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 被引量:173
1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53-459,共7页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的感染性疾病。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等指南,对我国2013年版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在本版诊治原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治疗原则 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患者 血液病 修订 感染性疾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原文传递
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六次修订版) 被引量:156
2
作者 黄晓军 孙于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54-763,共10页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 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在2005年首次制定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并先后经历多次修订。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了很多新治疗手段(如靶向治疗等),使得IFD的高危人群、IFD的流行病学、IFD诊治策略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IFD的诊断方法累积了更多的临床研究数据。基于这些变化,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感染性疾病协作组(EORTC-ID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标准、美国抗感染学会(IDSA)指南及欧洲白血病抗感染委员会(ECIL)指南对我国原有IFD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进行了再次修订。本版诊治原则对流行病学部分进行了相应修订;诊断体系上保留了确诊、临床诊断、拟诊及未确定的诊断分层;治疗方面则仍按预防治疗、经验治疗、诊断驱动治疗及目标治疗的策略进行修订;新增体外药敏试验、治疗性药物浓度监测相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治疗 血液病 肿瘤
原文传递
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3
作者 佘丹阳 《国际呼吸杂志》 2020年第4期241-261,共21页
泊沙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适用范围广泛。本共识对泊沙康唑的临床药理特性、现有临床研究资料以及编写组专家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其临床应用做出了全面建议,这... 泊沙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在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适用范围广泛。本共识对泊沙康唑的临床药理特性、现有临床研究资料以及编写组专家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其临床应用做出了全面建议,这些建议涉及了泊沙康唑在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中的临床应用原则、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原则、治疗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三唑类 侵袭性真菌病 泊沙康唑
原文传递
侵袭性真菌病实验室诊断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4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3 位作者 国家血液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若瑜 黄晓军 余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41,共8页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 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引起临床多学科关注,早期确切诊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其方法主要包括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和鉴定、真菌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促进临床医师深入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方法,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我们邀请多学科专家共同编写了此共识。本共识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方法的应用人群、送检要求、结果解读及临床意义进行了介绍并提出建议,强调对于侵袭性真菌病高危患者,应综合应用多种诊断方法、正确取材送检、提高结果解读能力、了解不同方法的临床意义,以便合理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岩 王淑惠 +3 位作者 黄宝青 倪雄 黄晓春 秦阳华 《检验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IFD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为对照标准... 目的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IFD工作组制定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为对照标准,研究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单个指标在诊断IFD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结果相比于金标准,血浆1,3-β-D-葡聚糖浓度单个指标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D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所需时间分别为0.946 1、98.6%、83.0%和(3.86±2.92)d。结论 G试验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IFD较传统诊断方法在敏感性及所需时间上均有较大优势,且有较好的阴性预测值,能帮助早期诊断和排除IFD,提高临床诊治效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侵袭性真菌感染高危儿童的诊断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明强 赵瑞秋 +1 位作者 余国容 许红梅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分析高危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GM试验)在儿童IF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怀疑真菌感染并行血清G... 目的分析高危儿童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GM试验)在儿童IF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怀疑真菌感染并行血清G试验+GM试验+真菌培养的住院患儿,按照IFD诊断标准分为IFD组和非IFD组。分析IFD组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计算G试验、GM试验诊断IFD的诊断参数。结果IFD组64例,确诊24例,临床诊断40例;非IFD组100例。IFD组肺部影像学表现以斑片影、结节影、胸腔积液常见,而空洞、晕征相对较少。曲霉菌感染患儿晕征、空气新月征发生率较非曲霉菌感染患儿高,非曲霉菌感染患儿的IFD患儿肺部CT表现以斑片影、结节影为主,空洞、晕征极少。64例IFD患儿中培养出64株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最高(42.2%),曲霉菌10例(15.6%);G试验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87.0%,GM试验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5.0%。G试验和GM试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95%CI:0.72~0.87)和0.92(95%CI:0.82~1.00)。结论儿童IFD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肺部影像学以斑片影、结节影、胸腔积液常见;G试验对儿童IFD有中等诊断价值;而GM试验对儿童曲霉菌IFD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儿童 临床特征 (1 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 被引量:16
