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医学光声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龚小竞 孟静 +4 位作者 陈健桦 林日强 白晓淞 郑加祥 宋亮 《集成技术》 2013年第5期53-59,共7页
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会受激产生超声波,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声效应。随着激光器技术及超声探测技术的进步,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混合型的成像方式,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 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会受激产生超声波,这种现象被称为光声效应。随着激光器技术及超声探测技术的进步,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混合型的成像方式,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光谱识别特性,以及超声成像大穿透深度下仍具备较高分辨率的特点。光声成像技术不仅可对包括血红蛋白、脂肪在内的多种组织成分进行高特异性成像,还能灵敏的反映包括血氧含量、氧代谢率等生理特征的变化,与超声技术的形态和结构成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已在临床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体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光声成像技术的这些特性使其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微循环异常等疾病的成像诊断和治疗引导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文章小结了本课题组在光声成像技术领域最近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包括利用解卷积技术进一步提高光声显微成像分辨率;利用压缩感知技术降低数据采集量,提高光声层析成像的速度;利用自制的纳米探针,实现光声分子成像和光热治疗。光声成像技术的这些进步使其在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更具有可行性,文章最后回顾了光声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血管内成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解卷积 压缩感知 分子影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血管内成像
下载PDF
面向临床应用的光声成像技术 被引量:8
2
作者 朱?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1期1-5,15,共6页
编者按:光与生物体的作用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偏振、到光的发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以高灵敏、非侵入性的特点,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克服光学本身在穿透深度... 编者按:光与生物体的作用包含着丰富的信息,从组织对光的吸收、散射、偏振、到光的发射,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技术以高灵敏、非侵入性的特点,在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诊断方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克服光学本身在穿透深度的局限性,光学与其它模态的结合更是为高分辨获取深层组织的信息带来新契机。本栏目遴选几篇有关生物医学光子学成像与诊断领域研究、开发的新进展,涉及组织表面的荧光诊断、到微血管网的结构与功能成像。相比于生物医学光学成像技术的广泛性而言,这几篇文章只是冰山一角,但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临床应用 光学分辨率 血管内成像 消化道内窥成像 前哨淋巴结成像
下载PDF
冠心病领域临床研究2023年度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耀琨 郑博 霍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盘点总结2023年度冠心病领域重要临床研究进展。通过Web of Science网站,以“heart”“cardi*”“myocardi*”“coronary”“arrhythmi*”“valv*”“hypertension”等作为关键词,从顶级医学期刊中进行检索,最终筛选出引用较高且笔... 本文盘点总结2023年度冠心病领域重要临床研究进展。通过Web of Science网站,以“heart”“cardi*”“myocardi*”“coronary”“arrhythmi*”“valv*”“hypertension”等作为关键词,从顶级医学期刊中进行检索,最终筛选出引用较高且笔者认为对临床诊疗更具现实指导价值的论著,主要聚焦于腔内影像、血运重建策略、支架内再狭窄、抗血小板治疗以及血脂调控等方面。从提高和优化诊疗技术到新药研发,切实减轻全球冠心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影像 血运重建策略 支架内再狭窄 抗血小板治疗 血脂调控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立志 尹晓荣 +6 位作者 崔璐 申程 王明皓 房芳 杜艳艳 孙传峰 曹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1期855-861,共7页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血管内成像技术指导下,使用IVL或切割球囊(CB)治疗冠状动脉钙化... 目的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在血管内成像技术指导下,使用IVL或切割球囊(CB)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患者53例(IVL组18例,CB组35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临床成功率,住院期间和手术后1个月随访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1个月内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情况,评估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IVL组和CB组的临床成功率(100.0%比100.0%,P>0.999)相同,病变最小管腔面积[(1.7±0.4)mm^(2)比(1.7±0.5)mm^(2),P=0.628]相似,但病变长度[(28.4±9.6)mm比(20.9±8.6)mm,P=0.008]、残余狭窄[(1.7±1.7)%比(6.9±2.0)%,P=0.0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过程中,均无血栓、血管急性闭塞等急性并发症发生。两组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均无MACE发生(0比0,P>0.999),CB组有3例患者因心绞痛再入院治疗(0比8.6%,P=0.5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VL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碎石术 切割球囊 血管内成像 冠状动脉钙化
下载PDF
腔内影像联合血管内碎石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护理配合
5
作者 于雷 贾晓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4期646-650,共5页
目的总结腔内影像联合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治疗的6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7条血管病变)临... 目的总结腔内影像联合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即血管内碎石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6月至2022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应用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治疗的6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7条血管病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60.0±6.2)岁,总结6例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及医护配合方法。结果6例患者介入手术过程顺利,血管内支架膨胀充分、贴壁良好、无限制血流夹层,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6例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均康复出院,住院天数为5~7 d。结论腔内影像联合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可以精准评估并有效处理钙化病变,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腔内影像学及冲击波球囊血管内碎石术基本原理及操作配合要点,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化 冲击波球囊 血管内碎石术 腔内影像 护理配合
