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朱力 沈念慈 +3 位作者 陈华洁 王薇 张小兰 丁怡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了解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的结膜囊细菌情况。方法 对老年患者 2 79例 (3 5 0眼 )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 ,并对阳性者作药敏试验。结果 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17 43 %。药敏试验结果 :敏感药物为氧氟沙星、先锋霉素、庆大霉... 目的 了解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的结膜囊细菌情况。方法 对老年患者 2 79例 (3 5 0眼 )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 ,并对阳性者作药敏试验。结果 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 17 43 %。药敏试验结果 :敏感药物为氧氟沙星、先锋霉素、庆大霉素等。结论 老年人内眼手术前用敏感抗生素滴眼 ,并常规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内眼手术 结膜囊 细菌培养 分析
下载PDF
内眼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敏 钱小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5-936,共2页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最...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行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87例内眼手术,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15例,感染率为0.4%;其中行球内异物取出术后的最多12例,占80.0%,玻璃体切割手术后1例占6.7%,青光眼小梁手术后1例占6.7%,白内障手术后1例占6.7%;经积极抗感染球内注药及手术治疗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者12例占80.0%,视力无改善者1例占6.7%。结论球内异物后行内眼手术,是感染性眼内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早期诊断、早期检测病原体确定敏感药物,早期实施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术,是治疗的关键,提高医务人员对内眼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重要性的认识、对内眼手术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无菌操作,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原文传递
内眼手术术中及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琳 权彦龙 +2 位作者 王建明 王峰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3-145,共3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内眼手术及术中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选取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术前5例合并高度近视,4例合并高眼压,2例有既往内眼手术史,2例患者发生二次出血。出血后采取保守或于出血后10~16 d... 目的分析与评价内眼手术及术中术后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选取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患者11例,术前5例合并高度近视,4例合并高眼压,2例有既往内眼手术史,2例患者发生二次出血。出血后采取保守或于出血后10~16 d(平均12.1 d)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或联合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术。结果 11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于术中,4例发生在术后1~3 d,约占同期我科内眼手术的0.15%(11/7204)。11例患者中,2例保守治疗,4例行单纯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1例行玻璃体切割及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另外4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及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平均随访8.2个月,术后7例患者视力改善,1例无变化,3例恶化。结论术前高眼压、高度近视及既往内眼手术史是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高危因素。通过术中迅速关闭切口,术后采取保守治疗,择机行后巩膜脉络膜上腔积血穿刺放液术,视网膜脱离时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可保留患者部分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 内眼手术 青光眼 白内障
下载PDF
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冬兰 唐小兰 +4 位作者 李桂荣 陈惠媛 赖小玲 黄朝晖 黄爱明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1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既具有清洁结膜囊作用且刺激性小,又利于环境保护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方法排除局部及全身炎症,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150例150眼,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B组(0.02%升汞+生理盐水)、C组(0.4%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每组50... 目的探讨一种既具有清洁结膜囊作用且刺激性小,又利于环境保护的内眼手术前结膜囊冲洗液。方法排除局部及全身炎症,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150例150眼,随机分为A组(生理盐水)、B组(0.02%升汞+生理盐水)、C组(0.4%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每组50例50眼,冲洗前、后用眼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分别对三组病例在冲洗后15、30min结膜充血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三组病例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A组的刺激性较小,B组的刺激性较大。结论应用生理盐水作为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又能达到抑菌抗感染,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最清晰的手术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结膜囊 冲洗液 生理盐水
下载PDF
3种结膜囊冲洗液内眼术前冲洗效果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冬兰 《天津护理》 2008年第3期129-130,共2页
