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中多普勒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岩 王硕 +5 位作者 何文 赵元立 刘会昭 姜笑千 王立淑 赵继宗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2461-2464,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及超声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AVM)手术中的应用价值,论证供血动脉阻力指数(RI)变化与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的相关关系。方法对82例脑AVM患者行微创神经外科手术,术中行多普勒超声检查,15例同时行超声血管造影检查,分析AVM声像特点,测量供血动脉RI,比较脑AVM切除前后数值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畸形血管的残存。术中或术后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判定脑AVM是否全部切除。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地显示动静脉畸形的范围、边界。畸形血管团内含丰富的血流声像,双色红蓝混杂、方向各异的团状血流信号,优势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多可辨认。畸形血管切除前,供血动脉RI平均值为0.37±0.08;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后,双色混杂血管团消失,RI平均值为0.63±0.09(P〈0.05)。8例病例清除脑内血肿后,畸形血管团的位置发生了明显移位,术中超声给予重新定位,确定手术探查方向。7例术中超声检查怀疑AVM残留,再次探查证实有畸形血管残存并予以全切除。结论术中多普勒超声可实时进行脑AVM的定位、引导,术中超声血管造影可动态提供脑动静脉畸形的真实血供模式,结合RI使得脑动静脉畸形是否全切除的判定方法更加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多普勒 颅内动静脉畸形
原文传递
术中磁共振导航技术在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孔东生 孙正辉 +6 位作者 武琛 姜金利 薛哲 马玉栋 王文鑫 程林 张治中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839-844,共6页
目的 探讨术中MRI导航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3例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术中MRI导航联合术中电生理学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同时于术前和术中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 目的 探讨术中MRI导航下显微外科手术切除位于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53例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患者行术中MRI导航联合术中电生理学监测下显微外科手术,同时于术前和术中行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 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将BOLD-f MRI与DTI图像融合,形成病变、脑功能区和锥体束的三维图像,观察手术前后三者的关系和变化。结果 53例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患者,畸形团直径2~7 cm、平均(3.41±0.85)cm,病变毗邻感觉功能区6例、运动功能区7例、锥体束10例、语言功能区14例、视觉皮质2例、视辐射9例、基底节2例、脑干3例。49例在保留重要功能前提下全切除畸形团,4例因术中MRI导航确定畸形团与脑功能区关系密切而残留部分畸形团。术后8例新发神经功能障碍,其中双侧视野缺损1例、肌张力降低3例、面瘫1例、失语2例、肌张力降低合并运动性失语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中位时间[19.37(6.00,30.00)]个月,Glasgow预后分级5分45例(84.91%)、4分3例(5.66%)、3分2例(3.77%)、2分1例(1.89%)、1分2例(3.77%),其中1例于术后1年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因不明。结论 采用术中MRI导航联合电生理学监测技术可以适当扩大位于脑功能区周围动-静脉畸形的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磁共振成像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脑血管畸形患儿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奋 何安邦 +2 位作者 刘珍 刘成业 李钢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72-577,共6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患儿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儿25例,经过CT血管成像(CTA)或DSA确诊,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15岁,中位年龄8(5,10)岁;未出血者2例,脑出... 目的探讨脑血管畸形患儿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7年9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血管畸形患儿25例,经过CT血管成像(CTA)或DSA确诊,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15岁,中位年龄8(5,10)岁;未出血者2例,脑出血23例,出血部位包括额叶8例、颞叶5例、枕叶4例、额颞顶叶3例、基底节区丘脑2例、脑室内1例。