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章希炜 杨宏宇 +3 位作者 孙蓬 邹君杰 董剑 陈国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386,共3页
目的探讨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AD)主动脉壁间血肿(IMH)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9月至200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收治126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病人,其中StanfordB型AD98例采用腔... 目的探讨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AD)主动脉壁间血肿(IMH)和穿透性主动脉溃疡(PAU)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4年9月至2009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收治126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病人,其中StanfordB型AD98例采用腔内支架人造血管植入术,必要时辅以颈-颈动脉旁路术或颈-颈-锁骨下动脉旁路术,IMH19例,药物治疗,PAU8例,腔内支架人造血管植入治疗,必要时辅以股-股动脉旁路术,1例因经济原因放弃腔内治疗。随访3个月至3年,随访率78%。结果 1例IMH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Stanford A型AD抢救无效死亡,1例Stanford B型AD病人腔内支架人造血管植入术后半年死于急性Stanford A型AD,1例Stanford B型AD病人腔内支架人造血管植入术后双下肢缺血性神经损伤未能完全恢复。其余病人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腔内支架人造血管植入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AD和PAU的安全、有效的手段,辅以必要的动脉旁路手术可以扩大其适应证;药物治疗是控制IMH的有效方法,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 主动脉壁间血肿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原文传递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2
作者 黄碧宏 汪花香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06年第4期224-226,共3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尽管此三种疾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程演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现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三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主动脉夹层分离、主动脉壁内血肿、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尽管此三种疾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病理生理学基础、病程演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现对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预后做一概述,重点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讨论,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综合征的认识,指导临床正确及时地处理好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分离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预后的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浩 吴文辉 +4 位作者 蒲俊舟 韩晓峰 曾庆龙 朱俊明 黄连军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单纯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IMH)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预后,总结其转归特点,为临床随访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60例单纯IMH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 目的研究急性单纯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al aortic hematoma,IMH)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预后,总结其转归特点,为临床随访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60例单纯IMH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规律随访,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及预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0.0±4.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IMH合并出现壁间血池(intramural blood pools,IBP)11例(18.3%),溃疡样突起(ulcer-like projection,ULP)11例(18.3%),穿透性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PAU)4例(6.7%)。42例血肿可见明显吸收或完全吸收。31例预后良好,29例病变进展。29例病变进展的患者中,病变增大18例,主动脉破裂3例,瘤样扩张5例,夹层形成2例,肺栓塞1例;其中11例进行了腔内修复及外科手术干预。结论 IMH随访期间血肿大部分吸收,但多数患者会出现并发症,提示临床医生需要对IMH患者进行严格的影像学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主动脉壁内血肿 并发症 影像学随访观察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合并血管内局灶性强化灶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浩 吴文辉 +3 位作者 黄小勇 曾庆龙 蒲俊舟 黄连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7期534-538,共5页
目的:作为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形式,IMH合并血管内局限性强化灶(IBP)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IMH合并IBP与IMH伴溃疡样凸起(ULP)、穿通性溃疡(PAU)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临床预后。更好的对IMH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目的:作为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形式,IMH合并血管内局限性强化灶(IBP)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比IMH合并IBP与IMH伴溃疡样凸起(ULP)、穿通性溃疡(PAU)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临床预后。更好的对IMH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同时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连续收治123例仅行药物保守治疗的壁内血肿患者,其中31例于初次发病或随访中发现IMH伴IBP为试验组A,22例发现IMH伴ULP为对照组B,18例发现IMH伴PAU为对照组C。所有患者均进行CTA随访。结果:IBP组患者随访预后明显优于PAU组及ULP组,但大部分病例17/31(55%)随访进展。各组间血肿吸收情况及随访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8例患者出现主动脉相关并发症(主动脉夹层1例,瘤样扩张6例,主动脉破裂1例)均接受外科手术,其余12例患者(持续疼痛4例,病变明显增大3例,病变数量明显增多1例)接受外科或腔内治疗。三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发生。结论:IMH合并IBP在病变大小、深度、数量、破口大小上与ULP及PAU影像学上存在明显差异,临床预后明显优于ULP及PAU,但仍有不良预后的发生,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内血肿 血管内局限性强化灶 影像学特征 预后
下载PDF
65岁以上急性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向军 何玲 +3 位作者 李东林 魏蜀亮 彭泰峦 彭慧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1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65岁以上老年IM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腹部计... 目的总结65岁以上老年患者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治疗方案的选择,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65岁以上老年IM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腹部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以明确诊断。其中24例患者仅接受单纯药物治疗(保守治疗组),39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同时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治疗经过,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预后。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选用卡方检验、t检验。