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南地区前列腺癌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邹博 龙衍 +7 位作者 杨智明 高瑞松 林群芳 戴新军 易港 王钦正 周青 张晓波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6-791,共6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1594例前列腺癌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防治前列腺癌提供策略。方法: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1594例前列腺癌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防治前列腺癌提供策略。方法: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行前列腺穿刺或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系统检索患者基本信息、初次就诊主诉以及临床病理结果,统计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病理数据。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年龄分布于28~93岁,且前列腺癌患病人数在2010~2020年整体呈上升趋势。首发症状以泌尿系统症状最为多见(62.53%),其次分别为体检发现PSA升高(17.82%),体检发现前列腺癌、前列腺结节、前列腺肿物(8.43%),骨转移症状(2.94%),且2010~2020年因体检发现PSA升高就诊患者逐年增加。前列腺癌患者的Gleason评分以7分占比最多,病理分型以腺癌为主(78.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Gleason评分是导管内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患者年龄和病检组织Ki67、AR和ERG的表达不做为导管内癌的危险因素出现。结论:前列腺癌发病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发病人群年龄以50岁以上多见,我国PSA筛查逐渐普及。导管内癌作为侵袭性前列腺癌及不良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高Gleason评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流行病学 病理特征 GLEASON评分 导管内癌
下载PDF
Intraductal Prostatic Carcinoma: Epidemiological and Anatomopathological Aspects in Dakar
2
作者 Ibou Thiam Fabrice Senghor +2 位作者 Omar Sow Kor Ndiaye Mohamed Moustapha Chérif Dial 《Open Journal of Pathology》 2024年第2期54-63,共10页
Introduction: Intraductal carcinoma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grade, high-stage adenocarcinoma. Its frequency is variable and it is considered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 our context, when prostatic carcinoma is ... Introduction: Intraductal carcinoma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high-grade, high-stage adenocarcinoma. Its frequency is variable and it is considered a poor prognostic factor. In our context, when prostatic carcinoma is diagnosed, pathologists do not always report the presence of this anatomopathological entity. We therefore conducted a study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anatomopathological profile of patients with this lesion in Dakar.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descriptive study covering a 1-year period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22. It focused on cases of intraductal carcinoma diagnosed among prostatic carcinomas collected in the anatomopathology laboratories of Hôpital Général Idrissa Pouye (HOGIP) and Hôpital Militaire de Ouakam (HMO). It was based on archives of anatomopathological reports, blocks and slides. A total of 200 cases of prostatic carcinoma were collated and reviewed to identify those presenting with intraductal carcinoma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of Guo and Epstein. Results: 87 cases of intraductal carcinoma were found, representing 43.5% of prostatic carcinomas. The mean age was 71 years. Patients in their seventh decade were the most represented, i.e. 42.5%. The majority of samples examined were biopsies (72.4%). The mean PSA level was 965.91 ng/ml, with extremes ranging from 0.03 to 10,000 ng/ml. Histologically, 96.5% of cases (N = 84) were invasive prostatic carcinoma. Gleason score 8 (4 + 4) was the most common, accounting for 42.53% (N = 37). On average, the study found four (04) foci of intraductal carcinoma per specimen, with extremes ranging from 1 to 30. Dense cribriform architecture accounted for 78.16%, loose cribriform for 11.5%, solid for 8.04% and micropapillary for 2.3%. Six cases (6.9%) showed foci of comedonecrosis. The vast majority of radical prostatectomies (87.5%) were classified as pT3. Node invasion and perineural sheathing were observed in 12.5% and 52.32% of case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Intraductal carcinoma is a poor progno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ductal carcinoma PROSTATE Pathological Anatomy Senegal