采用血肿清除并血管畸形切除、血管内栓塞、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方法治疗,急性期因颅内高压行急诊血肿清除术并血管畸形切除术15例,栓塞治疗1例,包括开颅手术、栓塞治疗后脑室外引流各1例;亚急性期或病情平稳后,手术切除血管畸形并清除血肿3例,栓塞治疗3例,单纯血肿清除术1例(脑静脉畸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术后6个月、1年后进行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CTA、DSA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 (1)影像学诊断颅内动静脉畸形24例,包括Sperzler-Martin分级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4例,以前循环供血为主18例,后循环供血为主6例;静脉畸形1例。(2)所有患儿随访期间未发生再出血,8例患儿有癫痫发作,1例于术后8个月死亡。25例患儿治疗后6个月首次临床随访,其中GOS评分5分5例,4分12例,3分4例,2分3例,1分1例; 24例患儿随访1年以上,GOS评分5分16例,4分4例,3分2例,2分2例。术后6个月复查CTA或DSA,示脑血管畸形残留3例,其余22例未见颅内畸形血管;存活患儿随访时间均>1年,在治疗后12~38个月完成DSA复查。术后6个月首次复查有血管畸形残留的3例患儿未进展,未发生脑出血,21例DSA阴性患儿未见复发。结论少年儿童脑血管畸形以动静脉畸形为主,多数患儿在发生自发性出血后就诊。及早诊断、合理治疗可尽可能少地遗留神经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颅内静脉畸形 少儿 随访
下载PDF
液态栓塞剂ONYX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4
作者 方桂芹 梁敬萍 +1 位作者 刘新杰 李丽君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2-23,共2页
ONYX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栓塞剂,具有非黏附性、可较长时间地注射等优点。报告了3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采用ONYX栓塞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好各种栓塞材料和用物;术中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做好微导管塑型,根据ONYX中3种成分的... ONYX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栓塞剂,具有非黏附性、可较长时间地注射等优点。报告了34例颅内动静脉畸形病人采用ONYX栓塞的护理配合。主要包括术前充分准备好各种栓塞材料和用物;术中做好心理护理,及时做好微导管塑型,根据ONYX中3种成分的特性提前做好准备,密切配合医生操作,防止发生颅内出血和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本组术中有1例发生少量出血,紧急封堵血管获得成功;2例术中血压较高、波动较大且难以控制,术后发生颅内出血;其中1例经治疗后康复,另1例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护理
原文传递
基于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介入栓塞剂的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光忠 邓先明 +5 位作者 彭超 丁晓雯 董孟琪 秦琨 周东 李铁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AVMs患者163例,根据使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 目的探讨基于不同单元结构的颅内动静脉畸形(AVMs)在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单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AVMs患者163例,根据使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3组,即Onyx组(79例),为单独使用Onyx胶;Glubran 2组(55例),为单独使用Glubran 2胶;联合组(29例),为联合使用Onyx胶+Glubran 2胶。分析3组单元结构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63例患者中男100例,女63例。AVMs的单元结构要素包括供血单元、引流单元和血管沟通。Onyx组、Glubran 2组及联合组栓塞治愈分别为33例(41.8%)、24例(43.6%)和10例(34.5%),栓塞治愈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81,P=0.711)。总体栓塞治愈率41.1%(67/163),并发症发生率4.3%(7/163)。结论基于AVMs不同单元结构选择不同的栓塞剂均可获得较好的栓塞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单元结构 ONYX胶 Glubran 2胶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光祥 王茂华 +3 位作者 唐光才 漆军 黄新文 高礼明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5期416-419,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6例AVM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结果36例AVM均显示大小不等的畸形血管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共发现供血动脉59支,引流静脉53支,其中单支动脉供血15例(41.7%),多支动脉供血21例(58.3%)。引流静脉汇入上、下矢状窦14例(38.9%),上矢状窦10例(27.8%),下矢状窦6例(16.6%),上矢状窦和直窦3例(8.3%),上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横窦1例(2.8%),下矢状窦和岩上窦1例(2.8%)。11例合并脑出血(30.6%),5例(13.9%)有出血后脑软化,3例(8.3%)合并供血动脉瘤或血管巢内血管瘤样扩张。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无创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巢和引流静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脑动静脉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