7
作者 黄勇 姜尔烈 +4 位作者 阎嶂松 魏嘉麟 马巧玲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9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予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真菌治疗,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67.3... 目的分析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9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予以伏立康唑为主的抗真菌治疗,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原学3个方面评价疗效,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治疗IFI总有效率67.3%。在病原菌明确的病例中,曲霉属和念珠菌属感染有效率均为70%,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为显效。单变量分析显示延长伏立康唑治疗疗程(P<0.01)和患者基础病稳定(P=0.014)能显著提高疗效。多因素分析提示治疗疗程和基础病状况是影响伏立康唑疗效的主要因素。伏立康唑主要不良事件是神经精神症状、视觉异常和皮疹;56例可评价病例中8例(14.3%)因不能耐受药物相关不良事件而退出伏立康唑治疗。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血液病患者IFI上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同时它所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且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液病
下载PDF
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峰 陶晓勤 +2 位作者 刁文晶 俞静 刘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4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疑似IFD病例,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IFD诊断标准定义,甄选出5... 目的观察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侵袭性真菌病(IFD)的诊断效果。方法筛选2009年4月—201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疑似IFD病例,根据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真菌病研究组(EORTC/MSG)的IFD诊断标准定义,甄选出57例确诊IFD和6例拟诊IFD的真阳性病例为IFD组,100例非IFD真阴性病例为对照组,应用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利用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皆为非正态分布,峰度系数>0、偏度系数>0,呈正偏态分布。对照组和IFD组血浆(1-3)-β-D葡聚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3.62±5.0)pg/mL和(373.82±125.5)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IFD的最佳临界值为20.85,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7(P<0.05),95%CI 0.792~0.92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6.0%。结论国产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对于IFD具有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下载PDF
艾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 被引量:11
9
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 陈欣 +2 位作者 林韧 冯四洲 刘启发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95-302,共8页
随着免疫抑制患者数量的增加,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常伴随高死亡率和临床预后不佳。艾沙康唑是权威指南推荐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和侵袭性毛霉病的一线药物,并兼顾较好的耐受性,同时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与免疫抑... 随着免疫抑制患者数量的增加,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且患者常伴随高死亡率和临床预后不佳。艾沙康唑是权威指南推荐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和侵袭性毛霉病的一线药物,并兼顾较好的耐受性,同时具有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和与免疫抑制剂更小的药物相互作用,为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提供了较稳定的药物浓度。Ⅲ期临床试验和病例对照研究分别证实艾沙康唑具有与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及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毛霉病相似的临床疗效,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临床研究同时也证实其在侵袭性真菌病高危人群的预防和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序贯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共识综合已发表的临床研究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数据,对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15个常见问题给予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免疫抑制宿主 侵袭性霉菌感染 曲霉病 毛霉病 艾沙康唑
原文传递
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方会慧 许杜娟 +1 位作者 孙旭群 黄晓晖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伏立康唑的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使用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制定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伏立康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 目的了解某院伏立康唑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伏立康唑的用药合理性。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使用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根据制定的合理性评价标准,对伏立康唑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期间共计有425例至少使用过一次伏立康唑的住院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男性占65.4%,平均住院时间27.80 d,应用最多的为呼吸科和血液科。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为95.3%,分离培养出病原菌61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样本多来源于痰。340例伏立康唑临床应用不合理,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19.06%)、药物选择不适宜(4.24%)、药物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12.24%)、用法用量不适宜(80.00%)、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2.12%)。