穿刺点均为 1处 ,调整进针方向 2~ 5次 ,前胸壁入路 8例 ,侧胸壁入路 8例 ,后胸壁入路 6例。 2 2例中 6例行经静脉化疗 1~ 3次。结果  2 2例中随访满 1个月以上者 2 0例 ,2个月以上者 16例 ,3个月以上者 10例 ,6个月者 3例。 1个月随访 2 0例中 ,肿瘤直径缩小≥ 5 0 %者 18例 ,无变化 2例 ,增大 0例 ;2个月随访 16例中 ,肿瘤直径缩小≥ 5 0 %者 15例 ,无变化 1例 ,增大 0例 ;3个月随访 10例中 ,肿瘤直径缩小≥ 5 0 %者 8例 ,无变化 1例 ,增大 1例 ;6个月随访 3例中 ,肿瘤直径缩小≥ 5 0 %者 3例 ,无变化 0例 ,增大 0例。 2 2例中治疗前有明显肺段、肺叶不张 12例 ,随访中重新膨胀9例。治疗后新发生纵隔淋巴结转移 4例 ,新发生胸骨转移 1例、肝转移 1例。并发症 :气胸 11例 ,粒子脱落 1例。结论 经皮穿刺组织间植入12 5I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引 ^125I 中心型肺癌 组织间植入 随访 经皮穿刺 治疗中 放射 快速 增强扫描
原文传递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 被引量:92
6
作者 柴树德 郑广钧 +3 位作者 毛玉权 杨景魁 梁吉祥 闫卫亮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 5 3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 5I粒子... 目的 探讨应用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 5 3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 5I粒子在瘤灶区的剂量分布 ,绘出等剂量曲线及适形粒子分布图并制定治疗计划 ,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12 5I粒子。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 ,术后2个月复查CT检查肿瘤情况。结果 植入粒子后 ,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 15 0 .5Gy ,mPD84 .6Gy,D90 92 .4Gy,D90 >mPD。 2例需要立即补种粒子。术后 2个月复查的 37例患者 ,胸CT显示完全缓解 10例 ,部分缓解 2 7例。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 19例 ,咳血 7例 ,术后发烧 5例 ,4例粒子移位 ,2例游走。结论 T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是一种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经皮穿刺种植 放射性^125I粒子 治疗 肺癌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 被引量:88
7
作者 张福君 吴沛宏 +4 位作者 顾仰葵 赵明 张亮 谭志斌 刘达信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 5I粒子植入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肺转移瘤患者 ,男 10例 ,女 8例 ,年龄 35~ 73岁 ,中位年龄 5 6 2岁 ,其中肝癌肺转移 10例 ,直肠癌肺转移 6例 ,乳腺癌肺转移 2例。 18例病灶数为 6 8个 ,平均每人 3 8个病灶 ,病灶平均直径为 2 5cm。在CT导向下将12 5I粒子植入肺转移瘤灶内 ,采用治疗计划系统 (TPS)计算布源 ;对残留厚度≤ 1 0cm的肿瘤选择平面植入方法 ,采用 18 5~ 2 9 6MBq活度的12 5I粒子相隔 1 0~ 1 5cm平面播植 ,12 5I在 1 7cm内具有杀灭肿瘤的作用。结果  18例 6 8个病灶 ,完全缓解 (CR) 36个 ;部分缓解 (PR) 17个 ;无变化 (NC) 10个 ;进展 (PD) 5个。总有效率 77 9%。术中肺内有少量渗出 ;2例出现气胸 ,肺压缩均在 30 %以内 ,经保守治疗好转 ;术后 1周痰中带血 15例。 2个月随访过程中发生粒子移位 2例 (肺内 ) ;白细胞下降 2例 ,程度较轻 ,计数均在 3× 10 9/L以上。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转移瘤临床疗效好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肺转移瘤 CT导向 病灶 植入治疗 肿瘤 年龄 NC 压缩 TPS
原文传递
1003例Graves病^(131)I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勤奋 张承刚 +1 位作者 赵晓斌 施龙宝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探讨个体化1 31 I剂量治疗Graves病的效果。方法 根据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给予Graves病患者个体化的每克甲状腺组织剂量,范围为1 4 8~4 0 7MBq g。对治疗后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简称甲肿)、Graves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 目的 探讨个体化1 31 I剂量治疗Graves病的效果。方法 根据经验结合国内外文献,给予Graves病患者个体化的每克甲状腺组织剂量,范围为1 4 8~4 0 7MBq g。对治疗后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简称甲肿)、Graves眼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心病)和周期性麻痹的转归进行临床随访,成功随访10 0 3例( 76 9% )。1 31 I使用剂量平均( 32 9 3±30 7 1,4 4 4~370 0 )MBq ,随访( 16 4±10 0 ,3 0~4 4 7)个月。结果 1次1 31 I治疗后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恢复正常5 93例( 5 9 1% ) ,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低) 2 0 0例( 19 9% ) ,甲亢部分缓解190例( 18 9% ) ,治疗无效2 0例( 2 0 % )。