目的:提高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效果。方法:将210例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70例70只眼,A组用生理盐水200 mL、B组用0.02%升汞+生理盐水各100 mL,C组用0.4%庆大霉素液及生理盐水各100 mL做为结膜囊冲洗液。冲洗前、后用... 目的:提高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效果。方法:将210例需行内眼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70例70只眼,A组用生理盐水200 mL、B组用0.02%升汞+生理盐水各100 mL,C组用0.4%庆大霉素液及生理盐水各100 mL做为结膜囊冲洗液。冲洗前、后用眼拭子采集结膜囊标本送检做细菌培养,并对3组结膜充血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结果:A组结膜囊充血程度最轻,B组最重,C组中等。结论:单纯使用生理盐水代替传统的内眼术前结膜囊冲洗液,可减少化学药物对眼部的刺激性、毒性等副作用,提高结膜囊的冲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结膜囊冲洗 冲洗液
下载PDF
眼内手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被引量:8
6
作者 陈艳 李娟 郑艳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88-1789,共2页
目的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 目的探讨眼内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针对引起眼内手术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健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手术环境管理及无菌技术制度及眼科医师、护士管理制度。结果完善了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眼内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结论完善的眼内手术管理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的正确实施,是预防眼内手术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手术 感染性眼内炎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DRG的内眼手术相关病组数据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伯钊 伍冀湘 魏文斌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7-41,共5页
目的分析医院内眼手术病组患者的绩效数据,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内眼手术病组出院病例的数据,比较日间手术病例和非日间病例在产能指标和效率指标方面的差异,并对内眼手术的分组规律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4个... 目的分析医院内眼手术病组患者的绩效数据,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统计并分析医院内眼手术病组出院病例的数据,比较日间手术病例和非日间病例在产能指标和效率指标方面的差异,并对内眼手术的分组规律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4个内眼手术病组的日间手术病例在次均费用和平均住院日上均低于非日间病例和全市平均水平,并且在效率指标上优势明显。内眼手术病例按照不同手术类别入组,分组结果具有优先级规律。结论内眼手术病组中的日间病例在效率维度上具有极大优势,且在明显降低次均费用的同时并不减少产能。不同专业组应根据各自实际临床情况优化手术方案和临床路径,内眼联合手术方案的选择更需策略性,避免意外权重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内眼手术 日间手术 联合手术
下载PD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in One-Eyed Patients: Therapeutic and Prognostic Challenges
8
作者 El Hadji Malick Sy Aïssatou Aw +5 位作者 Aly Mbara Ka Jean Pierre Diagne Hawo Madina Diallo Audrey Samra Soda Mbaye Papa Amadou Ndiaye 《Ope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023年第1期64-72,共9页
Background: Retinal detachment is a major ophthalmologic emergency. The rhegmatogenous form is the most common and its management is exclusively surgical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urgency becomes major and absolute wh... Background: Retinal detachment is a major ophthalmologic emergency. The rhegmatogenous form is the most common and its management is exclusively surgical as soon as possible. This urgency becomes major and absolute when it occurs in a particular monocular vision. Purpos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orms of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 the results and the complications of their management in monophthalmic patients. Methodology: This was a retrospective and analytical study from June 2007 to December 2019. We included all patients who received a consultation for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All patients were seen by at least two posterior segment specialists and all were operated on by the same surgeon. Results: 57 files (57 eyes) were collected with an average age of 44.71 years and a sex ratio of 7.14. The average consultation time is 40.80 days. Patients complained of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in 96.49% of cases. We had myopia in 49.12% of cases and 91.23% of patients were phakic. Retinal holes were found in 31.58% of our patients and giant tears in 17.54%. The mean retinal detachment extension was 2.52 quadrants and the macula was raised in 32 cases. The average time taken to take charge was 10 days. Detachment surgery was performed in 42 patients with 100% anatomical recovery. Conclusion: Retinal detachment in one-eyed patient is a major ophthalmic emergency. Its management must not suffer from any delay. Post-operative outcomes are relatively similar betwee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thways. In one-eyed patient, silicone can be left alone in the absence of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One-Eyed Patient intraocular surgery Episcleral surgery Post-Operative Results COMPLICATIONS
下载PDF
