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中EZH2和p5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汪小霞 孟刚 +5 位作者 李丽 王岳君 杨苗苗 韩彪 陈青 黄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腺病、9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和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H2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法检测50例乳腺腺病、92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和2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组织中EZH2和p53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EZH2在ILC与IDC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其在乳腺腺病组织中的表达低于ILC与IDC组织(P<0.016 7)。EZH2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组织学类型、p TNM分期等均无关,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分子亚型、生存状态及p53表达有关(P<0.05)。p53蛋白在乳腺腺病和ILC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其在ID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ILC与乳腺腺病组织(P<0.0167)。p53表达与患者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无关,与组织学类型、p TNM分期、分子亚型及生存状态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具有相关性(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ZH2及p53蛋白表达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乳腺腺病、ILC及IDC组织中,EZH2及p53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二者表达呈正相关。EZH2及p53蛋白表达水平对评价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EZH2 P53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和浸润性导管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3
2
作者 姚春 陈林丽 +3 位作者 李艳萍 彭成忠 李明奎 姚洁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IGM)和浸润性导管癌(ID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IGM与50例IDC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病灶形状、生长方向、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Adler血流分级... 目的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在肉芽肿性乳腺炎(IGM)和浸润性导管癌(ID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7例IGM与50例IDC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分析病灶形状、生长方向、边缘、内部回声、后方回声、钙化、Adler血流分级、血流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弹性评分在IGM和IDC间的分布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年龄、PSV和RI的最佳截点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影像学特征对鉴别诊断IGM和IDC的优势比(OR)。结果IGM和IDC的病灶形状、边缘、内部回声和血流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患者的年龄、病灶生长方向、后方回声、钙化、PSV、RI和弹性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的结果显示,患者年龄、PSV和RI的最佳截点值分别为38.5岁、13.20 cm/s和0.6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弹性评分的鉴别诊断IGM和IDC的能力最强(OR=9.806),其次为钙化(OR=6.937)、后方回声是否衰减(OR=4.613)、RI(OR=3.257)、病灶生长方向(OR=3.198)和PSV(OR=1.202),病灶形状、边缘、内部回声以及Adler血流分级对鉴别诊断IGM和IDC几乎没有帮助。结论多因素综合分析超声影像学特征在鉴别诊断IGM和IDC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弹性成像 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原文传递
DWI及DCE-MRI对乳腺纯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浸润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朋 崔蕾 +2 位作者 郭宏兵 王成瑶 崔书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9例DCIS、43例DCIS-Mi和42例IDC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和DWI检查。比...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特征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39例DCIS、43例DCIS-Mi和42例IDC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和DWI检查。比较3组DWI和MRI-DCE特点。结果:纯DCIS、DCIS-Mi及IDC的最小ADC值(ADCMin)的中位数分别为1.35(1.33,1.36)、1.25(1.23,1.26)和1.08(1.06,1.12)×10-3mm^2/s,呈降低趋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与最小ADC值的差值(ADCDR)的中位数分别为0.13(0.11,0.14)、0.21(0.19,0.24)和0.34(0.31,0.37)×10-3mm^2/s,呈增高趋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Min值取1.285×10-3mm^2/s是鉴别纯DCIS和DCIS-Mi最佳阈值,取1.175×10-3mm^2/s是鉴别DCIS-Mi和IDC最佳阈值;ADCDR值取0.165×10-3mm^2/s鉴别纯DCIS和DCIS-Mi最佳阈值,取值0.265×10-3mm^2/s是鉴别纯DCIS-Mi和IDC最佳阈值。DCIS-Mi主要表现为非肿块强化,倾向于节段分布,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簇环状强化,少数肿块样DCIS-Mi常边缘呈毛刺状或不规则,内部强化特点为不均匀或边缘强化;非肿块样纯DCIS趋向于线样分布,内部强化特点一般较均匀,肿块样DCIS往往边缘清晰,内部强化特点均匀或不均匀;IDC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其边缘和内部强化特点常表现多种形成。结论:DCE-MRI联合DWI有助于鉴别乳腺纯DCIS、DCIS-Mi和IDC,尤其ADCMin、ADCDR、簇环状强化和边缘强化强化对诊断DCIS-Mi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微浸润癌 扩散加权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甄乐锋 叶长生 +2 位作者 刘民锋 丁贵坡 廖佳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D),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LMD(12.34±8.201)和MD(23.64±12.73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LMD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D和MD均与肿瘤大小(r=0.335,0.337)、组织学分级(r=0.580,0.671)、淋巴结转移(r=0.690,0.721)及pTNM分期(r=0.623,0.634)呈正相关(P<0.05),与ER、PR、Her-2表达情况无关(P>0.05)。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LMD和CD34标记的MD与提示乳腺癌进展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情进展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CD3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钼靶X线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韩宏生 杨雪琴 高云展 《实用癌症杂志》 2015年第9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评估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钼靶X线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31例患者接受乳房X线检... 