2 5 9例( 2 5 8% )发生了早发甲低,其中88例为一过性甲低,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示甲肿质硬者易发生早发甲低,而甲肿体积较大者早发甲低易转归为甲功正常或甲亢。等级偏相关分析示甲肿较大、病程较长和使用过抗甲状腺药物者对1 31 I治疗反应较差。1 31 I治疗后Graves眼病痊愈195例( 4 1 7% ) ,好转15 5例( 33 1% ) ,无效10 5例( 2 2 4 % ) ,加重13例( 2 8% )。1 31 I治疗后甲心病痊愈5 6例( 77 8% ) ,好转10例( 13 9% ) ,无效6例( 8 3% )。1 31 I治疗后周期性麻痹痊愈6 0例( 85 7% ) ,好转2例( 2 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131I治疗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临床分析 Graves眼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周期性麻痹 早发甲低 抗甲状腺药物 治疗后 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毒症 一过性甲低 偏相关分析 个体化 甲状腺肿 临床随访 使用剂量
下载PDF
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8
9
作者 王锡明 李振家 +1 位作者 武乐斌 连庆峰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0-492,共3页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治疗肺癌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31例肺癌患者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肿瘤内125I粒子置入术。首先根据肿瘤的大小利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治疗肿瘤所需要125I粒子的最佳数量,然后经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粒子均匀置入到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术后1、2、6个月内分别进行CT检查对患者随访,根据肿瘤大小变化将疗效分为4级:Ⅰ级:明显缓解(肿瘤缩小50%以上);Ⅱ级:缓解(肿瘤缩小, 25% ~50% );Ⅲ级:轻度缓解(肿瘤缩小1% ~25% );Ⅳ级:无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临床症状亦无缓解)。结果1个月:Ⅰ级9例,Ⅱ级6例,Ⅲ级13例,Ⅳ级3例(包括1例失访者), 1个月有效率为90. 32%; 2个月:Ⅰ级17例,Ⅱ级8例,Ⅲ级3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 2个月有效率为90 .32%; 6个月:Ⅰ级23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3例(包括2例失访者), 6个月有效率为90. 32%。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置入125I粒子是1种治疗肺癌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CT引导下 临床应用 放射性粒子 组织间放疗 有效率 临床价值 技术方法 肺癌患者 治疗计划 经皮穿刺 大小变化 临床症状 CT导向 治疗方法 疗效显著 肿瘤内 缓解 Ⅲ级 置入术 失访
原文传递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张福君 李传行 +4 位作者 吴沛宏 吴月霞 焦德超 刘健 李玉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6期3272-3275,共4页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32例(A 组)经一线化疗未控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32例患者病灶数48个,所有病灶与正常组织间有较清楚的边界,最大径4.5~7.5 cm,平均5.5 c... 目的评价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CT 导向下^(125)I 粒子植入32例(A 组)经一线化疗未控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32例患者病灶数48个,所有病灶与正常组织间有较清楚的边界,最大径4.5~7.5 cm,平均5.5 cm。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应用放射性^(125)I 粒子源强为23.3~30.0 MBq,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00~150 Gy。采用 TPS 计算布源,在CT 导向下将^(125)I 粒子植入瘤灶内。对照组为随机抽取一线化疗局部晚期肺癌病例30例(B 组)。结果2个月后 CT 复查,A 组局控率78.1%。一年生存率为65.0%,中位生存时间15个月。术中肺内会有少量渗出;4例出现气胸,肺压缩均在30%以内,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周痰中带血15例。未见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B 组局控率43.3%。一年生存率为48.0%,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骨髓抑制发生率4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晚期肺癌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近期效果好,是一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学 介入性 肺肿瘤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131I治疗前刺激性Tg对乳头状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8