下载PDF
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的临床影响
6
作者 余超 韩月清 +1 位作者 毕静婷 邢磊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7期581-584,592,共5页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分辨率为10μm,它可为术者提供支架贴壁不良、组织脱垂、支架内血栓和支架边缘夹层等支架术后即刻结果,但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现总结既往研究,并就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的...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分辨率为10μm,它可为术者提供支架贴壁不良、组织脱垂、支架内血栓和支架边缘夹层等支架术后即刻结果,但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现总结既往研究,并就支架术后即刻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结果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影响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术后 血管内影像学 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临床影响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技术在支架失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左燕 徐艺硕 +2 位作者 胡思宁 贾海波 于波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9期688-692,共5页
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我国每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量已达百万例。随着支架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不断显露,支架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如何在支架置入即刻识别次优的... 支架置入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我国每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量已达百万例。随着支架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不断显露,支架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如何在支架置入即刻识别次优的置入效果、正确规避支架失败、优化支架失败的诊疗,腔内影像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综述了支架失败的常见类型及腔内影像学技术在支架失败防治中无可替代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影像学技术 支架失败 支架内血栓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不同冲洗介质在冠状动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中的应用比较
8
作者 李波 李智博 +4 位作者 王金鹏 赵雷 王智慧 武军铎 刘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目的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观察造影剂与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及单纯肝素化生理盐水作为替代介质对OCT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10月... 目的在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指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观察造影剂与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及单纯肝素化生理盐水作为替代介质对OCT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并完成OCT检查的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病变血管相同位置分别使用造影剂(造影剂组)、造影剂与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混合介质组)及单纯肝素化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组)作为冲洗介质行OCT检查。由独立观察者分析所有影像结果并判断管腔成像质量,以清晰成像区域比例(CIF%)作为评价指标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同时测量血管腔平均直径,对比分析3种冲洗介质成像测量的管腔平均直径,观察3种介质对管腔解剖结构、病变病理特征及支架等的成像质量。结果共入选了105例患者,包括110支靶血管。入选患者年龄为(60.5±8.4)岁,男性60例(57.1%)。3组均未观察到与冲洗介质相关的并发症,且在管腔解剖结构、病变特征及支架相关特征方面显示了相同的图像质量。混合介质组在左右冠状动脉的检查中均达到与造影剂组相当的CIF%[右冠状动脉100.0%(100.0%,100.0%)比100.0%(100.0%,100.0%),P>0.05,左冠状动脉100.0%(95.9%,100.0%)比100.0%(100.0%,100.0%),P>0.05];生理盐水组在对右冠状动脉的检查中,达到与造影剂组相当的CIF%[100.0%(97.6%,100.0%)比100.0%(100.0%,100.0%),P>0.05],而在左冠状动脉CIF%较低[84.9%(75.9%,93.4%)比100.0%(100.0%,100.0%),P<0.05]。对于冠状动脉管腔平均直径的测量,与造影剂组相比,混合介质组及生理盐水组的测量结果在左右冠状动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化生理盐水1∶1混合介质可以替代造影剂在PCI中作为冲洗介质进行OCT检查,单纯生理盐水亦在右冠状动脉OCT检查中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造影剂 肝素化生理盐水 腔内影像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智能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腔内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远兴(综述) 韩韦钰 赵然尊(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445-449,共5页
斑块的不稳定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栓性闭塞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原因。尽管罪犯血管得以及时开通,但非罪犯血管的易损斑块对患者远期预后仍存在较大威胁。因此,动态评估易损斑块的变化,对冠心病患者格外重要。冠状动脉血管腔内成... 斑块的不稳定导致冠状动脉的血栓性闭塞是大多数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原因。尽管罪犯血管得以及时开通,但非罪犯血管的易损斑块对患者远期预后仍存在较大威胁。因此,动态评估易损斑块的变化,对冠心病患者格外重要。冠状动脉血管腔内成像技术,如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近红外光谱(NIRS)以及其多模态融合技术等,因其可视化、准确度高,可以揭示易损斑块的不同特征,常用于检测易损斑块。而IVUS、OCT等图像解释需有经验的心血管临床医生逐帧判断,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且图像的解读存在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差异,这推动了人工智能(AI)在冠状动脉血管腔内影像学应用的发展。由于电子医疗系统的广泛应用、临床大数据的日益暴增,AI已在医疗行业获得了极大的进展。人工智能结合腔内影像学在斑块的识别、干预、预后等诸多方面广泛应用,未来将不断优化诊疗系统,提高精准医疗水平,实现对易损斑块的早期诊断及合理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冠脉综合征 腔内成像 易损斑块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冠状动脉生物可吸收支架临床应用最新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明阳 赵晨 +2 位作者 郝伟 贾海波 于波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3年第7期649-653,663,共6页