目的评估钼靶X线对浸润性导管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检验,χ2检验,Spearman相关回归分析钼靶X线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31例患者接受乳房X线检查,恶性钙化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P=0.001)或肿瘤直径>2 cm的乳腺癌患者中最常见(P=0.006)。钼靶X线多形型与p53阳性状态(P=0.039)及淋巴结转移(P=0.048)相关,而钼靶X线模糊非晶型与HER2受体阳性状态(P=0.026)相关。高表达Ki-67的肿瘤患者常见明显的肿块(P=0.002)。结论 X线特征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相关性反映肿瘤的属性,并且可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房X线检查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病理
下载PDF
不同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准确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陶咏 李晓兵 +1 位作者 李跃华 张迅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5,共4页
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判断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对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展开回... 目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判断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本研究对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三种方法判断乳腺癌患者术前肿瘤大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临床医学价值。方法:对157例乳腺癌患者术前X线、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结果展开回顾性研究,并且以术后得到的实际病灶大小为准确度判断的主要依据对三种方法的检查效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针对浸润性导管癌,MRI和乳腺X线摄影测量更精确,超声显著低估;针对浸润性导管癌(IDC)+导管癌原位(DCIS), MRI更准确,超声显著低估;针对DICS, X线摄影测量更精确,超声和MRI基本相当;对小叶癌病灶 MRI和X线更精确,超声显著低估。结论:超声与X线非显著的低估病灶大小,组织学肿瘤越大,低估约明显;核磁共振(MRI)非显著性高估,特别是大于2cm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 CT MRI 乳腺癌 肿瘤大小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小叶癌
下载PDF
基于MRI、钼靶和病理的列线图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朱芸 张书海 +6 位作者 王小雷 杨昭 李淑华 杨丽 汤晓敏 马宜传 谢宗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 目的探讨基于MRI、钼靶影像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在预测肿块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312例,按3∶1随机分成训练组(234例)与验证组(78例),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在训练组中,SLN阴性组158例,阳性组76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子,构建预测SLN转移的列线图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临床病理因素、MRI、钼靶影像特征在训练组及验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训练组中,肿瘤最大径、临床T分期、淋巴结触诊、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脉管浸润、MRI[肿块形状、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BI-RADS分类、腋窝淋巴结状态)这11个变量在SLN阴性组和阳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肿瘤最大径、淋巴结触诊、MRI(腋窝淋巴结状态)、钼靶(腋窝淋巴结状态)以及脉管浸润为预测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个变量构建模型,训练组及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和0.897;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优度P值分别为0.883和0.579(P>0.05)。结论基于MRI及钼靶的术前影像学特征联合临床病理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肿块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SLN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列线图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钼靶检查
下载PDF
MRI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赵雪 朱晓龙 赵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105-107,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其中81例IDC患者,69例单纯DCIS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及浸润性导管癌(ID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经手术病理证实后,其中81例IDC患者,69例单纯DCI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MRI,分析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结果DCIS患者非肿块样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IDC患者而肿块样强化发生率明显低于IDC患者(P<0.05)。MRI显示,非肿块样强化DCIS与IDC患者病灶分布与内部强化特征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样强化DCIS与IDC患者病灶边缘情况与内部强化特征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I检查可较为清晰地区别DCIS与IDC患者的病灶特征,在DCIS与IDC的临床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分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庆霞 邢雅军 +3 位作者 赵静 颜聪亚 张秀智 荀文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分析各分子亚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6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划分...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的分布,并分析各分子亚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1年6月明确诊断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100例,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情况划分为四型,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子亚型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00例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大为65%,7%为Luminal B型,Triple Negative型占17%,Her-2(+)型占11%。各分子亚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之间,占73%,Luminal A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40~49岁,而其他三型主要分布于50~59岁,四型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淋巴转移发生率仅为30.1%,而Luminal B型与Her-2(+)型淋巴转移发生率较高,分别为71.4%及63.6%,各分子亚型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分级Ⅰ级中Luminal A型所占比例最高,而Tri-ple Negative型主要以Ⅲ级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各分子亚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分子亚型与其临床特征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分子分型 临床特征
