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域扫频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用中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丁煜 蒋正轩 陶黎明 《安徽医学》 2023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目的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 目的比较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OCT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70眼),每位患者均使用超广角彩色眼底照相(UWF CFP)检查。采用全域扫频OCTA和FFA分别检查受试者视网膜,并分析两者对视网膜微血管瘤(MA)、视网膜新生血管(RNV)、视网膜无灌注区(NPAs)、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检出率差异。结果全域扫频OCTA中MA、RNV、NPAs、IRMA、DME的检出率与FF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域扫频OCTA与FFA对DR的筛查、诊断、分类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5)。结论全域扫频OCTA在DR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作为DR无创性筛查、诊断、随访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视网膜微血管瘤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无灌注区 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下载PDF
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及其来源的新生血管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小玲 方海珍 +1 位作者 周挺业 潘建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及由IRMA来源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的研究。于2016-10/2017-12期间,经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明确有IRMA或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未经...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患者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及由IRMA来源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的研究。于2016-10/2017-12期间,经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检查明确有IRMA或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未经治疗的DR患者36例39眼纳入研究。在FFA引导下,对IRMA及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检查。记录并比较IRMA及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的形态特征、血管来源层次、无灌注区面积、与无灌注区位置关系及病灶在FFA中的渗漏情况。无灌注区面积采用Image J软件进行测量。结果:OCTA成功扫描到IRMA病灶20个,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22个。20个IRMA病灶均来源并回流于视网膜静脉,血管分支较少,表现为“经修剪过的树干”样外观;IRMA均从无灌注区的边缘长出,位于视网膜静脉的无灌注区一侧,并且在无灌注区内生长;IRMA均位于视网膜内,没有突破内界膜向玻璃体腔内生长。22个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病灶,血管分支较多,表现为“海扇”样外观;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往往横跨视网膜静脉,向视网膜静脉的两侧生长、延伸;其主要部分在视网膜内,有个别分支突破内界膜沿着玻璃体后皮质生长,与视网膜紧密黏连。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20个(91%)位于无灌注区当中,2个(9%)位于无灌注区的边缘。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病灶旁的无灌注区面积为26.1±4.2mm2,大于IRMA旁的无灌注区面积12.9±4.7mm2(P<0.05)。IRMA及其来源的新生血管的来源层次无差异(P>0.05)。结论:OCTA是IRMA及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新生血管的有效检查手段。IRMA及IRMA来源的新生血管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特征,OCTA能够有效地对两者进行鉴别,从而为DR患者的诊断及随访治疗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 新生血管 光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临床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