下载PDF
钼靶X线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灶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晓华 李振芝 +2 位作者 林治恩 宿秀峰 楚庆速 《实用医技杂志》 2008年第26期3511-3513,共3页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与17例导管内癌患者。结果:13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72例(53.3%)可见钙化,其中钙化伴有肿块... 目的:探讨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钙化的钼靶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3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与17例导管内癌患者。结果:135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72例(53.3%)可见钙化,其中钙化伴有肿块者63例(46.7%),钙化不伴肿块表现者9例(6.7%)。17例乳腺导管内癌中,14例(82.4%)可见钙化,钙化伴有肿块者3例(17.7%),钙化不伴肿块表现者11例(64.7%)。导管内癌钙化的发生率显著大于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导管癌钙化伴有肿块的发生率显著大于导管内癌。结论:仔细分析乳腺的钙化灶,对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内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 钙化灶 钼靶X线
下载PDF
病理性乳头溢液单中心临床分析附168例报告
4
作者 高佳 姜吉询 +2 位作者 王鑫 吴婷 向江明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目的分析病理性乳头溢液(PN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导管内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168例PN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溢液性质分为血性溢液组(n=71例)和非血性溢液组(n=97例);根据镜检后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 目的分析病理性乳头溢液(PN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导管内癌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168例PN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溢液性质分为血性溢液组(n=71例)和非血性溢液组(n=97例);根据镜检后及术后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病变组(n=155例)和恶性病变组(n=13例)。采用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PND导管内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ND患者多为单孔、单侧、血性溢液(浆液性溢液次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病变13例(7.7%)。伴乳腺肿块、镜下阳性指征、术后病理诊断及影像学BI-RADS分级在血性与非血性溢液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性溢液、乳管镜肿物表面充血、伴乳腺肿块、肿块大小、影像学BI-RADS分级及钼靶恶性钙化征象是PND导管内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ND患者以单侧、单孔溢液为主,年龄>50岁、血性溢液、伴乳腺肿块且肿块>1 cm、乳管镜肿物表面充血、BI-RADS分级≥4类及有钼靶恶性钙化征象的患者发生导管内癌变的风险更高,应警惕早期出现恶性病变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溢液 导管内癌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纤维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智 史立晖 +5 位作者 蒋宏传 张超 陈琦 张腾 张璐 王景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4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43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进行灌洗治疗,电话随访观察其疗效...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病理性乳头溢液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行纤维乳管镜检查的431例病理性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进行灌洗治疗,电话随访观察其疗效;观察溢液的颜色及性状、单/多孔溢液、溢液量、溢液的侧别(单侧/双侧)等因素在良性病变与乳腺癌、占位性病变与非占位性病变、良性占位性病变(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前病变、其他良性病变和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间的差异。结果257例乳管炎及乳管扩张患者中共200例经冲洗治疗溢液量明显减少或者消失,总有效率为77.8%;良性病变和乳腺癌、占位性病变和非占位性病变的溢液颜色和性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和乳腺癌在单/多孔溢液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溢液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在单/多孔溢液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溢液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位性病变和非占位性病变的单/多孔溢液和溢液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乳管镜能够诊断病理性乳头溢液的病因,对乳管内炎症性病变进行灌洗治疗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纤维乳管镜准确定位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手术治疗,能够准确切除病灶,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乳管镜 乳头溢液 定位 不典型增生 导管内癌
下载PDF
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特征分析
6