眼内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昕华 才娜 李若溪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590-591,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了2007/2009年3a间眼内手术后患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探讨。方法:收集眼内手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白内障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8例,玻璃体切除术后9例,青光眼术后3... 目的:回顾分析了2007/2009年3a间眼内手术后患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发生发展的原因进行总结归纳并分析探讨。方法:收集眼内手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患者30例,白内障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8例,玻璃体切除术后9例,青光眼术后3例。对其病史,角膜炎发作时间,发病时症状,眼部查体以及诊治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30例中18例有病毒性角膜炎或重度病毒性结膜炎感染史,6例患者有感冒或消化道疾病等诱因,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查体角膜点状侵润或树枝状混浊。应用抗病毒药物和营养角膜药物后治愈。结论:眼内术后发生病毒性角膜炎跟病毒性角结膜炎感染史,机体免疫力低下,破坏泪膜稳定性,损伤角膜内皮,术后大剂量激素用药等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是防治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 眼内手术 分析
下载PDF
做好围手术期准备降低内眼手术后感染的风险 被引量:6
10
作者 霍鸣 李娟 陈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474-1476,共3页
目的讨论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术后发生细菌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规范化管理。方法针对易引起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规范了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器械清洗制度,严格管... 目的讨论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术后发生细菌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和围手术期规范化管理。方法针对易引起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术后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规范了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标准、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器械清洗制度,严格管理无菌植入物品使用,强化医护人员的无菌观念。结果通过完善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医护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内手术感染率。本组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4096例,细菌性眼内炎3例,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07%。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准备,规范眼内手术和玻璃体腔注射标准和严格的无菌操作是减少术后细菌性眼内炎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手术 玻璃体腔注射 细菌性眼内炎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机器人辅助视网膜下注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朝董 广晨汉 +3 位作者 王丽强 宗俊杰 郑昱 杨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06-2414,共9页
视网膜下注射人胚胎干细胞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的一种有效术式,该术式对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稳定维持能力、安全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式机器人的视网膜下注射系统,辅助医生完成视网膜下注射操作。构建从手机器... 视网膜下注射人胚胎干细胞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的一种有效术式,该术式对医生手术操作的精准性、稳定维持能力、安全性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主从式机器人的视网膜下注射系统,辅助医生完成视网膜下注射操作。构建从手机器人的正逆运动学模型,然后进行视网膜下注射手术运动分析,确定从手机器人的运动要求。建立主手和从手机器人之间的运动映射关系,依据运动映射关系推导建立远程运动中心(RCM)点位置调整运动、术中RCM运动的状态切换和分离过程的速度映射模型。通过离体猪眼球视网膜下穿刺注射实验对机器人的精确性和稳定维持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末端注射针具有稳定维持能力和运动的精确性,机器人辅助操作比徒手操作对视网膜造成的创伤更小,注射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视网膜手术 主从控制 远程运动中心 眼内手术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手术时长与内眼手术围手术期血糖波动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朗 陈红梅 +1 位作者 白晔 秦雪娇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70-75,共6页
目的控制血糖波动是目前糖尿病防控的新关注点,论文重点研究手术时长对内眼手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临床因素,为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 目的控制血糖波动是目前糖尿病防控的新关注点,论文重点研究手术时长对内眼手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同时分析影响血糖波动幅度的相关临床因素,为该类患者的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眼部疾病并接受内眼手术的患者132例。所有患者接受以下时间点的血糖测定:手术前空腹血糖、手术前即时血糖、手术后30 min血糖、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术后第1天相应手术前时间点血糖、术后第2天空腹血糖、术后第2天相应手术前时间点血糖,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血糖变化。术后30 min与术前即时血糖的差值为术后30 min的血糖变化值(BGC),术后第1天相应时间点、术后第2天相应时间点与术前相应时间点的血糖差值分别为术后1 d时间点BGC和术后2 d时间点BCG,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术后第2天空腹血糖与手术前空腹血糖的差值分别为术后1天空腹BCG和术后2天空腹BCG。按照手术时间长短将患者分为三组:短组(手术时间≤30 min)、中组(手术时间31~90 min)、长组(手术时间>90 min)。根据术前即时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时血糖低组(术前血糖≤10 mmol/L)、即时血糖高组(术前血糖>10 mmol/L)。根据术前空腹血糖将患者分为两组:空腹血糖低组(术前空腹血糖≤8.33 mmol/L)、空腹血糖高组(术前空腹血糖>8.33 mmol/L)。依据糖尿病确诊后的病程,将患者分为三组:短组(病程在≤5年)、中组(5年<病程<10]年)、长组(病程>10年)。结果132例患者术前即时血糖平均为(9.81±1.29)mmol/L,术后30 min为(13.04±1.83)mmol/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天(11.03±1.16 mmol/L)、第2天(10.10±1.47 mmol/L)相应时间点的血糖较手术前(9.81±1.29 mmol/L)血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 min BGC,短组(1.86±1.71 mmol/L)、中组(3.20±2.01 mmol/L)与长组(3.50±2.13 mmol/L)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血糖波动 影响因素 手术时长 糖尿病