11
作者 李田军 林岩松 +6 位作者 梁军 李小毅 邱李恒 王莎莎 陈永辉 康增寿 李方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刺激性T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术后、^131I治疗前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231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9±16.3)岁]和M0[19... 目的探讨刺激性Tg在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术后、^131I治疗前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231例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分为M1[38例,男1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9±16.3)岁]和M0[193例,男60例,女133例,平均年龄(42.4±11.4)岁]2组。用t检验及,检验观察2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Tg水平,通过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DCP)评估刺激性Tg对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的年龄(t=-0.675,P=0.50)、性别(X^2=1.02,P=0.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刺激性Tg水平分别为1.5~17.5μG/L和93.8~1000.0μg/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87.5,P〈0.001)。Tg的RO CAUC为0.893(95%CI:0.823-0.962),Tg界值点为52.75μg/L,对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8.90%和91.70%。结论刺激性Tg在PTC全切术后、^131I治疗前对PTC的远处转移有首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甲状腺球蛋白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黄芪多糖、刺五加多糖和枸杞多糖在体内对LAK细胞抗肿瘤活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4
12
作者 曹广文 杜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13,共4页
黄芪多糖(APS)、刺五加多糖(PAS)和枸杞多糖(LBP)5-10 mg/kg体重分别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发现3种多糖均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将这种脾细胞以2×10~6/ml经125-1000 U/ml IL-2体外诱导4天,用[^(125)I]UdR释放分析测LAK活性,发... 黄芪多糖(APS)、刺五加多糖(PAS)和枸杞多糖(LBP)5-10 mg/kg体重分别腹腔注射C57BL/6小鼠,发现3种多糖均可明显促进小鼠脾细胞增殖。将这种脾细胞以2×10~6/ml经125-1000 U/ml IL-2体外诱导4天,用[^(125)I]UdR释放分析测LAK活性,发现注射APS组小鼠脾细胞LAK活性比注射生理盐水(NS)组提高70%-120%。注射PAS组提高20%-90%,注射LBP组提高26%-80%。体外IL-2用量可分别降低75%、50%、50%。LBP注射老龄小鼠可显著促进脾细胞增殖外,LAK活性可提高120%-200%,体外IL-2用量可降低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类 白细胞介素2 杀伤细胞
下载PDF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疗效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4
13
作者 张桂芝 谭建 +1 位作者 刘雪辉 孟召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疗效和多次131I治疗转移灶(清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大剂量清甲治疗的患者46例(分为成功组与未成功组)资料、多次清灶治疗的患... 目的 探讨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疗效和多次131I治疗转移灶(清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大剂量清甲治疗的患者46例(分为成功组与未成功组)资料、多次清灶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临床缓解组和未缓解组)资料,对数据进行t检验、t’检验、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影响因素,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质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手术至清甲治疗时间和存在转移灶是影响清甲效果的因素(X2=5.804、t’=-5.258、t=7.376、X^2=8.867、X2=8.61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清甲成功的拟合方程为Y=3.766—0.947x,(残余甲状腺质量)-3.149x:(淋巴结转移)-3.373x,(远处转移)。对临床缓解率行单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癌,仅有淋巴转移灶显著高于有远处转移灶,甲状腺全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方式(Fisher确切概率法,X。