作者 张慧芝 王素英 +1 位作者 郭亚男 赵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3-808,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isolated 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IDC-P)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6—2022年间的3例iIDC-P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 目的探讨前列腺孤立性导管内癌(isolated 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IDC-P)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改变、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波市临床病理诊断中心2016—2022年间的3例iIDC-P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高通量DNA靶向测序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3患者年龄分别为61、67、77岁,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分别为7.99、7.99、4.86μg/L。例1和例2包含前列腺穿刺和根治标本,例3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标本。镜下:例1穿刺标本仅1条组织见导管内癌(累及2个导管)、根治标本其中6张切片见导管内癌(病灶直径0.3~1.1 cm),其中1张切片见小灶低级别腺泡腺癌(病灶直径0.05 cm)。例2穿刺标本6条组织见导管内癌,根治标本其中13张切片见导管内癌(病灶直径0.5~1.6 cm),另外3张切片可见低级别腺泡腺癌(最大病灶直径0.6 cm)。例3电切标本其中5条组织见导管内癌。例1和例2导管内癌呈实性生长,导管-腺泡显著膨胀,核显著异型;例3呈致密筛状或疏松筛状结构,核显著异型,核仁明显。例2伴有粉刺样坏死,3例核分裂象均易见。导管内癌免疫表型:双标34βE12+P504s显示基底细胞表达34βE12/异型肿瘤细胞表达P540s,p63和CK5/6显示腺泡/导管周围基底细胞,肿瘤细胞表达NKX3.1、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不表达GATA3,导管内癌和腺泡腺癌均弱表达PTEN、不表达ERG。高通量DNA靶向测序:例2和例3伴有MAPK/PI3K通路基因改变(KRAS、MTOR和PTEN),例2伴有p53突变、例3伴有FOXA1突变。3例均未发现TMPRSS2::ERG融合,3例均显示微卫星稳定,肿瘤突变负荷低(2.1~3.1 muts/Mb)。随访16~91个月,均无生化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iIDC-P是一种特殊的前列腺导管内癌,不同于伴有高级别前列腺癌的前列腺导管内癌,具有独特的分子改变,可能代表一种特殊类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癌 前列腺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生物学
原文传递
血性乳头溢液乳腺导管造影的技术要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翠群 倪良军 +3 位作者 王珂 黄晖 许焕玲 赖洁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9期176-178,共3页
目的研究在血性乳头溢液诊断中应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8月收入的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均开展钼靶平片X线检查以及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分析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X线检查200例血性乳头溢... 目的研究在血性乳头溢液诊断中应用乳腺导管造影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2018年8月收入的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均开展钼靶平片X线检查以及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分析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X线检查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乳头边缘模糊且后方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占4.00%;不出现血性乳头溢液疾病相关征象占96.00%。经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计200例血性乳头溢液患者,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占44.00%,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占8.00%,导管扩张伴炎症患者占20.00%,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占8.00%,乳腺囊肿伴感染患者占4.00%,导管内癌患者占16.00%。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技术应用在临床诊断血性溢液性乳腺疾病中可对病因明确分析,为以后治疗提供准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乳头状瘤病 乳腺导管造影技术 钼靶平片X线检查 导管内癌
下载PDF
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慧 李洪波 宋玉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初步诊断为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0例.实验组应用乳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对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患者予以乳...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初步诊断为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患者5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80例.实验组应用乳管镜进行检查和治疗,对发现乳管内隆起性病变患者予以乳管镜联合定位针标记,实施手术治疗;对乳管镜下明确为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实施乳管镜灌注冲洗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实施乳管镜检查的280例患者中有27例乳管内隆起性病变,联合定位针实施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乳腺癌患者6例,乳腺肿物和乳管内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53例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患者均实施乳管灌注冲洗治疗,临床治愈率为64.82%,总有效率为89.72%,二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纤维乳管镜在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病变诊断及治疗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早期发现乳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乳管镜 乳腺导管内囊性增生 乳腺导管内癌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丽霞 董凤林 +2 位作者 赵雯 蔡晓峰 周梦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385-388,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病理证实的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9例导管内癌病例,对其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8例证实为导管乳头状瘤的患...