下载PDF
AR在不同E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静 牛昀 +3 位作者 于琦 肖绪祺 王亚红 刘子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预后。方法: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111例(ER+组)与113例(ER-组),共计22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HE...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不同雌激素受体(ER)状态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及预后。方法: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R阳性和阴性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111例(ER+组)与113例(ER-组),共计22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R、ER、PR、HER-2、Ki-67、P53表达,对不同ER状态乳腺癌中AR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AR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9%(152/224),ER+组和ER-组分别为80.2%(89/111)、55.8%(63/113)。ER+组中AR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p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在ER-组中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HER-2表达、绝经状态相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ER+组和ER-组AR阳性者均具有较好的预后(P<0.001,P=0.046),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ER+组AR表达可作为影响无瘤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AR可以作为指导临床内分泌治疗新的靶标,为不同ER状态乳腺癌激素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雄激素受体 雌激素受体 临床病理特征 靶标
下载PDF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的列线图模型鉴别诊断乳腺导管原位癌与浸润癌的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艺敏 董静 +4 位作者 马小五 李妙 汪珺莉 徐春燕 张平洋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或IDC的150例患者(150个病灶)的病历资料,包括... 目的探讨基于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联合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或IDC的150例患者(150个病灶)的病历资料,包括DCIS组39例(39个)和IDC组111例(111个),比较两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DCIS与IDC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各参数鉴别DCIS与IDC的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诊断效能;3折交叉验证评估该模型的稳定性及泛化能力;Hosmer-Lemeshow检验并绘制校准曲线评价该模型的拟合优度及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该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纵横比、微分叶、冠状面特征、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是鉴别DCIS与ID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鉴别DCIS与IDC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7[95%可信区间(CI):0.703~0.871],灵敏度为82.9%,特异度为64.1%。3折交叉验证显示该模型的AUC分别为0.774(95%CI:0.621~0.926)、0.780(95%CI:0.616~0.943)、0.749(95%CI:0.604~0.894),灵敏度分别为78.6%、100%、52.9%,特异度分别为77.8%、47.6%、87.9%,平均AUC为0.768。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概率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C-index:0.787);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临床使用价值。结论基于ABVS联合ARF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鉴别DCIS与IDC,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 乳腺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列线图
下载PDF
PHH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西林 张永生 +2 位作者 韩洁 朱晓玲 高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8-1232,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histone H3,PHH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检测PHH3和Ki-67在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 目的探讨磷酸化组蛋白H3(phospho-histone H3,PHH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两步法检测PHH3和Ki-67在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4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HH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1.0%(98/138)和7.5%(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H3高表达与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3.0%(87/138)和10.0%(4/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与病理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PHH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表达呈正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HH3和Ki-67高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用Log-rank法分析二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H3和Ki-67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二者可为乳腺癌的预后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PHH3 KI-67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超微血管显像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赵鹤楠 李紫瑶 +2 位作者 俞卫东 范向阳 田家玮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理组织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60例,共64个病灶,均于术前行SWE及SM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IDC,并依据病理结果进行病理...