=7.278,P〈0.05);首次131I治疗前,临床缓解组的TSH水平明显高于未缓解组,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t=4.489、t=-4.906,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清灶成功拟合方程为:Y=-0.363+0.065x4(TSH水平)-0.250x5(Tg水平)。结论DTC患者首次清甲疗效的影响因素有手术方式、残余甲状腺质量、TSH、手术至清甲治疗时间和有无转移灶;其中残留甲状腺组织少、无淋巴结转移和无远处转移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因素。DTC患者清灶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病理类型、手术方式、转移灶的部位、TSH和Tg;其中首次131I治疗前有较高水平的TSH和较低水平的强是提搞缓解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大剂量^(131)I治疗31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朱瑞森 余永利 +6 位作者 陆汉魁 罗全勇 陈立波 朱继芳 袁志斌 朱珺 马寄晓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转移灶患者多次大剂量1 31 I治疗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①治疗方法 :肺、骨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7.4GBq ,淋巴结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 5 .5 5GBq ,2次治疗间隔 4个月。②疗效判断 :分治愈 :为1 31 I显... 目的 评价甲状腺癌 (简称甲癌 )转移灶患者多次大剂量1 31 I治疗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 ①治疗方法 :肺、骨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7.4GBq ,淋巴结转移者每次口服1 31 I 5 .5 5GBq ,2次治疗间隔 4个月。②疗效判断 :分治愈 :为1 31 I显像阴性 ,血甲状腺球蛋白 (Tg)降至正常水平 ;有效 :血Tg转阴 ,1 31 I显像仅见病灶缩小或减少或病灶吸1 31 I率下降 ;无效 :血Tg高水平 ,1 31 I显像有新病灶出现或患者死亡。③副作用观察为对甲状旁腺功能及染色体畸变的影响。结果 ①疗效 :312例甲癌转移灶患者治愈 35 .9% (112例 ) ,有效 6 0 .2 % (188例 ) ,无效 3.8% (12例 )。②副作用 :8.6 %的患者有甲状旁腺素 (PTH)一过性下降 ,但无 1例甲状旁腺减退症发生。治疗后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出现多种畸变 ,部分患者的辐射耐受增强。结论 采用1 31 I多次大剂量治疗甲癌转移灶疗效佳 ,副作用小 ,不会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并发症。1 31 I治疗的适应证应扩大至手术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析 甲状腺肿瘤 肿瘤转移 放射疗法 剂量效应关系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下载PDF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临床应用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35
15
作者 郭金和 滕皋军 +4 位作者 何仕诚 邓钢 杜明华 方文 朱光宇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16-920,共5页
目的 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 ,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 ,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 (treatmentplansystem ,TPS)... 目的 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临床使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初步疗效。方法 选择合适的覆膜或裸食管支架 ,于支架外周按一定的规律固定上特制的可容纳放射粒子的鞘 ,根据患者病变的范围通过治疗计划系统 (treatmentplansystem ,TPS)计算出放射粒子的剂量 ,将放射粒子装进上述鞘内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选择 15例食管癌患者 ,临床分级为Ⅱ~Ⅳ级 ,将放疗支架植入到患者病变食管内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5例患者内照射支架均释放到位 ,释放过程顺利 ,释放过程中未出现放射粒子脱落现象 ;全身γ射线显像 (ECT)复查未发现非靶器官显像 ;患者全身一般状况明显好转 ,血象和免疫指标亦未见明显变化 ,未出现如食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 ;13例术后 1个月CT复查提示病灶的厚度较术前变簿 ,2例变大 ,3例随访近 8个月 ,CT复查病变厚度较术前明显变薄 ,胃镜检查并活检提示支架捆绑粒子部位肿瘤明显缩小 ,活检未发现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使用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内照射 支架 患者 临床应用 放射 CT复查 提示 过程 粒子
原文传递
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7
16