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超声误诊原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019年病理证实的5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和49例导管内癌病例,对其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8例证实为导管乳头状瘤的患者中误诊病例9例,诊断符合率为84.48%;49例证实为导管内癌的患者中误诊病例8例,诊断符合率为83.67%.两组病例临床及声像图结果 比较,两者在发病年龄、病灶大小、形态、钙化、血流及周围导管扩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在是否有乳头溢液、发病数量、常见部位、回声类型及边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导管内乳头状瘤 导管内癌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伴广泛导管内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任船 赵鹏新 葛荣忠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伴广泛导管内癌(extensive intraductal carcinoma,EIC)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与生存素(survivin)对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伴广泛导管内癌(extensive intraductal carcinoma,EIC)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与生存素(survivin)对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沭阳医院收治的拟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IDC伴EIC患者179例,所有患者采用保乳术治疗,术中采集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与癌旁组织VCAM-1与survivin表达水平。随访5年,根据是否局部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乳腺IDC伴EI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9例患者中,171例完成5年随访,随访率95.5%,其中复发组38例,未复发组133例。乳腺IDC伴EIC患者癌组织中VCAM-1与survivin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74.9%比13.4%,60.9%比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发组淋巴结转移占比、免疫分型为基底细胞样型占比、癌组织中VCAM-1阳性占比、survivin阳性占比、CK5/CK6阳性占比显著高于未复发组(68.4%比24.1%,68.4%比26.3%,92.1%比69.9%,89.5%比54.1%,84.2%比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癌组织中ER和PR阴性占比显著高于未复发组(57.9%比31.6%,68.4%比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免疫分型为基底细胞样型(OR=2.759,95%CI:1.135~6.706)、癌组织中VCAM-1阳性(OR=2.790,95%CI:1.148~6.780)和survivin阳性(OR=2.878,95%CI:1.184~6.994)为乳腺IDC伴EIC患者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免疫分型为基底细胞样型、癌组织中VCAM-1阳性、survivin阳性为乳腺IDC伴EIC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浸润性导管癌 导管内癌 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 生存素 保乳术 局部复发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癌MRI动态增强特征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健 张曦 +3 位作者 何妮 李姣 伍尧泮 许达生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0年第6期415-420,共6页
目的分析乳腺DCIS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大体标本术后病理证实为DCIS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MRI动态增强特征、强化模式及其与组织学核级别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分析乳腺DCIS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其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大体标本术后病理证实为DCIS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其MRI动态增强特征、强化模式及其与组织学核级别的相关性。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低核级别DCIS 4例,中核级别DCIS 15例,高核级别DCIS 19例,DCIS伴浸润性癌24例。本研究将单纯性中、低核级别DCIS定义为非高核级别组。非高核级别DCIS组、高核级别DCIS组“非抱团样”及“抱团样”线样分支状强化均与DCIS伴浸润性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非高核级别DCIS组与高核级别DCIS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高核级别DCIS组、高核级别DCIS组Ⅰ型曲线出现频率明显大于DCIS伴浸润性癌组(P<0.05),Ⅱ、Ⅲ型曲线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核级别DCIS组脉管内癌栓发生率显著低于DCIS伴浸润性癌组(P<0.05)。各组间免疫组化ER、PR、HER-2及Ki-67%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DCIS的MRI动态增强特征具有相对特异性,可提示病理核分级,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DCIS是否伴浸润性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下载PDF
乳腺囊性高分泌型癌的诊治分析
12
作者 张小伟 张晶 +2 位作者 吴康斌 黄必飞 傅赛平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251-252,共2页
乳腺囊性高分泌型癌十分罕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殊,对其认识在于不能误诊为乳腺其它良性病变或浸润性癌。本文报道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4月2日收治一例该肿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囊性... 乳腺囊性高分泌型癌十分罕见,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殊,对其认识在于不能误诊为乳腺其它良性病变或浸润性癌。本文报道东阳市人民医院2011年4月2日收治一例该肿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超声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探讨乳腺囊性高分泌型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诊断及预后,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囊性高分泌型癌 导管内癌 病理组织学