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及超微血管显像(SMI)技术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病理组织学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块患者60例,共64个病灶,均于术前行SWE及SMI检查,术后经病理证实为IDC,并依据病理结果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级。SWE模式下记录病灶杨氏模量平均值(AveT1)及杨氏模量最大值(AveT2);SMI模式下依据Adler分级标准评价病灶血流分级情况。分析比较IDC不同病理分级肿块的AveT1、AveT2及血流分级是否有差异。结果①IDC病灶病理组织学分级1级组AveT1平均值为(62.1±10.4)kPa,AveT2平均值为(93.0±20.1)kPa;2级组AveT1平均值为(79.8±8.6)kPa,AveT2平均值为(120.6±18.7)kPa;3级组AveT1平均值为(92.6±12.1)kPa,AveT2平均值为(137.3±21.5)kPa。AveT1及AveT2均随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呈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DC病灶病理组织学分级1级组中,血流分级0-Ⅰ级者7个,Ⅱ-Ⅲ级者14个;2级组中,血流分级0-Ⅰ级者3个,Ⅱ-Ⅲ级者18个;3级组中,血流分级0-Ⅰ级者1个,Ⅱ-Ⅲ级者21个。病理组织学分级越高,血供丰富的肿块所占的比例就越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乳腺肿块弹性特征及血流分级有差异,SWE及SMI技术对肿块病理组织学分级有初步提示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 超微血管显像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晓萍 陈小松 +3 位作者 杨兴霞 江琴 蔡李芬 朱娟英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5期1614-1616,162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4 894例,其中ILC组156例,IDC组4 738例。回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月经状态、乳房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L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4 894例,其中ILC组156例,IDC组4 738例。回顾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月经状态、乳房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乳腺癌病理分子分型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与IDC组患者比较,ILC组患者年龄较大,ER、PR阳性比例较高,Her-2阳性比例较低,Ki-67<14%的比例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月经状态、乳房手术方式、腋窝手术方式、T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转移淋巴结数目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IDC患者比较,ILC患者发病年龄较晚,ER、PR阳性比例较高,Her-2阳性比例较低,Ki-67<14%的比例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及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差异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鸿恩 吕培锋 +3 位作者 谢汉民 李悦龙 曾益辉 梅世伟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标记物(Ki-67)、分子分型。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共计选取患者1167例,其中DCIS组为180例(15.42%),DCIS-MI组为67例(5.74%),IDC组为920例(78.83%)。DCIS、DCIS-MI及IDC患者在ER、PR、HER-2、Ki-67中阳性分布及分子分型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患者多以HER-2过表达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阴性,HER-2多呈阳性,高核分级。DCIS患者多以Luminal A型为主,Ki-67多呈低表达。高核级别、HER-2过表达、ER阴性、PR阴性是影响并促进乳腺DCIS进展为DCIS-MI的预测因子。IDC患者多以Luminal B型为主,ER、PR状态多呈阳性,Ki-67多呈高表达。而在年龄分布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CIS、DCIS-MI及IDC间免疫组化标记物和分子分型分布不同,与DCIS相比,DCIS-MI核异型性多呈高核分级,ER、PR阴性比例多,HER-2过表达型比例多,考虑DCIS-MI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病变,较DCIS有“质”的改变,提示两者处于乳腺癌进展的不同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特征 分子分型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舒婕 籍敏 何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IDC-L)与浸润性小叶癌(ILC)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IDC-L、ILC与IDC患...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小叶混合癌(IDC-L)与浸润性小叶癌(ILC)及浸润性导管癌(ID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乳腺癌数据库中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资料的IDC-L、ILC与I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共2957例乳腺癌患者入组,其中IDC-L、ILC与IDC分别有109、177和267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与IDC-L相比,IDC患者多中心病灶和脉管浸润较少,而HER2阳性和Ki-67高表达较多(P<0.05);ILC患者发病年龄较大、脉管浸润较少(P<0.05)。IDC-L患者的5年无乳腺癌生存率(BCFI)(82.1%vs 90.7%,P=0.040)和总生存率(OS)(91.0%vs 94.4%,P=0.029)比IDC患者差;但与ILC患者(BCFI:84.1%,P=0.803,OS:92.6%,P=0.803)无明显差异。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以及分子分型是影响患者BCFI和OS的独立因素(P<0.05),IDC-L较IDC患者有较差的BCFI(HR=1.67,95%CI:1.02~2.70,P=0.042)及OS(HR=1.89,95%CI:1.04~3.45,P=0.037)。结论:IDC-L临床病理特征与ILC相似,但与IDC有较多不同;IDC-L预后劣于IDC,与ILC无明显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浸润性混合癌 浸润性小叶癌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 预后
下载PDF
能谱CT曲线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化程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陈文哲 汪秀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295-2298,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在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能谱CT扫描的54例IDC患者的资料,分为高分化组(病理Ⅰ、Ⅱ级)44例、低分化组(病理Ⅲ级)10例,测量并分别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两组... 目的探讨能谱CT曲线在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分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能谱CT扫描的54例IDC患者的资料,分为高分化组(病理Ⅰ、Ⅱ级)44例、低分化组(病理Ⅲ级)10例,测量并分别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两组的能谱曲线(40~100 keV)的规律、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别分析比较动、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对IDC分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在40~100 ke V,低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高于高分化组能谱曲线斜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动脉期高-低分化组以斜率k=1.47作为诊断阈值,曲面下面积(AUC)为0.83,敏感度为68.09%,特异度为86.67%;静脉期高-低分化组以斜率k=1.74作为诊断阈值,AUC为0.78,敏感度为91.49%,特异度为58.33%。结论IDC的能谱曲线斜率可于术前提示其病理组织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分化程度 能谱曲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MRI表现及ADC直方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脉管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10