结论临床伏立康唑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临床医师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用法用量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促进伏立康唑的安全、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病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23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沈莉菁 陈芳源 +5 位作者 肖菲 韩洁英 钟华 钟璐 黄洪晖 徐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3例(13.1%),显效13例(56.5%),总有效率69.6%;进步1例(4.3%);无效6例。用药期间1例出现皮疹,1例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1例出现胆红素升高,4例患者有轻度视觉异常。对症处理或停药后均缓解。结论伏立康唑是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IFI患者的高效广谱抗真菌药物,其所致不良事件较少且患者大多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侵袭性真菌感染 治疗 血液病
下载PDF
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宇 吴斌 +1 位作者 陈会欣 王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8年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及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修订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将患者分为IFI组(确诊、临床诊断)组与非IFI组(拟诊、排除真菌感染组)。分析G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收集的250例患者中,IFI确诊患者10例,临床诊断患者100例,拟诊患者32例,排除真菌感染患者108例。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65.7%,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76.6%,约登指数为0.402;GM试验以I值≥0.5为试验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68%;G试验联合GM试验,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阳性预测值为66.8%,阴性预测值为89.2%。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GM试验以I值≥0.5为阳性,G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置信区间为0.647~0.776);GM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置信区间为0.597~0.735)。结论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是IFI可靠的诊断方法,G试验相比GM试验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略强,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 GM试验 G试验 侵袭性真菌病
下载PDF
两性霉素B不同制剂的药学特性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孔旭东 王晓星 +1 位作者 陈玥 刘晓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22年第7期7-12,共6页
两性霉素B是广谱强效抗真菌药物,但其传统的脱氧胆酸盐制剂往往因毒副作用大而不能足量使用,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相比传统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的安全性大为改善,使足量使用成为可能,从而有效提升了疗效。同时,两性霉素B各类制剂的基... 两性霉素B是广谱强效抗真菌药物,但其传统的脱氧胆酸盐制剂往往因毒副作用大而不能足量使用,影响了其治疗效果。相比传统制剂,两性霉素B脂质制剂的安全性大为改善,使足量使用成为可能,从而有效提升了疗效。同时,两性霉素B各类制剂的基本结构和理化特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体内过程、抗真菌作用也有较大差异,因此彼此间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不能简单对比。临床实践中,应在充分了解各个制剂的药理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权衡疗效、经济性、可及性等方面的因素后,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药物代谢动力学 抗真菌药物 侵袭性真菌病
原文传递
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丽燕 付蓉 +13 位作者 吴玉红 王化泉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宋嘉 王国锦 刘鸿 邢莉民 王晓明 关晶 李丽娟 王珺 邵宗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119-2121,共3页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2007年6月-2009年3月80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给予静脉卡泊芬净,第1天单次70 mg负荷剂量,随后每天50 mg,疗程7-21 d;根据临床和... 目的观察卡泊芬净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2007年6月-2009年3月80例血液病并发IFI患者,给予静脉卡泊芬净,第1天单次70 mg负荷剂量,随后每天50 mg,疗程7-21 d;根据临床和微生物学标准,综合评价该药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80例IFI患者确诊3例(3.8%)、临床诊断68例(85.0%)、拟诊9例(11.3%),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62例(77.5%);其他部位18例(22.5%),包括胃肠道、口腔、鼻面部等,80例感染者13例有真菌学依据,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6例,光滑假丝酵母菌3例,曲霉菌属感染4例,G试验阳性者37例;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者68例,其中新月征1例,余为磨玻璃密度影或多发斑片状影;卡泊芬净治疗有效50例,总有效率62.5%;13例患者血或痰培养出真菌,其中8例获得真菌清除,真菌清除率为61.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卡泊芬净是治疗血液病患者IFI的有效安全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液病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影响泊沙康唑血药浓度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飞雨 张瑞霞 +1 位作者 宋学武 张弋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1-976,共6页
泊沙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真菌活性强、安全性耐受性高、相较其他唑类抗真菌药更具成本-效益等优势,在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该药药动学过程具有较大个体差异,并且其血药浓度受到药... 泊沙康唑为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真菌活性强、安全性耐受性高、相较其他唑类抗真菌药更具成本-效益等优势,在预防侵袭性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但该药药动学过程具有较大个体差异,并且其血药浓度受到药物、患者、食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无法达到预防或治疗效果。本文旨在对影响泊沙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进行综述,为该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沙康唑 血药浓度 药动学 侵袭性真菌病
原文传递
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现况与策略 被引量:12
16
作者 桑军军 潘炜华 廖万清 《上海医药》 CAS 2014年第9期4-7,共4页