原文传递
乳腺叶状肿瘤并导管内癌及混合性浸润性导管癌伴产生软骨基质的癌一例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珍珠 张玉文 +2 位作者 王丹 窦颖 邱晓娣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11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叶状肿瘤并导管上皮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研究1例叶状肿瘤并上皮成分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图像、HE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及会诊资料等,了解该肿瘤的病理特征。结果患者为叶状肿瘤并导管内癌及混合性浸润性导管... 目的探讨叶状肿瘤并导管上皮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综合分析研究1例叶状肿瘤并上皮成分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图像、HE形态、免疫组化特征及会诊资料等,了解该肿瘤的病理特征。结果患者为叶状肿瘤并导管内癌及混合性浸润性导管癌产生软骨基质的癌。结论叶状肿瘤可以伴有导管内癌,甚至是浸润性癌。按规范要求,对较大肿瘤多取材,小标本全部取材,结合免疫组化等检查及会诊有助于少见肿瘤病理类型的发现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 导管内癌 浸润性癌
原文传递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14
作者 王飞 徐晶晶 +2 位作者 朱士俊 李建宇 朱淼 《黑龙江医学》 2017年第12期1185-1186,共2页
目的观察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组织形态及发病年龄分析,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收集33例确诊导管内癌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形态导管内癌形态特征,并进行发病年龄统计。结果 33例导管内癌中,乳头型2例(6.1%),... 目的观察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组织形态及发病年龄分析,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收集33例确诊导管内癌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形态导管内癌形态特征,并进行发病年龄统计。结果 33例导管内癌中,乳头型2例(6.1%),低乳头型4例(12.1%),筛状型4例(12.1%),粉刺型8例(24.2%),实性型15例(45.5%)。结论导管内癌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SMA、P63联合应用,对观察导管内癌是否出现微浸润有重要意义。导管内癌在各年龄组中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内癌 导管原位癌 非浸润性导管癌
下载PDF
超声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美花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0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显示为肿块型17例,包括实性及囊实性;非肿块型13例,主要指...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显示为肿块型17例,包括实性及囊实性;非肿块型13例,主要指导管扩张型,内部充满弱低回声,伴钙化或不伴钙化。本组患者中超声提示导管内病变20例,其中考虑恶性15例,不除外导管乳头状瘤5例;其余建议穿刺或密切观察10例。结论超声作为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在导管内癌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乳腺 导管内癌
下载PDF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分析
16
作者 郭荣荣 常芳 +2 位作者 王佩霞 杜晨翔 张利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1期739-741,共3页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型、乳腺结构不良型、囊实性肿块型、导管扩张型。9例患者超声检查乳腺内见结...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内癌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实性结节型、乳腺结构不良型、囊实性肿块型、导管扩张型。9例患者超声检查乳腺内见结节,结节纵横比大,边界不清,钙化发生率高。3例未见具体占位,其中2例局部腺体紊乱回声减低,超声诊断符合率50.0%。钼靶检查8例可见钙化,诊断符合率66.7%。结论虽然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表现不典型,但在结节形态、纵横比、边界、微小钙化点等超声表现上有一定特点,结合钼靶检查结果,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乳腺导管内癌 原位癌
原文传递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早期诊断作用与临床评定
17
作者 张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4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和评定超声检查应用于乳腺导管内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经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患者48例,均经超声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总诊断率为97.9... 目的分析和评定超声检查应用于乳腺导管内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经穿刺活检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癌的患者48例,均经超声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总诊断率为97.92%,病灶形态多不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有微钙化、后方回声多未衰减,血流信号以Ⅰ级和Ⅱ级为主。结论超声是一种诊断乳腺导管内癌准确率较高、无创的检查方法,且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导管内癌 早期诊断 超声
下载PDF