18
作者 于晓军 陈永升 +3 位作者 王春艳 吴莎莎 郑召龙 牛庆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4-298,共5页
目的探讨MRI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脉管浸润的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8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脉管浸润阳性组和脉管浸... 目的探讨MRI形态学表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脉管浸润的价值。方法搜集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38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脉管浸润阳性组和脉管浸润阴性组。观察乳腺癌的MRI形态学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记录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早期强化率、最大相对强化斜率,记录ADC直方图参数,包括峰度、偏度、ADCmin、ADCmax、ADCmean及多个百分比ADC值;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病例形态学表现、淋巴结情况、血流动力学及ADC直方图参数。结果脉管浸润阳性42例,脉管浸润阴性96例。肿瘤大小、淋巴结阳性率及肿瘤边界与脉管浸润显著相关(P=0.005、0.000、0.030);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比50thADC[(0.737±0.235)×10^-3mm^2/s、(0.889±0.268)×10^-3mm^2/s]更低,ADCmean[(0.737±0.231)×10^-3mm^2/s、(0.858±0.216)×10^-3mm^2/s]更低,峰度(3.634±1.789、2.912±1.354)更大(P<0.05);强化形态、TIC类型、早期强化率、最大相对强化斜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C直方图、肿瘤大小及肿瘤边界对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脉管浸润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导管癌 磁共振成像 脉管浸润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
原文传递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判定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唐源 魏兵 +7 位作者 步宏 杨莹 陈卉娇 张璋 刘希 陈海玲 廖殿英 李俸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病理医师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结果判定的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提高判读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参照《乳腺癌HEB2检测指南》,2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共同读片选取56例浸润性... 目的探讨病理医师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结果判定的重复性及其影响因素,寻求提高判读重复性和准确性的措施。方法参照《乳腺癌HEB2检测指南》,2位乳腺专科病理医师共同读片选取56例浸润性导管癌的HER2 IHC切片作为研究对象。4位非专科病理医师独立盲法完成对该组病例IHC切片的前后两轮结果判定。对第一轮4位观察者间的判读重复性和观察者自身的判读重复性进行Kappa分析。同时将2位专科医师共同确定的判读结果作为HER2判读参考分级,4位非专科医师第一轮的判读结果分别与之进行配对Kappa分析。结果观察者间的判读重复性为中等(K=0.5939),重复性最高的级别是HER2为0(K=0.8114),最低的是HER2为2+(K=0.4736)。判读级别简化为阳性和阴性后,观察者间的重复性明显提高(K=0.7230)。4位观察者自身的判读重复性极好(Kw=0.8219~0.9165),判读的准确性则与经验有关。结论采用标准化的检测手段、深入学习和实践现有的判读标准以及联合判读等措施应有助于提高HER2 IHC判读的重复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浸润性导管癌 HER2 免疫组化学 判读重复性
下载PDF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Breast Cancer: Correlation with Carbonic Anhydrase IX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被引量:8
20
作者 YingWang Min Liu Mu-Lan Ji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期71-76,共6页
Background: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MRI) is a functional MRI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using the paramagnetic properties of deoxyhemoglobin to image the local tissue oxygen... Background: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MRI) is a functional MRI technique which involves using the paramagnetic properties of deoxyhemoglobin to image the local tissue oxygen concent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BOLD-MRI could evaluate hypoxia and angiogenesis of breast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 Methods: Ninety-eight female patients with IDC were retrospectively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All patients underwent breast BOLD-MRI at 3.0 T before surgery. R2* values of BOLD-MR1 were measured. The expression of carbonic anhydrase IX (CA IX) and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was analyz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Spearman's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correlate R2* value with CA IX and VEGF levels. Results: Heterogeneous intensity on BOLD-MRI images was the main finding of IDCs. The mean R2* value was 52.8 ± 18.6 Hz. The R2* values in patients with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R2* values in patients without axilla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t = 2.882, P = 0.005). R2* values increased with CA IX level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CA 1X (r = 0.616, P 〈 0.001); however, R2* value had no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with the level of VEGF (r = 0.110, P = 0.281). Conclusion: B OLD-MRI could noninvasively evaluate chronic hypoxia of IDC, but not angiogene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GENESIS 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arbonic Anhydrase IX HYPOXIA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