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一种创新型支架产品,由于其植入后可完全吸收,进而可恢复血管正常生理功能,被誉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四次革命”。在上市之初便被寄予厚望,然而先前的临床效用结果并未达到其预期。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数据为... 生物可吸收支架作为一种创新型支架产品,由于其植入后可完全吸收,进而可恢复血管正常生理功能,被誉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第四次革命”。在上市之初便被寄予厚望,然而先前的临床效用结果并未达到其预期。近年来,大量的临床数据为新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总结既往研究经验,并就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最新研发进展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吸收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血栓 血管内影像学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方法评价降脂治疗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爽 李之凡 +1 位作者 钱杰 吴娜琼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3期366-371,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借助腔内影像学,如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SCVD)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借助腔内影像学,如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近红外光谱成像(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可以更为清晰显示斑块大小、体积及细微形态学特征。有研究证实降胆固醇药物通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水平等途径可实现斑块稳定甚至逆转。本文旨在对采用腔内影像学方法观察降胆固醇治疗对ASCVD患者斑块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内影像学 血管内超声 光学相干成像 近红外光谱成像 降胆固醇治疗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边缘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怡 农家聪 +7 位作者 郭雅洁 许田 尤威 吴向起 吴志明 孟培娜 贾海波 叶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2期1083-1087,共5页
虽然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相对于裸金属支架和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而言,已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并提高了安全性,但支架边缘效应仍无法避免,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的研究逐渐增多,更多的药物洗脱支架边缘效应机制被发现,这将... 虽然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相对于裸金属支架和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而言,已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率并提高了安全性,但支架边缘效应仍无法避免,随着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影像学的研究逐渐增多,更多的药物洗脱支架边缘效应机制被发现,这将有助于在冠状动脉腔内影像指导下优化支架落点,进一步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现结合近年来冠状动脉腔内影像的研究结果,对单纯药物洗脱支架边缘效应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和治疗理念等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边缘效应 腔内影像 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腔内影像学在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治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爽 吴娜琼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2年第5期389-393,共5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仅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诊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不尽人意。腔内影像学可更为细致地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及斑块结构特点,不仅可探究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因,还可精准地指导手术,降低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仅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诊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效果不尽人意。腔内影像学可更为细致地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及斑块结构特点,不仅可探究支架内再狭窄的病因,还可精准地指导手术,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现对目前腔内影像学在支架内再狭窄中的诊治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内再狭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腔内影像学
下载PDF
医学光声层析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小竞 孟静 +2 位作者 白晓淞 郑加祥 宋亮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3年第3期1-6,16,共7页
光声效应是指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受激产生超声波的一种现象。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其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和产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是一种... 光声效应是指样品被短脉冲激光照射后受激产生超声波的一种现象。基于此效应的光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模式,其在过去的十年中越来越受到临床和产业的关注,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光声成像是一种混合型的成像方式,它结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和光谱识别特性,以及超声成像大穿透深度下仍具备较高分辨率的特点。光声技术可对微血管、血红蛋白浓度、血氧含量、氧代谢、脂肪等进行高特异性的成像,能够灵敏地反映生理特征变化,与超声技术的形态和结构成像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光声成像技术的这些特性使其在临床及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均具备广泛的应用潜力,尤其适用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微循环异常等重大和常见疾病的成像诊断和治疗引导。本文将介绍光声层析成像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及血管内成像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层析成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血管内成像