乳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陆劲松 沈坤炜 +3 位作者 柳光宇 张家新 韩企夏 沈镇宙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4期222-223,231,共3页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镜发现新生物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扪诊、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 目的:评估乳腺导管内视镜对乳腺导管内新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乳头溢液病人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乳管镜发现新生物并行手术治疗的病例,分析乳腺肿块或结节扪诊、乳头溢液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与病理组织学诊断间相互关系。结果:乳管镜诊断新生物的79例中,肿块/结节形态、细胞学诊断及乳管镜诊断均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关(P<0.01)。病理诊断管内乳头状瘤伴肿块者占12.9%(9/70),诊断导管内癌伴肿块者占导管内癌组的55.6%(5/9);细胞学对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的诊断与病理切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20%(14/70)及75%(6/8),而乳管镜则分别为60.6%(43/70)及88.9%(8/9)。结论:轧管镜是术前诊断以乳头溢液为表现的乳腺管内乳头状瘤和导管内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乳腺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癌 诊断
下载PDF
前列腺导管内癌对转移性前列腺癌各亚组患者的预后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赵劲歌 聂玲 +2 位作者 陈雪琴 陈铌 曾浩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2-427,共6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不同亚组患者中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582例初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8)岁(范围:45~89岁)。由... 目的探讨转移性前列腺癌不同亚组患者中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582例初诊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70±8)岁(范围:45~89岁)。由两名泌尿病理医师独立进行患者前列腺穿刺标本的病理诊断及IDC-P的检出。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多因素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采用森林图分析IDC-P在转移性前列腺癌各亚组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本研究的结局指标为未进展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时间(CFS)和总体生存时间(OS)。结果IDC-P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穿刺标本中的检出率为30.4%(177/582)。与IDC-P阴性患者相比,IDC-P阳性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具有更短的CFS和OS(中位CFS:12.1个月比16.9个月,P=0.000;中位OS:39.7个月比未到达,P=0.0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DC-P是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CFS(HR=1.40,95%CI:1.10~1.79,P=0.006)和OS(HR=1.51,95%CI:1.02~2.25,P=0.041)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绝大多数亚组患者中,IDC-P是患者进展到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死亡的预后因素。即使是在含有不良临床病理因素的亚组,如Gleason评分9~10分(CFS:HR=1.467,P=0.007;OS:HR=1.807,P=0.013),基线前列腺特异抗原≥50μg/L(CFS:HR=1.616,P=0.000;OS:HR=1.749,P=0.006)、贫血(CFS:HR=1.653,P=0.036;OS:HR=2.100,P=0.038)、碱性磷酸酶≥160U/L(CFS:HR=1.326,P=0.038;OS:HR=1.725,P=0.010)或乳酸脱氢酶处于异常范围(CFS:HR=1.614,P=0.001;OS:HR=1.900,P=0.003),IDC-P仍然与的CFS和OS较短相关。结论IDC-P的检出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在不同患者亚组中,IDC-P均具有较高的预后价值。前列腺穿刺标本病理诊断中对IDC-P的报告将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评价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并可能协助制订有效的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预后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前列腺导管内癌
原文传递
前列腺导管内癌临床、病理特征及BRCA1/2基因突变状态分析(附15例报告)
20
作者 谢汝昊 陈博文 +8 位作者 章宏峰 石玉香 李学超 徐长庚 汪志顺 昌磊 宋正帅 罗刚 舒博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4年第4期203-207,242,共6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BRCA1/2基因在IDC-P中的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137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 目的探讨前列腺导管内癌(IDC-P)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BRCA1/2基因在IDC-P中的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137例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IDC-P分为IDC-P组和非IDC-P组,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有无精囊侵犯、骨转移和淋巴结转移以及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分析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结节评分情况、临床T分期、Gleason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统计BRCA1/2基因在IDC-P组中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情况。结果合并IDC-P患者15例,IDC-P在前列腺癌中的构成比为10.95%。IDC-P组具有更高的年龄(χ^(2)=29.57,P<0.05)、Gleason评分(χ^(2)=10.17,P<0.05)以及临床T分期(χ^(2)=15.20,P<0.05),更易发生骨转移(χ^(2)=4.20,P<0.05)和精囊侵犯(χ^(2)=12.83,P<0.05)。9例行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IDC-P患者术后BRCA1/2基因检测显示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均为阴性。1例根治术后的IDC-P患者出现了生化复发,并在治疗24个月后出现膀胱、直肠的侵犯;2例初诊时骨转移的患者治疗6个月内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结论IDC-P通常具有更强的侵袭性以及更差的预后,局限性IDC-P患者积极行根治手术辅以新型内分泌治疗可使患者有更好的临床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导管内癌 诊断 预后 治疗 BRCA1/2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