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术中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宗宝宪 张培楠 +5 位作者 郑雨 刘中岳 安志伟 赵雪刚 朱玲玲 许珂 《颈腰痛杂志》 2019年第4期486-488,491,共4页
目的研究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术中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0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胶带... 目的研究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术中牵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10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胶带常规体位固定,观察组患者采用牵引装置进行体位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责任椎体间隙以及椎体高度暴露情况以及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暴露责任椎体间隙以及椎体高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JOA评分显著升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0.38%,对照组为86.5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术中牵引能改善术中固定效果,有效暴露责任椎体间隙以及椎体高度,便于术者操作,减少辐射暴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 术中牵引 颈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复位枕颈固定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症 被引量:5
2
作者 黄伦海 涂洪波 +1 位作者 刘鹏 赵建华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1年第6期618-620,共3页
目的评价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45.2岁。患者均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症状J,OA评分平均10.6分。寰齿前距平均7.86 mm。齿突尖... 目的评价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治疗颅底凹陷症的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5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男1例,女4例,平均年龄45.2岁。患者均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症状J,OA评分平均10.6分。寰齿前距平均7.86 mm。齿突尖超McGregor线(腭枕线)平均15.12 mm。1例合并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全麻后头高脚低位均行(体重的1/6重量)颅骨牵引维持15 min。4例寰齿前距减小(小于4 mm),1例无明显复位征象患者即行前路经口腔松解后寰齿前距减小至2.7 mm。轴性翻身后经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术后均给予费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齿状突均有较好的复位,术后寰齿前距平均3.44 mm,齿突尖超McGregor线平均6.4 mm。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8个月,均固定满意并坚固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有较好恢复J,OA评分平均15.8分,改善率为81.25%。结论术中即时牵引与后路钉-棒系统枕颈固定是治疗原发性颅底凹陷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牵引 颅底凹陷症 复位 枕颈融合
下载PDF
C臂透视下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中牵引体位管理成效研究
3
作者 包二敏 蔡红 张全云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第5期14-15,98,共3页
目的: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术中牵引体位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行股骨闭合复位固定手术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接受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 目的:探讨C臂透视下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术中牵引体位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行股骨闭合复位固定手术的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接受骨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手术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做好术中牵引体位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程不良反应和术后充分负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程不良反应和术后充分负重时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充分负重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股骨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患者术中牵引体位管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平均手术时间,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透视 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 内固定 术中牵引 体位管理
下载PDF
术中颅骨牵引与撬拨复位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绞锁 被引量:8
4
作者 康永生 梅伟 +2 位作者 王庆德 郭润栋 刘沛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606-1610,共5页
[目的]总结应用ACDF联合术中颅骨牵引助推撬拨技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CDF联合术中颅骨牵引助推撬拨技术治疗30例单节段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患者,记录关节突关节复位所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定期复... [目的]总结应用ACDF联合术中颅骨牵引助推撬拨技术治疗下颈椎单节段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ACDF联合术中颅骨牵引助推撬拨技术治疗30例单节段下颈椎关节突绞锁患者,记录关节突关节复位所需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并定期复查X线片及CT,通过测量椎间隙高度及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根据ASIS评级分析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根据JOA评分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0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关节突关节复位所需时间(2±1)min,手术时间(45±8)min,术中失血(30±5)ml。术后影像检查显示伤段100%复位,融合良好,椎体间隙高度增加。除3例患者外,其他患者术后1个月时ASIA评级显著改善。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个月JOA评分明显改善。[结论]应用ACDF联合术中颅骨牵引助推撬拨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关节突绞锁复位,挽救脊髓功能,长期可保持椎间高度和脊柱正常序列,椎间融合可靠,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DF 术中颅骨牵引 撬拨助推技术 下颈椎 关节突绞锁
原文传递
术中不同重量颅骨牵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的影响
5
作者 王秀萍 张婧 王田田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4期544-547,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重量颅骨牵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AI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颅骨牵引重量的不同分为A、B、C三...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重量颅骨牵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7例AIS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颅骨牵引重量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26例接受高重量术中颅骨牵引(intraoperative skull-skeletal traction,ISST),B组33例接受常规ISST,C组28例不接受ISST。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观察不同重量ISST对末次随访矫正度和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变化率的影响。结果A组和C组主弯Cobb角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B组和C组主弯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牵引重量、牵引后主弯Cobb角、牵引矫正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B组融合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融合节段数显著少于A组和C组(P<0.05);A组MEP变化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所有患儿体感诱发电位均无变化。A组和B组末次随访Cobb角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矫正角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重量ISST是矫正角度和MEP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重量ISST与术中和最终侧凸矫正增加相关,但高重量ISST可增加术中MEP发生风险,AIS矫正术术中进行ISST,可采用MEP进行神经监测,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术中颅骨牵引 运动诱发电位 神经生理学监测 重量
下载PDF
术中颈椎持续牵引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磊 吴伟 +4 位作者 李般若 王青平 李惠云 邱龙顺 冉茗全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7期612-617,共6页
目的分析在颈椎术中持续牵引的安全性。方法采集志愿者颈椎薄层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应用模型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以STL格式文件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 目的分析在颈椎术中持续牵引的安全性。方法采集志愿者颈椎薄层CT扫描数据,以DICOM格式保存,使用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进行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应用模型优化软件对模型进行优化,以STL格式文件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模型施加10Nm纯扭矩模拟颈椎中立位、前屈位及过伸位,再施加50~300N的牵引力,测量不同三维运动状态下颈椎管长度、椎管横径及矢状径的变化。结果在颈椎中立、前屈及后伸三种不同运动状态下,随着牵引重量的增加,颈椎后伸位椎管长度的增量最大,中立位增量最小;所有体位各节段颈椎椎管横径、矢状径均减小,中立位下颈椎椎管横径、矢状径下降幅度最小,后伸位下降幅度最大。在中立位50N牵引力作用下,与前屈、后伸位无牵引状态相比,其椎管长度增加1.76%;各节段椎管横径小于前屈位,基本大于后伸位;椎管矢状径略小于上述两种体位,但是横矢状径增(减)量均小于1 mm。结论小重量牵引对于颈椎手术而言并无因颈脊髓牵拉及椎管狭窄加重而出现颈脊髓损伤的风险,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术中持续牵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