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
作者 段永红 梁日初 +2 位作者 廖勇仕 蒋园丁 刘小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52-258,共7页
目的探讨合并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颅内破裂动脉瘤住院患者410例,其中表现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8例,分析... 目的探讨合并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颅内破裂动脉瘤住院患者410例,其中表现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8例,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影像学征象、颅内动脉瘤特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影像学征象包括出血特点、位置等,颅内动脉瘤特征包括动脉瘤大小(纵横比)等,手术方式包括初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方式,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预后。结果 (1)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占同期所有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比例为2.0%(8/410),8例患者初诊或首诊时颅内动脉瘤漏诊5例:1例首次诊断为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经CT血管成像(CTA)进一步确诊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经CTA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瘤;1例在外院初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发现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2周DSA检查显示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在外院因头痛诊断为自发性额叶脑出血,经CTA确诊为大脑前动脉瘤;1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经头部CT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瘤。(2)影像学特征:头部CT平扫均无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有2例患者血肿边缘可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后经CTA和手术证实为动脉瘤体部;大脑中动脉瘤导致的基底节区血肿边缘紧邻外侧裂,部分血肿扩展至颞叶;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导致的额叶血肿中心则位于额底直回;脑室出血的血肿贯穿颞叶皮质充满侧脑室颞角,颞角血肿多于侧脑室体部;硬膜下血肿患者无颅骨骨折征象。CTA显示,有5例患者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肿 硬膜下 颅内 脑实质血肿
下载PDF
豆纹动脉动脉瘤及其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仁杰 赵宇昊 +5 位作者 杨泽地 杨钟熙 石中强 赵晨 马吉男 陈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6期84-91,共8页
豆纹动脉动脉瘤(LSA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颅内动脉瘤,其破裂出血是导致深部脑出血的罕见原因,可表现为基底节实质内出血(IPH),易误诊为非动脉瘤性高血压脑出血(HICH)而延误治疗。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手段的快速进步,LSAs检出率逐渐... 豆纹动脉动脉瘤(LSAs)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颅内动脉瘤,其破裂出血是导致深部脑出血的罕见原因,可表现为基底节实质内出血(IPH),易误诊为非动脉瘤性高血压脑出血(HICH)而延误治疗。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检查技术手段的快速进步,LSAs检出率逐渐提高。LSAs的发生发展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其具体的病因及自然病程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对于LSAs的治疗主要采用开放手术夹闭、血管内治疗(EVT)以及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GKS)。然而大多数关于LSAs的报道都是通过个案或小病例系列来阐述的,不同治疗方式效果、预后等仍存在较大的争议。该文对LSAs及其治疗策略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纹动脉 动脉瘤 实质内出血 血管内治疗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诊断脑实质出血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周璇 吕发勤 +5 位作者 陈力 冯聪 李蓓 杨立 唐杰 黎檀实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实验犬脑实质出血(I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12只实验犬穿刺大脑中动脉制作IH模型。制模后即刻、30min、1h行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病灶回声及出血范围,并于1h时行CT检查,...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实验犬脑实质出血(IH)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12只实验犬穿刺大脑中动脉制作IH模型。制模后即刻、30min、1h行二维超声及CEUS检查,观察病灶回声及出血范围,并于1h时行CT检查,与CEUS结果比较。结果12只犬均成功复制IH模型,并均经CT及病理证实形成单侧血肿。二维超声示脑出血灶表现为不规则偏高回声区,边界不清,均不能显示活动性出血。CEUS显示脑实质活动性出血,表现为造影剂溢出并浓聚,呈高增强;血肿表现为灌注缺失,边界清楚。CEUS检查测量制模后30min及1h出血病灶范围(cm)持续增大(1.47±0.40、1.76±0.45),与制模即刻(1.03±0.2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0min与1h病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模1hCEUS与CT测定出血病灶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6±0.45比1.79±0.47,P〉0.05)。结论CEUS有助于显示IH的程度和范围,并可动态观察其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实质出血 超声造影 CT
原文传递
血流导向装置对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效果的系统回顾及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桐 徐高峰 +3 位作者 白晓斌 鱼潇 牛璇 谢万福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454-457,共4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使用FD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文献,并按...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对血流导向装置(flow diverter,FD)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使用FD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所需原始数据,使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计算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动脉瘤闭塞率、病残率和病死率。结果纳入10篇临床研究,总计548例病人共581个动脉瘤。在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时,总的动脉瘤闭塞率为71%;既往接受过支架治疗后失败的动脉瘤,经FD二次治疗后6个月的闭塞率明显低于使用FD进行初次治疗的动脉瘤的闭塞率(P=0.03)。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为1%,脑实质出血(intraparenchymal hemorrhage,IPH)的发生率为1%,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2%,总病死率为2%。结论 Meta分析结果显示FD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可靠,但与FD相关的致命性并发症不容忽视。既往接受支架治疗的复发动脉瘤,行FD二次治疗效果不佳。选择手术方式时应综合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脑实质出血 META分析
下载PDF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小龙 张鹏 韦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本课题为了研究早期手术与初始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48 h内的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分组后12 h内手术清除血肿)和初始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期如认为有必要方行血肿清除术... 目的本课题为了研究早期手术与初始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48 h内的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分组后12 h内手术清除血肿)和初始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期如认为有必要方行血肿清除术)。如患者少于两处大于10 m L的血肿以及无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则满足条件。主要预后的评估是对患者6个月的情况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问卷调查。对患者6个月进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问卷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58例中34例(75.6%)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为预后好,较初始保守治疗组的29例(50.0%)高,相对危险度(OR):0.43;95%置信区间(CI):0.21~0.88;P=0.02。初始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死亡率更高[21(36.2%):7(15.6%),P=0.023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对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较初始保守治疗能使患者有更好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实质出血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保守治疗
下载PDF
利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脑血管病发病时间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钦凤 许欣欣 乔建博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3期221-224,共4页
调查了1989年9月1日至1990年2月28日在泰安市四家医院住院的197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13例,脑出血84例。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时间,脑梗塞发病的平均时间为9:06Am,以4:00Am~10:00Am发病人... 调查了1989年9月1日至1990年2月28日在泰安市四家医院住院的197例脑血管病病人。其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113例,脑出血84例。用圆形分布法分析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时间,脑梗塞发病的平均时间为9:06Am,以4:00Am~10:00Am发病人数最多(占56%)。脑出血发病的平均时间为3:45pm,以2:00pm—8:00pm发病人数最多(占15%)。脑梗塞与脑出血的发病平均时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别(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出血 发病时间 圆形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