原文传递
内眼手术DRG分组效果评价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磊 任芝莉 +3 位作者 邓活清 肖南希 王湛泽 徐子蕴 《中国病案》 2023年第8期44-48,共5页
目的评价内眼手术患者DRG分组效果并探究影响患者费用的因素,为降低眼疾患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和推广DRG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减少量评价内眼手术患者DRG分组效果;利用费用和时间消耗指数评价医用耗材零加成前后... 目的评价内眼手术患者DRG分组效果并探究影响患者费用的因素,为降低眼疾患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和推广DRG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变异系数和方差减少量评价内眼手术患者DRG分组效果;利用费用和时间消耗指数评价医用耗材零加成前后内眼手术患者的医疗效率差别;利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内眼手术患者费用异常的主要因素。结果4个内眼手术DRG组为CB19、CB29、CB39和CB49,住院总费用和时间的CV和RIV值显示DRG分组效果良好。耗材零加成后,CB19、CB29、CB39和CB49组患者的费用消耗指数为0.72、0.49、0.93和0.57,同比实施前减少0.12、0.28、0.02和0.01;CB19和CB29组患者的时间消耗指数分别为0.51和0.79,同比减少0.28和0.33;CB39和CB49患者的时间消耗指数为0.89和1.12同比上升0.04和0.22,这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比实施前都有减少,只是减少的程度没有广东省标杆值减少的大。影响内眼手术患者费用异常类型的因素:年龄组、住院天数组、是否零加成期病例、是否临床路径病例、是否高药占比、是否高耗占比、入院途径、其他诊断个数、全部手术个数。结论DRG在广东地区适用性较好;耗材零加成政策可以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处于45~59岁和60~74岁,长住院时间,耗材零加成,高药、耗占比,急诊入院,多合并症及手术都是导致内眼手术患者高费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 内眼手术 耗材零加成 费用异常原因 LOGISTIC回归
原文传递
不同消毒时机预防内眼术后眼内感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崔金鹏 张弘 吕含韬 《医学综述》 2015年第4期750-751,754,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时机预防内眼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一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二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术后聚维酮碘... 目的比较不同消毒时机预防内眼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8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一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二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术后聚维酮碘消毒组,每组56例。术前一次聚维酮碘消毒组用生理盐水结膜囊冲洗,聚维酮碘消毒后再次生理盐水冲洗;术前二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患者在聚维酮碘消毒组消毒基础上术前再次聚维酮碘消毒后手术;术前术后聚维酮碘消毒组患者术前消毒方法同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后聚维酮碘消毒后直接包扎伤口。对3组患者消毒前后结膜囊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对病原菌数量及分布进行比较。结果消毒前,聚维酮碘消毒组培养出21株病原菌,占37.5%(21/56);术前二次聚维酮碘消毒组培养出22株病原菌,占39.3%(22/56);术前术后聚维酮碘消毒组培养出20株病原菌,占35.7%(20/56);3组消毒前病原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病原菌培养阳性数均明显降低,术前一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二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术后聚维酮碘消毒组阳性率分别为10.7%、8.9%、7.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一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病例,术前二次聚维酮碘消毒组、术前术后聚维酮碘消毒组各有1例眼部有明显刺激感,发生率为1.8%,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聚维酮碘消毒后生理盐水冲洗既可达到内眼手术无菌的要求,又可减少对眼部的刺激、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眼内感染 消毒时机 预防
下载PDF
不同冲洗液对内眼手术前结膜囊病原菌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志峰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8-439,443,共3页
目的评估聚维酮碘和硫酸庆大霉素两种冲洗液对内眼术前结膜囊病原菌的作用。方法将内眼手术81眼随机分为两组,聚维酮碘冲洗组41眼,硫酸庆大霉素冲洗组4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以25g/L浓度聚维酮碘液体和硫酸庆大霉素液体冲洗结膜囊,冲洗前... 目的评估聚维酮碘和硫酸庆大霉素两种冲洗液对内眼术前结膜囊病原菌的作用。方法将内眼手术81眼随机分为两组,聚维酮碘冲洗组41眼,硫酸庆大霉素冲洗组40眼。两组分别在术前以25g/L浓度聚维酮碘液体和硫酸庆大霉素液体冲洗结膜囊,冲洗前和冲洗后采集结膜囊标本行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未进行冲洗前,聚维酮碘冲洗组11眼(26.82%)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5眼(12.19%),金黄色葡萄球菌3眼(7.31%);硫酸庆大霉素冲洗组12眼(30.00%)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7眼(17.5%),金黄色葡萄球菌3眼(7.50%),两组冲洗前细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05)。冲洗后聚维酮碘冲洗组0眼细菌培养阳性,硫酸庆大霉素冲洗组6眼(15.00%)细菌培养阳性,两组冲洗后细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见眼内炎表现。结论聚维酮碘冲洗液较硫酸庆大霉素冲洗液对内眼术前结膜囊的杀菌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洗液 内眼手术 结膜囊 病原菌