下载PDF
Undiscovered pathology of transient scaffolding remains a driver of failures in clinical trials
15
作者 Alexander N Kharlamov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8年第10期165-186,共22页
AIM To statistically examine the released clinical trials and meta-analyses of polymeric bioresorbable scaffolds resuming the main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ield with a translation to the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METH... AIM To statistically examine the released clinical trials and meta-analyses of polymeric bioresorbable scaffolds resuming the main accomplishments in the field with a translation to the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The statistical power in clinical trials such as ABSORB Japan, ABSORB China, EVERBIO II, AIDA, and few meta-analyses by the post hoc odds ratio-based sample size calculation, and the patterns of artery remodeling published in papers from ABSORB A and B trial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he phenomenal admiration from the first ABSORB studies in 2006-2013 was replaced by the tremendous disappointment in 2014-2017 due to reported relatively higher rates of target lesion failure(a mean prevalence of 9.16%) and device thrombosis(2.38%)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therwise,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BVS) performs as well as the metallic drugeluting stent(DES) with a trend toward some benefits for cardiac mortality [risk ratio(RR), 0.58-0.94, P > 0.05]. The underpowered design was confirmed for some studies such as ABSORB Japan, ABSORB China, EVERBIO Ⅱ, AIDA trials, and meta-analyses of Polimeni, Collet, and Mahmoud with some unintentional bias(judged by the asymmetrical Funnel plot). Scaffold thrombosis rates with Absorb BRS were comparable with DES performed with a so-called strategy of the BVS implantation with optimized pre-dilation(P), sizing(S) and post-dilation(P)(PSP) implantation(RR, PSP vs no PSP 0.37) achieving 0.35 per 100 patient-years, which is comparable to the RR 0.49 with bare-metal stents and the RR 1.06 with everolimus DES. Both ABSORB Ⅱ and ABSORB Ⅲ trials were powered enough for a five-year follow-up, but the results were not entirely conclusive due to the mostly non-significant fashion of data. The powered metaanalyses were built mostly on statistically poor findings. CONCLUSION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pathology of transient scaffolding drives the failures of the clinical trials. More bench studies of the vascular response are required. Several next-generation 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RESORBABLE scaffold Device THROMBOSIS Clinical outcomes Statistics intravascular imaging Arterial remodeling TRANSIENT SCAFFOLDING
下载PDF
Perspectives on the rational integration of intravascular imaging and physiology into the current cath lab environment
16
作者 Gary S. Mintz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13-1018,共6页
It is now more than two decades since Nico Pijls and Bernard DeBruyne introduc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as a way to assess stenosis severity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nd since Paul Yock invented gray... It is now more than two decades since Nico Pijls and Bernard DeBruyne introduc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 as a way to assess stenosis severity in the catheterization laboratory and since Paul Yock invented grayscale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that then spawned many second-generation intravascular imaging techniques such as (1) Virtual histology-IVUS (VH-IVUS) that uses both amplitude and radiofrequency ultrasound information to classify plaque as necrotic c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vascular imaging PHYSIOLOGY cath lab environment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进展
17
作者 汪雁博 谷新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7-201,共5页
肺动脉高压是是多种临床情况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肺动脉的直接影像学评价肺血管造影和肺组织活检的应用仍受到许多限制。近年来,血管内影像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为评估血管结构提... 肺动脉高压是是多种临床情况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肺动脉的直接影像学评价肺血管造影和肺组织活检的应用仍受到许多限制。近年来,血管内影像检查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超声(IVUS)和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为评估血管结构提供了实时、在体、定量和定性检查的可能。本文旨在对目前使用OCT评估肺动脉的研究进行总结,对OCT在肺动脉高压应用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血管内影像