作者 王俊杰 袁惠书 +4 位作者 刘江平 姜伟娟 李金娜 姜玉良 田素青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腹卧位,3例仰...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的技术可行性、疗效和副反应。方法23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行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其中3例行2次粒子植入。20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3例局部麻醉。20例腹卧位,3例仰卧位。术前通过治疗计划系统行三维治疗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既往放疗者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90~120 Gy,未行放疗者为140~160 Gy。治疗PTV为CTV外加1 cm。粒子活度18.5~25.9MBq(0.5~0.7mCi)。植入粒子33~137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质量验证。术后1周3例患者加三维适形放疗,2~3 Gy/次,总剂量45~50 Gy。每3个月复查1次CT。结果随访3~28个月。术后平均7 d疼痛缓解,其中完全缓解12/15,部分缓解2/15,无变化1/15,总有效率为93%。肿瘤局部控制率为87%。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93%和50%。4例全身合并全身转移,2例8个月和12个月时死于肺转移。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复发直肠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率低和疗效肯定等优势,疗后配合外放疗和全身化疗有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放射疗法 肿瘤复发 粒子 植入 碘放射性同位素
原文传递
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傅宏亮 王辉 +3 位作者 吴靖川 李佳宁 邹仁健 杜学亮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131I清除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DTC术后首次接受^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简称清甲)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小剂量^131I全身显像的方法作为^131I清甲...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残余甲状腺组织^131I清除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DTC术后首次接受^131I清除甲状腺残余组织(简称清甲)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小剂量^131I全身显像的方法作为^131I清甲疗效的判断依据,显像中甲状腺床位置未见放射性浓聚视为清甲成功。分别采用,检验和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患者性别、年龄(〈45岁和≥45岁)、病理类型(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甲状腺外有无转移、残余甲状腺质量(少、中、多)、24h甲状腺吸碘率(〈10%、10%~20%、〉20%)、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和阳性)和促甲状腺激素(TSH,〈30、30~60、〉60mU/L)水平及^131I剂量(〈1850MBq、1850—3700MBq、〉3700MBq)对^131I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80例DTC术后患者,一次^131I治疗成功清甲为58例,有效率为72.5%。经,检验,24h甲状腺吸碘率、残余甲状腺质量及^131I剂量3项变量对^131I清甲治疗的疗效产生影响,各组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2,9.528,15.085,P=0.012,0.009,0.001);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甲状腺外有无转移、血清Tg和TSH水平对^131I清甲治疗的疗效影响不显著,各组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86,0.051,0.322,0.010,0.006,2.575,P均〉0.05)。经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残余甲状腺质量(X1)和^131I剂量(X2)2项变量入选最终方程P=e^(-0.865-0.868X1+1.677X2)/[1-e^(-0.865-0.868X1+1.677X2)],Wald值分别为3.752和9.130,P值分别为0.049和0.003。结论DTC术后^131I清甲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131I治疗剂量和残余甲状腺的质量,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甲状腺外有无转移、血清Tg和TSH水平、甲状腺吸碘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核素显像
原文传递
^(131)I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30
18