原文传递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辅助治疗内眼手术后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毅 王荣光 戴红蕾 《眼科》 CAS 2009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36例(36眼)各种内眼手术后角膜上皮病变迁延不愈的患者,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5例,非大泡性角膜病变31例。方法对上述患者适当处... 目的探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对象36例(36眼)各种内眼手术后角膜上皮病变迁延不愈的患者,其中大泡性角膜病变5例,非大泡性角膜病变31例。方法对上述患者适当处理角膜病灶后,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并调整跟部用药,一旦角膜上皮愈合即摘除软镜;同一软镜持续配戴不得超过3周,否则更换新软镜。随诊6个月观察患者角膜愈合情况。主要指标角膜上皮愈合、刺激症状缓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5例(97.22%)患者眼部刺激症状在3天内明显好转。至随诊6个月,30例(83.33%)完全缓解,6例(16.67%)明显缓解;30例(86.11%)视力明显提高。全部患者未出现继发感染等并发症,非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患者在3周内角膜病变痊愈、症状消失,摘除软镜;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中3例10周内摘除软镜,2例观察至6个月仍需配戴。结论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促进内眼术后各种角膜上皮病变愈合的效果显著,同时有效缓解各种伴随的眼部刺激症状,是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上皮病变 治疗性角膜接触镜 内跟手术
原文传递
内眼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析与预防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冬莲 韦乐强 +2 位作者 张桂茜 罗秋梅 杨海燕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患者术后感染致病菌分布,并提出预防内眼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对策,以期降低内眼手术后感染率。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内眼术后眼内感染患者26例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 目的探讨内眼手术患者术后感染致病菌分布,并提出预防内眼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的对策,以期降低内眼手术后感染率。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4年3月医院收治的内眼术后眼内感染患者26例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选取2014年3月-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内眼手术患者6 344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以循证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感染率,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6例内眼术后眼内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9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9株占65.52%;对照组患者晶体手术、玻璃体手术和其他内眼手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30%、0.50%和0.85%,观察组患者分别为0.05%、0.12%和0.28%,观察组患者各种手术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眼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病原菌以眼部固有的条件致病菌为主,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内眼手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眼内炎 病原菌 护理 预防
原文传递
球后阻滞操作应用的专家共识
18
作者 球后阻滞操作应用中国共识专家组 甘小亮 +3 位作者 王古岩 李文献 李晓峰 黑子清 《眼科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595-600,共6页
球后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眼球后方的肌锥内,通过阻断鼻睫神经、动眼神经和睫状神经节,达到镇痛,限制眼球运动和降低眼内压的作用。现代球后阻滞技术是内眼手术眼球制动与麻醉的“金标准”,也是最常用的眼部区域阻滞方式。虽然与该技... 球后阻滞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眼球后方的肌锥内,通过阻断鼻睫神经、动眼神经和睫状神经节,达到镇痛,限制眼球运动和降低眼内压的作用。现代球后阻滞技术是内眼手术眼球制动与麻醉的“金标准”,也是最常用的眼部区域阻滞方式。虽然与该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少见,但可危害视力甚至危及生命。本专家共识介绍了球后阻滞的应用范围,系统描述了支配眼球运动与感觉的神经解剖、球后阻滞的安全性、操作方法、常用药物、禁忌证和并发症的处理等,为此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后阻滞 局部麻醉剂 区域麻醉 内眼手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国内对内眼手术影响角膜内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海军 王方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5期271-276,共6页
角膜内皮细胞正常的密度是维持角膜透明性的基本条件。眼内手术不可避免地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本文就不同内眼手术对国人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激光 角膜内皮细胞 内眼手术
原文传递
内眼手术患者术前不同措施预防结膜囊感染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赖飞明 余娟凤 +1 位作者 胡莉群 李斌彬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070-3072,共3页
目的比较分析内眼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滴眼联合结膜囊冲洗及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结膜囊无菌化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内眼手术100眼,分为对照组25眼及试验组75眼,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未... 目的比较分析内眼手术患者术前使用抗菌药物滴眼联合结膜囊冲洗及全身使用抗菌药物的结膜囊无菌化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内眼手术100眼,分为对照组25眼及试验组75眼,试验组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未干预前实施结膜囊细菌培养;对照组患者均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试验1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试验2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联合生理盐水冲洗、试验3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生理盐水冲洗联合全身抗菌药物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于用药后第3天对结膜囊采样进行细菌培养,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及3个试验组采用感染预防措施前检出率均为36.0%,实施感染预防措施后,病原菌检出率对照组为24.0%、试验1组为12.0%、试验2组为8.0%、试验3组为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呈现明显递减趋势。结论内眼术前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结膜囊冲洗,可有效预防眼内感染,术前1h静脉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可提高结膜囊细菌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眼手术 预防感染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