结果63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19例,发病率以冬、春季节高,共46例(73%);保守治疗组年龄>手术治疗组[(74.14±6.55)岁vs(68.28±8.62)岁];手术治疗组患者3级高血压比例、合并溃疡样突起或穿透性溃疡比例及合并心包或胸腔积液比例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47.6%vs 12.7%,52.4%vs 19.5%,39.7%vs 6.4%,P<0.05);两组性别、发病季节、诊断时长、临床表现、血肿累及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95.2%,手术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率及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97.4%vs 70.8%,92.3%vs 66.7%,P<0.05);手术治疗组主动脉夹层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0.0%vs 16.7%,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保守治疗组再次手术干预率高于手术治疗组(12.5%vs 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5岁以上老年IMH多见于男性,其中又以Stanford B型多见,冬春季节好发;对于单纯型老年IMH,可选择保守治疗;对于合并溃疡样突起或穿透性溃疡及心包或胸腔积液的复杂型老年IMH,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但应尽量避免创伤较大的手术,杂交手术及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是目前治疗老年IMH的主要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主动脉壁内血肿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临床特点
下载PDF
糖尿病与主动脉壁内血肿发病风险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正军 贺行巍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1537-1539,共3页
目的评估糖尿病与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86例IMH患者为IMH组,另选择性别、年龄与IMH组相匹配的372例非IMH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人群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等数... 目的评估糖尿病与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86例IMH患者为IMH组,另选择性别、年龄与IMH组相匹配的372例非IMH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入选人群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等数据。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与IMH发病的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H组中吸烟和高血压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但糖尿病的发病率却明显低于对照组(3.8%vs. 12.9%,P<0.001)。单因素(OR=0.11,95%CI:0.04~0.28)和多因素(OR=0.09,95%CI:0.06~0.31)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糖尿病是IMH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IMH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较低,糖尿病与IMH发病存在负相关性,高血糖可能在IMH发展过程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主动脉壁内血肿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螺旋CT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凯帮 尹敏如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3期76-77,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28例,使用螺旋CT机对患者行增强扫描,然后行三维重建,获得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28例,使用螺旋CT机对患者行增强扫描,然后行三维重建,获得多平面重建、三维容积再现、曲面重组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显示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且≥5 mm,无内膜破裂。钙化内移8例,穿透性溃疡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21例,内膜渗漏3例。心包积液5例,胸腔积液15例,纵隔血肿1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结论螺旋CT可清晰显示主动脉的形态、管壁增厚的程度、患者并发症的情况,可用来诊断主动脉壁间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间血肿 诊断
下载PDF
105例不同分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华 张军 +6 位作者 刘斌 林称意 罗卫民 程栋梁 刘涛 梁晓燕 郭家龙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02-407,共6页
目的探讨105例不同分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7年0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5例IMH的患者,分为Stanford A型壁内血肿22例,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83例。统计并比较S... 目的探讨105例不同分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01月至2017年05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5例IMH的患者,分为Stanford A型壁内血肿22例,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83例。统计并比较Stanford A和B型壁内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和治疗方式。随访期间结合其手术类型的不同,重点观察了解支架修复患者的支架形态、位置、溃疡突起封闭情况、是否有内漏、血肿吸收程度、主动脉重塑情况。结果22例Stanford A型壁内血肿患者均选择急性期外科手术治疗;83例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患者中,57例患者气管插管静脉麻醉下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TEVAR)。Stanford A型壁内血肿患者年龄和甘油三酯低于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患者;升主动脉直径和D-二聚体高于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Stanford A型壁内血肿患者手术成功率95.5%,死亡1例;57例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患者手术成功率100%;26例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患者保守治疗院内死亡1例。103例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5.2%;Stanford A型壁内血肿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Stanford B型壁内血肿保守治疗患者中1例死亡;4例进展为StanfordB型夹层入院行TEVAR术。所有TEVAR术后支架无移位,无近远端新发夹层,无内漏,主动脉无扩张。结论IMH是一种相对危重而特殊的主动脉疾病,根据疾病分型、临床合并症和高危因素等选择不同治疗方法,早期明确诊断和早期选择个体化干预方案,以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壁内血肿 外科治疗 腔内修复
下载PDF
弓部血肿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浩 黄小勇 +4 位作者 吴文辉 郭曦 刘光锐 韩晓峰 黄连军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8期452-456,共5页
目的探讨血肿累及主动脉弓部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69例,其中男5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1±8.9... 目的探讨血肿累及主动脉弓部对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2月至2015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69例,其中男5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1±8.9)岁,所有患者均在局麻强化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A组为血肿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B组为血肿未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及近中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2例患者于术中出现支架相关性新发破口造成A型主动脉夹层,急转外科手术,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发现支架相关新发破口,转外科手术。B组1例患者于术后1年复查出现支架相关新发破口,后保守治疗失访,1例于围术期发生截瘫。结论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弓部受累尚不能作为腔内治疗围术期支架相关性新发破口的危险因素,但需进一步研究证明。同时术后严格控制血压对预防近中期支架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部血肿 复杂型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 腔内治疗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