原文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22年度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沈迎 王伟民 +2 位作者 张奇 周玉杰 沈卫峰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5-32,共8页
近年来,我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胸痛中心建设无疑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救治模式。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危险分层是合理应用介入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的... 近年来,我国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规范化管理取得了很大进步。胸痛中心建设无疑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救治模式。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入院时进行危险分层是合理应用介入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的前提。PCI已广泛用于高危患者(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力衰竭或内科合并症等)和各种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严重钙化等)的治疗,并可达到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同的临床疗效。冠状动脉内影像和功能学评估的应用,使更多的冠状动脉病变获得更精准的介入治疗。介入操作技能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开展,以及术后抗血小板的正确使用,显著提高了特殊复杂病变PCI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本文对2022年PCI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指南/专家共识 血管内影像/功能学评估 抗血小板治疗
下载PDF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逸轩 代杨 +1 位作者 丁风华 沈迎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4年第6期35-38,46,共5页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是引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致病机制。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是易损斑块的两种主要表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斑块侵蚀患者所引起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小,预后较好。多模式血... 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容易破裂,导致冠状动脉血栓性阻塞,是引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重要致病机制。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是易损斑块的两种主要表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策略。斑块侵蚀患者所引起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小,预后较好。多模式血管内影像学技术的整合应用有助于评估斑块不稳定性,提高诊断准确度和治疗效果。本文就近年来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血管内影像学技术
下载PD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s already ongoing in pre-diabetic status: Insight from intravascular imaging modalities 被引量:4
20
作者 Osamu Kurihara Masamichi Takano +2 位作者 Yoshihiko Seino Wataru Shimizu Kyoichi Mizuno 《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SCIE CAS 2015年第1期184-191,共8页
Diabetes mellitus is a powerful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leading to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recent years, given the accumulating evidence that prediabetes is also related to increasing risk of CAD... Diabetes mellitus is a powerful risk factor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 leading to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recent years, given the accumulating evidence that prediabetes is also related to increasing risk of CAD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events, a new guideline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is guideline recommends aggressive lipid-lowering statin therapy for primary prevention in diabetes and other patients. The ultimate goal of patient management is to inhibit progression of systemic atherosclerosis and prevent fatal cardiovascular events such a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Because disrup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plaques is a trigger of ACS, the high-risk atheroma is called a vulnerable plaque. Several types of novel diagnostic imaging technologi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ide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before the onset of ACS, especially vulnerable plaques. According to coronary angioscopic evaluation, atherosclerosis severity and plaque vulnerability were more advanced in prediabetic than in nondiabetic patients and comparable to that in diabetic patients. In addition,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by statin therapy changed plaque color and complexity,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in plaque features are considered plaque stabilization.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 the findings of atherosclerosis in prediabetes, detected by intravascular imaging modalities, and the therapeutic i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PREDIABETES STATIN therapy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travascular imaging MODAL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