我国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而目前实验室诊断水平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本文对目前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回顾,指出了目前我国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发展趋势,并立足现有... 我国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而目前实验室诊断水平远不能满足临床实际需求。本文对目前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技术进行了回顾,指出了目前我国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的难点及发展趋势,并立足现有实验室检查技术及临床检查手段提出了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诊断 血清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下载PDF
2013~2017年急诊重症监护室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刘善收 杨婧 +3 位作者 梁晓丽 王仙琦 马妮 虎晓岷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511-514,共4页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菌群特征,半乳甘露聚糖及(1,3)-β-葡聚糖的检验值,提高急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EICU 2013-01-01-2017-03-3... 目的:调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侵袭性真菌病的流行病学和菌群特征,半乳甘露聚糖及(1,3)-β-葡聚糖的检验值,提高急诊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的EICU 2013-01-01-2017-03-31收治的290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年份、发病部位及基础疾病。根据侵袭性真菌病指南提出的分层诊断标准,将290例患者分为拟诊组(73例)、临床诊断组(163例)和确诊组(54例)。比较各临床分组间患者(1,3)-β-葡聚糖及半乳甘露聚糖的检验值,统计分析确诊组患者的病原学资料。结果:(1)290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男175例、女115例,平均(58.2±18.8)岁,主要为41~79岁的中老年患者共计199例(68.6%)。(2)侵袭性真菌感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仅5例,2016年迅速增加至132例。夏季发病最多27.2%,冬季最少23.1%。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72.8%),其次为消化系统(17.2%)和泌尿系统(8.6%)。(3)80例(27.6%)患者存在免疫功能障碍,72例(24.8%)患者合并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慢性肺病和肾脏衰竭均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4)检出假丝酵母菌45株,曲霉菌8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株。临床诊断和确诊组患者的(1,3)-β-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值较拟诊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ICU侵袭性真菌病患者男性较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呈逐年上升趋势,季节分布较均衡。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和消化系统为主,菌谱以念珠菌和曲霉为主,确诊组患者的(1,3)-β-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检验值较拟诊组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EICU 流行病学特征 菌群分析
原文传递
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8
作者 元子青云 陈安九 +2 位作者 沈怡雯 龚晓健 王永庆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治疗、化疗、实体器官移植的增多,中心静脉置管术以及心脏人工瓣膜植入术等介入性治疗的开展,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毒性较小、耐受性...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治疗、化疗、实体器官移植的增多,中心静脉置管术以及心脏人工瓣膜植入术等介入性治疗的开展,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抗菌谱广、毒性较小、耐受性较好,用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最为广泛。但由于其本身也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色素P450酶系,易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毒性。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已广泛用于临床的三唑类药物及近年来研发的新型三唑类药物的作用及应用特点进行比较,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伏立康唑 艾沙康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2版) 被引量:11
19
作者 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组 佘丹阳 +2 位作者 王明贵 瞿介明 俞云松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321-332,共12页
泊沙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中国有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肠溶片和注射液3种剂型可用于临床。本共识在2020版《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国内... 泊沙康唑是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广泛应用于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和治疗,目前中国有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肠溶片和注射液3种剂型可用于临床。本共识在2020版《泊沙康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指南以及国内多学科专家的临床应用经验,对临床应用泊沙康唑的相关建议进行修订、完善和补充,旨在进一步规范泊沙康唑各种剂型的临床应用,在预防和治疗侵袭性真菌病中更好地发挥其优势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 三唑类 侵袭性真菌病 泊沙康唑
原文传递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初级预防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艳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27-632,共6页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初级预防可有效减少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使患者对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耐受性更佳,治疗费用更低,预后更好。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 侵袭性真菌病在恶性血液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初级预防可有效减少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生,使患者对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耐受性更佳,治疗费用更低,预后更好。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等抗真菌药物已被多个指南推荐用于初级预防。侵袭性真菌病风险预估、新型药物研发、药代动力学研究、综合预防措施的开展将使初级预防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病 抗真菌初级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