作者 邓豪余 肖敏 +1 位作者 梁昌华 李新辉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对1 3 1 I和抗甲状腺药物 (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进行综合评价 ,定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甲亢治愈为 0分 ,好转为 1分 ,无效为 2分 ;治疗后出现突眼或突眼加重、甲亢性心脏病 (甲心病 )、肝功能受损、血象降... 目的 对1 3 1 I和抗甲状腺药物 (ATD)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进行综合评价 ,定量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方法 甲亢治愈为 0分 ,好转为 1分 ,无效为 2分 ;治疗后出现突眼或突眼加重、甲亢性心脏病 (甲心病 )、肝功能受损、血象降低者为 2分 ;出现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低 )者为 1分 ,永久性甲低者为 2分 ;甲亢治愈后复发者为 2分 ;将各项得分和总分进行比较。结果 1 3 1 I治疗组 2 30例总得分 319分 ,平均得分 1.39,ATD治疗组 2 5 0例总得分 5 6 9分 ,平均得分 2 .2 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6 .982 ,P <0 .0 0 1) ;1 3 1 I疗效优于ATD ;发生突眼方面两者无差别 ,但ATD对突眼的改善优于1 3 1 I;1 3 1 I治疗后甲低的发生率高于ATD (χ2 =5 5 .6 5 ,P =0 .0 0 1) ;甲亢治愈后复发明显低于ATD治疗 ,出现甲亢性心脏病、血象、肝功能受损等方面低于ATD (χ2 =39.5 0 ,P <0 .0 0 1)。结论 1 3 1 I治疗甲亢疗效优于ATD治疗 ,尽管有甲低、突眼等发生 ,但甲亢复发及出现其他系统损伤较ATD治疗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放射性同位素 丙硫氧嘧啶 甲硫咪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药物疗法 治疗 碘131
下载PDF
^(131)I治疗甲亢后早发甲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刘剑锋 张友仁 +1 位作者 邢家骝 叶根耀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 分析1 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 (简称甲低 )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 14 5例1 31 I治疗甲亢后 1年内出现甲低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其中 12 1例进行门诊长期随访 ,随访时间 1~ 12... 目的 分析1 31 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 (简称甲亢 )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 (简称甲低 )的临床特点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 14 5例1 31 I治疗甲亢后 1年内出现甲低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并对其中 12 1例进行门诊长期随访 ,随访时间 1~ 12年 ,平均 5年。结果 ①暂发性甲低组 33例 ,占2 7 2 7% ,其中 1年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者 2 1例 ,又甲亢者 12例 ;远期随访显示 ,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中有 2例在 5及 10年后出现甲低 ,甲亢者中有 3例在 3个月~ 5年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2例在 3个月及 6年后出现永久性甲低。②永久性甲低组 88例 ,占 72 73% ,其中 93 18% (82例 )在1 31 I治疗后 1~ 6个月出现甲低 ,有临床症状者占 86 36 % (76例 ) ,无临床症状者占 13 6 4 % (12例 ) ;服用小剂量1 31 I(≤ 185MBq)者占 82 95 % (73例 )。结论 早发甲低中 72 73%为永久性甲低 ,后者中服用小剂量1 31 I治疗者多。暂发性甲低的转归不能用于预测以后的甲状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低 ^131I治疗 甲亢 甲状腺功能 早发 正常 临床分析 恢复 显示 永久性
下载PDF
^(131)I治疗Graves病甲亢后早发甲低影响因素 被引量:31
20
作者 田蓉 匡安仁 秦卫仕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8-239,共2页
目的 分析13 1I治疗Graves病甲亢的早期疗效及其早发甲低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13 1I治疗的 34 2例Graves病甲亢患者随访 1年 ,根据是否发生甲低分为第 1组 (甲低组 )与第 2组(无甲低组 )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治... 目的 分析13 1I治疗Graves病甲亢的早期疗效及其早发甲低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13 1I治疗的 34 2例Graves病甲亢患者随访 1年 ,根据是否发生甲低分为第 1组 (甲低组 )与第 2组(无甲低组 )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甲状腺质量、6h的吸13 1I率与 2 4h的吸13 1I率比值、计划给予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摄取剂量、13 1I剂量、治疗前T4 或T3 水平、是否接受过内科药物治疗等参数与甲低的关系。结果 治疗后 1年 ,有 2 1.2 % (73/ 34 2例 )患者发生甲低 ,有 70 .9%(2 42 / 34 2例 )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两组的13 1I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 (t=1.0 45 ,P >0 .0 5 ) ,但每克组织给予的摄取剂量间差异有显著性 (t=2 .696,P <0 .0 5 )。结论 早发甲低与甲状腺质量及给予的每克组织实际摄取13 1I剂量有关 ;只要13 1I治疗前停用内科药物治疗适当时间 ,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